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探索
——以环巢湖红色文化为例

2022-03-17 17:31孙红姐夏明群
巢湖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巢湖立德革命

孙红姐 夏明群 开 琛

(巢湖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巢湖 238024)

引言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引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指导方针,落实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的“三全育人”工作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这是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品德培养及素质完善、培养具有不懈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曾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1]。在红色文化价值日益凸显的新时代,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开展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对青年思想培育的引擎作用”[2],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大学生发扬革命道德、传承红色基因、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环巢湖红色文化概况

(一)环巢湖红色文化内涵及其特征分析

“红色”即赤色,其本意是一种鲜艳夺目、可以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颜色。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年代,红色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红色文化是在近现代特定历史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形成发展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战斗性、纯洁性和大众性等鲜明特色。作为一方红色热土,环巢湖区域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的巢湖人民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形成了丰富而厚重的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和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先进革命文化,环巢湖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展示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折射出不懈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环巢湖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两个方面。其中,环巢湖红色文化的物质文化资源表现为渡江战役纪念馆、三将军故居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环巢湖红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表现为渡江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这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其核心是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高尚精神品格,作为一种无形的信念支撑,在新时代依然激励着人们砥砺奋进。总体来说,环巢湖红色文化是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它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具有先进性、民族性、人民性等鲜明特征。

(二)环巢湖红色文化物质文化资源分类

根据革命发展阶段及红色文化遗址分布类型的不同,环巢湖红色文化物质文化资源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1.以新四军东进抗日纪念馆为代表的抗日战争遗址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日军侵略深入到华中腹地,皖中地区重要战略地位日渐突出。1938年2月,根据国共两党关于编组新四军的协议,原活动在鄂豫皖边的红军第28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随着东进抗日序幕的拉开,新四军迅速在皖中环巢湖区域(舒城、桐城、庐江、巢县、无为等地)展开斗争。5月12日,取得在巢县(今巢湖)东南蒋家河口伏击日军的胜利。其中位于合肥市肥东县白龙镇青龙场社区的青龙厂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在环巢湖区域开辟的一块重要抗日根据地旧址,也是皖中地区的抗日指挥中心。作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江北游击纵队司令部驻地,第四支队在司令员高敬亭率领下,与当地人民群众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而位于庐江县汤池镇南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则是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环巢湖区域开辟的另外一块重要抗日根据地旧址,也是第二批国家级抗战遗址之一。1939年5月,因发展华中战略任务的需要,根据党中央指示,新四军军长叶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等,相继从皖南来到庐江东汤池,组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江北指挥部,由张云逸任指挥,徐海东、罗炳辉任副指挥,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当年新四军将士在这里浴血奋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叶挺军长曾赋诗称赞:“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汤池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表达了抗战军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骨肉同胞、坚定革命必胜的壮志豪情。除了蒋家河口战斗遗址、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及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以外,分布在环巢湖区域较大规模的抗日战争遗址还有巢湖砂石岗战斗遗址、方老人洼战斗遗址、银屏山反扫荡战斗遗址、望城岗战斗遗址(现改建为巢湖市南山烈士陵园)等。以上抗日战争遗址鲜明展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本侵略者和为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

2.以渡江战役纪念馆为代表的解放战争遗址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时期,巢湖流域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预订部署从这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后,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总前委奉命进驻肥东瑶岗,全面负责筹备渡江战役。在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中,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在瑶岗运筹帷幄,统一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四野十二兵团强渡长江。在这场冲破长江“天堑”的战役中,英勇的巢湖人民积极参军、不畏生死、全力支援,谱写了人民战争的辉煌之歌。无为是当时渡江战役中至关重要的地段,这里是渡江战役千里战线的中路起点,也是“渡江第一船”的始发地,位于无为县泥汊镇的渡江战役纪念碑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位于肥东县瑶岗村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作为当时的战略指挥中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一处重要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位于巢湖之滨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则以“渡江”“胜利”为主题,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再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激烈革命战争场景。渡江战役纪念馆以其独有的红色革命题材和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3.以三将军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故居遗址

作为一方红色热土,近现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寻求救国方略以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峥嵘岁月中,环巢湖区域英才辈出,涌现出一批杰出的革命先驱、爱国将领等英雄模范人物。如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陈原道、报国一生为工农的革命英烈李慰农、叱咤风云的巢湖三将军(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彪炳史册的抗日名将孙立人、戴安澜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先进人物蔡永祥、盛习友等。以三将军故居为代表的众多名人故居、革命烈士纪念场馆等革命历史遗迹,鲜明展现了近代以来爱国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及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壮丽诗篇,承载了革命先辈心怀国家、安邦救民的坚定革命信念,具有厚重的价值底蕴。

二、环巢湖红色文化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是红色文化最为重要的部分”[3],环巢湖红色文化蕴含着爱国爱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内核,具有彰显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核心价值。其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突出政治导向

