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
——以俞公穀等四位绍兴作家为中心

2022-03-17 14:20朱则杰
关键词:清人总目康熙

朱则杰

(浙江大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在清代诗文的文献学研究领域,世纪之交相继出版了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和柯愈春先生所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两种巨著(1)参见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两书均为16开三大册,各著录清代作家近两万人,别集约四万种。特别是《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更可以说是后出转精,代表着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

但不难想见,涉及这么多的对象,即以《提要》而论,里面的各种疏忽、缺漏乃至错误,自然也是难以尽免的。并且遗留下来的这些问题,一般说来,其难度恰恰也是最大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订正和补充,正可以使两书更趋完善。特别是关系到《提要》本身以及日后《全清诗》《全清文》等内部排序的作家生卒年问题(2)《清人别集总目》虽然按作家姓氏笔画排序,但各家小传也力求注明生卒年。,更是解决一处是一处,完成一家多一家。因此,笔者在日常读书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即随时将它们记录下来,并陆续整理成文,相继分组发表,提供给编撰者以及其他有关读者参考。本篇取俞公穀、蒋平阶、姜图南、许尚质以及陶及申等绍兴地区作家(包括原籍绍兴及寓居并终老于绍兴者),仍旧按照《提要》著录的先后立目排序,依次考述;有些同时涉及《清人别集总目》的问题,也附此一并予以指出。

一、俞公穀(卷六,上册,第109页)

俞公穀,《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第2册1642。

按笔者前不久曾经从其他渠道,考得俞公穀的生卒年为明崇祯八年乙亥(1635)至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享年刚好七十岁整(3)详见拙稿《〈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茹泰等三位绍兴作家为中心》第二条“俞公穀”,待刊。。近日又因考察《提要》同卷稍后的蒋平阶(见下文),从其诗弟子许尚质《酿川集》文类卷一最末,读到一篇为公祭俞公穀而作的《俞鞠陵诔》(鞠陵其号),开头就说:

康熙四十三年,岁在甲申,七月十九日,鞠陵俞先生以疾卒于家,春秋正七十。[2]17

这里不但所述生卒年与享年均同我们前面的考察完全吻合,而且记载有具体的忌日——换算作公历就是1704年8月19日。

二、蒋平阶(卷六,上册,第126页)

蒋平阶,《提要》缺少生卒年。

按蒋平阶的生卒年问题十分复杂。新近问世的刘轶先生《蒋平阶研究》一书,第一章《生卒年考及相关问题》第一节就是《生卒年小考》,所列旧说生年有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四十四年丙辰(1616)、四十八年庚申(1620)以及天启三年癸亥(1623)前后等,卒年普遍称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3]3,通计享年在九十二岁至一百岁之间,但都没有可信的依据;此书作者结合另外享年七十岁或七十一岁的说法(详见下文),推测生年、卒年的范围分别在天启元年辛酉(1621)至五年乙丑(1625)之间、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至三十五年丙子(1696)之间[3]8,相当于享年七十二岁;书末附录的《蒋平阶年谱简编》,则生年酌拟“1622年(明天启二年,壬戌)”条[3]209,叙事止于“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甲午)”条[3]277,不列岁数而享年为九十三岁。

不过,即使按照目前的资料条件,蒋平阶的生卒年也基本上能够考察清楚。以下先从卒年说起。

宋长白《柳亭诗话》卷二十七有“赌墅簪花”“把酒吟诗”连续两条,大略说:

王曼仙倩游岭南,有《纪怀诗》四十首。内有见怀一首……曼仙珊珊琐骨,试辄冠军,竟以中酒被疾,愤懑而死。倪无功会鼎、马大青青,及余,皆有序,会当代梓以问世。

又一首曰:“把酒曾同哭杜翁,吟诗又见吊诸公。(自注云:‘蒋杜陵逝世九年,吴雪舫、姜克猷相继讣闻。’)……”三君皆与余契,志此以示车过腹痛之意。(曼仙有《空翠词》,与雪舫《吹香词》并传。)[4]684-685

这里介绍王倩(曼仙其字)的一组七律《纪怀诗》四十首,其中一首的首联自注说在蒋平阶(杜陵其号)谢世九年之后,又有两位友人相继谢世。刚好时间挨得最近的吴棠桢(雪舫其号),他的卒年明确为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4)《柳亭诗话》中也有记载,详见拙稿《清代诗人生卒年丛考——以张道岸等若干浙江诗人为中心》第三条“吴棠桢”,将载中华书局《浙学》集刊某辑。。这样上推九年,即可知蒋平阶卒于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

