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策略研究

2022-03-17 19:19吴敏娟
丽水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丽水西南革命

吴敏娟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浙江 丽水 323000)

2022年丽水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坚毅笃行“丽水之干”。浙西南革命精神历久弥新,是扎根于这片土壤中所形成的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精神文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凝心聚力和净化灵魂的作用,引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是丽水人民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1]。将浙西南革命精神和高职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不仅能够进一步充实高职党建工作内容,丰富党建工作形式,还能给高职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引领高职党建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思想内核

“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12字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形成于革命年代,是浙西南广大人民群众在争取解放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斗争精神,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是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浓彩重墨的一笔[2]。在浙西南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当中,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基层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去迎接一切挑战。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灵魂是忠诚使命,这是战争年代老一辈党员干部对革命的一片赤诚,更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当代青年党员的基本要求,要求青年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精髓是求是挺进,这是“挺进师”英勇无畏精神的延续,也是对当代青年党员的重要指引,激励着青年党员不畏艰难,奋勇向前。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本质是植根人民,这体现了党以人民为核心的执政理念,也是对当代青年党员的根本要求,要求青年党员干部要始终心中装着人民的利益,将个人的奋斗目标和人民的美好向往相融合,从人民群众的广阔土壤中吸取更多的营养[3]。

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深入研究浙西南革命精神具有突出的意义和价值,从更深层次、更多层面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对于进一步推动丽水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全国职教会议精神给高职院校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对高职教育培养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和更好服务地方经济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重大改革,高职院校党建统领一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珍贵的浙西南革命精神不仅使得党建工作内容更加充实,而且为持续推进党建工作注入了不竭的新生力量。

二、高职院校党建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党内政治生活形大于实

基层党建工作内容类型多样,包括党内政治理论学习、党内民主生活、主题党日活动等。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对党建工作内容认识不全面,党建工作不规范、缺乏创新[4]。具体而言,如政治理论学习主动融入意识不强,未能结合工作实际去学深学透,流于表象,让党员感到很虚;党日活动内容未能与时俱进,形式单一传统,导致部分党员参与的热情度不高,存在着走过场行为。这样既无法使党员的政治素养得到提升,也不能在教师的业务提升中起到政治引领作用,如此种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成效受到了很大的影响[5]。

(二)部分高职院校在党建育人方面有形无实

高职院校每个教师党支部成员大多数都是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一线教师,集聚的时候关注更多的是专业业务,部分教师党员仍然比较明显地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现象,原因如下:一是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作用的认识不足。主要负责人视党建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附属品,不能也不敢旗帜鲜明地去抓党建,无法在教师业务培训、教育教学以及教科研等工作中切实发挥党建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二是支部党员责任意识不强。有些党员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认为完成教学工作或者提升业务水平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参加党建活动积极性不高,导致其自身政治素养得不到明显提升。三是课程思政主体意识不强[6]。部分党员教师缺少必要的主体意识,没有切实承担起课程思政的重要职责,认为学生的主业就是提高学习成绩和发展能力,这种认识本身就存在片面性。也有部分党员教师存在着课程思政的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部分高职院校的基层党建工作有形无神

优质党建品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既是一面旗帜,也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可以让师生受到正面思想的熏陶。高职院校各专业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差异性,在指导业务和服务社会等方面都有着各自很大的优势。但是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对基层党建品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基层党建工作就是按照上级相关要求把常规工作做好,没能把基层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很好地融合起来,依然存在两张皮现象。当前有些支部虽然有品牌但是很牵强,品牌不足以很好地体现专业特色;有些支部压根就没有总结提炼出自己的品牌,导致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无法有效发挥[7]。例如服务社会层面,大多数情况下活动的形式都比较单一,最常见的活动就是“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维护社区卫生环境”等等。这类活动无法体现高职院校党建特色,从而影响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党建活动的效果。

三、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高职党建工作的价值

(一)坚定高职师生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钙。诞生于艰苦革命岁月的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共同奋斗的成果,是红色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不屈的力量[8]。

党建工作是我们党自我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渠道,其中思想建党是此方面工作的核心。浙西南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在高职院校党员思想建设当中,浙西南革命精神发挥着巨大的育人作用,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进行广泛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教育,能够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高尚的人格和情操,使其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国富民强目标而奋斗[9]。浙西南革命精神还可以引领学生学习这一精神形成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当时的思想理论,感受浙西南地区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毫不屈服的精神。

(二)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载体创新

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两种形式。其中,红色文化物质形态主要体现在革命遗址、纪念场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各种红色精神,例如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引我们党和人民群众不断向前发展的精神力量。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传承不但已具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载体,而且还在不断地创新中。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其现有的载体和平台,将这种可看可听可读可传承的精神食粮融入党建工作当中,使广大师生在红色文化精神中不断地自我发展和成长。例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织党员参观各类浙西南革命精神红色教育基地、举办座谈会、自导自演革命剧等方式,带领师生沉浸式体验,重温那炮火轰鸣、硝烟弥漫、水深火热的岁月,感悟革命英雄的忘我境界,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师生接受精神洗礼。在这样的感染和影响下,师生政治立场必将更加坚定,思想觉悟也将更加先进。此外,高职院校也可借助浙西南革命精神在多媒体平台中的影响力,通过微博、微信及新闻客户端等,将党的先进理念、优秀文化传播给年轻一代,使其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10]。

