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寒,朱卫华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教材第四章的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2月,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当前,呼应时代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及其所关注的热点,将学习《概论》课第四章与学习中国共产党其他创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科学、准确地定位其重难点,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材重难点问题和大学生关注的重难点问题既有交叉,又时常呈现出不同。对二者进行界定,并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教材设定的重难点问题,是指在理论教学中已经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既包括已有的理论定论,也包括与热点相结合的理论前言,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引发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主要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探索,为后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和实践做了充分的理论、物质和制度准备。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既相互联系又差异显著,但实质都是党领导人民开展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2)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2013年1月6日。因此,在确定这一章的重难点时,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既要学习新中国成立之后指引我们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主要理论成果,也要看到建设探索中遭遇的挫折及经验教训,坚持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注重贯通后三十年中国思想观念变化和理论创新带来的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避免前后两个时期彼此割裂、彼此对立。并且,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时,也要回溯建国初期的探索,因为没有过去奠定的思想、物质和制度基础以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改革开放很难顺利推进,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难以如愿。学生在前后部分融会贯通的对比学习中,才能深刻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经验给予的根本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迈向第二个百年征程的紧要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叠加出现,各种思想观念交错交织。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获取资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他们能够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获取自身感兴趣的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发表各自的观点。因此,这一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活动愈发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与个体差异性的特征。大学生的思想格外活跃,对社会变革和社会热点有较高的关注度,尤其是对与现实状况、自身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重点学习,碰到疑难问题也会及时向老师提出。由于第四章毛泽东思想的内容离大学生的实际较远,直接联系不紧密,学生学习劲头稍弱。这就需要教师从教材重难点问题中挖掘出学生感兴趣、对学生有益的内容,使教材的重难点转变成学生关注的重难点。《概论》第四章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建设初步探索的成果和意义、挫折和经验教训。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本,遵循其认知特点与发展规律,贴近其思想活动与发展动态,把这一章教材的重难点问题与大学生关注的重难点问题相结合,使他们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和现实,在新时期,面对疑难问题、困境挫折,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
教材设定的重难点问题与大学生关注的重难点问题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准确把握二者特点,有助于组织和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教材设定的重难点问题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提炼出来的,具有理论性、深刻性和政治性三大主要特征。
1.理论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主要方法等。教材设定的《概论》课第四章重难点问题包括概念的理解、重点理论的理解及应用、前沿问题的把握及分析等。这些问题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学通它们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理论素质、掌握并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对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大有裨益。
2.深刻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重难点设定需要突出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尤其涉及到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性认识,理解难度较大,需借助抽象思维,且部分内容显得较为枯燥乏味。虽然《概论》课第四章内容学生相对熟悉,理解阻碍小,但由于课程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紧密,本身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深刻性,容易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浮于表面,被动应付。
3.政治性
培养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并践行共产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终极目标,具有明确的政治导向性,教材重难点问题也据此确定。《概论》课第四章重难点的确定和以下几个问题密切相关: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而不能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等,鲜明地体现出教材重难点问题的设定具有的意识形态性。
围绕大学生这一群体,从其认知特点、学习动机和认识发展规律出发,把握他们关注的重难点问题,可知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目的性。(3)马晓梅:《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6期。
1.主体性
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包括:专业学习、专业外的知识拓展、就业、国家与社会发展、国内外重大事件、恋爱交友、社会公平、医疗、教育、收入、住房等。大学生困惑的问题包括前途、情感与人际交往问题、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信仰问题。大学生希望在政治理论课中找到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于与这些现实问题相挂钩的教学内容兴趣浓厚,从而使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呈现出较强的主体性特征。因此,在学习《概论》第四章时,更多的是使学生懂得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道理,面对今天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在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的过程中,增强踔厉奋发的勇气与力量。
2.目的性
从前期调查中可知,大学生关注的重难点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领域,既包括国家层面的宏观问题,也包括个人层面的微观问题;既包括理论问题,也包括实践问题;既包括国内问题,也包括国际问题。不仅如此,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存在差异。在后期的访谈中发现,大学生重点围绕的还是个人如何成长、成才的问题,他们经常思考个人未来职业发展并进行职业规划,包括考研、就业、出国等不同规划方向。这些体现出学生在选择教学的重难点时,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因此,只要阐明《概论》课第四章在解决学生现实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历史视角观照现实发展,一定能在学生心中形成深刻的认识。
