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路径研究

2022-03-17 18:34杨兆宇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毕业生高质量大学生

杨兆宇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1]如果说过去15年政府政策的目标是解决大学生的充分就业问题,那么在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政策的目标就是高质量的充分就业。[2]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流砥柱。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要以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将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作为国家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依据,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构建,推进国民经济与高等教育的互动发展。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不但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而且也将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高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3]

一、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对于现阶段大学毕业生来说,能否找到工作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能否找到一个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路径的好工作,大学生就业质量已然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考研、考公务员的人数爆发式增长

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受到极大的影响,部分行业企业不得不裁员增效,甚至出现了一些企业倒闭现象。追求就业稳定成为当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的首选,导致近两年考研、考公务员的人数直线上升。一些毕业生为了逃避就业,加入到考研大军的行列中,有的甚至将学历提升作为进入体制内工作的筹码,这些考研的学生一战失利后绝大多数会放弃找工作而选择二战。同时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为了增加以应届生身份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机会,选择有业不就,保留择业期内未就业状态。

(二)南方城市就业吸引力快速扩张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南方省份相比,差距越来越明显。随着城市发展差距的不断加大,地域性就业结构失调问题凸显。传统的北上广深以及一些南方新一线城市受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追捧,随之而来的是南方一线、新一线城市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质量不尽如人意。北方省份已经意识到人才流失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在本地就业创业的政策,但这些政策与南方省份相比,基本没有任何优势,一些南方二三线城市为了抢夺人才,甚至直接对本科生开出安家费、就业补助等非常有诚意的实力条件,南北方人才大战愈演愈烈,区域性人才结构失调问题凸显,导致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压力增大。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路途坎坷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不断深入推进,各高校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比赛、创新创业孵化等活动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吸引力远不及“大城市”“铁饭碗”,选择以创新创业作为毕业后发展目标的同学数量寥寥无几。由于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更多是凭着一腔创新创业热情走天下,导致创新创业过程艰辛无比,创新创业成果不佳。如此创新创业过程反作用于其他大学生,形成了不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没有发挥其优势,间接影响了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四)“慢就业”现象愈演愈烈

“慢就业”现象表现为:“大学生毕业后不急着找工作,而是以思考人生、等待时机、创业考察或屡败屡战的反复应考等方式待业。”[4]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消极的“慢就业”现象愈演愈烈,学生甚至是家长以疫情期间的特殊性为由拒绝参与求职招聘活动,迟迟不肯进入职业领域,长时间的在家闲散状态,严重影响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慢慢变成不愿踏入社会的“啃老族”。这种消极的慢就业现象客观上延缓了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进程,对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二、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概念

国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就业质量主要包括收入质量、工作环境质量和劳动力市场保障三个维度指标。”[5]对于高质量就业而言,大学毕业生更加看重薪酬、发展空间、工作状态,社会层面更看重地域和行业发展,国家层面重点调控人岗匹配度、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流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指大学生个体凭借自身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热爱并胜任本职工作,从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和较高的社会认可,获取体验感、满足感、安全感,进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三、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路径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为普通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面对全新的职业发展趋势,高校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索,找寻适合当代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有效路径。

(一)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要保证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就必须加快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我国现阶段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不断优化调整当前经济结构,在保证总体就业形势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保持现有制造业经济总量占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发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开拓和创新,逐步缩小高端服务业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利用高端服务业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一流、社会认可度高的特点,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工作岗位,满足大学生在薪酬、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参与到社会工作中去,顺利实现高质量就业。

(二)适度调控高校规模和专业结构

根据当前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合理确定高校发展定位,积极推进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升高校教书育人成效,增强社会影响力。同时,学校规模与专业结构要与当前社会需求相匹配,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适时调整学校招生人数和专业类别,对于办学条件有限的高校要限制招生规模,防止大批单一专业毕业生同时集中涌入社会,对于一些过时的老旧专业要及时减招或停招,对于新专业审批要严格谨慎,避免出现新专业老内容的表里不一现象。通过专业化、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为社会发展提供专业对口人才,提升人职匹配度,为地区经济发展助力增效,助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三)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推进升级,不易被机器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想在人工智能时代高质量就业,就必须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高校要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结合社会行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学术活动研讨、精品课程教学,实训实践模拟、参观见习体悟、实习实训锻炼等形式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尤其是学生的专业特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并支持学生跨学科发展,培养专家型复合式人才,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挑战,争取在职业生涯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四)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清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能力等个人特质,同时了解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和具体工作岗位要求,据此完成个体与职业的匹配,确立职业目标,并根据职业目标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前在校大学生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数占比较少,大部分学生仅仅将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活动当做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所学知识并没有实际运用到就业过程中,甚至部分学生对求职就业有一些错误的认识。高校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师资队伍,保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可以深入、持续、有效开展。另外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针对少数民族、残疾、贫困等重点群体给予重点关注,分类施策,系统做好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服务工作。[6]

(五)建立校企联动就业平台

高校可以通过产教融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等便利条件,建立校企联动就业平台,加大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用人需求,听取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反馈,形成参观考察、挂职锻炼、实习实训、技术交流等长效机制,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协同育人成效,推动在校大学生积极回应企业的用人需求,为用人单位匹配更多的专业化人才。通过校企就业平台的精准信息发布,有效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通过平台数据挖掘,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个人求职情况及求职过程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另一方面,根据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对不同专业、不同院系的就业工作量化、动态考评,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精准的就业服务。

(六)保障毕业生合法的劳动权益

针对部分用人单位加班时间过长,加班工资不能全额发放,劳动保护不到位等毕业生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学校要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了解大学生的实际工作状态,督促用人单位及时调整工作强度,按规定足额计发加班工资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为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给予必要的关爱和帮助,提升企业形象,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号召各级工会组织发挥民主管理作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大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提供帮助。联合大学生就业管理部门及劳动监察部门对个别企业存在的高强度加班、克扣应得劳动报酬、不缴纳或不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等违法行为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护大学毕业生的劳动权益,为大学毕业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消除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的焦虑,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大学生片面、错误的择业观念对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带来严重的影响。在本科教育的4年时间里,要通过专业能力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共同努力,帮助当代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简单的解决个人基本生存条件的途径,也是实现人生价值、得到社会认可的最佳方式,更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快速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鼓励大学生毕业生到偏远艰苦地区就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一线就业,鼓励大学生到军队建功立业,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培养大学生毕业生奋发有为的敬业精神,培养大学生毕业生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培养大学生毕业生坚忍不拔的抗压能力,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

(八)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素质

大学生就业素质包括就业观念、就业意识、就业心理、就业能力等方面,是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前提条件。在校期间,大学生在完成既有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有意识地锻炼、提升自己的就业素质,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重视自身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抗压能力、协作能力培养,不断完善自己的就业素质。学校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抓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寓教于乐的教学新体验,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主动加入到素质能力提升的活动中,对标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循序渐进地提升和超越,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求职过程并获得满意工作岗位。

四、结语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面对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普通本科高校要抢抓机遇,瞄准社会需求,主动承担起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协调政府、企业、家庭密切配合,努力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就业指导服务,真正实现大学毕业生在充分就业基础上的高质量就业。

猜你喜欢
毕业生高质量大学生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