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霞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 湛江 524084)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实施的重点,旨在以学生群体为教育实施主体,根据学生实践要素,包含品质要素、能力要素、兴趣要素等,通过教育管理手段的具体实施,进而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目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层面来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包含学生事务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考核、学生工作方法的评价等等;从狭义层面来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侧重点为班级管理与建设、新生入学管理、学生贷款资助、学生奖惩、学生宿舍管理以及学生就业引领与发展指导等工作事项。在以往的学生教育管理实施中,重视课堂教学、寝室管理、社团活动等平台实施,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多地向网络化、数据化、信息化发展。因此,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重视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立足于当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将网络技术、网络思维运用到其中,推进实体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网络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融合,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制,进而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实施,促进学生发展。[1]
在高校教育体制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重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在学生在校生活中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意义非凡。但从当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体实践与实施来看,存在一些问题,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施成效不足。首先,思政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要素,助力于学生思想品德塑造,推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实施。但在互联网视域下,复杂的教育环境,对高校思政教育形成冲击,使思政教育有效性发挥成效不足,导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不足。其次,互联网视域下,网络思维、网络技术以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模式,需要与时俱进,将新的思维理念融入到其中。当前在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教育管理思维落后,使教育管理的工作实践成效不足。最后,在互联网视域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形式有待优化。当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其重心还是重视教育,关注知识理论信息的灌输,但在学生思维引领、能力提升、品质塑造中存在缺失,这使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实践力度不足,不能够全面性的引领与教育学生。[2]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呈现的形式、方式与以往不同。一是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凸显准确性。重视信息数据的运用,借助网络技术收集学生网络信息数据,以学生在网络平台中生成的信息数据为主,对学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划,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的准确性、针对性。二是互联网视域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呈现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互联网视域下,为高校提供的教育管理信息数据量大并广泛,包含娱乐信息、社交信息、学习信息、生活信息等等,将这些信息进行开发,能够打破传统硬性的教育管理方式的实施,在全面了解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实施相对应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偏向柔性化方向,进而教师可采取刚柔并济的教育管理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互联网视域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凸显全面性。在互联网视域下,不仅重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施中单一性,也要以学生全面性发展为导向,从多个层面引领、教育学生,达到系统性、一体化的教育管理工作成效,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优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制,进而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教育、管理以及引领,使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进程。首先,互联网视域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载体得以革新。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开展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能够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在传统的教育实施层面中开展,也能够在网络平台中开展,网络平台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施提供广阔的天地。其次,教育管理的方式得到创新。在以往教育管理信息传递中,大都以说教式方式进行,将抽象的教育管理信息单一式形式传递给学生,这影响到学生对教育管理信息接收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尤其一些知识接收能力慢的学生,不能够进一步明晰相关知识理念的内涵,致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不高。而在互联网视域下,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慕课教学等模式,将教育管理信息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将教育管理信息分享到学生教育管理平台中,让学生反复的观看,促进学生对教育管理信息的掌握。最后,教育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互联网视域下开展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不同于以往的教育管理工作,互联网支撑下的教育管理工作实施模式,更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实践,开展相关的教育管理工作,诸如心理教育管理、思想教育管理、就业教育管理、新生教育管理等等,使学生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能力、素养,进而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互联网环境对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首先,对学生“三观”形成的冲击。互联网下,资讯信息、学习信息、社会信息、生活信息多种多样,信息数据的领域之广、数量之大是人们无法想象的,由于这些信息数据的发表者、传递者等的不同,使这些信息数据呈现良莠不齐的状况。处于高校的学生,虽然相比较高中以及初中学生心智成熟,但由于缺乏社会性的实践经验,使学生的甄辩信息能力差,一些负能量的信息资源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冲击。其次,对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管理能力形成冲击。在互联网平台中,学生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指导。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向网络化发展,也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抉择。在面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发展进程中,这对教育管理工作者的信息素养、信息甄辩能力、网络教育组织管理能力等等形成冲击。[3]如果教育管理者不具有网络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力,对其工作的有效性实施形成一定的难处,影响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良好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学生、时代、人民发展的诉求与期盼,为社会发展输送优质型人才,彰显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的作用性。而高校作为育人的重地,针对教育管理工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应转变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转变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上,首先,应认识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的重大意义,并以学生发展视角,推进教育管理工作在高校教育体制中具体实施。其次,高校在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包含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以及网络教育理念,以网络技术为导向,推进多元化教育思维的融入,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例如:针对以人为本教育思维的实践,需要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立足于学生,构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价值性;“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实施,以思政为导向,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思政教育的辅助下,渗透到教育实施的方方面面,构建一体化的教育管理工作实施模式,进而从多方面引领学生,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互联网教育思维的实践,运用网络教育环境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推进网络教育方法、内容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有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网络素养,使教师与学生灵活地运用计算机技术。
互联网视域下,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导向,借助网络平台提供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素材,丰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同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需要重视教育管理全面性的实施,不仅重视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还应根据教育管理工作模式,重视文化教育、心理教育、哲学教育等学科知识融入,尤其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高校教育阶段,会受到自身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关系的影响,使自身形成不良的心理情绪,如果这些情绪不能够及时释放,对学生发展形成不利的影响。同时,学生处于自身身份、角色转型的重要时期,应以丰富的信息内容为导向,拓宽学生自身的知识面,以知识、文化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育人平台。其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重视学生新闻、资讯等信息的教育,在网络平台中,诸如微信平台,开展信息交流活动,以资讯、新闻信息为导向,引领学生探究分析新闻信息,从中获取相关的教育管理信息内容。
在互联网视域下,应运用网络技术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式,有效提升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质量。首先,以网络为导向,开展人机交互的线上线下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推进传统教育平台与网络教育平台衔接,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成效。其次,在网络平台中,打造专属的教育管理平台,根据教育管理事项,包含班级教育管理、班级教育管理、社团教育管理等等,聘请相关的教师在线与学生交流,通过良好的交流与互动,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性。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十分重要,能够推进网络教育理念、数据性思维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制中,优化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发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效,实现线上线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活动、模式的实施,给予学生全面性的引领,包含就业管理、创业教育、寝室管理等方面,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因此,在高校教育管理实施中,从转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理念、丰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内容,改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式三个维度,重视互联网融入教育管理体制中,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管理目标,进而彰显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的价值,达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而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