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2-08-15 08:35:00秦微微徐丹鸿
林区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实训食品检测

秦微微,吕 明,徐丹鸿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推动了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中正在践行“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1]。混合式教学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有效拓展了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非常适合在技能型课程的教学中应用。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技能型课程,主要运用微生物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检测食品样品与加工环境的微生物指标,从而为食品的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该课程以食品检测岗位需求为导向,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传统教学中,采用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训演示的方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开展混合式教学后,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实训方案的设计中,并能对照微课视频解决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混合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1.实时再现优势突出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是技能型课程,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先进行操作演示,学生通过观看学习后再进行操作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动手操作时总是记不住操作要点,需要教师逐一指导,这个过程的教学效果往往欠佳。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实现了实训教学的实时再现,相当于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了一名线上指导教师。混合式教学将教师从反复的线下操作指导中抽离出来,转为关注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实训教学的效果。

2.教学统计快速准确

混合式教学搭载的教学平台,可以及时、快速而准确地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将教师的工作从批改作业转为与学生沟通和探讨,增强了对学生指导的针对性。同时,教学平台可以快速统计每次线上课堂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师可以及时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科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完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3.积极引导自主学习

在混合式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微课、学习指导、电子教材、习题等自学资料。其中,微课集图片、动画、PPT于一体,生动有趣,弥补了“静态”教材的不足,并且短小精练,便于学生快速了解课程内容。发布在教学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随时浏览学习,便于教学中开展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考核中,加入自学资源学习统计,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逐渐使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二、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改革

1.设计“阶梯化”的教学内容

混合式教学内容设计应符合学生认识新事物的认知顺序。因此,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应先重构教学内容。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在三年制第三学期开课,共90学时。微生物检测常规的工作任务主要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的检测,按照与工作岗位对接的原则,由浅入深,由基础技术到综合技能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划分为6个项目,25个任务,如表1所示,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原则。

表1 教学内容

2.执行“标准化”的操作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很强,要求在无菌操作的前提下,能够按照国标方法完成检测过程,并且要求检测人员的操作要标准,操作不规范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在检测中涉及的具体操作技能,要在教学中引入相应的操作标准,如细菌菌落总数测定的评分标准,霉菌、酵母菌计数的评分标准[2]等,详细体现操作要点、步骤与注意事项,并配备视频资料演示。做到每一个操作步骤都配有一套完整的文字和视频资料,便于学生观看学习。学生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操作,能够确保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紧密衔接。

3.设计“灵活化”的教学活动

混合式教学是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融合,教学活动根据课程内容灵活选取,包括课堂讨论、成果分享、技能比赛等。比如,在学习“食品的腐败变质”时,可开展活动:观察身边食物的变质现象,拍照及记录变质食物的感官变化。课上进行照片的分享与交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变质现象背后的原因。在学习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时,可开展“移液管”“平皿包扎”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关注技能的关键操作点。

4.制定“融合化”的课程思政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引导和培养。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意义重大。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混合式教学中引入典型人物事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的信念。比如:学习食品的腐败变质时,引入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巴斯德一生对微生物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在学习致病菌时,可以引入我国病毒学家汤飞凡的事迹,从他反复用自己的眼睛作试验,最终彻底解决关于沙眼病原的争论中,感悟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汤飞凡还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微生物和实验动物学家,他身上的闪光点值得学生学习。

5.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的具体项目有别于传统教学,既要体现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又要体现出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协作能力。具体的任务综合考核权重如表2所示,课程总体考核分配权重如表3所示。

表2 任务综合考核项目

三、以“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为例的混合式教学实施

1.设计教案

教案是教学过程的行动指南[3]。教案设计包括课程题目、学时、授课班级、授课形式、所用教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与整改等方面内容。

“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4学时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教案时,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分析,以“为学生学习服务”为目的。教案中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和内容目标开展。因此,教学目标设计为:(1)素质目标:养成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养成严谨、踏实、规范的职业态度;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与纪律意识。(2)知识目标:掌握菌落总数测定的原理;了解菌落总数测定所用的设备、材料、培养基和试剂;掌握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的程序。(3)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进行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操作。

