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越地名人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2022-03-17 14:20钱汝平
关键词:文理学院阳明王阳明

钱汝平

(绍兴文理学院 越文化研究院,浙江 绍兴 312000)

2021年10月22—24日,由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主办的“明清越地名人学术思想研讨会”在绍兴举行。来自上海、天津、山东、广东、湖北等省市以及浙江省内的专家学者、校内师生代表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分主题报告和分组讨论两种方式进行。八位专家作了主题报告。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震教授作了《谈谈阳明文化研究》的报告。报告详细梳理了阳明学的演变脉络。他指出,阳明学既是一种哲学,又是一套广涉政治、社会、道德、文化甚至宗教的理论学说,我们有理由从哲学史及多元的角度将阳明学置于哲学史、政治史、文化史的研究领域加以立体性、全方位的考察和审视,甚至有必要从文化东亚的视域出发对阳明学展开跨文化考察。由此可以发现,阳明学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系统,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当代价值。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彭国翔教授作了《阳明学的政治取向、困境和分析》的报告。报告从政治取向角度将中晚明的阳明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深入分析“得君行道”与“觉民行道”这两种不同政治取向的各自含义及其关系,进而对阳明学所蕴含的“民众政治主体”观念以及儒家传统的政治理想,从现代的角度予以分析和评价。他认为,在民主的政治框架下,阳明学中蕴含的儒家“民众政治主体”“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的政治社会理想会更容易实现。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翟奎凤教授作了《阳明学良知说与朱熹之“虚灵不昧”明德论》的报告。他指出,朱子的“虚灵不昧”说将“虚灵不昧”与“生生之仁”浑融一体,展现了晚年朱子思想世界的活泼气象。在逻辑上,阳明接续了朱子晚年的思想,其“虚灵不昧,众理具,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之说是对朱子的刻意翻转和出新。从阳明弟子开始,不少学者通过“虚灵不昧”与“致良知”把阳明学与朱子学融合起来。透过“虚灵不昧”说的历史诠释,可以发现朱子、阳明融合论的一个有趣视角。

宁波大学人文学院钱茂伟教授作了《晚清民初章学诚作品传播与接受研究》的报告。报告梳理了章学诚著述在晚清的流播情况,指出自《文史通义》刊刻后,学界对章学诚的了解在增多,章学诚的知名度在不断上升中。进入光绪时代,对章学诚的推崇达到高峰。正是因为有了晚清的基础,才有20世纪初学者对章氏的重视。从近代史学的演变看,推崇章氏正是为了寻找传统因子,为新史学建设服务。可以说,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化是从章学诚作品的刊刻开始的。

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钱明研究员作了《王华迁居与山阴王府——兼述阳明学之创设》的报告。他指出,如果说余姚是王阳明的出生地和讲学地,那么山阴便可以说是阳明学的发端地和成熟地。总的来说,山阴不仅是阳明思想的晚期“熟化”之地,也是阳明思想的早期“发端”之地。与所有王阳明居住过的地方相比,包括山阴在内的绍兴地区与王阳明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为重要。报告要讨论的并不是阳明的籍贯问题,而是阳明何时迁居山阴以及在此地开展过怎样的学术活动之类的问题。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何俊教授作了《陆象山的解经法》的报告。他指出,陆象山解经法中的把握主旨、还原语境、质疑拣择三个环节构成了自成一体的方法。其中细分,把握主旨可谓是目标,还原语境与质疑拣择是更具体的方法。总体而言,陆氏的解经法虽沿用汉唐经注的诂训章句,但完全只是作为初级手段。他的解经根本上是作义理的阐明,这也是他以把握主旨为目标的根本原因。在这个意义上说,陆氏的解经法已完全跳出经学窠臼,进入了分析的、批判的理学形态。

中山大学中文系何诗海教授作了《李宣〈东皋诗史〉考》的报告。报告对清初浙江余杭诗人李宣《东皋诗史》的编著缘起、主要内容、版刻年代等作了详细介绍。他指出,《东皋诗史》是明清之际以诗体形式演绎历史的史学著作。其“诗史”含义既非一般的咏史诗,又不同于世人赞誉杜甫诗歌时所蕴含的诗学观念,体现了李宣对经史关系、程朱理学的独特认识。其史学性质可以从其所录诗歌的题材、内容、命题方式和平实叙事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揭示。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传承与研究中心潘承玉教授作了《陶望龄诗文别集版本及其源流考》的报告。报告梳理了明代思想家陶望龄诗文集的刊刻流传情况。他指出,经过对所有存世刊本实物的考察,可知陶望龄辞世之后其弟子、亲友和书坊刊刻的诗文别集有11种之多。而真如斋刻本《歇庵集》十卷一种和十六卷三种,王应遴刻本《歇庵集》十六卷三种,聚奎楼刻本《歇庵集》十六卷和乔时敏本衙藏版《歇庵集》二十卷各一种,共同构成一个以《歇庵集》为书名的陶望龄诗文别集版本系统。

