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科学选科的探索

2022-03-17 22:51武汉市建港中学罗功成
成才 2022年6期
关键词:选科学科专业

■ 武汉市建港中学 罗功成 蒋 平

高中“选科”是新高考改革的重大变化之一,它改变老高考的文理分科,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科目参加学业水平等级考,并以等级分计入高考总成绩。从2014年浙江、上海开始试点,到2021年第三批试点的八省市首届新高考落下帷幕,新高考的选科发生了持续的演变。演变的原因是什么?新高考将何去何从?如何以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科学选科?这些都是值得教育管理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新高考选科的演变

(一)新高考选科“6选3”模式

新高考改变了传统的高中文理分科,所有科目都要进行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全国统一高考只有语文、数学、外语三科,都不分文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学科,学生可以任选3门进行学业水平等级考,考试成绩折算成等级分计入高考总分,作为高校招生的成绩依据,简称新高考“6选3”。浙江省增加技术学科作为选择科目,称为新高考“7选3”,这是首批试点省市的新高考选科。

新高考“7选3”“6选3”相比老高考的文科、理科,大大增加了学生自主考察学科的组合选择。“7选3”共有35种组合,“6选3”共有20种组合,而老高考只有理化生、政史地两种组合。对学生而言,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爱、最擅长的学科,是很幸福的事。但对学校而言,选科的不确定性带来了教师需求不稳定、学校教室不够用等诸多问题。为此,有条件的地方,都加大了教育投入,努力解决学校师资、场地的问题,以尽量保障学生的选择落地。

等级考科目的自由选择产生了“趋易避难”的新问题。在浙江、上海的试点中,高中难度较大的物理学科成为牺牲品,大量学生弃选。究其原因,有的是不感兴趣;有的是觉得不好学,学不好;有的是想避开与优秀的学生竞争,以免影响自己的等级分。而难度不大、学习相对轻松的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还有浙江省的技术学科,选择面大大增加。学生的这些选择对高校人才培养产生的不良影响,社会反响非常强烈。

“趋易避难”现象的产生有现实的原因,一方面是高考录取依然是分数优先的原则;另一方面,对于新高考首批试点省市,高校对其选考科目要求的放宽也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毕竟同等条件下选择较容易、较擅长的学科,有利于高考录取,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针对这一现象,2017年第二批试点的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出台了一些补救措施,高校也在专业要求上更加严格,弃选物理的现象有所好转,但仍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有一定距离。

(二)新高考选科“3+1+2”模式

为进一步凸显基础学科的地位,为高校输送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2018年第三批试点的八省市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共同推出了“3+1+2”的新选科模式。“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必选的统考科目;“1”是指在物理、历史两科中选择一科作为首选科目,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2”是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科中选择两科作为再选科目,以等级分计入高考总分。新的选科模式缩小了选择范围,由“6选3”的20种组合变成了12种组合。

“3+1+2”模式对首选科目,特别是物理学科的保护成效显著,在新高考与老高考中架起了一座桥梁。新的模式在八省市都得到认同,没有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在首届选科中,个别地方出现了首选历史的比例偏高,随着高校选科要求逐渐明晰,特别是2021年首届新高考的录取结果,引发首选物理强势反弹,甚至超越了老高考的理科比例。

从高校公布的高校专业对选科的要求看,“3+1+2”模式的12种组合中有一些组合在专业选择上比较受限,比如“历史化学生物”,首选历史在高校不能选择理工类,而化学生物又更侧重理工类,所以在专业选择上是比较困难的。出现此类选择主要还是源于避难思维,首选科目的设立保护了物理、历史,但影响了同等难度的化学、政治。政治因为受到军校大部分专业和公务员相关专业的保护,影响有限,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化学的选择面锐减。

(三)新高考选科“3+2+1”模式

2021年,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正式启动,分别是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继续实行“3+1+2”选科模式。但2021年暑期网络上流传的重点高校要求物理化学捆绑选择的消息,再次严重影响了当年的选科走向。从武汉市的数据看,绝大部分高中学校(有的区是所有高中学校)都是物理和化学同时选,与此同时还有政治和历史。于是2021年事实上产生了新的选科模式“3+2+1”。很多学校的选科组合继续减少,仅为4—6种,甚至个别学校直接回到了传统的理化生、政史地的两种组合。

二、影响高中生选科的因素

在2014年—2021年的八年之间,新高考选科在持续地演变。学生为什么会放弃难得的选择机会,重新回到接近文理的老高考状态?影响学生选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一)高校专业对选科的要求是影响选科的首要因素

优质高校、热门专业是每个高中生、每个家长的目标和追求,也是他们选科时首要考量的因素。2021年湖北省首届新高考的招录结果,让历史首选跌入冰点。2021年理化捆绑的传言,即使尚未见到正式文件,却让学生和家长不敢抱丝毫侥幸,以致选科几乎是重回文理时代。这种现象充分说明,当下的高中生和家长在高考升学、专业选择上所持的态度极其小心谨慎。为了不出现闪失,哪怕是在实力很弱的普通高中,很多学生也会硬着头皮选理化学科。

高考改革是全局性、系统性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说,目前高校尚未形成应对高考改革相对应的、科学有效的策略,以致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应付情况:选物理少了,想办法改变物理地位;选化学少了,再想办法解决化学的地位。这种非系统性的补救措施,未能给予高中教学明确的引导,使其很难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升学规划,自然会影响高考改革的成效。

(二)高中的办学实力、学校特色也是影响选科的重要因素

学校的办学实力在硬件方面主要看校舍条件。新高考选科带来的走班教学使得教室的需求量大增。但有的学校校园空间十分有限,无法提供足够的走班教室,因此,只能让学生选择固定的几种组合,实行的依然是行政班教学。可见,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亦成为影响学生选科的因素。

