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呈,何京敏
(1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武汉 430073;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武汉 430205)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提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文化高度。文艺是文化核心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走向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文艺思想表现了独特的文化自觉特性,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实践表率。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文化自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艺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领导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责任担当,展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核心新的文化形象,不仅对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化自觉”由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和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和‘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对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条件共处守则。”[1]195后来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452概括“文化自觉”理论的涵义和历程。
文化自觉是对民族文化认识和反思的过程,是理解和把握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动态由感悟到认识的过程。文化自觉的目的是增强文化选择的自主性,更好地进行文化的转型。赛缪尔·亨廷顿说:“对那些正在寻求了认同和创新创造种族性的人们来说,敌人是必不可少的,而潜在的最危险的敌人会出现在世界主要文明的断层线上。”[2]与西方学者强调文化冲突不同,文化自觉理论强调文化的沟通融合,以“和而不同”实现“天下大同”的文化理想。“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国际社会风云变幻,国内改革日益深化,中国的崛起改变着国人的文化心态,“文化自觉”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日益凸显。“文化自觉”写进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从学术研究到执政理政,“文化自觉”理论在“知”与“行”立体层面上显现出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的价值意义。
文艺思想是对于文艺现象总的看法和主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称《讲话》),阐述了对文艺现象的一系列看法和主张,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文艺思想。学界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论述同毛泽东文艺思想一样是形成了体系的,提出并解决了许多过去没能提出也没能解决的新时代条件下的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的问题,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中国马克思文艺理论在社会主义文艺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在理论上做出的新概括。[3]
习近平文艺思想紧密结合当代中国文艺实际,总结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习近平文艺思想内容丰富,包含“文艺引领论”,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4]182强调文艺对于时代风气、人的精神的引领作用;“创作根本论”,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4]186强调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人民中心论”,明确“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4]191指明人民的需要是文艺的根本价值所在,鲜明地树立社会主义文艺价值观;“文艺灵魂论”,即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社会主义文艺要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光大中华审美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审美特性论”,突出文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特点,把握文艺规律,遵循艺术人才培养规律;“创新本质论”,提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4]189包括时代的创新和艺术家个性的创新,强调文艺全过程创新,文艺原创力的增强;“责任担当论”,阐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赋予文艺精神引领、塑造灵魂重大的历史责任,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繁荣发展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文艺思想继承和借鉴了中国古典和西方文艺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文艺理论,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时代性、民族性、审美性和创新性,不仅为新时代文艺理论和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文化自觉,是党和国家的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在治国的理念上,表现在文艺发展的方略上,也贯穿在理论和实践的行动上。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文化自觉,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文化形象。
“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和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5]“文化自觉”首先体现在对文化的认识和态度上。习近平文艺思想突出在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进程的视域下,从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流变中,立足于中华民族克难奋进的根基上,论述文化的重要性,更加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视野的广阔性。
