■陈露红,王磊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既要抓好职业技术教育,也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政课作为学生思想引领的主阵地,在其中强化党史教育既有利于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也可以促进中职学校思政课教育高质量发展。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沉淀了众多的优秀的红色基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1]。红色基因作为宝贵精神财富,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精神内核,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职学校育人目标,加强学生“三观”教育的思想源泉。党史教育作为弘扬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强化中职学校思政课中的党史教育,既可以将思政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发挥至更大化,又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红色政权建立、传承和发展的思想脉络与奋斗历程,以此领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从而获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要想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就要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改进课程教学方法。从党史教育和思政课程的关系上看,党史教育理应是新时代中职学校思政课的主要内容。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中国化的伟大历程,是最有利教育学生的资源,更是中职学校上好思政课程的重要抓手。在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中强化党史教育,既可以深化中职学校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也可以帮助老师在课堂上从历史的角度用真实的案例和史实,让思政课程理论讲述更具有说服力。将党史教育贯穿于中职学校思政课的始终,在青年中开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活动,是坚持党对人才培养事业的领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有力体现。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2]。《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要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3]。要走好党史教育培养合格技术技能人才这条必经之路,首先中职学校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中职学生年龄普遍在15 岁至18 岁之间,正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外部世界各种观点的影响,加之现代社会互联网发达,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中职学校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其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4]。当前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劳动者,高素质劳动者不仅应具备高水平的职业知识与技能,更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思政课程在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职学校思政课程中强化党史教育,既能加强思政课程主阵地的作用,又能有效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融合统一。党史教育是培养合格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经之路,将党史贯穿于中职学校思政课中,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更好地激励中职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当前,在中职学生中开展的党史教育形式大多较为单一,往往利用各种纪念日来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与中职学校思政课堂作为党史教育主阵地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优质的思政课程是加强党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党建工作是开展好学生党史教育的无形推手。二者都以提升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为目标,互相依存、相互促进。但在教育实践中,二者往往没有有机融合,“两张皮”的现象大量存在。一方面,党建与思政课堂分离,部分中职学校存在党建工作不参与思政课堂教学的现象,党建工作单独开展,没有很好地深入课堂一线,而思政课堂仅仅抓住课堂的“责任田”,没有与学校党建工作结合,导致二者之间缺乏融合的活力。另一方面,很多中职学校校内外党史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不够,学校党史学习的氛围不浓,党史教育没有在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等文化活动中得到体现,没能形成思政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氛围浸润的合力。同时,很多学校对党史专题教育的线上线下展览较少,很多学校网站没有设置专门的学习教育板块,线下的展览也没能很好契合思政课堂教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程教材中的党史教育内容不多,仅在《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中有少部分篇幅渗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红色资源。中职学校不仅要抓好三尺讲台这个阵地,更要不断去开发和利用党史教育资源,充实思政课程的内容,增加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党史教育资源种类极多,既有建筑、博物馆等实物资源,也有红色故事、各类影像资料等精神资源。首先,部分学校对于身边的资源开发不够重视,没能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地域文化等教育资源,导致思政课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质量也不高;没有深挖党史教育资源,对于党史中的红色资源利用度不够,没能将当前职业教育中的先进人物、大国工匠等很好地融入思政课程。其次,思政课堂和实习实训融合不够,党史教育没有有机融入学生日常的实习实训,对学生的职业观、价值观渗透不够,“红色精神”“工匠精神”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学生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未能充分激发出强大的奋斗精神,没能真正达到培养爱国工匠的目标。
首先,从课堂教学设计看,很多中职学校思政课程设计框架强化党史教育的意识不够,存在党史教育方法单一的情况,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与学生课堂互动较少,没有进行深度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大多数学生失去兴趣,不愿意参与进课堂教学中。其次,从课堂教学形式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党史的理论教育,案例与实践教学偏少,中职学生本身存在一定的对理论学习接受程度低的现象,单纯的理论教育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部分教师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单方面认为学生基础差,学习动机不足,而没有从自身教学的方式是否合宜、教学内容是否吸引学生等方面去反思。有学者就中职学生对党史教育形式的诉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乐意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来学习党史知识。
部分中职学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首先,从教师个人层面看,部分思政课教师对课程创新与融合重视不够,在备课中没有强化党史教育,教学中对于党史知识的涉及较少,较少用党史等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有的学校对思政课程师资的配备、培训不够重视,思政课程作为一门更新较快的课程,有很多与时事政治相关的内容,有很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当前很多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师的数量少,教学任务重,导致教学内容一成不变,很多内容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迭代。加之对思政教师的培训较少、方式单一,导致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总体来看,中职学校思政课堂与学校党建的融合缺乏顶层设计,党史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党史学习校园文化的营造合力不够,师资骨干力量培育机制不完善。
中职学校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思政课堂,以学校顶层设计为框架,以优化党史教育内容为核心,以教学方法和形式的改革为抓手,以教师培养培育为依托,才能真正将党史教育融入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去。
首先,中职学校应该树立“围绕课程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在各项工作中重视融入党史教育内容,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努力达到“三全育人”。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中体现思政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5]。其次,要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全面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估中[6],以各类评估为导向促进思政课强化党史教育。最后,在校内外文化建设中,要加大校内党史教育展览、网站展示的投入,开展党史教育主题周活动,通过开展党史主题演讲、板报制作大赛、微课比赛等,营造党史学习的良好氛围,让校园文化浸润学生心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首先,以课程标准为纲。在党史教育资源中发掘优秀事迹、人物故事、烈士纪念馆等,找到党史教育准确的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思政课堂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挖掘学生身边的党史素材,特别是讲好十八大以来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党史故事,例如第一书记黄文秀、排雷战士杜富国等事迹。其次,要紧密结合中职学校实际,通过大力宣传职业技术领域有较高成就的人物、当代职教领域的“时代楷模”“最美教师”“大国工匠”,例如王丹凤、李红波、艾爱国等人物事迹,在学生中营造弘扬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浓厚氛围,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融合统一。最后,依托校企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党史教育实践基地,将党史教育渗透进中职学生的实习、实训、实验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加深对党的认识,增强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要改变当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沉浸式体检教学等方法,在中职思政课程之中强化党史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动力。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参与到思政课堂的教学之中,让党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应有的延伸。二是让学生设计相关的党史教育活动,让学生来主导活动的开展,让党史教育在思政课堂上活起来,让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行,将爱党爱国情怀转变为自身的信仰,在未来的工作中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真正为人民服务,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多采用教练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驱力,让学生多总结、多探索、多思考,让党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三是要利用现代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和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通过音频视频直观地展示史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利用VR、AR 等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建党之艰辛、社会主义建设之艰难、改革开放之伟大、新时代之辉煌。还可以利用新媒体作载体抛出当下热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在感官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共鸣,让党史教育真正融进思政课堂、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真正感动学生心灵,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课程设计观念,思政课教师要在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上强化党史教育的设计。在教学目标上,不断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其次要不断加强教师自身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学习教育[7]。在教学模式上,要培养教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史中的红色基因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其次,要建立一支专业过硬、师德高尚、素质优秀、党史知识储备丰富的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从一线聘请一批能工巧匠、道德模范、劳模等兼任思政导师。举办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优。定期派教师参加党史教育培训,加强研究力量,提高思政课教育质量。
综上,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建设理应强化党史教育这一重要内容,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整合资源,还要完善相关教学方法和体制机制。要用好党史这本教科书,占领思政课堂这个党史教育的主阵地,为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让中职教育真正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