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革命的高校一流教学文化建设

2022-03-17 21:12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一流校园文化革命

胡 童

(沈阳音乐学院 舞蹈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课堂革命专注于改变传统课堂面貌,建设现代课堂,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场域、新的教学范式、新的学习范式、新的师生关系以及新的教学环境[1]。课堂革命的提出,是对我国高校现有本科教育教学的客观审视和全面思考。深入推动课堂革命,对于改变高校目前本科教育教学现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来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课堂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包括高校、教师、学生在内的主体,形成课堂变革的一致性认知,采取课堂改革的共同性行动。当前学界在研究课堂革命时,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质量的提升,陈坤在其文章《“课堂革命”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创新策略探究》中,简要论述了“课堂革命”的内涵与特征,并从教学设计的单位、模式、内容及焦点等角度深入探究了高校实践“课堂革命”的策略[2];郑锋则是从多角度展现课堂革命的教学实践,从课堂属性、师生地位、课堂活力等角度有针对性地展开论述[3];刘振天从内在表现及外部条件需求角度分析课堂革命,并提出要推进课堂革命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创造有利的内外部条件,为革命提供保障和支撑[4];也有学者将“双一流”高校建设与课堂革命结合开展研究,提出“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应超越课堂革命,构建协同育人模式[5]。而事实上,传统高校课堂教学之所以教学过程不好、教学关系不佳、教学质量不高,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良好教学文化的缺失,失去了一流教学文化的支撑和引领,导致大部分高校本科教学呈现低效和低质的状态,严重制约了课堂育人实际作用与功能的发挥。教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历史延续性与现实再生产性的精神生态[6],是课堂革命发生、推进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制约目前课堂革命实现基本目标的重要阻碍和要素,也是高校在推动课堂革命中需要重点去解决的深层次顽疾。归而总之,根本原因在于目前高校在本科教学建设中疏于对教学文化的建设,尤其是对一流教学文化的追求与建设,导致许多高校教学文化建设处于一个低水平、低质量和弱内涵的层次和阶段,难以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形成良好的导向,教学文化建设中的主体缺位、过程物化、载体弱化、生态固化等问题显而易见,严重阻碍了高校一流教学文化建设质量和内涵目标的实现。课堂革命作为高校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抓手和重要保障,将在育人前沿和前线打开一流本科教育改革的口子,因而必须充分保障和发挥课堂革命的重大作用。因此,高校要以课堂革命的实施为基本面向,深入推动一流教学文化的建设,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建设为课堂革命的实施扫除障碍,确保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目标的实现。

当前学界尚未以课堂革命为基点研究一流教学文化建设,在二者的融合层面尚属空白,而本研究基于课堂革命对一流教学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教学文化在课堂革命中价值的基础上,指出教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高校一流教学文化在课堂革命中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文化是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和制约本科教学的内因,而一流教学文化更强调教学质量、教学标准和教学共享目标[7]。推动高校课堂革命,其本质是实现对高校现有教学文化的重构和再建,净化高校教学生态,严肃高校教学活动,进而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在文化层面表现出与一流教学文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特征。因而,推动高校一流教学文化的高质量建设,对于推动高校课堂革命具有重要作用和重大价值,是推动高校课堂革命的题中要义、基础地基和内在驱动力。

(一)建设一流教学文化是课堂革命目标的题中之要义 课堂革命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实现高校育人前沿和前线的环境改变、对于提升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于提升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提升高等教育自信都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课堂革命的核心在于对现有课堂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和重构,建设能够具有启发性、教育性和指引性的高效课堂。而一流教学文化作为本科教学发展质量的核心,自然也是课堂革命的重要目标追求。高校需要在推动课堂革命中,从内外两个方面同时发力:从外在而言,需要对现有本科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整和更换,实现课堂革命“技术”上的突破,解决基础性、制约性的制度性障碍;从内在而言,需要对本科教育教学的文化进行一番研究、探讨,分析现有教学文化中存在的可能影响和不利于高校本科教学开展的内在原因,解决内隐性、关键性的文化性障碍,实现教学文化的一流化转向,为课堂革命目标的实现扫除障碍。因而,建设一流教学文化也是课堂革命目标的题中之要义。