《柳亭诗话》卷六“卖蛾眉”条介绍蒋平阶的一首诗歌[4]258,也写到其“卒葬姚江”(5)“姚江”指浙江余姚,今归宁波市,旧属绍兴府。。不过,该处没有交代具体的谢世时间,所以《蒋平阶研究》虽然在第一章第二节《生平事迹》中引及,却轻易放过去了。而《柳亭诗话》刊刻于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此前连王倩都已经谢世——虽然具体谢世时间同样不详,但可以推想蒋平阶的谢世确实要早许多。

另外,许尚质《酿川集》诗类卷一有《哭四先生诗》一题四首,第三首《蒋寓公大鸿》即为悼念蒋平阶(大鸿其字)而作[2]41。该集诗歌分体编次,卷一为乐府、五言古诗,作品数量都不多,写作时间不易判断。五言古诗此题后面第四题《题李甥三世传经图》,有云“忆同群儿嬉,多在西河里”“转眼三十年,聚散杂忧喜”[2]42,推测许尚质当时三四十岁;而许尚质大约出生于清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或更早(详下文),则其《哭四先生诗》应该不会晚于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又同题其他三首,所写对象著名的为第一首《张长公陶庵》[2]39-40,悼念张岱(陶庵其号)。张岱生年明确为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6)可见《提要》卷二,上册第23页。,卒年则如胡益民先生《张岱研究》(下编)第八章《张岱卒年及〈明史纪事本末〉作者问题考辨》第一节《张岱卒年考辨》推论为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以前[5],即使再迟也不可能迟上太多。虽然“四先生”不一定同年谢世,但相距应该不会太远。因此,许尚质的这首挽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佐证蒋平阶的谢世确实不会太晚。

现在再说《蒋平阶研究》第一章第一节《生卒年小考》提到的享年七十岁或七十一岁[3]3-4,前者见于王沄《王义士辋川诗钞》卷一《昔友后咏》二十七首之十九《蒋侍御大鸿(平阶)》“咄嗟杜陵人”云云自注:“先师门人,年七十,客死会稽,杜陵其别字也。”[6]10王沄与蒋平阶同为松江华亭(今上海)人,又同为陈子龙弟子、“几社”成员,因而熟悉蒋平阶的情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条自注的末尾还有这样一句:“以下续咏,俱系以年。”就是说组诗从这一首开始,对所咏对象都特地加注享年(7)只有第二十六首《翁茂才子上(起鹗)》自注,不知何故缺少享年,见《丛书集成初编》第2301册,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1页。,并且凡是享年有零头的,例如第二十三首《钱太学子璧(穀)》自注“年七十有九”、第二十四首《郁孝廉选士(继垣)》自注“年八十有一”等[6]11,都特地添上一个“有”字。因此,蒋平阶这一首的“年七十”,正常应该就是七十岁整的意思,而不存在泛言或者后面脱漏“有×”两个字的可能(8)唯接下去的第二十首《曹茂才鲁元(思邈)》自注,一方面称其“年八十”,另一方面又说在“诸友中享年最永”,似乎恰恰脱漏了“有×”两个字,则不知何故,见《丛书集成初编》第2301册,第10页。。至于享年七十一岁的说法,则见于已故钱海岳先生所著《南明史》卷四十五蒋平阶本传最末:“卒以道士服殓,年七十一。”[7]这虽然看起来更为精确,但因其依例没有交代原始依据,无法判断其可信程度,所以姑置不论。这样,以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七十岁逆推, 蒋平阶即出生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1614)。

附带关于《提要》本条末尾的一段叙述:

崔华《不凋诗稿》有蒋平阶壬辰跋,此壬辰应为康熙五十一年(1712),此时华亭蒋平阶当早去世,故此撰跋者之蒋平阶当另是一人。[8]126

这里说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蒋平阶“当早去世”,这一点非常正确;但《不凋诗稿》蒋平阶“壬辰跋”,更大的可能是撰于前一个甲子的顺治九年(1652),即在崔华生前为之题写诗稿(9)崔华见《提要》卷九,上册第256页。,而并非后来另有一个同姓名的蒋平阶。至如《蒋平阶研究》所述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之后的蒋平阶事迹,则大抵出自后人臆测甚或伪造,与此性质不同。

蒋平阶既是明清之际云间词派的重要作家,同时在诗学方面,又是继陈子龙之后,连结云间派与西泠派的重要人物。《提要》同卷稍后提到的沈谦《东江集钞》卷首蒋平阶序(10)沈谦见《提要》卷六,上册第136页。《东江集钞》蒋平阶序可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0册,第179—180页。,在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这一点。因此,解决蒋平阶的生卒年问题,也具有更加多方面的意义。

