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彦妙,傅琳凯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家风是一种可以传承延续的文化和风尚,家风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更是社会风气的基石和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对良好家风的传承、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曾在多个重要场合就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家风与党风、政风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贯彻落实新时代家风建设对各级党员、干部修身立德,加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是关乎干部自身和其家庭的私事、小事,更是关系政党存亡、国家兴衰的大事。家风好,则作风优,党风正。新时代家风建设以领导干部家风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为党风建设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第一,新时代家风建设健全、完善了对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考核管理机制。第二,贯彻落实新时代家风建设,为广大干部修身立德、为官为政明确了方向。第三,新时代家风建设以制度的形式规范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进一步从严治官、从严治党。通过制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多部党内法规,以制度形式提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自律规范,对家风不正等相关情况作出处分规定,明确了不可触碰的底线和禁区。
党员领导干部的好家风可以带动形成优良党风,好党风则能促进改善政府公职人员的工作作风,由此形成清正廉洁的政风。因此,建设优良家风对实现晴朗的政治生态,建设清廉政府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新时代家风建设有利于领导干部形成正确从政理念。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的高低,同时影响着领导干部的从政理念。第二,新时代家风建设有利于各级政府公职人员形成清正的工作作风。我国政府官员大多数为党员,党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政风。良好的家风带动党风,好党风又能带动形成好政风。同时,党员领导干部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第三,新时代家风建设有利于建设清廉政府、法治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在群众眼中,各级领导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个社会由无数个家庭共同组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每一个人是一个家庭的成员,同时也是社会的成员。新时期大力开展家风建设,使美好家庭风尚通过层层社会关系,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传播和弘扬,带动全体社会成员崇德向善,净化民风,增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第一,新时代家风建设有利于个人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家庭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风对每个家庭成员的熏陶,对人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精神人格、价值观等精神层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优良的家风可以有效引导个体注重良好品质的培养,改变和纠正个体错误的观念和不良行为。
第二,新时代家风建设能唤醒人们的家庭意识,承担起自身的家庭责任。每位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自己特定的角色,这种角色不止是简单的称呼,同时还意味着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
第三,新时代家风建设对家庭教育有科学的指导作用,确保了家庭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1]新时代家风建设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扭转失衡的家庭教育,为家庭教育发展指引了正确方向,指导家长将思想品德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不仅要劝学,还要教做人,“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2]。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3],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共同汇聚成了社会风气。
第一,新时代家风建设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助推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我国家庭结构也随之变化。旧时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已经很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以父母—子女二代为中心的小家庭。传统意义上主持家中大小事务,有绝对话语权的大家长已经不复存在,家风就成了家庭关系的“调节器”。新时代家风建设有利于家庭中构建以“和”为中心的家风,有助于调解家庭中利益矛盾和情感纠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家庭关系和谐且稳定。
第二,新时代家风建设有利于强化价值引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各种社会文化思潮涌入国内,西方的各种价值观和思想也冲击着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人们物欲强烈、人情冷漠、拜金攀比,奉行利己主义,推崇娱乐主义,整个社会浮躁之风盛行。此外,因家庭结构的变化,加之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家庭生活出现了婚姻关系不稳固、离婚率上升、“重抚养、轻赡养”等现象。而建设良好家风是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矫正错误价值观,培育良好节操的有效对应方式。通过新时代家风建设,人们在弘扬和践行好家风的过程中能够对各种思潮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进而涵养道德,规范行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第三,新时代家风建设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指引了前进方向。一方面,好家风为脱贫攻坚培育了内生动力。人的思想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物质贫困的根源在于精神上的贫困,一些困难群众存在求助依赖,没有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奋斗幸福的正确思想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精神脱贫的重要性,指出“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4]。另一方面在农村,一些不良风气、顽俗陋习依旧存在,例如“天价彩礼”、大办婚丧、重男轻女、迷信风水等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这样的自信来源于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奋发向上的红色文化和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家风建设,就是以优良家风为文化纽带,在弘扬和实践优良家风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精神力量,唤醒人们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从而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新时代开展家风建设对重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文化基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孕育的思想精华,是华夏子孙的精神血脉和精神标识。而优秀传统家风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父义母慈”“兄友弟恭”的人伦道德,“成由俭、败由奢”“勤俭持家”的治家之道,“克己复礼”“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之术,“以和为贵”“与邻为善”的处世之道……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深深刻在基因里,并代代相传,已然成为中国人民生活实践的指南,为我们构建新时代的家风文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新时代家风建设不是“另起炉灶”“舍旧谋新”,新时期我们所弘扬的好家风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与之相反,我们大力发掘和提倡的优良家风恰恰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汲取传统家风文化的精华和核心,并注入时代内涵的新家风。通过家风建设实践,以创新形式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延续历代先人圣贤的智慧和沉淀,使中华文化重新大放异彩。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在伟大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发展形成的文化成果,是我们党独特而又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内涵,是引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不竭动力。而作为红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色家风,是指一代代优秀的共产党人在长期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家庭风尚,蕴含着先辈们不畏牺牲、忠心报国的家国情怀,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艰苦朴素、严于律己的道德品质和勤俭节约、严以教子的治家之道。
新时代家风建设有利于党员、干部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使得红色血脉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家风建设的论述中突出强调了党员领导干部要重视家风建设,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好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7]。广大党员和干部能够在家风建设实践中,向革命先辈看齐,努力做焦裕禄式好领导、好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沿着先辈足迹继续奋斗。新时代建设优良家风继承了红色家风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有利于传承革命先辈的满腔的爱国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新时代家风建设有利于兴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方面,新时代家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关联,密不可分。与优良家风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站位更高,立意更深。优良家风所涵盖的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多方面内容都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应。而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人们最初接触、接受的价值观便是家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优良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具象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家风具有生活性,更加“接地气”,因此人们更易理解、易接受、易践行。另一方面,新时代建设优良家风滋养了中国载人深潜精神、探月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新时代精神,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例如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优良家风中关于“爱国情怀”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了许多家庭和青年的选择。在这次“战疫”的最前线涌现了一群白袍加身的“90后”,这些孩子正是在好家风的熏陶之下,在疫情兵临城下之际,选择了为国家而战、为人民担当。可以说,从某种意义来看,良好的家风是青年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