环巢湖红色文化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政治标识,其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导向功能。铭记红色历史,将环巢湖红色基因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开阔历史视野,认清前进方向,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道路认同和情感认同,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有信仰、有力量、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鼓舞人们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对民族国家而言,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动力。革命理想高于天,环巢湖红色文化折射着革命先辈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崇高革命理想。如党的创立时期著名革命活动家李慰农出身于安徽巢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幼时家境贫困,常以“悬梁刺股”自勉,后在峥嵘革命岁月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成长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展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他将生命与理想铸进了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如磐基石,是在青岛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共产党人。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革命传统,体现了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诉求。从环巢湖革命历史中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环巢湖红色文化的熏陶鼓舞作用,有助于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自强不息,以实际行动服务人民、奉献国家。

(三)锤炼道德品质

育人先立德,品德修养体现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品德修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在锤炼道德品质方面,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磊落风骨和优秀品质是大学生加强品德修养的学习榜样。环巢湖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如被誉为“和平将军”的张治中(安徽巢县人)是近代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毕生主张国共合作,反对分裂,致力于为和平而奔走,赢得了中国共产党及其主要领导人的高度称赞。张治中将军为人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始终保持清廉本色,他积极促进教育救国,在巢湖之滨创办被视为乡村教育楷模的黄麓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环巢湖红色文化蕴涵着以张治中将军等为代表的革命先贤爱国爱家、不畏艰险、勇于奉献、艰苦奋斗的高尚道德情操。深入推进环巢湖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发挥环巢湖红色文化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育人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育高尚道德品格。

(四)强化精神激励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是一个时代的标记,是激励人们在新时期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立足地方特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精神,有助于增进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发展历程,深刻领会革命先驱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如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时,百万雄师万船齐发,以马毛姐、张孝华为代表的数万地方渔民冒着枪林弹雨将解放军运到南岸,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渡江战役蕴含着“敢冒风险,敢于胜利,不怕牺牲,勇争第一”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一精神有助于激励新时代大学生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英勇无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革命传统,顺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洪流,汲取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坚定“四个自信”,刻苦努力,投身强国伟业。

作为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文化成果,环巢湖红色文化彰显了革命者矢志兴邦、舍身为民的初心和高尚品格,这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力源泉,也是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着力推动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向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教育资源转化。

三、环巢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施

环巢湖红色文化是开展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生动教材,深度契合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根本任务。传承地方革命文化,激活红色基因,将环巢湖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立德树人工作的途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任务。环巢湖红色文化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深入挖掘环巢湖红色文化育人内涵

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环巢湖红色文化育人内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有利于其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坚定信念、明辨是非;有利于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环巢湖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厚重的内涵。传承和发展环巢湖红色文化,在资源聚合层面有待于进一步整合,在理论研究和创新发展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突破。努力发掘、整合、提炼环巢湖红色文化资源,开设关于环巢湖红色文化资源的专题研究,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育人内涵,是加强新时代育人工作的需要。为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挖掘环巢湖红色文化育人内涵,一是要依托区域红色文化优势,举行以环巢湖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论坛或讲座,博采众长,深化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认识,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二是以相关科研机构为依托,以数据智库为支撑,激活红色基因,对环巢湖区域红色文化加以继承、弘扬和创新;三是通过汇编“环巢湖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等辅导读本,开展地方红色文化特色教材研究,大力弘扬地方革命精神,丰富立德树人工作的理论内涵,形成有效育人合力。

