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友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朱彝尊(锡鬯,竹垞。1629-1709)系清初大家,在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等领域均取得卓越的成就,是最受学界瞩目与研究的清初人物之一。笔者近年致力于研究其生平事行,已出版《朱彝尊年谱》(以下简称“朱《谱》”),并发表《〈朱彝尊年谱〉新考》《朱彝尊事行新考》《朱彝尊事行续考》《朱彝尊事行三考》等文(1)上揭诸文,发表信息如次:《〈朱彝尊年谱〉新考》,载《华中学术》2017年第1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52-62页;《朱彝尊事行新考》,载《古典文献研究》第21辑下卷,凤凰出版社,2018年,第114-124页;《朱彝尊事行续考》,载《古典文献研究》第22辑上卷,凤凰出版社,2020年,第179-192页;《朱彝尊事行三考》,载《古典文献研究》第22辑下卷,凤凰出版社,2020年,第168-176页。以上诸文均收入《尺牍·事行·思想:朱彝尊研究论集》(凤凰出版社,2020年)。,且持续加以考求。兹将新近研究所得,按《朱彝尊事行新考》之体例,汇成专文,以增补朱《谱》,供学界采择。
(一)康熙二年(1663)春,大弟朱彝鉴来永嘉,告以通海案事解。
按:见朱《谱》35.7条。[1]119该条据《曝书亭集》[2]卷六《舍弟(彝鉴)远访东瓯喜而作诗》及下附诸九鼎《题朱十江东见弟诗后》二诗而立。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七“朱彝尊”条小传云:“魏耕之狱,几及于难,踉跄走海上。会事解,乃赋远游。”[3]747所谓“事解”,《圣祖仁皇帝实录》卷八载:“(康熙二年二月丁未[八日])刑部题海贼入犯江南案内罪犯,奉有谕旨:‘除康熙元年以前审结外,其余亦从宽免。’今有先结案内干连缉获人犯及未获人犯,或仍缉获审拟,或一并宽免。得旨:‘此罪犯既有旨宽免,不论已结及见在告发者,但系康熙元年以前之事,俱着宽免。’”[4]4:135-136玄烨(康熙帝)有此旨意,朱彝尊方得从杀身之祸中解放。
(二)康熙三年(1664)秋七月,徐嘉炎有诗送行。
按:是年六月,朱彝尊同高佑釲启程北上,于八月二十一日至都,九月初十日离都赴云中(即大同)。[1]124-129徐嘉炎《送朱锡鬯之大同》:“朱生湖海士,作客为行藏。有如郑当时,千里不赍粮。高秋七月中,去我之朔方。征马嘶以骄,徘徊古道傍。阴山谷气厉,落日生严霜。不惜轻分手,谁与同衣裳。远游悲迫阨,相望空河梁。壮志徒沉沦,岂不深慨慷。边声归塞雁,一曲摧人肠。往哉邹衍流,黍谷回春阳。”[5]卷四据朱《谱》,朱彝尊七月自淮阴入山东,具体在何地同徐嘉炎相会、相别,暂未能考知。
(三)康熙十四年(1675)十二月二十四日,家居祀灶,作《醉司命辞》。
按:《曝书亭集》卷六十一《醉司命辞》序云:“醉司命者,宋汴京故事也。以涂月二十四日贴灶神于灶上,用酒醩涂灶门,谓之醉司命(见幽兰居士孟元老《梦华录》)。盖自南渡后废不行矣。家居逼岁除,睹妇子祀灶,乃作《醉司命辞》。”辞首云:“腊鼓送寒,明灯射牖。月穷则涂,其日在丑。”本月丁丑为二十四日。此条事行当补立。
(四)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十九日,同李良年、严绳孙、徐嘉炎等赴王煕宴。