(三)坚定师生的文化自信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只有实现文化繁荣,实现高度文化自信,才能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圆满达成。现阶段,社会发展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上互联网不断普及造成的影响,部分师生在良莠不齐的信息的影响下失去了奋斗的目标,致使政治信念发生了动摇,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缺少文化自信。浙西南革命精神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包含着时代精神,是中华文化中优秀的成分,集中展示了我党曾经经历的坎坷和艰辛,以及克服这些困难的豪迈气魄。高职院校在党建工作中,应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弘扬并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用革命历史中鲜活的“人、物、事、魂”等,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引领其在学习革命精神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培养坚毅的品质,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党建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实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持续创新发展[11]。

四、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路径

(一)挖掘红色榜样,做好思想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职院校在党建工作中应充分利用身边的优秀典型,在挖掘其优秀精神的同时,注重结合时代特征,使其在指引学生坚定政治方向和树立远大目标等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价值,促进学生取得更大的发展[12]。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激发学生的信仰,使其对党的崇高精神形成深刻的认识,引领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防止部分学生失去信仰或者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

在浙西南,无数的陈凤生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才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才有了现在的新丽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1910年处州知府萧文昭创办的处州种植学堂,成长为现在浙江省优质高职院校、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也是在无数党员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是他们见证了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果说革命英雄有点远,那么就以身边的榜样来感召人,他们的先进事迹更易引起共鸣。学校党组织应该挖掘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人物,用他们对学校建设付出的努力行为、先进事迹来激励师生,让师生感受过去的不易,感恩前辈的付出,同时要引导师生勇于担当,履行好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努力做好“植树人”,为学校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凸显红色文化,浓厚党建氛围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应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将其作为精神引领。如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要将浙西南革命精神充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教育活动中,利用精神的强大引领教育功能,润物细无声地对广大师生进行影响教育。

首先,完善设施,强化阵地建设。建设党建宣传广场、党建展馆、党建宣传栏(牌)等,建立线下宣传党建主阵地。

其次,搭建“红色载体”,丰富校园活动。通过创作话剧、音乐剧、场景再现、红歌比赛等等,用红色文化对师生思想进行积极引领,在宣扬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带动师生在红色文化活动中产生更大的参与积极性,并主动感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更好地肩负起社会发展的重任[11]。

最后,巧用校园网络媒体,建强党建新高地。将浙西南革命精神通过校园媒体渠道向整个校园传播,让这种伟大的精神影响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可以用校报学报进行此方面精神宣传,比如开设研究专栏,对此种精神融入党建工作进行各种形式的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更深层次地挖掘红色精神。广大师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受到这种伟大革命精神的感染,从而形成高尚的情怀。同时可以立足实际建设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将伟大的革命精神转变为广受欢迎的网络语言,使之更快、更全面地与党员师生的各项活动融合到一起。

(三)创新工作方法,探索融合模式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丽水本土红色文化,特质鲜明,内涵丰富,我们应充分用好这一宝贵资源,积极探索在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有效开发浙西南革命精神价值的路径和方法,打造“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高职党建品牌。

1.浙西南革命精神+课程教学

应当加强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整合与开发,使其得以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红色文化教学内容资源。其一,将浙西南革命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即使其成为学习培训内容,让所有师生了解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内涵,让他们将所学所悟融入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13]。其二,将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即将其融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甚至是专业核心课程等教学当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组建“红色文化”讲师团,充分发挥讲师团的优势,将大量的现实案例融入课程当中,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更加精细地了解红色文化脉络,理解红色文化精髓,进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浙西南革命精神+党团研学

党团研学要突出党建主题,以丽水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在研中学,以学促行。在研学线路的设计上,将丽水当地现有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例如以下路线较好地融合了莲都区及松阳县的特色红色资源: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中共丽水县委旧址纪念馆—松阳安岱后“十佳”红色教育基地—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枫坪遗址群。以本土红色文化为底色,积极创新党团研学活动形式,为党员近距离接触了解本土红色文化创造机会,使党员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得到强化,激发其为建设浙西南而奋斗的热情和决心。

3.浙西南革命精神+创业大赛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最后要体现在实现共同富裕中。浙西南革命精神作为本土红色精神,已经成为当前丽水大学生们的精神引领,而他们就是未来丽水建设的生力军。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们更好地把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创新创业当中去,使之有效助推大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从2015年起开始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参与到大赛当中并一展风华。大赛设置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比赛项目,开办以来每年都会有一大批优秀创业项目脱颖而出,其中不乏以本土红色文化为主打特色的项目。2019年大赛第五届评比结果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包括中北大学的获奖项目《吾乡———红色智慧旅游项目》、湖南工业大学的项目《“红色经典”红旅文创产品研发与推广》等[13]。大学生们把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创新创业项目当中,实现了红色文化的升华。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生态保护等相结合,引发了大学生的普遍关注,他们把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业过程中,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结语

综上所述,浙西南革命精神作为丽水地区本土红色文化,是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政治宝库,将其融入当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当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地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到浙西南革命精神在党建工作中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其地缘和特点优势,并有效结合时代需求及高职师生特点,通过榜样挖掘与塑造、红色文化氛围营造、基于信息技术的“微传播”以及创新融合模式等策略,实现浙西南革命精神在党建工作中的有效融入,积极推动高职党建工作的高效开展,打造自身特色品牌,为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贡献高职院校的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丽水西南革命
“潮”就这么说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Country Driving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西南丝绸之路及其对西南经济的影响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