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鑫葛贤平
(1.安徽工业大学,安徽 马鞍山 243000;2.铜陵学院,安徽铜陵 24406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在现阶段我国发展重心已经从全面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由此可见,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仍然面临治理观念更新难、组织结构优化难、制度建设落地难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从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出发,探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就显得尤为必要。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难点在农村[2]。因此需要补齐农村发展这块短板,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目标任务,乡村振兴是一个包含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2021年起不断推进农村改革深入,实现农村居民整体收入的提升,畅通农村需求,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上,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是指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完成其承担的职责任务、实现工作目标而组织凝聚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全方位建设的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将党的理论、路线和方略贯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最直接的实施者,是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坚强的战斗堡垒。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最为重要的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因此,要实现《建议》中规划的目标,需要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才能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凝聚强大的发展合力,巩固全面脱贫的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全面”不仅指的是全面发展经济,更是指发展的全面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因此要不断推进乡村治理水平。”[3]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组织支撑点。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则党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布署无法有效落实。只有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才能提高农村治理能力,为乡村治理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决策,给农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目标,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更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作为领头雁。在此目标之下,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这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加注重挖掘人才的源动力,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最大程度地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可以让每名干部、每个党员参与到本村建设中来,发挥聪明才智,和广大农民一起探索因村制宜的制度,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补齐党在“三农”问题上的短板,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切实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在我国不同历史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都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实行村民自治,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办理自己的事情,农村基层党组织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对基层农村党组织战斗力提出了新要求。然而治理观念更新缓慢、组织结构不够优化、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发挥。
理想信念不坚定。理想信念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但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由于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重视、自身立场不够坚定等原因,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没有将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一方面表现在缺乏服务意识弱,对职业认同感低,对于群众需要办的事情一拖再拖,没有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党员干部公私关系没有摆正,开展工作时帮亲不帮理,甚至会“吃拿卡要”。这些不良现象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影响了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实际成效。
治理观念较为陈旧。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受能力有限、文化程度不高、认知固化等因素限制,在治理乡村时遵照思维惯性、倚照过去的老方法,治理乡村手段方式较为传统。缺少创新意识,很难将智能手机、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兴事物融入到日常事务管理中,面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往往疲于应对。
缺乏统筹意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位一体的振兴。然而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时缺少长远的眼光,没有对本村的发展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为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谋划乡村振兴项目时对于是否符合本地区的长期发展需要、是否能发挥出本地区的资源优势、是否符合老百姓的实际需求等缺乏思考。比如引进经济效益高但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期存在组织建构不够优化的现象。表现之一是趋于老龄化,缺少年轻人的身影。二是党员干部以男性为主,女性较少。三是储备干部较少,后继乏人。在组织本身的建构体系方面表现在基层农村党组织数量出现减少。根据2021年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491,129个行政村已建立党组织,2020年数量为491,748个,2019年数量为533,824个,2018年数量为545,189个,2017年数量为547,152个,整体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数量正在逐年精简,单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管辖范围在逐渐变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的决策部署最终都要靠基层来落实,精简后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覆盖和辐射的范围变大,势必会给党组织开展活动带来不便,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的发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城乡发展差距过大造成“空心化”现象。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优秀青年人才大量流失,导致农村党员干部出现无人可用的现象。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期缺乏新鲜血液,老同志居多。其次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待遇有待提升。工资低,条件艰苦,工作任务艰巨,对于大学毕业生等优秀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再次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存在“抱团”现象,排挤外地来上任的大学生村官,而大学生村官由于短时间内很难熟悉当地情况,受到地域、语言、风土人情的限制,导致服务期内难以做出优秀成绩,往往不会选择留任。最后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的意识不强,再加上农村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或创业,没有足够的人选作为预备干部队伍,党组织人员构成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导致当地农村党员队伍很难壮大。