按:见朱《谱》50.24条[1]232。此条据李良年《尚书王公招同严荪友朱锡鬯徐胜力宴集即次尚书见赠韵》诗得立,系于十月,未详具体日期。考徐嘉炎有《孟冬十有九日益都夫子招集王大司马怡园奉和原韵四首》(《抱经堂诗集》卷八),据诗题知此次赴宴在十九日。徐诗第一首云:“适愿来兹地,悠然净客心。岩阿方赏识,弦酒更栖寻。老树风声簇,坚冰日色阴。鱼龙明月夜,瀺灂欲听琴。”朱《谱》此条事行据此可进一步充实。
(五)康熙二十年(1681)十月,授征仕郎,本生父及妻冯氏并受封。时云南乱平,有诏大赦天下。
按:见朱《谱》53.29条[1]280。考《曝书亭集》卷七十六有《赠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检讨征仕郎贞靖潘先生墓志铭》,中云:“(康熙二十年,)其冬云南平,天子推恩及臣下,于是君之考处士贞靖先生得赠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检讨、征仕郎,君之妣章氏赠孺人,母吴氏封太孺人。”此铭应同举鸿博、同授检讨、同修《明史》之潘耒之邀,为其父潘凯所作。二氏身份相同,因此,朱彝尊本生父母、嗣父母之覃恩受封赠,当与潘凯同时。朱《谱》此条事行据此可作补益。
(六)康熙二十一年(1682)正月,入都复命,但未与乾清宫宴,未和《升平嘉燕诗》。
按:朱《谱》54.3条:“正月十四日,与乾清宫御宴,和康熙《升平嘉燕诗》。”[1]285-286考此诗载《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卷三十五,其中遍列和诗诸臣姓名,其中并无朱彝尊,知朱氏未及与宴,故朱《谱》此条当删。
(七)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侍班乾清门。
按:《曝书亭集》卷五十三《书大学士徐公归赋后》:“大学士昆山徐公以宰辅领明史局监修,其归也,载书累万卷,关吏横索,濡滞不前。中途成《述归赋》,几三千言,叙川途之纡曲,陈往古之得失,此司空表圣所云‘摭众骚之遗恨’者也。犹记岁在壬戌,天子有事春蒐,彝尊侍班乾清门,时卤簿已集阙下,公率满汉御史三十员进谏。天子温言谕公:‘方春省耕,不出旬日回,非游猎也。’”考《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〇一:“(康熙二十一年二月)癸巳。上以云南底定,海宇荡平,躬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命皇太子允礽随驾。是日启行。”[4]5:13-14“大学士昆山徐公”指徐元文。先生侍班、徐元文进谏,当不迟于癸巳日(即十五日)。本条当增立,编次于54.5条(第286页)之后。
(八)康熙二十一年(1682)五月中旬,玄烨在瀛台,先生知起居注,侍班。
按:朱《谱》54.11条:“五月,康熙在瀛台,先生知起居注,侍班。”[1]287检《曝书亭集》卷五十三《书沈文恪公行书卷》:“岁壬戌夏五月,驾在瀛台,予时知起居注,侍班。天久不雨,天子谕辅臣,谓:岁旱,时政必有阙失,可同九卿詹事科道会议以闻。因随大学士后,罗坐武英殿东南盈庭。”另据《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〇二之记载[4]5:28,知玄烨于五月辛亥(四日)自盛京巡视回宫。五月癸亥(十六日)为夏至日。因此,朱彝尊知起居注、侍班,当在五月中旬,朱《谱》宜据此补入。
(九)康熙二十三年(1684)正月,以楷书手王纶自随,入史馆录四方经进书,被劾去官。