分组讨论主要就阳明学、阳明后学、浙东学术等专题展开,契合会议主题。

在阳明学主题讨论中,北京大学张学智教授梳理了陆九渊心学到王阳明心学的全过程,指出王阳明对陆九渊的全面超越是心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关节点。绍兴文理学院徐国明博士以朱熹和王阳明为例,探讨了理学中的“仁恕之别”。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陈伟良博士分析了王阳明、湛若水对“气”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导致的对“气”的不同的对治方法。绍兴市委党校刘孟达教授挖掘了王阳明教育思想中的心学元素,揭示了其当代价值。绍兴文理学院诸凤娟教授探讨了王阳明的民族思想以及阳明心学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具体情况。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汪柏江教授从交游角度考证了王阳明与山阴逸民王文辕的交往过程,认为王文辕是阳明学的思想源头之一。绍兴文理学院杨薏冉女史从文学创作角度探讨了王阳明诗歌中“风”的意象。绍兴文理学院崔冶博士指出,创作才能的高超和人生境界的高尚是铸就王阳明诗歌“秀逸有致”的主要因素。宁波大学陈昊博士论证了当代哲学家唐君毅在发展王阳明良知学说中的贡献。

在阳明后学主题讨论中,武汉大学张昭炜教授以王畿诠释的《中庸》为对象,说明了王畿以良知之“无”为学旨,亦有以“无”兼“有”,“几”贯“有”“无”的两个思想发展方向。武汉大学刘丽莎博士对许孚远《大学述》中有意分别宗旨和工夫一事作了分析。武汉大学肖宴红女史指出,许孚远的格物说经历两变,可分三期,其中万历十四年关中格物说体现在《大学述》中。绍兴文理学院钱汝平副研究员对张元忭的家世、人品、科名、学术、事功等作了简要梳理。天津社会科学院李会富博士以《宗镜广枢》为例,探讨了陶望龄的佛学思想,并指出,良知之学与禅悦之趣的会通是阳明后学演化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也是明代后期社会思潮的明显表征。湖北大学姚才刚教授对刘宗周强调“慎独”“诚意”说的具体背景作了说明,并对刘宗周在整合心学、气学、理学中的贡献作了揭示。杭州师范大学张天杰教授以今人张瑞涛所著《蕺山后学研究》为例,指出在哲学史、思想史与学术史的研究中,以地域学派为中心是值得重视的中观研究视角。

在浙东学术专题讨论中,宁波大学邹建锋副教授对明代越中理学大儒潘府的生平及其文集整理情况作了介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张宏敏研究员论述了明末浙东理学家潘平格的仁学思想,并涉及了黄宗羲对潘平格的批评。绍兴文理学院黄宁宁博士对万斯大《春秋》学思想中的君臣观作了揭示,认为万氏的君臣观激于明清鼎革形势,有着深湛的思考与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济大学胡游杭博士从考察万斯同的学术“异变”出发,指出万氏经史之学的成就依然可被看作黄宗羲学术的某种延续。绍兴文理学院张栩凤女史从辞章学角度考察了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揭示了章氏以辞章为桥梁,破除文史壁垒,通过文道关系实现以史明道的治学途径。北京大学干春松教授从学科化背景的角度对马一浮拒绝进入现代教育机构,创办复性书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对探索符合时代的儒家教育模式提供了思路。

此外,尚有多篇与会议主题间接关联的论文进入研讨交流环节。绍兴文理学院吕夙婉女史对元末明初会稽著名诗人兼儒者钱宰的《临安集》各版本异文进行了梳理,得出就文本准确性来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最好的结论。绍兴文理学院邢蕊杰副教授于明末才女商景兰对山阴祁氏家族文学的影响作了翔实阐释,认为在其夫祁彪佳自沉殉国后,商景兰实际上已成为祁氏家族精神的主导者。绍兴市台办原主任何有基回顾了清代越地与台湾人文交流的历史,指出越地名士对台湾的开发、建设和安全防御作出了巨大贡献。绍兴文理学院梁苍泱博士以近代著名学者夏曾佑日记中的阅读记载为典型个案,考察了近代浙江文人新知识统系之建构。柯桥区博物馆周燕儿研究馆员介绍了晚清绍兴名幕范濂的《世守拙斋印存》一书,对此书在篆刻艺术上的价值作了揭示。浙江大学博士生马明宗对清代浙江钱币学的成就进行了总结,认为在清代钱币学丰厚积淀基础上,浙江地区成为了清末民国时期钱币学的重镇。宁波大学白斌博士对晩清绍籍学者朱正元《江浙闽沿海图说》一书中丰富的海洋经济、海洋地理数据及其相关说明的文献价值作了论定。绍兴文理学院谢一彪教授对光复会领导人陶成章与同盟会领导人孙中山之间的恩怨是非重新作了解读。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曾军建讲师就将明清越地名人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另外,绍兴文理学院莫尚葭博士对晚明四六选本的编纂在骈文文体论建构中所起的作用作了考索。

明清是越地文化名人井喷的辉煌时期,涌现出了以王守仁、徐渭、刘宗周、章学诚、李慈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文学艺术家、史学家和学者,构成了越地文化名人队伍的基干。举办“明清越地文化名人学术思想研讨会”是进一步梳理明清越地名人学术思想成就、弘扬越地名人文化、体认越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建设中重要地位的有益尝试。

本次研讨会收到论文近50篇,量多而质高,涉及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古代史、近现代史、古籍版本考证等多学科和门类,而又主要集中在阳明学、阳明后学及浙东学术的范畴内。研讨会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新材料,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明清越地名人文化研究的新成果,为今后深化越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猜你喜欢
文理学院阳明王阳明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黑夜的献诗
西安文理学院高萍教授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
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