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四川 611731)
世界“一流高校”之所以能够培育综合素质极高的人才,与优质师资队伍密不可分,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认为,大学的荣誉不在于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教师出色是一所高校立足和长远发展的关键。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充分说明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是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构成部分,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与教师个体综合水平,对于保障教育质量,促进人才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借鉴世界“一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对我国筑一流大学梦有诸多启示。
美、英、德、法、日等国家一流高校颇多,且在世界范畴内享有较高声誉,其原因与高质量师资有密切关系。通过借鉴世界“一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对于我国高校不断完善教师管理与建设,加快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师资队伍结构是教师质量与总体面貌的体现与概括,世界“一流高校”师资队伍,在学缘结构上,世界公认一流大学的教师,大多毕业于名校,且博士学位教师较多。师资构成更加侧重于远缘交杂,教师并非名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而是通过在其他学校、公司和研究机构从业历练,此后回到一流高校担任教师。且大部分教师均有国际留学背景,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在职务结构上,世界“一流高校”对教师的职务划分十分明确,包含教授系列、讲师系列、研究人员系列,且每个均有更为详细的划分,需要经过严格选聘才能获取职务。世界“一流高校”在师资建设上,不仅十分注重学历与学术背景,亦十分注重职务,大部分均为高级职务教师。世界“一流高校”通常大量引进兼职教师,通过专兼结合构建教师队伍,以此来实现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如德国和法国一流大学,兼职教师占比高达60%以上,大量引进兼职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形式,同时能够分担专职教师的教学任务,无论理论或实践课程,均能予以学生有效指导,而专职教师则有更充足的时间投身于科研。此外,在师资队伍结构上,更加注重终身教授与聘任制教授相结合。终身制教授始终是世界“一流高校”的传统,但近年来,世界“一流高校”不断进行改革,聘任终身制教授的门槛提升,且所占比例下降。通过两者相互补充,不仅能够保障终身制教授的学术自由,使其可以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且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宽松的学术环境,有更多的学术研究选择权,能够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获得更多创新性学术研究成果,避免高级人才流失,促进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化发展。
世界“一流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常具备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提高师资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世界“一流高校”在教师选拔和聘用的过程中,通常采取开放性原则,在教师岗位出现空缺后,会采取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通过民主自由竞争择优录用。以美国一流高校为例,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通常会发布广告,提出教师招聘的具体岗位条件以及待遇,这种招聘形式能够吸引来源于全世界的优秀学者,以此来提高一流高校师资质量。与此同时,世界“一流高校”在师资选聘的过程中十分严格,具备博士学位是最基础的招聘条件,同时还要有相关的工作经历,以及丰富的学术经验。在世界“一流高校”教师的考核与晋升方面,同样具备严格的程序与完善的制度体系,例如,美国的一流高校再进行师资选拔与评审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高的标准和严格程序,即便获取博士学位,仍然需要十几年艰苦奋斗才能成为教授。能否获得终身制教授的资格要经过几年严格的考核。并且美国一流高校对于终身制教授并不会轻易聘用,为了保证教师在任职后仍然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展开科研活动,会采取诸多激励措施和方法,以此对教师形成鼓励。
推动高校物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发展是通往世界“一流高校”的必要途径,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平的高质量教师,才能承担一流高校的教育教学以及科研任务,培养更多优质人才。美国是拥有世界一流高校最多的国家,所有大学对于教师的学术知识和科研课题均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展开国际交流与合作。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于教师的国际交流与科研合作重视度显著提高,并且通过聘请外籍专家学者和派遣本国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方式来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世界“一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为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和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推动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中,主要可以从两个维度着手:一方面,针对现有人才展开国际化培养工作,高校方面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在其他国家建立人才培育的科学研究基地,为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平台和路径,促进我国教师与国外展开实质性的项目合作。通过建设人才培育基地和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能够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切实提高和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加强国际化人才引进,在进行招聘和选拔的过程中,要求具备一年以上的海外留学背景。同时,在校内建设一流科学家团队以及研究中心,以此吸引优秀海外青年人才。
近年来,在世界“一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下,我国诸多研究型大学在师资硬件和聘用方面,不断加大海外留学人才的引进力度,但是在制度体系上,仍然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形成有效的教师评聘制度,继而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地进行教师选拔。首先对当前高校人才选拔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形成更加严格的评审程序,以及在选拔过程中始终坚持择优机制。以往教师选拔的过程中,校内毕业生为主要渠道,现如今应从校内外和国内外展开公开招聘,通过拓宽招聘范畴来引进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水平的教师。其次在聘任制度上应采用终身教授制和聘任制相结合。需要加强终身制教授管理机制的建设,并不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科学性的指标和评审程序,严格把控终身制教授聘用。终身制教授在入职后同样应注重对其的评审和考核工作,针对高校具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要不断增强其在工作领域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切实增强高校的学术声誉。关于高校教师聘用制,要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并与竞争机制相配合,教师流动的同时使其具备更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最后,加强兼职教师制度体系建设,实现高校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当前高校在教学与科研领域的实际发展需求,不断引进优质的兼职教师,实现对现有师资队伍的补充,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和办学效益。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诸多人才支持计划和项目扶持政策,如“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等,深受广大高校学者的认可与青睐。但是,由于是国家级政策,所以竞争十分激烈,且名额相对有限,需要受到年龄等诸多限制,能够入选的人相对较少,想要形成对高校教师的激励效果难度较大。因此,我国各省市出台了与之互补的人才支持计划,以此来激励和支持高校教师的发展。但是,在世界“一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背景下,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培养方案,以此来优化和调整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针对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师资比例较大,且知识与专业层次相对较高,在科研发展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对此,高校可以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按照选入的教师基础水平,采取分层重点培养,按照国家高端人才支持计划选择程序展开,给予入选者相关生活补贴、科研配套和实验平台。在高校的培养加持下,促进教师参与国家级项目,提高其综合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针对高校45 岁以上教师,同样应着力探索发展计划,诸多优秀学者潜心钻研,但缺少相应机会,高校应大力扶持,构建梯队的人才发展与培养体系,实现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配置。
世界“一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在对我国高校师资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按照国际公认的一流标准,以此来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方向的准确性。当前,我国高校针对教师评价主要包含学科评估体系,教学评估体系,以及内部晋升考核体系,军事立足于内部评价指标而展开的,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缺少发展性。因此在世界“一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下,我国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评价体系方面,应引入具有较强发展性的综合评价体系,且将侧重点放在诊断与改进,而不是借助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问责和惩罚。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着手:一是运用文献计量评估,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按照国际化标准对高校师资队伍的发展情况展开准确评估,主要包含教师论文发表质量发展趋势,教学效果提升幅度,以及对高校作出的贡献曲线,促使每位教师均能够明确自身应不断保持和改进的部分。二是运用同行评价机制,将其运用于教师评价机制中,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指标评估的不足,但必须保障同行评价的专家队伍,是世界一流学者或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人员,以此来保证教师评价的时代性与国际性。三是实现评估常态化,世界“一流高校”对师资展开的综合评估,通常是每5 年进行一次,我国在世界一流师资建设的过程中,同样应借鉴世界“一流高校”的成功经验,加强师资的常态化评估,以此来推动教师的发展。
综上所述,世界“一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诸多启示。为实现中国“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攻坚工程,国家需要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各高校跟随国家方向指引,着力探索可行性的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循序渐进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