按:朱《谱》56.2条:“为辑《瀛洲道古录》,以楷书手王纶自随,录四方经进书。遭掌院学士牛钮弹劾,吏议当落职,奉旨降一级。以其事涉风雅,时人谓之‘美贬’。其时八股出身之翰林颇忌鸿博诸儒,至以‘野翰林’目之;或认为幕后推手实为高士奇、徐乾学。潘耒亦遭劾落职。”[1]303检朱彝尊对于此次被劾落职,自述不一:或曰“左迁”“左谪其官”,或曰“去官”“遂罢予官”“夺侬七品官”。由此后长期居住京师直至补任原官(康熙二十九年)之事实,知此次被劾去官,既降其品级(“谪官”),复夺其官位(“罢官”)。被劾去官之原因,入馆抄书不过是借口,主要还是因才华出众、受玄烨重视而招致嫉妒、倾轧。朱氏去官之次月(二月),“己亥,谕翰林院掌院学士牛纽、孙在丰:‘翰林院乃储养人材之地,教习庶常,当以品行、文章为事。一切交际礼文,皆宜杜绝。近闻有馈送重礼者。庶常等俱甚寒苦,自翰墨外,不应别有所取。前拉萨礼在时,待伊等甚善,所以至今有感念者。至库勒纳以来,交际之风寖盛。尔等宜加洗剔,无负朕简任之意。’”[4]5:178知当时翰林院在牛钮执掌之下,风气颇坏,玄烨不得不出面训诫,史官且大书于实录。玄烨之不满,当然并非无的放矢。朱彝尊同潘耒之相继去官,即是其中事例。详见笔者《文士之交与禄利之争:朱彝尊“美贬”考》一文。[6]朱《谱》本条事行当加改写。
(十)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月初一日,应陈廷敬之招,同徐乾学、姜宸英等登黑窑厂,联句赋诗。
按:朱《谱》61.2条:“三月初一日,应陈廷敬之招,同王士禛、徐乾学、姜宸英等登黑窑厂,联句赋诗。”[1]361-362本条据《曝书亭集》卷十四《社日登黑窑厂联句》诗、陈廷敬《午亭文编》卷四《同健庵竹垞登黑窑厂高处燕集》诗得立。检徐乾学《说岩先生招同竹垞西溟黑窑厂最高处燕集赋谢》诗[7]卷八,此诗同朱、陈二氏上揭诗,俱未提及王士禛,知王氏未于此日之会,原条目当据以删正。
(十一)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月三日上巳节,同徐乾学、徐元文等集南城祝氏园,奉题徐氏《修禊图》。
按:此系朱《谱》61.3条[1]362,据《曝书亭集》卷十四《上巳集南城祝氏园联句》《奉题徐副相祝园修禊卷三首》等诗而立。考徐乾学《饮禊祝园分得引字》诗:“幽蓟涉暮春,余寒苦未尽。……捷给上林簿,羌予谢不敏。寥廓翔鸿鹄,泥涂安蛭螾。并托造化内,所悲在疾疢。即景联盘桓,日晚风逾紧。闰月后会期,开尊待樱笋。”[7]卷九徐乾学于昨岁乞休,留京仍充明史馆、一统志馆总裁等。祝氏园,亦称祝家园,在安定门西。又徐嘉炎有《己巳三月上巳健庵司寇立斋司农率两郎君艺初舍人章仲大行招同姜西溟金谷似朱竹垞胡朏明王令仪汪武曹诸子修禊城南祝氏林亭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十五韵分赋得映字》诗,首云:“吾宗司甄陶,金玉两晖暎。澹荡春风中,舞雩采幽径。城南访小筑,不与繁华竞。柳舒绿乍芽,花含红未迸。”[5]卷四据此可知,同时雅集者尚有徐树谷(字艺初,徐乾学长子)、徐炯(字章仲,徐乾学次子)、姜宸英(字西溟)、金居敬(字谷似)、胡渭(字朏明)、王令仪(未详)、汪份(字武曹)等人,朱《谱》此条当予增补。
(十二)康熙二十八年(1689)五月,同姜宸英、陈廷敬等会饮于徐乾学虎坊南园别业,联句成诗。
按:此系朱《谱》61.9条[1]363-364,据朱彝尊《徐尚书载酒虎坊南园联句》诗[2]卷十四、陈廷敬《虎坊南别墅健庵招同西溟竹垞燕集》诗[8]得立。考徐乾学《奉邀太常说岩先生虎坊桥南别墅宴集同姜朱二翰林》诗:“半岁苦淹病,病起乍行药。眷焉思所钦,踪迹久寥廓。市南虎圈坊,幽居带林薄。雅堪延野色,凭眺有菌阁。相期屏尘事,竟日共盘礴。巾车方及门,高驾俄趾错。青丝挈春酿,促坐成小酌。极望郊坛树,微风韵遥铎。惊沙白皑皑,流霭青漠漠。人生俯仰间,适志原无着。伊予缠宿痾,盘辟类絷缚。翼大不能运,如彼雕陵鹊。托契惟沈冥,萦怀但邱壑。稷卨佐昌时,巢许忻有托。已能齐鹏鷃,讵复岐龙蠖。粲粲濩泽公,开济负伟略。枯枝废雕锼,不材终瓠落。潜见理则殊,奚烦更咨度。何为王僧孺,只解京华乐。吴歈让边筑,莼羹比羊酪。二君听我言,杯落大嗢噱。幸得张东门,无为咏场藿。”[7]卷八则此次雅集之起因,更为明晰。实际上,徐乾学、陈廷敬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五月以疾乞休[4]卷一三五,至此已有一年,尚未复官,故徐乾学有“人生俯仰间,适志原无着”之感叹。
