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第十一中学 苗国晶
初中阶段学生自尊心较强,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比较敏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且这一阶段学生面临中考,压力比较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充分发挥教育共同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从家校共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入手,面对初中生的教育群体,探讨目前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家校共育是指通过建立和谐平等的家校关系的方式,利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培养孩子,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家校共育的理念最早是由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他认为家庭和学校可以是两个教育场地,这两者需保有共同的教学观念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较好,才可以促进初中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健康的人才。
首先,对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来说,家庭和学校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家庭作为初中生长期生活的地方,对初中生有着很深的影响,而学校作为教育的场所,对心理教育的了解要比家长多。家校共育能将两者的优势进行结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其次,初中阶段的心灵较为敏感,这一时间段的任何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家校共育可以让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生的大部分生活中,发挥家校一体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心理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点。最后,目前初中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解决,特别容易影响学生的整体健康状况,对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家校共育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践行有效地整合,促进初中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如今,若想要展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能健康成长,那么家庭和学校双方都必须对这个问题进行重视,且对学生展开相应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双方都有不同的优点,初中生每日几乎就是两点一线,在学校和家之间往返,对家长而言,因为长时间和孩子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对孩子的性格能更了解一些。而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能更好地对学生展开教育。所以,通过家校共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能更好地完善教育体系,并且通过家庭的融入,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对学生加以了解,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进行整合,既能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完善初中心理教育的制度和体系。为此相关教师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进而提高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引导和帮助。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很多学生的心理都比较脆弱,且都处在叛逆期,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听到“校园暴力”“初中生得抑郁症”等新闻,并且初中生即将面临中考,学习成绩的压力、父母给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都是让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所以,就算学校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也无法真正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为了提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采取家校共育的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家校共育会让心理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通过学校和家庭加大对初中生的心理教育,完善初中心理教育的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心理教育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加大心理教育的力度,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健康地成长。
如今,很多的初中生心理都比较敏感,肯定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对学生、家庭、学校而言都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地解决,会让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从而会产生一定的危害。而家校共育能有效地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通过家庭和学校两者的共同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变得集中,从而更有利于达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铺垫。
首先,在面对初中生的教育方面,部分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应该由学校全权负责,教育与家长无关,家长的责任就是承担孩子生活中的一切费用和吃穿住行,不注重孩子的发展情况,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其次,学校对和家长的合作不重视,不愿意与家长进行联系。最后,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部分教师将自己与家长放在不同等的位置,导致家长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家校合作意识淡薄导致在实践教育展开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没有有效地连接在一起,缺乏相应的交流渠道,同时在交流的内容上过于单一,甚至在很多时候会出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背道而驰,很多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成绩给予了过度的重视,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家长会在孩子取得较差的成绩时,对孩子进行责骂甚至是暴力威胁,不会帮助孩子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从而导致部分孩子在面对考试时会出现考前紧张的情况,甚至是逆反心理,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其次,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有偏见、不友好,也为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家长和教师对成绩的过度重视,经常因为成绩对学生进行批评,甚至是更严重的行为,从而促使初中生产生自卑的心理状况,遇事便采取消极的情绪面对。以成绩衡量学生的优秀与否是有失公正的,也会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心理问题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排解,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就现阶段来看,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反而会因为家长和学校的介入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多、更复杂,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发展,很多学生甚至逐渐出现了抑郁倾向。
初中生处于一个叛逆的阶段,这一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为想要独立,却又害怕独立,他们的身体、生理特征也逐渐显现,初中生特别是女生会对青春期的生长感觉到烦恼。在这一时期的初中生对自己的情绪的管理较差,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大的情绪波动,如果不加以引导会导致初中生的情绪无法释放,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如早恋、敏感以及自卑等的心理情绪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对初中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和观察,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并且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纾解。
很多的初中生在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时候总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怯场,并且在面对陌生的人时不会主动打招呼,不知道如何找话题,这会让人觉得学生没有礼貌。从此就可以看出当前很多的初中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只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并且会遭到其他人的误解,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中如果遇到问题也会不知道如何下手,找不到解决方法。久而久之,不仅会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产生越来越多的问题,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家校共育是以学校和家庭作为两个主体的教育模式,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向好的方向发展。对家庭来说,学校在育人方面的专业性更强。而且,部分学校设立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课程,拥有自己的心理辅导的教室,拥有专业度较高的心理医生。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以学校为主要的教育场地,家长给予帮助的模式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提高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其次,传统的课堂被理论知识所包围,初中生对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对其感到厌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选择多样的教学方式。最后,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的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初中生能健康发展是所有教师都希望的事情,而各学科中蕴含丰富且积极向上的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知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家庭和学校在学生的教育中承担着一样的责任,它们是教育的共同体,需共同培育学生,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学校和家长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育初中生,促进他们的发展,教书育人本就是教师的工作职责。教师和家长都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师和家长应该在同等位置,可以针对初中生的情况建立和谐的交流。其次,学校应及时将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告诉家长,比如,初中生的心理存在问题,可以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家长要定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及时听取教师的意见,根据教师的意见和初中生的状况,对初中生给予及时的指导,纾解他们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例如,在开展家校合作时,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也可以与家长进行单独沟通。心理问题也属于隐私,部分家长和学生不愿意将隐私透露,所以教师可以选择单独联系的方式,保护初中生的心理,让其得以健康发展。
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不只是学校和自身所导致的,还有一大部分是家庭导致的。比如,父母的关系不和谐,总是出现吵架等原因,会导致孩子有自卑、敏感等负面情绪;父母不听取孩子的意见,这也会导致孩子的话变得越来越少,让孩子忽视自己的重要性。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家风的建设和家庭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今,很多的学校和家长都受到一些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关注点都落在学生的成绩上,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变化和感受,从而到学生出现问题后,家长和教师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还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太矫情,一点挫折都扛不住。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家长来说,笔者认为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不应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孩子价值观的培养。如果家长和学校都一味看重成绩,这只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认为自己做任何努力都得不到回报,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家长在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后,要将孩子作为整个家庭的重心,多多陪伴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根本问题上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发挥家庭教育在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对一个家庭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家风的建设,一个家庭若具有良好的家风,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以家风为自己的基础进行发展。所以家长也要加强家风的建设,比如,在建设家风的过程中,结合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树立正确的三观。家长在制定家风要求后也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教育,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榜样。
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的环境。首先,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对孩子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关心,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其次,教师应该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班级环境,促进学生快速发展,让初中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因为教师太过严厉而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初中生在不断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教师全面理解初中生,促进学生的成长。最后,家长和教师应该合力建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互相交流,提出建议并且改正,不断发展和进步,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提出更多的建议。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是家长最关心的事,学生心理出现了问题,不加以引导,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需要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给予相应的关注,及时引导,增强初中生的情绪的管理能力,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