习近平曾深刻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规律办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书育人、学生成长规律。(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第1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针对性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具体途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紧贴社会现实,在教学观念上破除思维定式,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既能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又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下面我将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章重难点分析为例,谈谈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策。这一部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重点在于掌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难点在于理解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要使整章内容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解惑难点,真正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教师应找准角色定位,做到以学生为本。第一,在内容上突出问题导向:深入探究问题,纵横对比讲解;第二,在方法上讲究有机融合:运用网络技术,融合传统教法;第三,在呈现上注重话语吸引:适应网络环境,创新话语模式;第四,在考核上强调知识启发:改革考核方式,拓展学习空间。
第一,在内容上突出问题导向:深入探究问题,纵横对比讲解。
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10页。教学内容科学、严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赢得学生的前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章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具有一定的理论抽象性。教师必须理顺逻辑,联系当前实际,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思想需求和关注的焦点,深耕教材,提炼出教材重难点。同时,教师还需调动学生的参与感,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奋点,提升其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这一章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如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关于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建国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经验和教训等问题。笔者曾尝试采取翻转课堂的模式,精心安排了两次专题讨论课,即将课堂按人数分为若干小组,布置各小组课前查阅资料、精心准备,课上由小组代表每人5 分钟讲解自己的观点,发言完毕后,其余小组同学进行点评,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赞扬优点,修补不足,并对积极发言和点评的学生,按其表现优良计入平时成绩。这一方法较好地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更充分理解所学内容的理论价值、思想魅力和现实指导作用,在内心产生强烈共鸣和高度认同,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除了运用翻转课堂进行分组互动外,教师的讲授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参透难点,纵横对比讲解显得格外重要。从纵向上看,《概论》第四章所蕴含的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一脉相承性,要讲清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横向上看,比较毛泽东思想与其他理论,尤其是西方理论在基本原理、立场、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阐发毛泽东思想的真理性和深刻性,以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认清历史发展大势,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方法上讲究有机融合:运用网络技术,融合传统教法。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时代大学生处在“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氛围中,网络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观念形态和价值取向。在这种情况下,思政课教学要取得实效,教师必须反映信息时代需求,充分考虑大学生自身状况,通过多次课堂沟通和实践,将经典教学方法与信息时代特色教学方法有机融合,达到有效传递课程内容的目的。经典教学方法包括以传统讲授直接传递课程精要,以课堂互动和师生问答方式探究疑难问题,以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等;信息时代特色教学方法则包括利用翻转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搭建思政课网络资源平台、探索搭建自媒体教学互动平台等。善用互联网搭建网络资源平台和自媒体互动平台,是新时期推进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创新的主要路径之一。具体来说,通过搜集、甄别并在互联网平台推送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充实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实现线下教学和线上自学的良性共振。通过有效运用微信、QQ、微博、APP 等新媒体平台,与大学生交流互动,为他们释疑解惑,实现线上线下学习有机融合,课上课下指导无缝衔接,在师生共振共鸣中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6)侯衍社:《因时而变 遵循规律 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若干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9期。拿《概论》课第四章来说,教师可以将相关资料、课件上传到网络平台,也可以在自媒体平台发布新闻讨论话题,或者学生就相关内容发起讨论、发表观点,在这样的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
第三,在呈现上注重话语吸引:适应网络环境,创新话语模式。
在网络信息时代,人人都有表达空间,思政话语环境也随之改变,思政教师应努力在网络环境中创新课堂话语模式,方能把握思政教育的主动权。首先,用易感知的语言表达大道理。列宁论及宣传教育时曾说:“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抛弃记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号、决定和结论。”(7)《列宁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111页。思想政治理论根植于中国实践,在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大学生所历、所见的鲜活素材,使用一些古今中外诗词以及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名言警句,成长经历,并运用动漫、微电影、网络流行语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论证理论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帮助他们在观察和比较中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拿《概论》课第四章来说,当教师讲到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时,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新时代新变化结合起来,让他们明了这些理论成果对今天和未来成绩的取得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次,用鲜明的态度批判错误观点。当前,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披着正确理论外衣大行其道、混淆视听,影响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正向传播。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敢于并善于亮剑,有理有据,有破有立,对症下药,启发学生廓清迷雾,信仰真理。拿《概论》课第四章来说,教师应告知学生,建国初期探索的曲折不可避免,不能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否定理论的正确性,用未来发展的鲜活事例有针对性地解开学生思想上的疙瘩,由点及面,一通百通,增强话语信服力。再次,用走心的语言增强话语温度。列宁曾说:“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8)《列宁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117页。在这里列宁强调了认识对于情感的推动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教师除了传播理论的正确性,也需要在其和学生之间搭建情感桥梁,建立信任和友谊,增强话语亲和力。拿《概论》第四章来说,虽然历经艰辛和曲折,但是我们仍然在建设理论上有重要创新。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用鲜活的人物、事件案例,结合当时国内外环境(9)李祖超:《用战疫故事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及其实现路径》,《中国大学教学》2020年第11期。,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使其认同所学理论。
第四,在考核上强调知识启发:改革考核方式,拓展学习空间。
以学生为本,要注重启发学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大大落后于时代了。笔者在讲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章时,预设几个重点问题,先请几位同学根据已有积累发表见解,然后再由其他同学评议,最后由老师比较系统、全面地讲解毛泽东思想针对某些问题的深刻论述,从而使学生感悟到理论的强大魅力,真心信服。通过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得到加强,更能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内课外互动,提高授课的感染力和针对性。目前的思政课以考试为主,严重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故有必要实行考试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如果能将日常表现、论文撰写、期中检测、互动讨论等都与最终成绩挂钩,则能为大学生营造较大的学习空间,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被大大激发,从而使其学习效果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