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梅,苟树林
课后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有效的课后作业设计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其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思维的影响,目前的初中物理课后作业设计大多存在纸笔类课后作业比重较高、重复“刷题”式作业偏多、作业量大效低和作业完成时长过长等问题。为了有效地发挥课后作业的效用,提高课后作业设计的质量尤为重要。
“双减”背景下,物理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后作业的价值效用,依据课标和学情设计有效的课后作业,通过“增效”实现“减负”,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坚持从两个角度设计初中物理课后作业,分别是:巩固类课后作业和拓展类课后作业,形成了两类课后作业设计质量的优化路径。
巩固类课后作业是指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课后作业类型,具有供教师进行教学反馈和学生进行自我检测的效用。
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应有大单元意识,从整体出发,依据学习目标设计课后作业[1]。深研课程标准,把握学习目标,是课后作业设计的基础。可以这样说,目标是课后作业设计的灵魂。只有目标指引下的课后作业设计,才能起到巩固“双基”、发展能力的作用。教师应在解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然后再进行物理课后作业设计,确保目标与课后作业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教师要针对本堂课教学目标,设计难度和课后作业量均合理的设计巩固类课后作业,要做到“训练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能举一反三、以一推十。一些教师存在的“课后作业越多越放心,做过的再做几遍”“课后作业布置随意性强”“课后作业散乱,缺少内在联系和必要铺垫”等问题,就是因为课后作业设计与学习目标一致性不强导致的。
巩固类课后作业可以是用于课堂的建构性课后作业,这类课后作业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和示范性等特点,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要有难度梯度,并且进行分类训练;也可以是用于课后的诊断性课后作业,这类课后作业的综合性不宜过强,并且与本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一般不涉及未学知识。当下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一些教师往往选用各地物理试题作为巩固类课后作业。但要注意的是,物理试题和巩固类课后作业的功能不同。物理试题具有阶段评价或招生选拔功能,往往综合性强,问题设置没有关联。因此,教师选用物理试题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要依据学习目标进行甄选,围绕巩固类课后作业的目的将试题进行改编,甚至补充适当的铺垫性题目。
设计物理课后作业时,必须考虑学情。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课后作业层次分明,同时还可以创设个性化课后作业。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业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课后作业设计,要做到层次分明,体现针对性。教师可以将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思维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分为一组;将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思维发展水平一般的学生分为一组;将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学习自信心不强的学生分为一组。物理教师要深入了解三组学生的学情,研究设计出基础型、提高型、挑战型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评价是与课后作业设计同等重要的环节,对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也起着重要作用。从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对于所做课后作业,如果学生当天知道正误、得到评价反馈,习得效果一般较好;如果几天后才能知道正误、得到评价反馈,习得效果往往较差;如果学生根本得不到教师对课后作业的评价反馈,那么所做课后作业就成了无效课后作业。可见,课后作业批改中呈现出来的结果应该及时得到反馈与运用。
对于课后作业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批改或相互批改的方式,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反思,提高课后作业的价值和有效性。针对较基础的典型问题,可采用当堂自主批改;针对物理疑难问题,可采用“交流讨论式”批改。一方面引导学生反观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借鉴他人思路。而对于诊断性课后作业,教师可以采用面对面批改的方式。在面对面批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三步:一是重新审视原来的解题思路(发现错因);二是寻求帮助后进行“二次解答”(自主纠错);三是做好错题纠错笔记(学会反思)。通过“三步”,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及理解程度,提升物理课后作业评阅的有效性。
课后作业也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如果无法面对面批改,教师批改课后作业时可以采用批注的方式。教师可以用学生乐见的批注符号,既要勾画出学生课后作业中的不当之处,也要勾画出学生课后作业中的精彩之处,让课后作业批注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课后作业的重视以及蕴藏在批注里的关爱;还要给予指导性、启发性的评语,评语要以鼓励为主,要有亲切感,贴近学生心灵。
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单靠纸笔课后作业是无法完成的。即使是巩固类课后作业也要有多样化的形式,也就是说要多采用纸笔类形式以外的多种形式。除了设计巩固类课后作业,教师还要多设计拓展类课后作业,变单一、被动、接受式课后作业为亲身体验、探究式学习的课后作业。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拓展类课后作业是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纽带,不仅丰富了学生体验,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中物理拓展类课后作业可采用观察、小实验、教具制作、项目式探究、调查报告、物理小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通过拓展类课后作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物理教师尤其要重视观察、小实验、教具制作等拓展类课后作业。例如,学习重力时,可以布置观察课后作业:观察藤类植物茎蔓的生长方向;再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以设计以下拓展类课后作业:用装水的水杯观察物体,探究凹透镜(近视眼镜)能成什么像,用凸透镜、鞋盒和手机制作简易投影仪等。
物理教师还要重视项目式探究、调查报告写作等拓展类课后作业。例如,在学了机械能后,让学生参观水电站的工作情况;学习噪声知识时,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去一些建筑工地、繁华商区,去调查噪声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形成调查报告;可以指导学生对厨房里的物理现象,建筑工地上的物理现象、现代家庭电路等开展项目式探究。
另外,物理小论文也是一种很好的拓展类物理课后作业。茅以升曾说“小论文是大论文的序言”,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念头”,例如,对课堂上学习的物理概念、计算方法、推理过程的理解,对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的深入探究,对一个物理难题的多种解答等。这些“念头”非常有价值,却稍纵即逝,需要及时记录。通过物理小论文的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成果表达能力。笔者一般每学期都会布置一次物理小论文的撰写作业。
课后作业评价在初中物理课后作业设计中的作用同样十分重要,科学有效的课后作业评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后作业质量[2]。拓展类课后作业适合通过生生、师生间展示,以及演讲分享、讨论交流会等形式开展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小制作比赛、生活物理知识分享会、小论文交流会、趣味实验演示以及制作手抄报等多种拓展类课后作业展示活动。实践证明,每次拓展类课后作业完成后教师都利用相应时间进行展示,形成“固定节目”,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有利于提高拓展类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另外,拓展类课后作业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拓展类课后作业评价时,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探究精神和学习态度方面的评价。
“双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减轻学生重复课后作业负担,激发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要善于设计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搭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宽广探究空间和展示舞台。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应通过创新课后作业形式,搭建展示舞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自主探究。
总之,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减轻过重课后作业负担的根本是提高课后作业设计质量。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的设计、“学”的设计,还要重视课后作业设计。把课后作业设计做得活而有趣、富于创新,一方面能起到巩固所学、发展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