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2022-03-17 17:46:13杜国娟
林区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建构主义外语

杜国娟

(江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00)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研究综述

建构主义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景联系紧密的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一方面,学习者以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有选择地知觉外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另一方面,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又会使原有知识发生改变,使它得到丰富、调整和改造[1]。因此,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认知作用,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学习情景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

兴起于西方教育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末就被学者们陆续引入国内的英语教学研究。大批学者针对国内现行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引入建构主义教学观,深入探讨了有关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的问题[2—3]。但纵观这些研究,其重点大多聚焦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文章并不多见[4—5],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论文更是凤毛麟角。

二、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和研究现状

非外语专业研究生开设的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读、写、译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这一工具,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科研和国际交流。然而长期以来,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主体、考试为导向的传统授课方法仍然普遍,把阅读课当精读课上、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广泛存在,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培养非外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学习者在课堂内外得不到足够的语言训练,久而久之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渐渐消磨,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建构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耗时费力,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鉴于传统教学观的种种流弊,学者们开始聚焦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以期改革其教学方法。通过查阅各类期刊,笔者发现将语篇教学法运用于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文章数量最多。此外,还有部分学者提出了其他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张时英探讨了在研究生英语阅读课中实施语境词汇教学的方法,强调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6]。高慧等提出在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阅读课堂中运用整体教学法,以便满足研究生对篇章结构逻辑认知、文化深度剖析以及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需求[7]。陈珊将WebQuest融入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并检验了这项设计能否促进任务式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8]。以上这些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可大都和传统教学观一样,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甚微。另外,据学者调查,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外语教学研究类的论文中,只有极少部分是实证类研究。大部分文章都局限于理论探讨,没有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也没有系统的教学活动来支撑,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无非是在原传统教学形式基础之上添加个别课堂问答和课堂讨论,对实际教学借鉴意义不大,对促进教学效果不明显[9]。

非外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学习是较高级的英语学习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储备了大量基础的语法知识,具备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但语言交际能力普遍匮乏,令人担忧。为了满足今后的语言交际需求,非外语专业研究生有着强烈的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愿望。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正好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习者成为英语课堂的主角,在课堂内外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协助,充分发挥其作为学习者的主体认知作用。

三、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阅读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设计

剑桥大学出版社推出的Reading Circle Activity的互动式阅读活动,采用科学的角色分配,让学生从词、句、篇章、文化等多角度多维自主建构语篇意义。该活动要求学生分成六人一组,每组在每次阅读活动中选择一篇阅读材料,由所有小组成员通过协助共同完成阅读任务。在此活动中,每人担任一个角色(Leader, Summarizer, Connector, Word master, Passage person, Cultural collector),并针对小组选择的阅读材料,按照角色要求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在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该活动中各个角色的任务。Leader的任务是组织大家进行小组讨论,并就阅读材料提出五个相关问题供小组讨论,组织小组成员在小组讨论中分别汇报各自的阅读成果。Summarizer的任务是总结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语篇的主要思想。Connector的任务是将阅读材料中的故事与自己或亲朋好友生活中的经历联系起来,并向小组成员提出诸如是否有过类似经历的问题。Word master的任务是从阅读材料中选择五个单词或短语,可以是生词,也可以是语篇中的关键词,并解释其意思和重要性。Passage person的任务是从阅读材料中找出难理解、语言优美或者是重要的段落,与小组成员共同理解欣赏这些段落,并就这些段落中反映出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向小组成员提问。Cultural collector的任务是发现并总结阅读材料中所反映的文化背景与自己的文化背景的异同点,展示语篇中体现该文化背景的段落,并就此向小组成员提问。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在完成大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多次Reading Circle Activity。 笔者建议每次活动周期为四周,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完成所有预定的学习计划。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任务导入

首先由教师向学习者明确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拟达到的目标,即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语篇的阅读。接下来,教师需要说明角色分配、角色任务和活动开展程序等情况,即每六人一组,每人担任一个角色,先各自完成各自任务并制作成幻灯片,然后由组长将小组所有成员的成果汇总,制作成一张完整的幻灯片。角色分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建议学习者每次活动更换不同角色,体验从不同角度欣赏语篇,从而获得由词到篇的多维建构语篇知识的能力。另外,为了及时了解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收集各个小组的幻灯片,并对其中的语法错误或语言逻辑等错误进行批阅。

2.小组讨论与公开汇报

前面的任务导入阶段一般持续三周,第四周将进入小组讨论阶段。教师让小组成员利用课堂内的15分钟先分组讨论,讨论活动由组长组织,每个成员都需要汇报各自收获并参与其他成员提出的问题讨论。讨论过程要求全程使用英语,教师可以采取聆听或参与个别小组讨论的方式督促学习者的讨论过程。接下来,由教师指派个别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公开汇报,汇报活动主要由组长主持,各个成员在组长的引导下公开汇报各自的收获。因为公开汇报活动能够极好地锻炼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建议每个小组在一学期内都能获得至少一次公开汇报小组成果的机会。