“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到位。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应以党支部为单位,每月相对固定时间开展主题党日,传达上级部门最新文件和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对党员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有效制度。但在部分农村“三会一课”制度的开展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是不能按时进行组织生活。部分党员由于要忙于田间地头劳作或家中事务,不能按时参会。第二是存在形式主义。开展组织生活时受自身水平的局限,大多停留在读读文件、看看报纸的层面,并未引导党员对文件进行深入解读,实效性不高。第三是开展组织生活的方式单调,缺乏吸引力。多为学文件、听报告,缺少参观、考察等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
财务公开制度没有严格落实。一方面由于缺少有效合理的监管制度,公共资金的使用往往是由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个别领导说了算,其民主意识不强,村民对于公共资金的使用情况不知情。另一方面没有严格地执行审批制度,在农村基层虽然也设置账户,但上级组织对于资金使用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因此部分党员干部难以抵抗诱惑,出现贪腐问题。
为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目标,要以抓组织力提升,加强思想引领,抓执行力提升、注重队伍建设,抓服务力提升、强化制度建设为着力点,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重视党员信仰目标教育,注重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信仰目标是组织的内生动力,失去信仰目标就难以成功,没有信仰的组织就会失去希望”[4]。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对党员干部分层分级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要主动与上级党组织进行对接,加强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依托党政平台提高业务水平。上级党委党校等相关部门要整合资源,培训重心向基层干部倾斜。定期组织人员前往农村给基层党组织干部“充电”,传授好经验、好方法,推动党员教育活动制度化的理论。通过组织党员培训会议、开展知识讲座、举办党政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调动农村基层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对理论学习的成果进行多种方式的监督和考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牢农村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摒弃陈旧观念,注重学习的全面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从多个方面同步进行。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破除原有的思想观念,在各方面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比如,采取“村党组织+党员+村集体经济”“村党组织+党员+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利用好现有资源。以科技为依托,农业发展为主体,结合本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科技农业、效益农业,争取实现农业的收益最大化。在销售渠道上,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大销售渠道。例如:利用“直播带货”推销本地特色农产品,利用网络召开视频会议,积极联系各大供应商,实现点对点的销售。招商引资方面,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吸引厂商投资,在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产品加工市场,延长产业链。同时也要定期与其他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在本村的治理经验,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
树立优秀基层典型,重视榜样的号召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离不开无数的基层党组织,而基层党组织需要无数的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铜陵学院杰出校友、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无私奉献、呕心沥血,为小岗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全国百名优秀村官、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等荣誉,后因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四十六岁。可以通过组织党员观看电影《第一书记》、阅读《沈浩日记》等方式向沈浩学习,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增强农村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帮扶和管理,提升学习的执行力。上级党组织应定期对党员干部开展帮扶,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组织灵活多样的学习,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上下联动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将工作重点集聚焦“三农”问题上,组织专家定期深入农村进行种植、养殖相关问题的答疑和指导,让党员干部和农民学习先进的经验,促进农村发展的专业化。落实主体责任,对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干部精准管理,实现每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都有对应的党组织进行检查、监督和帮扶。
完善对干部的聘用和管理,提升考核的执行力。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应设计切合实际的考核标准,改变以往“一刀切”的做法,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考核进行量化,以综合素质为核心开展有效考核,并对考核结果优秀干部的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基层党组织可以按照程序从致富能手、优秀基层党员中选拔优秀人员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一线,因人定岗,以能定岗,不以年龄论资排辈,使年轻但缺乏资历的党员干部拥有更多的机会,在基层施展才华。
多渠道优化党组织规模,提升发展党员的执行力。对本村常住人口进行普查,从中筛选出可以作为储备干部的人选,如农业骨干、退伍军人等人员可以进行重点培养,经过考察后可以纳入储备干部,建立人才“蓄水池”,充实基层骨干。对本村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在本村人口流入较多的地级市建立临时党支部,委托外出务工人员建立组织。对于平时支持基层党组织工作、政治觉悟高的群众纳入考察范围。将考察合格的,有意愿向党组织靠拢的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壮大党在农村的队伍。
加强财务公开制度建设,让财政资金更好地服务于本村。腐败是社会毒瘤,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将村内公共资金使用公开化透明化,将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地公开上墙。根据本村热点事件召开会议,邀请村民代表参加,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充分的讨论,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村级账户里的公共资金使用流程进行严格的规范和把控,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让上级行政组织和村民参与管理和监督,从根源上杜绝腐败行为的产生。
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意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扎根于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一方面通过“微党校”“微课堂”的学习,提高基层党员干部自身的服务意识,善于从多种管理经验中进行学习和摸索,找到最适合本村的发展之路。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当前党员干部队伍进行培训,形成合力。最大程度地统筹农村发展以达到振兴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切实有效地提高组织生活质量,通过组织生活进行问题查找,创新学习方式,增强组织生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服务乡村振兴。
总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提升组织力、执行力、服务力为着力点,全面、灵活地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不断地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模式,切实有效地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真正地切实地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