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资分析能力培养的股票市场专题研究设计与实践
——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反思

2022-03-17 19:24:07张绍合李琳珊
林区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题研究股票市场证券

张绍合,李琳珊

(广州商学院 经济学院,广州 511363)

引言

我国证券业做大做强参与国际投行业务竞争、投资者财富管理等都需要大量具备投资分析能力的人才作为支撑。而高校财经类专业作为培养应用型金融投资人才的载体,背负着这一艰巨任务。证券投资学作为高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接触学习与获得投资分析知识的起点,投资分析能力是学习者今后从业或进行财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投资分析能力成为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该门课程任课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般来说,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往往由该课程授课内容来达成。现有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面临教学内容过时、实践场景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难以达成学习者具有一定投资分析能力的目标。股票市场专题研究作为综合性、探究性与创造性实践,不仅是证券投资学课程后继学习与实践的延伸,也是学习者提高投资分析能力的必然途径。股票市场专题研究的教学通过对专题研究内容体系进行学习,形成学生初步的投资分析能力与投资策略,并通过结合持续追踪市场选择与变化进行循环训练和调整策略,提升学习者的投资分析能力。

股票市场专题研究的是市场与个股股价运行规律,需要将诸多与市场或个股股价运行现象和重大的资本市场事件等融入教学工作,同时需要学习者具备证券投资学基本理论知识和验证性知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为前提。在进行综合性、探究性与创造性的股票市场专题研究学习中为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实现了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终极目标,达成了证券投资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诉求,学习者能够在探究性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发现普遍规律的能力。因此,股票市场专题研究的开设,对于培养具有投资分析能力的金融投资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文献综述

现有关于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聚焦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对象(学习者)探讨等方面。

关于教学内容的研究。张绍合认为应通过构建证券投资学课程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注重学生投资分析能力的培养[1];张丽玲认为将校外实习部分环节前置校内,通过模拟与实战训练、综合项目实验、行业培训以及投资体验交流等教学方式,能较好地迎合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2];康晓虹等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视角,讨论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升课程教学的育人质量[3]。

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张志军等认为建立双向互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单向的输出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4];曹雄飞和杨双会认为采用立体式教学方案,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方式[5];谢岚基于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和创新课程教学设计路径,可以提高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6];张海峰认为研究性学习能够在改革传统教学理念、辅助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采用实践教学等方面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提供帮助[7];李根忠提出“证券投资学”课程应以“从业”为导向,突出“教”与“用”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建议[8]。

关于教学对象的研究。于丽红和兰庆高认为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9];郑宏认为通过改变学生的教学环境可以影响其学习行为[10];赵晶晶通过设置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学生对股票分析软件的熟悉程度、学生投资经历、学生基本面分析能力、学生的投资心理、理论知识的储备和技术分析能力,对学生投资分析能力有显著影响[11]。

纵观已有文献,学者们对于如何教好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较多地探讨了“如何教”的问题;然而对于证券投资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有关讨论过少,尚未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法固然重要,但脱离了核心教学内容的教学则显得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核心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证券投资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投资分析能力,并为学习者构建后继持续学习的知识结构,为学生今后无论从事营销岗位(推介产品),还是分析岗(荐股或进行财富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根据教学实践,通过梳理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理论部分与投资分析部分主要知识内容,构建了能形成不同投资策略的股票市场专题研究内容体系,使学习者可以进行综合性、探究性与创造性学习,提升学习者的投资分析能力,对于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基于投资分析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为达成学生具有投资分析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奠定其后继持续的学习能力,基于投资分析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论知识部分;二是投资分析部分;三是专题研究部分。其中理论知识部分是基础,投资分析部分是验证性应用,专题研究部分是综合性、探究性与创造性应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可以完成理论知识与投资分析知识的教学;专题研究部分需通过另设课程或增加授课时长实现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与实践,达到对理论知识与投资分析知识真实场景的充分应用。

1.理论知识部分

理论知识部分主要介绍投资品种、证券的估值方法、证券交易、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证券投资策略以及资本市场重大时事点评等内容。

(1)证券投资品种。主要介绍传统投资工具和衍生投资工具,传统投资工具主要介绍债券、股票与基金;衍生投资工具主要介绍期货与期权,达成学习者掌握投资工具的风险与收益,熟悉交易的目标。

(2)证券的估值。主要介绍债券与股票的估值方法,重点介绍股票的估值方法,绝对估值法与相对估值法(市盈率法),达成学习者熟悉券商荐股研报和上市公司IPO定价方法的目标。

(3)证券交易。主要介绍证券交易的相关规则、证券中介机构等。达成学习者熟悉证券买卖,了解中介机构与业务的目标。

(4)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主要介绍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等,达成学习者了解投资组合投资策略、收益与风险、资产定价方法的目标。

(5)资本市场重大时事点评。主要介绍资本市场的重大事件,如已设立的科创板、正在进行的注册制改革、未来进行的退市制度改革等。将资本市场重大时事点评纳入学习部分,可以使学习者学习更贴近市场,了解资本市场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达成学习者关注资本市场前沿与发展的目标。

2.投资分析部分

投资分析知识部分主要包括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综合分析三部分内容,以及为开展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辅助软件、财经网站的学习,便于获取资本市场信息,更好进行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学习。

(1)基本分析。基本分析主要介绍三部分内容,即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包括国际与国内两个层次,国际方面主要介绍美国、欧盟等经济体的重大经济政策以及国际事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如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内主要关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资本市场相关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行业分析主要介绍国家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等;公司分析主要介绍公司治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等。达成学习者熟悉国际、国内经济政策与重大事件,国家行业发展、公司发展等方面的目标。