(二)建设一流教学文化是课堂革命推进的基础 信念的转变和整合是实现课堂革命的先决性条件。构筑系统的一流教学文化对于更好地推进课堂革命而言意义非凡。著名高等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提出,信念是影响高等教育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信念背后的文化更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内核,展现出与一流教学文化的契合。现有高校本科教学中业已形成的教学问题,准确而言是教师教的问题和学生学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缺乏一种能够凝聚师生、激发师生、发展师生的共同信念,让师生能够在一个更加开放共建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之中开展教学工作。而这样一种共同信念和文化氛围既是一流教学文化的发展需求,也是高质量高效教学和课堂革命的基础和关键。离开了这样一种教学文化的基础保障作用,课堂改变、改革或者革命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只有牢牢把握高校一流教学文化建设这一基础,推动课堂革命的行动才有实现的可能,高校本科教学朝着纵深方向发展才有基础和抓手。缺乏必要的一流教学文化做基础,课堂革命、教学质量就难以真正触及教学问题的根本,难以真正达到信念整合、目标统一的目的,就不能真正为课堂革命的推进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因而,建设一流教学文化是基础,是推进课堂革命的基础。

(三)建设一流教学文化是课堂革命发生的内在驱动力 课堂革命的本质是推动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根本改变,通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的改革或者优化,发挥课堂教学的关键育人作用,增加学生本科学习的实际获得感。而教学行为改变的内在驱动力在于形成对教学的一致性认知和共同性认可,这便涉及一流教学文化相关内容。课堂革命的实际发生和向前发展,需要借助于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从外力来看,需要高校从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设计科学合理的本科教育教学制度,强化教师的教学责任和学生的学习义务,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和爱好,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获得,增长学生的实际知识和技能。从内力来看,教学活动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活动,他承载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需要形成一种正向、正面、积极的一流教学文化,以深层次的文化为内驱力,发挥一流教学文化的指引作用和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改变现有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改变现有学习行为,为课堂革命的持续发生提供强大的文化内驱力,源源不断去破除现有束缚课堂革命发生和发展的观念障碍、理念障碍。因此,建设一流教学文化是课堂革命发生的内在驱动力,离开了教学文化的中心突破作用和内力驱动作用,课堂革命的发生只能是表面化、暂时性的,不能真正触及到教师和学生教学行为的深层和本质,难以实现课堂革命改革目标的落实落地。

二、高校教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如上文所述,高校一流教学文化建设对于推进课堂革命具有重要意义,是课堂革命实现的重要保障。现有课堂教学的现实,追本溯源,根还在教学文化上。正是因为一流教学文化建设面临重重阻碍,导致高质量的一流教学文化失去了成长成熟的沃土。一流教学文化建设主体缺位,教学文化建设过程物化,教学文化建设载体弱化,教学文化建设生态固化,直接导致目前高校教学文化的层次不高、内涵不深,不符合一流教学文化需求,且无法发挥对课堂教学的正向引领功能和作用,影响和制约了高校课堂革命的实际发生和向前发展。