办学实力在软件方面体现在学校的师资情况。好的老师也是学生选科的考量因素,因为好老师会让学生对学科充满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学科的难度迅速加大,如何在短暂的一学期甚至半学期里让学生了解并喜欢一个学科,这是对学校教师的一个考验。如何通过开展一些学科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们认真思考。

高考改革伊始,除语文、数学、外语学科,老高考长期形成的学校文理科教师比例不可能得到迅速改变,所以,浙江省出现物理老师转行教技术,湖北省出现化学老师转行教生物的现象;有的以文科和艺术为主的普通高中,面临忽然爆增的物理、化学组合,只能四处招聘临时教师,其效度可想而知。所以,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尽快适应新高考选科走向对教师能力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武汉市在高一选科之际,一般是第一学期期中会进行全市统考,各校学科实力展露无余,考得好的学科排名靠前,赋分较高,是学生选科的重要参考。

(三)学科学习的难易程度也是影响选科的因素之一

从各地学校教学实际来看,虽然高考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不少学校依然盛行应试教育,很多老师还是奉行题海战术,没有将学科兴趣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对学生而言,选科时更在意的是哪个学科好学、好拿分,而不是哪个学科学起来更有兴趣,对今后发展更有利。从武汉市四年的选科情况看,每个学校的选择都趋于集中,学校开的选科组合越来越少——从2018年的7种以上组合居多,到现在基本在4种以下。新高考在逐渐深入,学校选科组合却越来越少,这不得不让人深思。选科走班,何去何从?新高考,该如何落地?

三、以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科学选科的建议

新高考选科,经过八年的演变,已经非常接近老高考了,这是新高考改革遇到的阻力,也是改革的阵痛。如何排除阻力解决新高考选科走班中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转变传统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突破口。因为,生涯规划能帮助学生在深入了解自我的基础上,规划人生发展的方向,进而通过梳理学科学习与生涯发展的内在联系科学选科。

(一)如何有序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1.提升认识,完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生涯规划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明确,每一个人是不一样的,具有个性化的特征,所以,对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成才的道路有千万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选择合适的道路比努力更重要,有规划的人生更容易获得成功。为此,我们要加强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完善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设置开展有序的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涯规划教育意义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观念的引领和实践的指导。

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规划、学业规划三大部分的内容。自我认知是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优势和不足;职业规划主要是丰富职业体验、发掘职业意向;学业规划则是选科走班、志愿填报等。长远来看,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提前并高度重视,可涵盖中小学阶段。

2.加强引导,促进与学校德育和社会实践的结合

生涯规划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类学习,应该有载体、有平台、有体验。除了系统的课程实施,它还可与学校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不同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从而自觉规划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如:有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发展中心”,以导师制的方式随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的引领;也有高中学校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如带领学生走进高校了解专业、认识职业等;还有学校充分利用社区、家长、校友等资源开展各种讲座,将传统的社会实践与职业体验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帮助学生真切了解未来职业发展走向,最终内化为个人认知与职业倾向。

3.达成共识,增进与社区及家庭的协作

由于我们身边仍然存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存在过分看重分数而忽略学生个性特长发挥的社会现象。所以,生涯规划教育不能仅只针对学生,也要对家长、对社会广为宣传,毕竟家长的意识、社会的关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选择。要转变家长与社会这些与新高考理念相违背的观念,我们的生涯规划教育就要进社区、进家庭,通过开设家长课堂或开展与社区的共建活动开拓宣传阵地,帮助家长建立起生涯规划意识,引导社会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以便在更大范围内达成家、校、社观念上的共识,实现多方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为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而努力。

(二)如何引导学生科学选科

1.了解自我,明确方向

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是从自我认知、职业规划、学业规划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的性格特征、职业倾向,初步形成职业规划,进而延伸为学业规划。经由生涯规划教育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后,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来选科,这样的选科更具针对性,也更科学合理。

2.了解高校,专业优先

生涯规划教育内容是丰富多元的,其中也包括学生对高校及其专业选择的指导。我们认为,专业的选择应放在首位。对于高中生来说,大学专业的12大门类、92个专业类和506种专业情况,不可能全部都了解得到,我们可以通过生涯规划导师的指导,帮助学生首先了解现有的招生制度后,再根据高校专业设置与高中学科的关联性情况来选科。如:现在的高校是专业组招生,那么,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专业组的设置和对应的选科要求,了解同样的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选科要求,同一种选科如何对应多个不同的专业。专业选择之后就是高校的选择,这方面就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发展和家长意见加以考虑,重点需要考虑的是高校的学科实力、区域优势及生活成本等因素。

3.了解高中,立足实际

高考是以成绩来决定录取与否,再好的规划也需要分数来支撑,而分数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与就读高中学科教学的质量相关,所以选科也要立足本校实际,分析学校有哪些优势学科。通常学生的职业倾向、专业意向会有多项选择,相应地选科时也要注意留有筛选的余地。就高中学习而言,需要提醒学生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如果学校绝大部分是行政班教学,没有或极少学生走班,建议尽量选择不走班;第二,学校学科组合有强有弱,强势组合自然集中了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强势组合,而不要因为畏难情绪而去选择弱势组合;第三,高中学校班主任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班级最终的成绩,好的班主任能引领学生走得更高更远,所以为了追随好的班主任而适当调整自己的选择或是明智之举。

新高考改革,道阻且长,每一位教育者都要坚定初心、矢志不渝,认定正确的方向就要努力坚持,相信我们终将收获成功。

猜你喜欢
选科学科专业
【学科新书导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一严禁选科分班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