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滢滢,汤 雯
(宁德师范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开展教学支持服务是其基本的职能,并具有相应的政策依据。教学支持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为改善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而开展的各类服务,主要包括教学参考服务、教学资源服务、科研指导服务、教材开发服务、学科馆员与信息素养培育、学习空间支持等。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高校图书馆教学服务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证。[1]本文尝试从智慧化视角探索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的路径,以打造智慧化、沉浸式的知识服务场景。
高校图书馆参与人才培养、推进教学改革、服务教学进程是基本职能。当前,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数据、数字孪生、区块链等现代多元智能技术要素的驱动下,高校图书馆纷纷嵌入信息技术,开展基于信息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教学支持服务,搭建智慧化教学支持场景,打造个性化、泛在化教学平台,并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学科馆员素质培育、资源建设与服务推广、阅读空间再造、馆藏特色资源建设、信息素养教育、学科资源平台建设、网络信息服务优化等工作,效果显著。深度发挥图书馆作为人才培养第二课堂的效能,成为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驱动力。
首先,拓展教学支持服务的范畴。高校图书馆传统教学支持服务基本表现为资源服务、学位论文、互动交流、信息素养教育、电子教参服务等内容。智慧化场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的范畴得到了拓展,除传统的教学支持服务之外,还涵盖网络在线课程、嵌入教学服务、写作支持服务、在线学习平台、信息共享空间、自主服务系统、超高清全景互动直播服务、电子教参移动阅读平台、数字人文建设、云阅读推广等。
其次,搭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空间。空间与环境是图书馆的三大维度之一,是图书馆功能变革与重塑的重要内容。智慧化环境下图书馆的空间与环境,体现为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相互协同的混合空间,包括特色专业学科分馆、智慧主题学习空间、智慧创客空间等,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信息技术的高度嵌入,搭建与学习者学习需求高度匹配的多样化、多重性空间场景,并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学习行为数据,动态感知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精准推送学习资源,给予学生沉浸式学习体验,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
最后,助力师生信息素养跃升。在智慧化时代,纸质媒介并非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唯一载体,借助Lib Guides系统、元数据仓储、Tax-folk混合导航等技术搭建的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智慧化空间场景,需要学习者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2]在此背景下,需要发挥智慧馆员的重要价值。智慧馆员可通过孪生技术对信息进行实时获取和动态分析,搭建多元化信息咨询平台、自媒体信息素养教学视频平台、情境化信息素养教育课堂等,帮助学习者多渠道提升信息素养,为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的有效展开厚实根基。
无论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抑或是5G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极其耗费资金的工程,需要数千万的投入支持,并直接决定高校图书馆的整体运营及教学支持服务质量。然而,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其职能定位为教辅机构而非教学机构,高校在资金安排上向教学机构倾斜,导致图书馆经费不足,制约了图书馆智慧化教学支持服务的建设,出现教学支持服务技术更新较慢、独立的学习共享空间缺乏、智慧馆员队伍建设落后、支持教学的智慧空间不足、智慧化教学资源建设滞后等问题。
智慧化场景下,学习者基于不同的知识获取需求产生个性化学习行为特征,教师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需求和教学行为也随之发生改变。对于图书馆而言,必须要顺势而为、顺势有为,为师生提供多元化、多样化、多渠道的教学支持服务。然而,在考察高校图书馆服务机制时发现,传统的学科服务仍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教学支持的主流服务,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并未对师生的信息获取行为特征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也并未依据师生知识需求开发个性化、定制化资源并进行精准化推送,限制了其探索新型教学支持服务的可能。
保障机制到位与否是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智慧化服务完善的根本保证。然而,由于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体制中的边缘化地位,导致高校图书馆实施的一系列智慧化服务与活动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智慧化服务场景构建工程缺乏良好的物质保障。在智慧化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中,缺乏专业化指导机构的支持,在保障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导致图书馆的教学支持服务不能满足师生的要求。
在智慧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呈现方式将走向多元化、多样化,富于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馆藏资源将是图书馆开展教学支持服务的核心内容。对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强化智慧化教学支持服务场景的构建,以师生的知识服务需求和互动交流为出发点,根据用户的画像特征,为用户提供在线交流、线上学习、线上互动、资源利用与阅读的环境,具体包括电子教参移动阅读平台、超高清全景互动直播服务平台、云阅读推广服务平台等。[3]同时,高校图书馆要深入到各个学院、各个系部,对学科服务展开调研,并依托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网络浏览信息进行挖掘和整合,深度了解师生的知识服务需求,形成用户需求驱动学科服务循环过程,科学配置学科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师生的资源服务需求。
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智慧化服务的优势在于其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智慧化、精准化的嵌入式服务,以降低师生文献信息检索的时间成本。部分高校图书馆构建、智慧馆员在线教学科研支持体系,智慧馆员根据师生的科研项目提供文献挖掘指导服务,高效整合各类科研信息与科学数据,提供精准化的科研服务支持。[4]以复旦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ERBS 系统将电子教参有机融入学校教学信息服务系统,据此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造教学互动空间,并嵌入教学用户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形成一个多功能的“智慧泛在教学平台”,推动图书馆与教学的深度耦合,彰显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价值。同时,在智慧化场景下,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应聚力于手段创新,突出主动服务。
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智慧化服务强调万物互联的理念,通过打造读者主导的多样化和多重性空间场景,将多层次、个性化的学习资源精准推送给学习者,增强用户的学习、创作、环境、交互体验。一方面,打造智慧主题学习空间。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化学习场景,对用户的学习过程进行智能化记录,支持师生之间多元与多向行为交互,促进师生交流,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效率,当学生存在学习疑惑时,可即时在学习空间进行交流互动,智慧馆员根据师生交流互动挖掘师生文献资源服务需求,及时推送推送各种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有效支持教学进程。另一方面,组建跨部门教学支持服务团队。利用官网、官微、官博、QQ等媒介,搭建与师生互动的平台,针对师生的学科服务需求,开展线上咨询答疑解惑等工作,动态感知广大师生的专业信息需求,帮助用户发掘更多的专业资源,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学科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在营造与学科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时,要坚持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相融合的原则,在物理环境上,要突出个性化特点和高校本身的育人特色;在虚拟环境构建上,要深度嵌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营造虚拟化学习空间。强化创意探索和技术创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创新实践,打造契合创客空间的创新生态新场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习、交流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