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引领社会思潮路径研究

2022-03-17 20:14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潮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陈 娟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历史发展伴随着观点的交锋和思潮的激荡。当前,多元社会思潮相互交锋、传播扩散、融合共生和裂变蜕化,影响着人们对时代问题的思考和表达。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信息有着新鲜感和好奇心,但因其涉世不深,缺乏敏锐的政治辨别力和判断力,影响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认同和实践。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大学生辨别各种社会思潮,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对思政教育的模式、内容、方案进行创新,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新时代影响大学生的主要社会思潮的特点

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背景下,倡导对外开放,因此,一些文化、思想和意识涌入我国,社会思潮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全面分析新时代社会思潮的特点,才能够让更多的积极社会思潮融入高校,培育大学生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情感价值观、文化价值观。[1]新时代影响大学生的主要社会思潮具有多样化、现实化和网络化的特点。

(一)多样化

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思潮呈现出多样化。社会思潮主要指在国家和社会改革期间体现出来的价值和思想引领,能够反映国家和社会改革的道路诉求,是一种影响力非常大的情感倾向和思想理念。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社会思潮达30多种。可见,伴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思潮呈现出多样化。[2]

(二)现实化

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思潮呈现出现实化。如果一种社会思潮体现出利益主体自身的利益需求,利益主体借助社会思潮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那么,这种社会思潮就会被认同、赞同。[3]社会思潮和群体需求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具备较强的现实化特点,能够体现特定阶层的文化、经济、政治诉求,实现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思潮之间的转换,从而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与落实。[4]

(三)网络化

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思潮呈现出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运用,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较多的便利,不管是人际传播,还是大众传播,都实现了全面升级,网络化传播和复合化传播取代了直线式传播、单一化传播。社会思潮传播的网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人际传播角度来分析,社会思潮传递者需要用语言和动作进行传播,或者通过群众沟通和交流的形式传播。[5]从大众传播角度来分析,社会思潮较为复杂,需要借助网络平台、新闻视频App等传播形式传播。信息技术具备即时互动、超文本、速度快、超大容量的特点,能够使社会思潮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有机融合,真正落实网络化传播、整合传播。[6]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性

(一)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能够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认同、自我选择,有效而独立化解不良社会思潮对于自身价值观的冲击,提升抵制消极、不良社会思潮的意识。因此,高校可利用思政课引领社会思潮,体现思政课的德育作用和优势,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当前,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多种社会思潮并存,高校可通过思政课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评价社会思潮,积极辨析和探究各种社会思潮,积极认同、选择马克思主义思想。[7]

(二)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借助思政课教学引领社会思潮能够实现思政课的育人功能。高校可通过有效的思政课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改革,把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思政教育深度与社会思潮引领融合在一起,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大学生全面成长。当前,多元化社会思潮涌入校园,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容易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扭曲。由此,高校的思政课需要调整教育方案、教育模式,把社会思潮引领作为改革内容之一,寻找辨析社会思潮与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增强教育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三、当前多元社会思潮给高校思政课教育带来危害

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情感观、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了高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学的效果。

(一)动摇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大学生处于树立信念和理想的重要时期,缺乏社会阅历,还缺少辨析事物的能力,很容易对价值观产生偏激的认识。当前,伴随着多元社会思潮的涌入,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等都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影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的认同,动摇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思潮的传播具有较强的渗透性、隐蔽性和交互性,很多理论和观点融入微博、微信、影视剧、网络公开课载体、网络平台中,大学生无法全面、精准地甄别其中的消极信息,很容易被不良的社会思潮影响,干扰其价值观、世界观、情感观取向。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会借助某些事件大做文章,将各类社会思潮以断章取义、扭曲事实的方式展现出来,甚至抹黑我国,变相鼓吹和宣扬西方的政治制度与价值理念,很容易让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出现错误与扭曲,不利于培育大学生积极、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当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渗透在网络平台中,不利于培育大学生积极的价值理念。多元社会思潮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途径,传递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价值指向、政治立场等相悖的信息,缩小了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价值导向空间和话题空间,它们甚至试图用错误的意识形态和西方扭曲的价值观转变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影响思政课德育的优势和作用。

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

(一)思政教师应积极评价社会思潮

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应找准思政教材中的知识和社会思潮之间的融合点,加强社会思潮课堂活动的实效性,在备课环节就钻研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中有关联的社会思潮,进行重点剖析与介绍,争取取得理想的思政教学成效。其次,高校思政教师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密切关注并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大学生正确理解社会思潮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导向。最后,高校思政教师应注重讲授和引导评价深度融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度剖析社会思潮的多元影响、社会功能、理论实质,指出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新特点、新变化,让大学生认识到错误社会思潮的危害以及马克思主义和不良社会思潮的不同之处。

(二)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高校思政教师应利用比较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剖析社会思潮。比较分析法的逻辑性较强,高校思政教师可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社会思潮的内容和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大学生认同思政课教育。在分析社会思潮时,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论据和阶级理论,注重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属性。高校思政教师应创新思政课的话语体系。第一,话语内容要切合实际情况,结合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思政课的话语体系,实现社会现实生活与话语内容相融合,使大学生用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强化政治意识,用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回击错误的社会思潮。第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改变以往理论话语的抽象性和理论性,用简洁易懂的语言传播积极思想,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话语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最后,应重视开展思政实践活动,因为社会思潮的内容较为复杂、广泛,原有的理论灌输根本无法让大学生理解社会思潮,教师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具有教育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传播积极的社会思潮,比如让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增强大学生对国家道路、党的政策的认同,学会全面、正确地看待社会思潮,提高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能力。

(三)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潮的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重要成果。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和课堂完美融合,让大学生自强、自信、自尊,抵制消极社会思潮。高校还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区各种社会思潮。高校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开展大学生志愿活动,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积极、和谐的德育氛围,抵御消极社会思潮。比如,高校可在劳动节、青年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活动中,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把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使其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全面实施立体化思政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以“网络教学+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这种立体化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融合。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理论讲授局限性,使“知”与“行”统一。首先,教师应评析、介绍社会思潮,并且正确指导学生,结合教学需要讲解社会思潮的核心内容及其产生背景,进行深度的理论剖析,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立场有全面的认知。其次,社会思潮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要带领学生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目的,这样才能做出精准化、全面化的评价,让学生掌握积极社会思潮的意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最后,教师可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剖析社会思潮,澄清理论是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教师可在思政课中通过视频、案例等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了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让大学生有责任感,毕业后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五、结语

综上所示,高校的思政课应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观,为之后投入工作、社会生活做好准备。而通过思政课活动引领社会思潮,需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丰富大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使大学生具有积极的道德价值观,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明辨良莠,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思潮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