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婧, 张学东
(1.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之下,整体工业设计呈现出创新理念与成果的革新,形成了具备特色产业并且确定进一步战略定位的初步产业链。但是从市场的长远发展方向来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元素,更离不开在工业设计协同创新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支持。
在工业设计的协同创新发展进程中,经济规模得到快速增长,并以重工业的承接与产业转移为中心,多特色工业一直以来都被世界公认为是最有竞争力与综合实力的长远发展产业。
1.继续以推动重工业发展为基础,完成由“产品制造”向“产品创造”的转变,创新理念与创新成果不断更新,有力地带动了工业设计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
2.政策的驱动与特色工业发展紧密结合,针对工业设计的实际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以“产、学、研、用”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工业设计的发展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3.工业设计创新的发展速度之快,促进了工业设计的整体协同创新发展,以经济圈的共荣态势促进了创新设计理念与工业产业的深度融合。
1.良好的工业设计氛围。自2014年起,长三角区域全面策划并于每年定期举办以工业设计创新为宗旨的专业技能大赛,目的是在经济发展共同体的氛围下,以比赛的形式达到创新理念的交流沟通,从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彰显设计水平的作品,对业内设计创新起到启发作用,从而加快传统重工业的转型和新兴工业的兴起。
2.强大的政策驱动力推动。政府对创新工业设计政策驱动的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前所未有。从领导层面来看,政策的支持表现在全面围绕制造业的技术革新与产业融合的长远发展方面,并且对科技服务的方向给出了明确要求,如《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全面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等文件,在强调产业创新的重要工作点基础上,增补了对工业设计专门企业的扶持政策,提出了对这类企业的税收减免以及奖励补贴的切实举措。
3.有效的产业集聚型发展。工业设计创新的集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已经规划和建设的产业基地形成了规模性共存模式,产业布局合理且极具创新元素,对长三角经济繁荣一体化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其次,联合创新服务实体的校企深度合作,把产学研三个环节进行了紧密的连接,例如很多兴起的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协同创新设计研究院等专项设计创新校企合作示范点,就是由专业设计院校与企业一起打造的校企合作平台,在为大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机会的同时,也催生了更多的创意元素,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集聚效应下协同创新体系的完美构建。
4.前沿的工业转型引领力。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之下,企业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将组建工业设计中心作为生存发展的首要任务,在这个趋势的推动下,每个城市集群都拥有上百家较为知名的设计中心,其中有部分工业设计中心达到了国家级设计中心的标准,成为整个设计领域的引领力量。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中,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从长远规划来看,区域和企业首先需要的是人才,只有将人才吸引进来,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格局优势,打造出产业创新背景下的技术驱动型城市,实现与江浙沪的一体化发展战略。然而,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尚处在与市场需求脱节阶段,缺少一个集供求信息与协同开发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以新材料、现代纺织业以及机械电子三大特色产业为例,要实现一个以人为核心,以设计创新为手段,服务于个人、高校、企业、全行业乃至整个区域的创新枢纽平台,需要建立一个集开放共享的设计创新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
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家制造业的中心以及文化和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前沿阵地,产品设计人才培养要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做到课程设置与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需求、与现代消费理念、与国际流行趋势等方面无缝衔接。其中,产品设计人员的培养,要重点围绕长三角工业设计三大板块展开,即以IT、电气机械、交通运输、器材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产业群,以生活家居类、小商品市场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产业群,以纺织服装市场及其周边配饰产品为代表的纺服配饰类消费品工业产业群。
工业创新设计的变革,从开放协同发展的模式开始,就以更加高效快捷的制造业项目设计创意交流,为整个工业设计共同体之下的创新变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了整个制造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产业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的效果和力度,直接关系到制造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速度,也是建设各类经济发展体的动力支撑。
历史证明,只有设计创新,才能达到产业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创新来自于生活实际中的灵感挖掘,需要把握社会文化的方向,正确理解产品内在意义与产品语言,创造出全新的产品内涵,从而在这个基础上由渐进式的创新加入产品性能与技术品质的提升,最终达到颠覆式的创新结果。设计创新带来产业创新的起始与运作全过程,可以从工程主导、设计主导与消费主导三个层面来分析,这三个层面在创新环节中看似独立但又存在某些方面的联系。比如不论是技术驱动型创新引领的工程主导还是设计驱动型创新引领下的设计主导,二者都需要“技术顿悟”的催化剂。完成从设计与工程的主导环节,进入消费主导后,消费的创新元素指引主要来自于市场驱动下的创新需要。
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产业创新的发展动力,大量专门的优秀创新设计人才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量涌入发达地区进行产业创新建设。自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局面开启后,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大大推动了产业转移的平稳进行,以产业创新的深化开展为契机,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所产生的经济成果非常显著,主要体现在人均GDP达到了中国一线城市的水平,这主要是得益于产业创新大背景下对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皖江城市带的产业转移,主要是将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产业从高成本发达地区向低成本落后地区转移,以达到合理配置资源和优化经济价值的目的。在近年来皖江城市带的产业转移活动中,产业创新成为深化其转移成果的有效推动力。
在产业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建设已经迈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国家总体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对此,需要从当前的形势出发,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加强“创新”与“内需”两个驱动,面向世界经济前沿领域,以人民的生活需求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工业设计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些将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质量的变化,也进一步深化了“内需驱动”,以产业创新扩大内需建设的需求,强化了市场驱动型创新的消费主导,全面带动了产业创新背景下工业设计发展的经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