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是文化的最早而最优秀的成果,艺术的任务在于发现和表达事物的主要特征,艺术的寿命必然和文化一样长久。”[6]习近平从国家和民族命运、时代发展的高度上,强调文艺对于社会发展、人的精神的引领作用:“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4]184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需要伟大的精神,习近平文艺思想突出文艺传承民族精神、引领时代精神的主要作用。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地位和作用做出根本性判断:“文艺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4]181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文艺观,是对文艺文化职能的新见解,是新时代新的理论探索和发展。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创新性还表现在文艺对于促进国家、民族之间交流的论述上。文艺的形象性、情感性的审美特质,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甚至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相互沟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特质。文艺形象地体现着文化创生最具时代活力和人生底蕴的部分,文艺是崛起的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与其他民族相互理解,努力构建“和而不同”的世界命运共同体,达到“世界大同”理想的有效媒介。强调文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审美特性和当代特征,是文化自觉的深度体现。
习近平熟知中外文艺历史,多次讲话提到文艺的辉煌成果,流溢出对人类文明由衷的赞赏、对中华文化的珍爱和自豪。习近平对中外文艺的熟识,带着时代的烙印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展现了深厚的艺术涵养和独特的文化气质。“文化自觉主要是回顾前人的经验,从前人的文化发展中汲取有益的教训。”[1]357对中国文艺成就的熟知,是熟悉民族历史的具体表现,是“各美其美”的文化自觉实践表率;对世界文艺辉煌成果的赞美,跨越地缘,则是“美人之美”的文化自觉体现。作为国家和政党的文化自觉,习近平文艺思想展现了充分的文化自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中,对增强中华民族文化选择的自主性、提高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艺规律是文艺生存与发展固有的变化本质,包括内在规律和外在规律。把握文艺的外在规律,在于正确认识文艺与社会发展、时代变化的关系。习近平文艺思想强调文艺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文艺的创新特性。遵循文艺内在规律,重要的是要根据时代特点和要求,做好艺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工作,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立场,营造良好的文艺批评氛围。习近平文艺思想对于引导艺术家植根传统、借鉴古今中外的文艺成果,贴近时代、深入生活、反映现实,指导文艺管理部门为文艺创作营造有利的外在条件等,都十分重要。
习近平文艺思想更加突出文艺的审美特性,强调遵循文艺规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文艺理论的重要发展,具有鲜明的文化反思特性,达到了文化自觉的新高度。只有把握文艺特性和遵循文艺规律的政党和国家,才能正确领导和管理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真正发挥文艺在民族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繁荣。
习近平文艺思想以强烈使命意识,突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艺繁荣的历史担当,强调执政党整体把握文艺的发展方向、领导工作原则、深化文艺改革、正确引导文艺批评等方面的现实责任。
“艺术是什么?是创造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由人类精神统治的世界。”[7]文艺创造的精神世界,是艺术的、审美的世界。习近平强调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打造伟大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核心责任,凸显了文艺审美特性,蕴涵着社会主义文艺的责任担当必须是艺术的、审美的担当。伟大的时代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就是以优秀作品的审美特性打造无愧于时代的精神世界。习近平对“百花齐放”方针的新阐述,契合“多元化”的时代特征,不仅倡导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还强调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互切互鉴,同时保护和发展好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艺术成果,真正创造繁荣的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鼓励文艺创作形态的多样化,对于文艺领域解放思想、推陈出新,创造宽松的艺术氛围,担当推动文艺的繁荣的历史责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责任担当理论,展现了习近平文艺思想既具有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传统的历史从深感,又符合当今文化“多元共存”的时代广阔性,体现了深层次的文化自觉。“艺术对历史最大的功能是使它接近一个时代的灵魂,从而使它触及情感的源泉。”[8]450习近平关于“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4]167的论断,强调文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作用,是习近平文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新发展,将有力引导文艺为人民幸福、为改革发展、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挥应有的作用,做出最大的贡献。
“君子”一词早在先秦就已出现,中华古代典籍反复运用,其含义由政治含义逐渐演绎至道德含义。习近平文艺思想蕴涵对中华文化精神的深刻认识,以美善之德、平和之态、融合之度表现出浩然的“君子之风”。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9]随着社会的发展,“君子”之“义”逐渐由孔子的“仁义”演绎为美善之德。费孝通说:“‘道德’是最高一层的自觉意识。”[1]300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艺作品,“艺术家表现的绝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10]习近平文艺思想强调为民族振兴而繁荣文艺,坚持文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突出塑造灵魂、陶冶情操、引导文明的文艺价值取向,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美善之德。“假如艺术不把根深深地扎在人们的苦难或狂热的血肉中,假如它不是从我们的欢乐与哀愁中滋生的花朵,那我与它还有什么相干?”[8]436植根于时代现实与人民生活是伟大文艺作品的品质。习近平文艺思想强调文艺要热爱人民,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是其治国理政“人民观”的具体延伸,是对党的宗旨在文艺理论中的具体探索与深化,也是借鉴世界优秀文艺思想的具体表现。
“从历史和现实中可以看到,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1]456自觉把中华文明置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关系中,把人类一切伟大的文艺作品都视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而加以尊重和赞赏,习近平文艺思想体现了“对于‘非我族类’的其他人文类型的尊重”[1]372。文化尊重的平和之态,蕴涵了深度的文化自觉,透出的是坚定的文化自信。不论是对世界各民族文明赞美的谦逊心态,还是“人民中心论”的文艺立场,以及与文艺界交流时的平易近人,习近平文艺思想展现出的都是平和、谦逊、宽厚的君子风范。