3.任务评价

小组公开汇报结束之后,教师再让学习者们用5分钟时间分组讨论评价公开汇报小组的得与失,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简要总结小组意见,最后由教师来总结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公开汇报的小组成员才能获得来自同学和教师更客观全面的评价,进而更有效地建构知识。

Reading Circle Activity提倡主要通过自主解读、小组讨论和课堂公开展示等形式完成对语篇的阅读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是整个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符合学生阅读兴趣并适合开展该活动的语篇,引导学生理解各个角色任务要求并分组。学生则根据所分配角色要求各自阅读语篇、查阅资料,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归总小组学习成果,并以文稿或幻灯片等方式在课堂上公开呈现其小组学习成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采用先学生分组互评,再教师总评的方式总结该阅读活动效果。

四、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阅读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实践和反馈

笔者曾针对某省属师范类高校2018级某两个班级研究生的公共英语阅读课实施了该互动式阅读活动。学生在开学第一堂课上被告知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以及互动式阅读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然后,统计了所有受试班级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阅读理解部分的分数,统计结果是在125名受试学生中有31名学生阅读理解部分分值达到及格线。经过两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在第二学期末采用自编的一套难易度相当于大学英语六级阅读理解的试卷对所有受试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是52名学生及格。学生阅读理解部分的及格率从开学时的25%提高至42%,提高幅度达到17%。此外,笔者还让受试学生写了一份学习心得体会,绝大部分学生表示赞许该互动式阅读活动,认为从中学到了一套实用且有效的阅读方法,体会到了集体协作阅读的乐趣,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显著提升。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对该活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具体反馈意见主要体现于如下四个方面:

1.阅读材料选取方面

在每次互动式阅读活动中,学生都是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自由选择阅读材料,阅读语篇题材、体裁、篇幅都不限。但是仍然有学生反映,在活动开始前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并且有趣味的阅读材料,在找阅读材料上耗费了大量时间,最终却发现所选语篇要么不适合分角色分任务阅读,要么因为无趣而很难进行小组讨论。所以,建议教师可以给出阅读材料网址或者推荐一系列书单供学生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搜索材料耗费的大量时间,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阅读有效的语篇。

2.课堂讨论方面

课堂讨论是让小组成员在各自阅读任务结束之后,在课堂上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讲出来,和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和分享。课堂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阅读语篇获得更全面的认识,而且能提高彼此的协作阅读能力。然而,在这个环节有学生提出活动的组织不够完善,经常会出现讨论话题单调、无趣等现象,有时讨论会因此中断。所以建议教师参与其讨论中,适时地帮助并且推动小组讨论有效进行。

3.课堂展示方面

每周一次的课堂展示是学生向教师和同学汇报小组学习成果,这个环节是该互动式教学活动的亮点之一。通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学生在这一环节可以在班级课堂上秀出小组的学习成果。可是,经过数周的展示,学生普遍反映在该环节中并没有达到真正互动的效果,往往是展示小组在台上的小组秀,下面的听者难于融入其中参与讨论。所以,建议在这个环节可以让展示小组通过提问等方式增加互动效果,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4.评价方面

课堂展示结束之后要对这次的互动式阅读活动作出评价。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评价环节通常是由任课教师完成,采取的是即兴点评方式。有学生认为教师的评价固然重要,但是来自同伴的指正也同样有必要,甚至是更重要。因为来自同伴的批评和赞许会给他们的活动带来更多共鸣和鼓励。所以,建议在评价环节可以采取学生先互评,然后再由教师点评的方式。

五、反思与总结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认知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在学习者和教师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情况下,学习者才能成功完成知识建构。如果学习者在阅读活动中没有发挥积极主动作用,出现没按要求完成任务,或者不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等情况,那么学习者在活动中的知识建构可能会不成功或者不够成功。另外,教师如果没有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没有成功推荐学习者阅读难易适当的语篇,没有引导学习者领悟活动目标和完成各自任务,没有客观评价学习者活动中的得与失,那么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也不会是成功的。所以,要想达到活动目标,不仅需要学习者的主动积极参与,教师的辅助作用也不容小觑。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在实施该互动阅读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当出现个别同学因任务难度大而退缩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降低阅读材料难度和角色任务要求,并亲自参与小组讨论,及时给与学习者帮助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地完成知识建构。当学生对现有教学模式表现出厌烦、无趣的时候,教师可以多多倾听学生意见,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需要教师仔细的观察和耐心的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建构主义理论对该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顺应了个体学习规律,使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利用先前的认知,在课堂内外充分发挥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的Reading Circle Activity,很好地契合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情景”“会话”“协作”“意义建构”四要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并掌握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英语学习方法、特别是英语阅读技巧,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对学生来说受益匪浅。不仅如此,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对于改善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效果,提高研究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顺应了未来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大方向,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和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建构主义外语
高效课堂小组讨论环节的有效运用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长江丛刊(2017年3期)2017-11-25 06:17:35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