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书法课程研究

2022-03-17 19:37丰,梁
林区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书法育人思政

赖 丰,梁 骏

(1.上海外国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2.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上海 200081)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渠道,也是教师实现教书育人职责的主阵地。每门课程都承载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每门课程都应发挥好育人功能,从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的使命职责,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可见,国家对课程思政的高度重视。突出专业思政,强化课程育人,全方位提升课程思政水平,是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华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书法不但具有鲜明的艺术性,还包含广泛的思想性,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当前,课程思政理念被高校广泛提及与大力倡导,课程思政研究如火如荼,书法专业应在这一背景下与时俱进,使书法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现课程思政的普遍性和书法课程的特殊性有机统一。

近年来,高等书法专业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高校书法专业忽视了面向本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书法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以书法技能培养为主,忽视课程中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高校书法课程分为书法理论类、书法技法类、书法实践类、书法创作类等四大课程类型。在这四类书法课程的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者的紧密融合,对于加强书法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书法课程所具有的隐性教育属性,能把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雅俗共赏、隽永含蓄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寓教于美,寓教于心,达到以文化人的功效。

一、高校书法课程的资源挖掘

书法承载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校书法课程中蕴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道德、民族精神等诸多要素,有着大量能够被教师发掘利用的、有利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资源。

(一)书法课程蕴含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

审美过程中产生的美丑认知划归为艺术领域,但相依相随的善恶判断归属于道德领域。因此,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1]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美、社会美和心灵美,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真善美的感知教育,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中国书法具有独一无二的审美属性,篆书的流畅、隶书的宽博、楷书的端庄、行书的飘逸、草书的狂放等都能展现中国汉字独有的风采与神韵。在对名扬千古的经典书法碑帖进行欣赏与临摹时,学生能感悟横细竖粗、撇轻捺重的线条之美,放射展开与聚集收拢的结构之美,多个汉字规律组合的章法之美,书法家千变万化的风格之美,浓墨干湿、肥瘦方圆、对立统一的辩证之美,笔力和气势飞跃流动的气韵之美[2]。学生在书法课程中不仅能领略潜藏在古今名家书迹中的各种中国美学,还能丰富审美情感,激发创造美的愿望和热情,从而获得极高的艺术审美享受。书法课程使学生获得一系列美的享受,以达到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提高道德素质的目的,这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得益彰。

(二)书法课程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书法绝不是简单的写好汉字,也绝不限于单纯艺术的美育一途。中国书法包含了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社会哲学、人文历史、经济政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3]因此,书法课程应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对书法理论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书法技法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书法实践所展现的人文力量、书法创作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等依托于课程教学加以深入分析。书法课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广泛涉猎,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是学生亲近传统文化、感知民族历史、提升文学修养的大好机会。与此同时,书法作品内容多是经典优质的文学作品,如名言警句、唐诗宋词等,书写这些内容有助于增强与提升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思想道德素质。书法课程的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进入中华民族思想宝库的一把钥匙,充分挖掘书法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发挥其深厚的思想文化价值,使其具有更深厚的文化根基,才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形成育人合力。

(三)书法课程蕴含丰富的价值观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是引领社会风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培养艺术人才的基础工程。”[4]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书法理论类课程中古今书法大家的人格魅力——“书品即人品”、精神品质可以成为大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书法技法类课程中大量必不可少的书法练习可以助力大学生养成戒骄戒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良好意志品质;书法实践类课程能够使大学生的“三观”在实践过程中得以逐步树立,其文化品位、文化修养、人格修养、道德情操也能得到逐步提升,综合素质得到自由、全面、健康发展;书法创作类课程中所蕴涵的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歌颂,对人生哲理、理想信念的探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都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乐观向上的态度起着积极健康的促进作用。书法教师应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积极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以上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使高校书法课程在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渗透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拓宽书法课程的维度和范畴,充分发挥高校书法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高校书法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态度和信念。以下从功能定位与基本原则两个方面阐述高校书法课程的教学理念,为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与活动中有意识地开展价值引导、有意识地做好育人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一)高校书法课程的功能定位

课程思政理念完善了新时代的课程与教学论,丰富了书法专业的学科内涵,有利于真正突显课程育人的作用与功能。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书法人才的培养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5]。大学阶段是书法专业学生书法技能基本形成的重要阶段,更是他们正确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需要我们对其精心引导和着力栽培。课程思政理念要求我们用更长远、更高远的眼光来定位高校书法人才的培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相互支撑、相互滋养,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书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探索书法课程的价值引领与育人导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打造“书法思政之路”,全面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书法人才。