融合观念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核之一,表现在君子的人格气质上就是包容的风度。对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借鉴,对新生文艺因素的吸纳,对文艺竞争意识的引入,对艺术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兼顾的开放等等,习近平文艺思想以宽厚的包容性,展现了非凡的融合气度。只有历经了古代辉煌、近现代落后、当代奋斗崛起的中国,才会有此恢弘的气度。弘扬中国智慧的融合理念,必将有利于新时代中国文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与世界各民族文艺“美美与共”,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艺繁荣景象。
对理性的追求与坚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性,西方近代以来的理性精神成为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文艺思想对社会主义文艺本质和特性的论述,特别是对文艺诸多关系的论证,充溢着理性思辨的智慧,表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继承和发展、对文艺问题“真”的理性探索。
文化自觉的精髓在于反思,在于进行不懈地探索,并在思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习近平文艺思想在对一系列关系的思辨中,明确了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力所在,必须把握时代发展变化不断创新;阐明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特性是人民性,只有热爱人民,全身心深入人民生活,才能使创作生命之树常青;明确艺术家要把崇高的艺术理想融入脚踏实地创作中,直面社会的黑暗面,引领人民坚信前途的光明,因为“艺术是人类的梦想——关于光明、自由和宁静的力量的梦想。”[8]467文艺要歌颂光明的美好,并激励人民为之而奋斗。
费孝通说:“中国人讲以力服人为霸,以理服人为王,霸道统一了天下也不能持久,王道才能使天下归心,进入大同。”[1]229习近平文艺思想思的理性思辨,既有哲学的高度,又切中文艺的审美特性和规律,纵横捭阖,以理服人,尽显王者风范。在思辨的论证中,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思路和部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文艺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领域,习近平文艺思想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针对当今文艺领域创作质量不高、缺乏精品、创造力枯萎的问题,艺术创作品味低俗、拜金主义、内容空洞、自我娱乐等现象,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评。对文艺问题的分析深入本质,剖析原因,探寻解决路径,既体现了“为民兴文”的理念,又切合文艺问题的实际,符合文艺的规律性,展现了艺术担当的气概。
勇气不仅与人的个性气质相关,更来自对事物本质把握的自信,智慧之勇才堪称担当之勇。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担当之勇还突出表现在对于文艺批评的认识和把握上。文艺批评是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深厚的文化背景,相应的文艺观点,对文艺家、文艺作品、文艺思潮、文艺运动等文艺现象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分析。《讲话》揭示当下文艺批评中存在的庸俗吹捧、阿谀奉承现象、滥用西方理论剪裁中国人审美的不良风气、文艺批评的拜金主义倾向等问题,导致“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4]204的后果。习近平指出文艺批评的功能就是“褒优贬劣、激浊扬清”[4]204,“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评借鉴西方文艺理论”[4]204,提出“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4]204文艺批评观。习近平文艺批评理论表现了对文艺批评特性的深度把握,既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又有深广的文化包容性;既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又有鲜明是艺术原则,表现了文艺批评担当之勇的艺术底气,是深度文化自觉的具体体现。
文采是通过优美的语言使文章表现出典雅艳丽的风格,令人赏心悦目,使文章具有文学的美感,有助于内容的表达。文采之美外在的华丽形式下,有着丰富的内在蕴涵。习近平文艺思想以文艺之美、博学之美、辞采之美体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是文学才华、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文艺思想对社会主义文艺和文艺工作的重要地位及作用的认识,对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根本性、方向性重大问题的阐述,对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全面部署,展现了文艺知识积累的丰厚。一系列文艺理论,显影了深厚的知识背景和宽广的文化视野。对古今中外文艺辉煌成就的熟知,绝非急功近利式的浮光掠影,更非装点门面式的附庸风雅,而是深厚阅读积累的厚积薄发,是深入灵魂层面的精神表达。对世界文艺的阐述,随笔流露出的尽显东西方古代文明的精华。陶醉于西方文学的经典作品,伴随着青年时代阅读的痕迹,言语之间流露出对经典大师们的由衷崇敬和赞赏,显然是平生对经典广泛阅读融化于心的自然流溢。概述中国文学艺术成就以及少数民族英雄史诗,古今相乘,大家迭现,宛如灿烂银河,星光熠熠,对中华文学艺术的热爱溢于言表,对古今文艺成就的自豪不言自明。
习近平文艺思想涉及的知识领域极其广泛,除了中外文学史和文艺大师及作品,还涉及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文艺学等多个知识领域。对文艺学相关专业理论的阐述,深入细致,令人信服。习近平熟知并自如运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共产党文艺理论,并结合当今文艺实际,开拓创新。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核心,习近平文艺思想表现了博学多才、气贯山河的大气之美。在当今世界高度信息化、文化深度后现代征候的时代,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博学多才,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具有十分强有力的导向引领意义。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11]习近平文艺思想的语言表达表现了卓越的辞采之美。典雅华丽的语言与丰厚内容表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达到形式美与内在美的高度和谐统一。论述方法丰富多样,事实论证与理论论证相观照,引经据典古今中外相辉映,内容充实,论证严密,既爽进雄健,又典雅蕴藉。对艺术创作过程、坚守文艺精神的阐述,贴切生动,文采飞扬,表现了政治家鲜有的艺术才情,达到了独特的意象美和意境美,为中国式审美追求的民族化艺术表达做出了非凡的表率。语言表现极富有艺术性,善用成语典故、精准引用名言、讲究句式文法、巧用修辞手段。语言文字既言简意赅,又如行云流水,时有妙语连珠,几度出神入化,展现出才思敏捷、斐然成章的艺术魅力。其理论内涵深刻、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语句富于变化、错落有致,极富美感;语言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气势恢宏。习近平文艺思想的语言特色,既体现了信息化时代语句信息丰厚的特征,又使语言表达酣畅淋漓、辞采华美、气贯长虹。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表达是深入到民族文化内里的文化自觉,对于中华文化精神的继承弘扬,对于中国文艺审美特点的发扬光大,具有强劲的引导和推动意义。习近平文艺思想语言表达的辞采之美,体现了对文艺审美特性把握的深度自信,充分展示了中国领导人高尚的艺术品格和新的文明形象,更加坚定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担当中华民族文艺复兴领导重任的信心。
责任编辑:彭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