(二)打造稳定共享的实践育人基地

青年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殊阶段,社会实践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提高大学生分析社会现象能力的有效途径,日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环巢湖红色文化直观生动地折射出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深度支撑。譬如位于庐江汤池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通过陈列大量的图文资料等专题展览,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四军将士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的渡江战役纪念馆以渡江战役进程为主线,通过各个阶段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的文物、图片和视频展示及场景再现,突出展示了中共中央和总前委的运筹帷幄、人民支前等重要内容,全方位生动展示出军民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壮阔场景,讴歌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根据实践育人方案,立足地方红色文化资源,高校需和地方加强合作,如建立安徽名人馆、三将军故居、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具有区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实践育人基地,打造以环巢湖革命历史为主题的品牌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依托环巢湖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探寻革命先烈的光辉历程,利用革命历史纪念日或革命传统教育日,定期组织带领学生开展环巢湖红色文化实践调研活动,重温红色经典,身临其境感受红色基因的厚重,有益于激发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热情、筑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在实践教学中深度体会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三)促进环巢湖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4]。作为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文化成果,红色文化彰显了革命者矢志兴邦、舍身为民的初心和高尚品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在湖南韶山考察时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5]。环巢湖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就近性、生动性、直观性等鲜明特色,富含鲜明的政治导向及价值引领功能,在思想内核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特色。为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的思政育人价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根据专题教学需要,深入发掘环巢湖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思政元素,并进行综合归类,将环巢湖红色文化提炼转化为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将环巢湖红色文化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通过搜集环巢湖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红色文化图片资料、红色影视文艺作品等充实教学内容,再现革命峥嵘岁月。同时,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贴近学生视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在引入环巢湖红色文化具体教学事例中,深度解读环巢湖红色文化内涵,有效激活本土红色基因,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鲜活、可感可亲。譬如在思政“基础”课程关于“坚定理想信念”部分专题教学时,可结合环巢湖红色文化生动的视频图像等宣传资料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革命先驱陈原道为例,陈原道出身于安徽巢县(今巢湖市栏杆集镇)的贫苦农民家庭,他在芜湖读书期间,积极参与创办工人夜校,发动和组织芜湖工人大罢工,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在编写《坚持抵制日货广告》一文中他曾说:“国家贫富,兵戎强弱,固视乎国民心之热忱何如,而亦视之坚持与否耳?苟坚持之,小利不能动其心,私欲弗能夺其志。身可杀,而爱国热血不可消,头可断,而救国苦衷不可灭。”在担任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期间,他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后来虽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但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利诱,他大义凛然、严守机密、坚贞不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崇高气节。通过案例教学感悟革命先烈高尚革命情操的同时,促使学生明确理想信念激励着人们为着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激发起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不负民族与国家的重托,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四)发挥环巢湖红色文化在课程思政中的价值塑造作用

课程思政是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多元统一,其本质上是为了育人育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一种育人观、课程观,重点是对学生‘德’的培养”[6]。作为地方高校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环巢湖红色文化蕴含着厚重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正向激励。铭记革命历史,激活环巢湖红色文化基因,将环巢湖红色文化有效融入专业课程及基础课程教学,深度挖掘环巢湖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弘扬“爱国爱家”“无私奉献”“敢于争先”等革命精神,采取情景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方法,从多学科、多角度探究环巢湖红色文化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多措并举,发挥环巢湖红色文化资源在课程思政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提升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与亲和力,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将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价值塑造。

(五)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助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

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精神和灵魂,是实现价值引领、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作为特定环境教育力量,先进校园文化凭借独特的文化特性、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能起到思想引领、凝心聚力、文化传递的作用[7]。开展先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可立足地方特色,打造地方亮点,弘扬主旋律,让校园正能量更强劲。在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以学生党团组织为引领,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平台,打造丰富多彩的环巢湖红色文化精品校园活动。如举办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主题演讲、开展红歌朗诵或红色文化主题微电影拍摄、建设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红色文化网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探寻红色记忆、走进红色文化。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红色校园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向革命先烈或英模人物学习,传播榜样力量,如学习近代革命战争时期“三将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忧国忧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鞠躬尽瘁的崇高品格,学习新中国建立后革命烈士蔡永祥、盛习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舍身取义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学习革命先烈、弘扬优良传统的同时,组建红色文化宣讲团,挖掘正能量,讲好红色故事,用红色基因涵养青年学生心灵,增强环巢湖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另外,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作,鼓励刊登学习革命先烈崇高精神、坚毅品质的心得体会,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进一步感受红色基因的精神力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8],通过开展一系列环巢湖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红色文化素质拓展活动,推进特色校园先进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对革命历史事件、革命英雄人物有系统深入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做爱国主义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六)不断完善红色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立德树人是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当前红色文化教育也面临着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性不足,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易遭受网络领域冲击,大学生自身对红色文化认同不足等困境[9]。

探索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丰富拓展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将环巢湖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整合协调各方资源,不断完善红色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首先,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之中,必须坚持正确导向,传播正能量,彰显核心价值[10]。这需要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环巢湖红色基因有机融入育人全过程,促进完整的育人体系形成。通过制定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方案,形成环巢湖红色文化教改研讨、科研创新、实践管理的系统融合,深入推进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其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的引路人。推动地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传承,形成区域特色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着力提高政治素质、锤炼高尚品格、创新教育成效的方式方法,提升红色文化创新育人的“内力”,切实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再次,结合时代精神不断拓展和创新传播形式,建立环巢湖红色文化育人的创新机制。在信息化时代,拓展学习载体,丰富红色元素育人形式,要善于利用新传媒,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机制,搭建红色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丰富德育内容,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地方红色文化转化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优质资源。最后,优化区域红色基因育人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多渠道反馈环巢湖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不断夯实环巢湖红色文化价值认同的学生基础,让红色文化基因在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强化环巢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育人实效。

四、结语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环巢湖红色文化对于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及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大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坚毅品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宝贵资源。依托环巢湖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着力构建符合高校育人特点的红色文化育人机制,打造属于地方高校的特色育人品牌,有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涵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坚定信念、明辨是非,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以推动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巢湖立德革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严以修身”先立德
巢湖玉卮意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