2.书法思政建设问题凸显,致力“两张皮”问题的解决

高校书法课程的现状是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互分离,书法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凸显,书法专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两张皮”状态。首先,在内涵理解上对课程思政了解不多。不知道、不了解是书法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普遍认识。其次,在思想观念上对课程思政重视不够。以作品、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急功近利的教育气氛、“学生专业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教育观点使书法课程育人功能被淡化。再次,在教育资源上对专业思政挖掘不深。书法教师对经典佳作、名家故事背后蕴含的教育价值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削弱了书法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最后,在教师观念上对课程思政意识不强。教师育德观念淡薄,德育意识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德才兼备书法人才的培养。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书法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不佳。解决这些棘手问题,要倡导专业课教学讲求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聚焦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致力走出“两张皮”的困境。

3.注重顶层设计,实现书法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性

高校书法课程需要顶层设计来总揽全局,以专业培养方案教育目标为牵引,系统建构高校书法课程思政建设各项指标要求,寻求完整的解决之道。课程思政背景下,以资源为依托,以改革为动力,立足高校学术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地域资源特色、师资构成特色和学生思维特点,有的放矢地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策略、制定评价标准、完善体制机制,保证书法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围绕本校书法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逐渐构建适合本校的涉及全面、功能互补、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围绕学生发展需求与立德树人目标,力求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相统一,从整体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根据课程思政的标准和要求有意识地推进实施,构建书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较为完整的教学指导体系。

(二)高校书法课程的基本原则

践行书法专业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实现书法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结合,使两者同向同行,实现协同发展。因此,推进书法课程思政建设需着重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高校书法课程必须始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认同、价值引领上保持一致

课程思政毫无疑问触及文化认同的问题,书法课程思政要解决的文化认同必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彰显的文化认同保持一致,两者要统一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认同的层面上来,不能各说各的、甚至相互矛盾。两者在价值观层面的统一性,其实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书法课程要始终坚持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中,使书法生在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受到核心价值观教育。

2.高校书法课程必须始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目标和方向上步调一致、相得益彰

步调一致,就是要使书法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同频共振。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书法课程要在课程思政的要求和标准上进行总体设计、全盘考虑和统筹修订,从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体现铸魂育人的根本要求,共同为立德树人服务。相得益彰,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并融汇于书法课程教学之中。一方面使书法艺术形式具有深刻的思想政治性,拓展书法的精神文化空间;另一方面,书法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获取优质的育人资源和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3.高校书法教师必须始终针对学生特点,遵循育人规律,兼顾科学性和思想性

书法生作为艺术生,重专业技能、轻思想政治理论的倾向明显,他们政治意识不强,对国家与社会的关注度较低,对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关心不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认同感。与此同时,书法生追求个性自由,做事特立独行,偏好新颖多样的形式,因此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说教”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不易引发学习共鸣,导致育人效果不佳。书法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书法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主动了解他们的特点、关注点和困惑点,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兼顾科学性和思想性,增强育人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满足感和获得感。

4.高校书法课程必须始终注重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互为补充

推进书法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高度结合。在触及政治认同、政治纪律、意识形态、道路发展等重大问题时,书法教师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涉及书法专业概念、理论观点、史料实证与学科文化等学术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事例来感染人、启发人,以春风化雨般的方式使学生受到涵养和启迪,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将课程思政的实施渗透于书法课程教学之中,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协同统一,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高校书法课程的总体设计

如何顺利开展书法课程思政建设,使得高校书法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地落实,成为当下书法课程改革的着力点。要有意识地将价值引领作为着重点,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大纲的完善两个方面对高校书法课程进行审视、思考与再出发。