(十三)康熙三十年(1691),复摹得焦山周鼎铭文。
按:朱彝尊《又题〈焦山周鼎铭〉》云:“此辛亥岁余客扬州时所识也。旧本既失,越三十年,复摹得之。回忆子底、穆倩皆逝,唯礼部仅存尔。是铭山阳张弨曾手摹上石,然终逊拓之寺中者。为存释文于后。旃蒙大渊献月在圉阳,是□□小雪,彝尊又识。”[9]965此铭识于辛亥(康熙十年[1671]),又识于“旃蒙大渊献月在圉阳”,即康熙三十四年(1695)乙亥十月,则识语中“越三十年”为“越二十年”之误。因此,朱彝尊复摹此铭实在本年(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朱《谱》本条当据此增补。
(十四)康熙三十一年(1692)秋,应杭州知府苏良嗣之请,为其父苏弘祖作传。
按:《曝书亭集外诗文补辑》卷七载朱彝尊《巡抚右副都御史苏公传》:“苏公弘祖字光启,别字耀我,奉天辽阳州人。崇德三年,中乡试第二人,除户部启心郎。六年,再考绩皆最,勅授拖沙喇哈番。……顺治元年,从世祖章皇帝入关,出为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十五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等处。……康熙元年,以原官致仕。二年四月,卒,赐祭葬如礼。所著有《经世名言》、《抚虔草》,行于世。”传文末称:“公之子良嗣知杭州府,以廉节自励,属予为公作传。乃摭其治绩,上之史馆焉。”[9]983-984考苏良嗣于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1690-1693)知杭州,此传当于此际受邀而作。当于朱《谱》64.19条“九月,南游杭州,甥吴怀祖陪同”[1]394下增立一条。
(十五)康熙四十年(1701)夏,游西湖,同金埴论刘宗周柳湖死节事。
按:金埴《不下带编》卷一:“吾乡正义王先生毓蓍,会稽诸生。受业于同里都御史刘公念台宗周。公闻南都不守,绝食七日。死之前一日,正义上书于公曰:‘愿先生速自裁,毋为王炎午所吊。’乃衣儒巾蓝衫,投东城之柳桥下死。先后同死者,潘、周两先生(一名集,一名卜年)也。埴晤竹坨[垞]〕朱太史锡鬯于湖上,论及柳桥死节事,太史赋一律云:‘中丞弟子旧家风,杖履相随誓始终。闭户坐忧天下事,临危真与古人同。短书燕市投丞相,余恨平陵哭义公。此地由来多烈士,千秋哀怨浙江东。’正义附《刘公传》,已载王公鸿绪《明史》列传。埴曾于故书肆中又得查公继佐为《正义传》一篇,录之以呈太史。”[10]15朱《谱》73.21条:“夏,游西湖,同金埴、吴陈琰等往观无名氏题壁诗,赏其风调,以为佳作。”[1]466朱、金二氏论刘先生死节事,当在同时。朱彝尊所赋诗,题作《吊王义士(毓蓍)》[2]卷三,乃顺治十二年(1655)作,有注云:“义士受学于都御史刘公宗周。公闻南都不守,绝食。义士上书于公曰:‘慎勿为王炎午所笑。’乃衣儒巾蓝衫,投柳桥下死。与义士先后死者,潘生集、周生卜年。”当在此条下新立一条。
(十六)康熙四十四年(1705)正月,读郎廷槐《萝筵斋稿》。