(一)教学文化建设主体缺位:文化构建的教师参与不足 教师是一流教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也是课堂革命的主要引导者。作为主体的教师,其在教学文化建设上的价值取向、行动选择和思想表现,对于推动一流教学文化建设具有直接而关键的影响,也影响着课堂革命的效果。从目前来看,高校教学文化建设滞后,高质量、一流的教学文化难以产生和发挥作用,课堂革命效果欠佳,在很大程度上和部分高校教师的文化建设主体意识缺失和革命主导性不足分不开。部分高校教师并未真正意识到高校课堂教学的问题存在和形成的本质原因,有的可能孤立地看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相关,但是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鲜有教师会从文化深处和根本去理解和思考。这样一种惯性认知会进一步削弱他们参与一流教学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其积极主动推进课堂革命,发挥一流教学文化对课堂革命的积极作用更是无从谈起。对于此类教师而言,在一流教学文化的构建中,其更看重自我实际获得的增加和满足。教师主体的参与不足,一方面是教师自我教学文化建设主体意识不足和落实课堂革命积极性不足的表现,另一方面是高校在一流教学文化建设的引领引导不够,缺乏必要的平台和制度为教师参与一流教学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也未强调落实课堂革命的迫切性,使教师未意识到一流教学文化建设对课堂革命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文化建设过程物化:文化构建的师生关系不牢 师生关系是教学文化的关键与根本。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一流教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价值选择,更是课堂革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一流教学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在课堂革命视角下,只有师生关系正常化、亲密化、协同化,高校建设一流教学文化的目标才有了实现的途径和载体。现有教学文化建设过程中,一种物化的倾向严重阻碍了课堂革命的顺利推进,也制约了一流教学文化的形成。这样一种物化的倾向突出体现在师生的教学互动和关系构建之中。因为物化的存在,或者说一种近乎功利的哲学存在,导致高校目前的师生关系呈现一种物化或者功利化导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一种简单而纯粹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种“知识交易”的味道或者感觉。学生向高校交纳学费,获得到课堂听课的权利,而教师则通过教授学生知识而获得一定报酬。这样一种教学关系,从简单而纯粹的知识传授过程变成一种利益满足关系,使得部分教师或者学生在教学问题上,出现较为明显的物化倾向,即为了过分追求自我的物质利益,而选择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中,采取一些非价值理性的东西,导致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交易过程而非育人过程。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互动也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利益的让渡,尤其是对教师而言,在自身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平衡问题上,大部分教师会自然选择从事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较高的科研工作,而对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教学工作,尤其是课堂教学工作,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心血,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应付教学,甚至是逃避教学的情形,这既成为课堂革命必须推进的必然因素,对构建积极健康的教学文化而言,也会形成剧烈的冲击。而改变这样一种物化的师生互动过程,正是课堂革命推进的过程,也是以此为基础建设一流教学文化的过程。

(三)教学文化建设载体弱化:文化构建的实现形式不多 教学文化的构建需要更多的实现形式予以支持和支撑。当前,高校课堂革命推进受阻,导致教学文化的建设载体相对单一,也成为高校一流教学文化构建最为直接和现实的影响因素。从目前高校教学文化的建设现状来看,教学文化建设的载体相对弱化,即教学文化的构建更多的是凭借高校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间的互动,以这样一种互动的实现形式,完成教学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建设。而一流教学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丰富多彩的载体推动实现。在当前阶段,由于课堂革命尚未深入推进,课堂互动仍相对单一,以此为基础推进教学文化建设,也面临载体单一的限制。高校在推动教学文化建设中,实现形式的相对单一,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一流教学文化建设价值理念、观念的向下传导,也不利于对现有教学文化中的不合理、不合适的部分、要素进行优化,更不利于高校教师通过对教学文化的默化和内省,实现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改进,进而有效引导课堂革命。简而言之,受限于课堂革命的发展现状,高校缺乏必要丰富的实现形式去推动一流教学文化建设目标的落地落实落细,最终会将高校教学文化建设引入一条歧途。在以课堂互动为主的文化建设载体中,原有教学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将继续发挥作用,新的教学文化理念、观念将难以真正传导到教师和学生终端,难以引发应有的课堂革命,导致高校一流文化建设也受到阻碍。

(四)教学文化建设生态固化:文化构建的外在支持不强 大学文化生态是指大学文化系统中诸要素在运行和互动中所形成和显示出来的动态关系,由教学文化生态、学术文化生态和管理文化生态组成[8]。教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目前,高等教育提倡建设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这样一种文化战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能够改变以往工具理性至上的育人导向,进而形成价值理性引领的育人格局。而在当前校园环境中,校园文化却相对固化,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相对缓慢,许多高校并未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投入成本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大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行政权力的过分放大、教师权力和学生权力的式微,进而影响了高校教育管理者对于教学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认识和判断,导致高校资源分配上的相对取舍。这样一来,高校课堂革命可能会被排到靠后位置,不利于为一流教学文化建设赢得应有的资源。同时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一些不积极、不健康的思想、观念也会对课堂革命的开展形成干扰。高校整体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则很难发生变化,这样一种固化的文化生态,使一流教学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外在支持,建设资源也受到多重限制,严重影响课堂革命的推进,更谈不上推进课堂革命的高效发展。

三、课堂革命引领下一流教学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从课堂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角度而言,建设一流教学文化,是推动教师和学生教学行为改进和完善的必然选择;以一流教学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也是巩固课堂革命建设成果的必由之路。只有从观念层面实现了对课堂革命主体性改造,整合形成一致性一流教学文化信念和认知,才有可能采取共同性教学行为和选择,课堂革命的落实才真正有了稳固根基。