(2)技术分析。技术分析主要介绍7部分内容。K线理论(K线组合)、量价关系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缺口理论)、波浪理论、技术指标、周期理论。达成学习者掌握主要技术分析理论与应用方法的目标。

(3)综合分析。主要介绍案例群,结合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达成学习者利用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综合研判与预测大盘及个股价格走势的目标。

(4)辅助学习内容。主要介绍证券软件、财经网站。证券软件主要介绍软件的各种功能,达成学习者获取诸如投资品种行情浏览、上市公司信息查询、交易等信息的目标;财经网站主要介绍财经网站网页的功能与内容,达成学习者获取诸如行业政策、上市公司信息、特色数据等信息的目标。

3.股票市场专题研究部分

股票市场专题研究部分主要达成学习者对理论知识与投资分析知识真实场景的充分应用,并培养学习者形成中长线投资和短线投资策略。

中长线投资策略部分。主要设置“问题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股价与业绩”及“股票市场主题投资”三个主题来进行。学生通过查询、了解影响上市公司股价的重要财务指标等进行学习,在熟悉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可以找出“问题公司”;选取能影响上市公司股价的业绩因素分析与股价的关系;通过观测股票市场中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涨幅较大的板块,对主题投资进行学习。同时通过对事件研究法的了解与学习,探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重大事件(解禁、减持等)对个股价格的影响,找出其共同规律,指导自己的投资行为,寻找适合的投资目标,并形成中长线投资策略。

短线投资策略部分。主要设置“市场热点”“涨停板股票”“股价持续性”“龙头股”“股价联动”“每日复盘”六个主题来进行。学生通过学习如何发掘市场热点、观测涨停板股票的特征、观测股价持续性、寻找龙头股、发现市场个股价格联动现象,并通过持续追踪市场,验证与寻找适合的投资目标与介入时机,并形成短线投资策略。

综合应用。通过将中长线与短线投资策略专题研究相结合,形成初步的混合投资策略,并进行每日复盘来追踪市场选择,综合研判,适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不断对策略进行改进。

三、基于投资分析能力培养的股票市场专题教学实践

(一)构建完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要达成培养学生投资分析的教学目标,设计核心的教学内容以保障培养投资分析能力尤为重要。证券投资分析能力的提高往往难以一蹴而就,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并持续追踪市场的变化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构建完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解决了证券投资学课程及后继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其中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完成理论知识和投资分析两部分的教学,同时学生需完成对该课程理论内容学习与投资分析理论的应用有关的实验报告,达成对理论性知识与验证性应用的训练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增设股票市场专题研究主题,实现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延伸与实践,增强对理论知识与投资分析的真实场景应用,夯实学习者后继持续学习的基础。

(二)开设账户,实盘操作

根据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学生拥有真实证券账户的比例约为5%,从事股票市场真实操作且能获利的同学更是凤毛麟角,而股票市场专题研究的主题教学需要进行充分的实践与实战,专题教学中采取了试点开设培训班的办法。首先,在征得学校同意开设专题研究培训班的前提下,从修过证券投资学课程具备理论和投资分析知识的大三学生中,筛选出有兴趣的30名同学参加专题研究培训班。其次,股票市场专题研究教学过程中,与1家券商营业部签订合作协议书,进行实盘操作与比赛,学员自愿在该营业部开设真实的证券账户,并约定账户投入初始资金为1千元,实盘比赛过程中该券商营业部承担20%的本金损失,超额损失学生自行承担,且学员须告知家长并签订告知书。再次,在专题研究教学中,通过对专题研究各主题中的知识点、案例群等讲解,结合实盘与赛事、微信公众号(每日复盘)等加强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学员拥有真实账户并投入“真金”,起到了较好的“倒逼学习”效果。

(三)专题研究主题坚持“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

增设股票市场专题研究部分。针对10个主题研究内容,每个主题需设置3学时,其中教师讲解主题2学时,学生群体讨论1学时。增设的股票市场各专题研究内容,是对某一主题研究中研究对象的群体性特征进行探究,并发现主题研究中市场与个股价格运行的普遍规律,秉承“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原则指导学习者的实践,这是当前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单个或几个案例教学无法替代或超越的。利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股票市场专题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市场体验、探索发现得出市场与个股价格运行的普遍规律,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并将发现的规律与结论指导自身市场实践,能够很好地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共建课程

专题研究内容的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除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过往成功投资经验或相应的投资策略,才能对学生的实盘交易及其风险控制提供可能的建议。同时,教师对证券市场应有深刻的认识与体会,能及时洞察证券市场的有关变化,且需具备开展相关专题研究的知识储备与实战经验。专题研究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共建课程”或“一课多师”的形式完成教学,中长线投资策略主题部分可以邀请证券公司具有较好过往业绩的资深分析师、投资顾问完成教学。短线投资策略部分可由经验丰富的、具有成功短线操作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完成教学。

结语

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完成后,通过增设股票市场专题研究部分,进一步延伸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投资分析能力。

猜你喜欢
专题研究股票市场证券
专题研究·古代地中海文明
东方证券
中国外汇(2020年17期)2020-11-21 08:24:22
东方证券
中国外汇(2020年5期)2020-08-25 12:05:02
中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进入下半场
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 09:54:58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智富时代(2019年6期)2019-07-24 10:33:16
《今日证券》今日证券 每日相约
《孙武专题研究》
孙子研究(2018年5期)2018-04-30 07:55:28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智富时代(2018年11期)2018-01-15 09:52:06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智富时代(2017年1期)2017-03-10 20:33:43
The Collaborative Cross mouse genetic reference population designed for dissecting complex tra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