按:《曝书亭集外诗文补辑》卷十载《与郎廷槐》札,文云:“首春诵《萝筵斋稿》,置怀袖中,读之三过。其言情也,纡徐而窈深;其铸格也,幽秀而瑰异,宜池北尚书赏激之。至手评精切,仆毋庸赘一辞矣。于时属车南巡,迎送津堠。迨夏五,始屏迹吴关萧寺,草就小序,未足奉扬清风之穆如。兼值令兄先生荣擢西江,苍雁赪鳞,末由递达,一扎附寄池北先生,幸致之。朱彝尊顿首。”[9]1009《萝筵斋稿》,又名《江湖夜雨集》,郎廷槐撰。文中“池北尚书”“池北先生”,指王士禛(著有《池北偶谈》),本年谪居在家。“属车南巡,迎送津堠”者,指本年三、四月迎送玄烨南巡事(参朱《谱》77.4至77.10诸条)。 “兼值令兄先生荣擢西江”者,指郎廷极本年出任江西巡抚事。当据此札新立一条。郎廷槐(1667-1725后),字梅溪,奉天府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曾官新城知县、四川达州知府、遵义府通判等,雍正三年坐年羹尧案革职。郎廷极(1663-1715)字紫衡,号北轩。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任江西巡抚。有《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师友诗传录》《胜饮编》《北轩集》等。
(十七)康熙四十五年(1706)九月九日,撰《合刻集韵类篇跋》于扬州使院。
按:朱彝尊有《合刻集韵类篇序》,中云:“圣天子文轨之盛,包海内外,野无遗贤,终始典学。香厨中簿之藏,分授词臣,编摹会粹。而通政司使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曹公,奉命编孴《全唐诗》,历五年所,较旧本广益三百余篇。锓诸枣木,用呈乙览。复念诗之醇疵,一本乎韵;韵之乖合,原于六书。既锓《玉篇》《广韵》,又求《集韵》《类篇》善本,雠勘雕印以行。学诗者得而诵习之,既免四羊三豕之失,而音无夺伦,纽分畛域,注相引证,庶乎取诸左右逢源矣夫。”[2]卷三十四此文原载曹寅(即序中“通政司使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曹公”)《楝亭五种》本《类篇》之末,题作《合刻集韵类篇跋》,且末署“康熙丙戌重九日前侍直南书房翰林院检讨秀水朱彝尊跋于扬州使院”。知此文当应曹寅之请而作,以“跋”为正名;收入本集时易名作“序”。此条当补立。
(十八)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春,陈廷敬撰《皇清勅授征仕郎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检讨竹垞朱公墓志铭》。
按:此朱彝尊身后事。铭文附载《曝书亭集》末,首云:“康熙初北平孙公北海老而家居,以经学诏后进,予亦往游焉。孙公盛称秀水朱君锡鬯之贤,一时东南文学士游京师者,共推谓为老师宿学。予心向往焉,而莫之能识也。后举博学鸿词,授官翰林,已而长直内廷,予朝夕与君相聚甚驩也。甫及一年,以谪去,予亦以他事引嫌求罢,仍留书局,两人者,时复得以闲居相过从,为文字之娱,游观之乐数年。至今过槐市、虎坊之间,未尝不黯然以悲也。君既南归,后又数年,予扈从河上,至吴门,得见君于南园,至武林,又见君于湖上。文采风流,不殊曩昔,而予则颓然且老矣。又三年,君殁。君外孙周子象益以君状来,偕查子悔余谒铭于予云:‘非夫子,孰可志其墓者?’予弗敢辞。虽然,予既不能为信今传后之文,亦姑识其平生出处交游之节概,凡吾意之所不能尽者,世之君子,庶几有得吾两人之心于语言文字之外,则君有铭,而予亦可以无憾矣。”陈氏《归去诗集二》有《书朱竹垞志铭稿后二首》,推崇甚至:“西汉流风渺莫攀,饶州旧事岂须删。何人得似荆舒老,肯着新文挂壁间。”“白衣宣至白衣还,自古高人一世闲。曾谱铁崖新乐府,洞庭西望两重山。”(《午亭山人第二集》卷二。清刻本)陈氏《归去诗集二》自注称“起辛卯正月尽五月”,且此诗之后,复有《清明》等诗,则此诗当作于是岁清明之前,而墓志铭文亦当成于是春,约在正月、二月间。此条当于朱《谱》“身后”卷内增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