(一)强化主体意识:推动建设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 高校教师在建设一流教学文化中凸显的主体缺位和参与不足,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高校教师群体缺乏对于一流教学文化一致性和共同性认识。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需要高校从教师内部出发,从教师教学发展角度入手。在推动课堂革命的建设中,高校要树立质量文化和发展文化观念,引导广大教师正确认识到目前高校教学文化中质量缺失的现实,进而强化教师构建质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落实课堂革命的主导意识,推动建设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形成发展一流教学文化建设的合力,凝聚课堂革命发生的力量。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发展共同体之中,激发教师参与教学、优化教学,开展课堂革命的积极性,建设一流教学文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致力于教学文化本质的探索[9],为一流教学文化的建设形成强大的主体支持,营造积极的氛围,带动更多的教师将工作的重心一部分向一流教学文化的构建转移,为课堂革命的实际发生提供应有的人员和理念支持。

(二)整合价值信念:推动实现师生教学关系全优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文化的内涵,也是一流教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目前高校教学文化中凸显的教师关系呈现一种物化的状态和不牢固的现实,是教学文化不佳的实际表现。高校应在明确师生关系对课堂革命重要影响的基础上,准确认识和把握师生关系在构建一流教学文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致力于实现师生教学关系的全优化,既带领课堂革命的正向前进,又激发一流教学文化建设活力。要推动高校师生在教学关系上的价值信念整合,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和谐师生教学关系对于建设一流教学文化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自身在和谐师生教学关系构建中的应有作用,推动以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为一流教学文化的建设扫除障碍。这就需要高校在实际的教学文化建设中,高度重视对和谐师生教学关系的构建,尤其在推动课堂革命过程中,要引导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教学认知文化和教学关系文化,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改变对于彼此之间的固有认识和成见,敞开心扉,实现价值信念整合的目标,推动实现教师教学关系的全优化,为一流教学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课堂革命的发展积累必要的师生支持。

(三)丰富实现载体:推动建设一流教学文化全平台 一流教学文化建设不仅涉及到精神层面,也涉及到物质层面,就教学文化建设的实现载体而言亦是如此。高校要致力于推动课堂革命的落实见效,就必须深根于一流教学文化这一块沃土,重点解决一流教学文化建设中凸显的问题,着力在一流教学文化建设的实现载体上下功夫。高校要进一步在丰富教学文化建设的实现载体上发力,一方面高校要努力改善现有教学条件、环境和设备,通过课堂革命解决基础物质层面的问题,也解决一流教学文化的基本生存问题,为一流教学文化建设理念和目标的落地找到支撑点;另一方面要在教师和学生的更多、更好、更深层次的互动上构建更加便利、高效的机制和方式,在课堂革命过程中扩大、加强、巩固教师和学生在精神层面的互动、交流和触动,让广大教师在课堂之外也有更多见面、对话和发声的平台,丰富文化形成和发生的载体,拓宽文化发展的通道,解决一流教学文化的长远发展问题,强化一流教学文化建设的发力点。以丰富多彩的实现载体,促进一流教学文化理念和目标的最终落地,发挥教学文化对课堂革命的支持和支撑作用。

(四)净化校园文化:推动实现良好文化生态全循环 一流教学文化的建设离不开高校整体校园文化的影响和作用。高校校园文化生态也是课堂革命发生的重要环境,对课堂革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发挥校园文化生态的巨大气候作用,实现教学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和一流目标,也是课堂革命得以纵深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对于一流教学文化的直接而现实的影响,要着力在净化校园文化方面先行先试,以和谐美丽的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构建积极昂扬的校园文化,培育现代化教学文化生长的环境[10],以优化课堂革命发生环境,改变高校现有教师和学生主体的精神面貌,凝聚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传统,引导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高校发展的基础和基石,进而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文化神态和外部大气候作用,实现对高校教学文化的净化,对课堂革命工作的支持,让一流教学文化在高校良好文化神态的大循环之中得到应有的关注、支持和发展,实现教学工作的资源供给,为高校课堂革命的进行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文化内涵支持和资源动力支撑,推动课堂革命持续高质量向前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本科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一流校园文化革命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