(一)优化高校书法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教育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向导,有怎样的教学目标,就会演化出怎样的教学活动,从而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以往高校书法课程重点关注教学目标中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实现,以培养具有较高书法技能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很明显这就存在课程教学重技轻德、重知识轻价值的育人导向。教学目标是落实课程育人的起点,课程思政理念强调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不可分割。为此,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书法课程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将价值与知识、技能融为一体至关重要。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书法课程教学目标除了强化书法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进一步优化突出书法课程对学生价值塑造的育人功能。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四大课程类型—具体课程”的三级教学目标结构,笔者首先将专业培养方案教学目标,即“价值引领”一级目标定义为:高校书法教育应强调培养“德才兼备”,即思想政治素质高、人文素养佳、综合素质优、专业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书法人才。其次分别设置四大类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即“价值引领”二级目标。书法理论类课程在专业目标上强调掌握书法理论与文化。在育人目标上就要提升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书法技法类课程在专业目标上强调掌握书法基本功与技法,在育人目标上就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磨炼意志品质,提高道德素质,提升审美能力。书法实践类课程在专业目标上强调具备书法实践研究能力,在育人目标上就要遵守秩序、履行职责,提高鉴别能力,遵守社会公德,提升综合素质。书法创作类课程在专业目标上强调具备独立书法创作能力,在育人目标上就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加强字外功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要求每门具体的课程要紧紧围绕四大课程类型教学目标来推进本门课程的育人目标,即为“价值引领”三级目标。书法课程三级教学目标,应自上而下层层落实,才能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关注知识传授的教师会教出学识丰富的学生,关注能力培养的教师会教出技能优异的学生,而关注价值塑造的教师则会教出品德高尚的学生。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书法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既体现出书法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要求,又突出对学生的价值塑造以及价值引领在教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二)完善高校书法课程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总体安排具体规定课程的目标、内容、进度等纲领性文件,具有总体指导性质。高校书法课程在以往教学大纲的构建和制定中,往往重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即使有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也常常以“人格健全”“底蕴深”“素质高”“品德优”等抽象词语表述,培养要求往往不具体、不细化、不明确。课程思政理念对课程的价值塑造有进一步的要求,也就是说原有的高校书法课程教学大纲需要进行一定的修订与完善。

书法课程思政建设关键是要编制切合课程思政目标、融入育人内容、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的教学大纲,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以保证教学质量。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书法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首先要将价值引领贯穿整个教学大纲。教师应将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融入具有指导性质的教学大纲全过程中,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课时分配、作业布置等各个方面作出具有课程思政特色、体现课程育人性质的调整。如在教学目标中加入育人目标,在教学内容中将价值引领具体化,在教学考核中突出多元评价标准。其次要注重价值引领在教学大纲中的合理分布。注重育人内容在整个课程教学单元、章、节、目中的合理分布,避免片面地将价值引领简单地集中在某一个单独的章节,如序论部分,要力求做到每一节课中均能渗透价值引领,体现课程育人元素与育人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书法知识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最后要在教学大纲中全面融入价值引领。在教学大纲原有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增加价值维度的内容,使教学大纲的价值塑造更为具体,更为详尽与明确,从细节处真正打动学生内心,实现课程育人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如在教学大纲中可以设置专门的“育人元素”“育人要点”“育人案例”等环节。

将课程育人理念根植于课程教学大纲之中,严格遵守这个教学“宪法”,就不会出现书法教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愿意教什么就教什么”的随意性行为。优化后的高校书法课程教学大纲,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执行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价值观的长远发展,将德才兼备书法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理念真正落地、落实、落细。

四、总结与思考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书法课程研究,即探讨在课程思政理念视野下,在原有书法课程中蕴藏的丰富育人资源基础上,应该有怎样全新的教学理念、思路与定位,应该遵循怎样的教学原则,应该怎样对书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大纲重新设计与改造,才能适应书法课程思政建设,从而将课程思政倡导的价值引领在高校书法课程中具体化、细致化、明确化。也就是说,高校书法课程教学要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审美教育资源、人文教育资源、价值观教育资源中挖掘育人资源的基础上,明确高校书法课程的思路与定位:高校书法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书法人才培养;书法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凸显,需要我们致力解决高校书法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两张皮”的问题;务必注重顶层设计,实现书法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性。要符合高校书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始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认同、价值引领上保持一致;始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目标和方向上步调一致、相得益彰;始终针对学生特点,遵循育人规律,兼顾科学性和思想性;始终注重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互为补充。

实现高校书法课程育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6]高校书法课程教学要改变其日渐闭门造车,日渐陷入“孤岛”的现实状况,突破知识传授的窠臼,实现价值引领的升华,就需要我们完成新时代新理念赋予书法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倡导书法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探讨书法课程背后传递的价值引领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书法课程教学充分结合并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书法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将书法专业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德性之知,实现书法课程的价值升华,实现专业课教学最大的初心和使命——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书法育人思政
书法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书法欣赏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书法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