教案中学情分析尤为重要。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及知识基础后,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案。因此,学情分析设计为:(1)知识与技能基础:通过课程前期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检测的主要基础技能,如玻璃仪器的清洗与包扎、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微生物检测的程序、检测常用设备的使用及国标检测的方法。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的检测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实践练习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2)学习态度与方法:学生存在学习抵触情绪,而且自信心不足,容易自我否定、自我放弃。在实践教学中应对学生多加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3)专业素质:学生存在学习不认真,并且缺乏责任感的问题。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需要认真、负责的专业素质,要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负责。因此,在课程实训中,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引导学生分析可能导致的结果,逐渐提升学生操作的准确性。

2.布置课前任务

授课前,教师将课程微课发布在教学平台上,并设置相关的课前思考习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自学。思考问题可以指引学生思考“为什么学”的问题,在自学前做到“心中有数”[4]。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课前还可以发布学习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课程主要内容及重难点,告知学生除教材外还可以参考哪些学习辅助资料。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专业相关的新闻关注度不高,没有养成在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的习惯。遇到问题时,只会简单的网络搜索,对查找到的答案不懂得如何判断。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列出相关网站,帮助学生积累相关专业网址。

3.设计适当的课上活动

黄荣怀教授提出了“混合式学习课程的设计框架“,框架可以分为前端分析、活动与资源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三个阶段。其中活动与资源设计是混合式教学的关键所在[5]。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菌落总数测定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为样品的逐级稀释。因此,课上活动设计了实训方案设计和样品逐级稀释操作比赛。实训方案设计要求学生将国标检测程序转化为自己的操作步骤,并准确分析出实训所需培养基、试剂和用品,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实训方案的制定要求在课下完成,并将方案上传至教学平台。课堂上直接进行方案的评比和分析。

4.实训实施

学生在熟悉实训流程后,进行实训操作。由于实训过程中涉及的灭菌时间较长,因此教师可在等待灭菌的时间内安排学生练习样品稀释及比赛。学生在进入无菌室前,要在实验准备室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样品稀释、培养等基本操作练习。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先自行观看微课视频解决,如仍未解决,教师再进行指导。在熟悉基本操作后,才可进入无菌室进行实训。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整理实训用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由于样品需要一定的培养时间,因此实训总结与分析可安排在下次课中进行。

5.课堂练习与任务测试

针对课程内容,对重点内容及易混淆问题设置相应的练习题,考查学生对实训设备、培养基及稀释浓度的理解。课堂练习题主要采用判断题和选择题,一般设置3—5题,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并能够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下课前5分钟布置练习任务。

6.统计自学情况

课堂教学结束前,统计学生的学习资源使用情况。对于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和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复习和进行阶段性复习,这对于学生强化和巩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复习,随时查缺补漏。为了引导和鼓励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可以将自学课程资源计入课程考核中,与课堂表现情况一并计入学习过程考核统计中。

四、混合式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已在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2019级和2020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中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2019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中,将微课和其他学习资料应用于教学中,并在讲授过程中对其修正了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多数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在专业技能和自学能力提升方面效果较好,并且学生还对线下课堂活动的形式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所以,针对2020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依托智慧树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并对线上和线下教学活动的形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活动中,并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展望

混合式教学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全过程的学习记录与分析、随时回放、更多的师生交流互动、丰富的教学活动等优点。混合式教学的线上和线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参与程度相关。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线上学习,线上微课也可以成为其个人的“家庭教师”,随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线下课堂教学时,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但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或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其学习进度,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线下教学安排,充分利用线下课堂教学来弥补线上自学的不足。

混合式教学模式把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抽离出来,将工作的重点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利用教学平台的数据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并随时进行教学反思。同时,教师还需要推进学生完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角色转换,这对教师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芒等提出“教学要有温度”[6],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特点,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师生间才会进行有效的互动与沟通。

猜你喜欢
实训食品检测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00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不等式”检测题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食品造假必严惩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19:07:36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