三、姜图南(卷六,上册,第132页)

姜图南,《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第2册1668。

按江庆柏先生编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曾经依据《顺治六年己丑科会试进士履历便览》,定姜图南生年为明万历四十八年庚申(1620)[9]。但从其他资料来看,这个生年值得怀疑。

毛奇龄《西河文集·七言古诗》卷五,有《维扬赠姜侍御图南巡盐,并祝初度,有诗》一首[10]。谈迁《北游录·纪闻·下》第一百四十条“顾仁”说:

先是壬辰,撤各道巡使,盖满人意以巡使掣其肘也。乙未春,诸人不自閟,力营仗斧,而鹾台尤羶,中外协计费巨万。于是仁和姜图南得两淮,盖州王秉乾得长芦……[11]

这里“壬辰”“乙未”,分别为清顺治九年(1652)、十二年(1655)。又雍正《江南通志》卷一百零五《职官志·文职·七》“国朝统部·巡盐御史”记载:

……

陈自德,奉天人,贡生,顺治九年任。

姜图南,仁和人,进士,顺治十二年任。

白尚登,奉天人,贡生,顺治十三年任。

周宸藻,嘉善人,进士,顺治十四年任。

高尔位,奉天籍,宁怀人,贡生,顺治十五年任。

……(11)雍正《江南通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10册第135页。另外卷一百十二《职官志·名宦·一》“统部·国朝”姜图南本传,误将其任期称作“顺治十三年”,见同册第298页。

看得出来,从姜图南开始,两淮巡盐御史正常都像该职务名下有关说明一样,每人“在任……一年,差满考核”。毛奇龄该诗正文有云:

兰台侍御掌文史,更作巡方绣衣使。

岿然霜陛二三人,治此盐官几千里。

……

君今揽辔颇有余,况复从游尽英杰。

……

多君理财日无已,天下未有如财难。

很明显,诗歌即作于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唯一一年姜图南在“维扬”或曰“芜城”(详后)亦即扬州履任期间。而其最末两句云:“男儿有才须早立,姜君侍御方四十。”可知这年姜图南已经四十岁也刚刚四十岁。据此逆推,姜图南应该出生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所据进士履历便览,显然是有意把年龄往小里说了四岁。

毛奇龄该诗如果说还留有缺憾,那就是它在“祝初度”的时候没有交代姜图南具体的生日及其月份。从正文中的自述“芜城草黄时苦寒,城边游子衣裳单”云云,只能看出诗歌写于天气寒冷之际,但究竟在哪个季节并不确切;并且“祝初度”既有可能针对姜图南的生日,也有可能针对四十大寿这一整年而言,所以在这方面无法作出进一步的推测。

不过,知道了姜图南的生年,其卒年也就可以考知。《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二十一辑载有胡春丽先生《〈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订补》一文,第一部分《订误》第九条“姜图南”,在《清代人物生卒年表》的基础上补充卒年并订补字号,其中特别珍贵的资料就是知其享年:

姜锡桓纂修《姜氏世谱》寅集孟远《两淮巡盐御史真源公传》:“姜图南,字汇思。……年五十八而殁。”文中有“年五十八而殁”,知姜氏享年五十八;据其生年推之,当卒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12]

这样按照前述生年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而非四十八年庚申(1620)推算,姜图南(真源其号)的卒年也相应提前四年,即为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

近年刚刚问世的《浙学未刊稿丛编》第一辑,所收浙江图书馆藏吴农祥稿本《梧园诗文集》内,也有一篇《姜侍御图南传》[13]455-462。可惜的是,该传非但像上及孟远《两淮巡盐御史真源公传》一样没有交代生卒年,而且连享年也没有叙及。不过,它的标题之下,注有写作的年份“甲寅”即康熙十三年(1674)。这可以佐证,上文推算的姜图南生卒年及享年,应该会是正确的。

另外关于姜图南的著作,《提要》本条说:

光绪《杭州县[府]志》载其有《关陇集》、《维扬集》、《客堂集》,今皆不传。[8]132

这里的第一种《关陇集》,《清人别集总目》曾经依据已故孙殿起先生《贩书偶记》予以著录。但仅仅根据当年的记录,确实无法判断后来的存佚。而现今《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9册影印有该种《关陇集》,则可以断定其并未“不传”。

又第三种《客堂集》,其书名十分复杂。例如清代最早的康熙《杭州府志》,卷二十九《人物·一》“才器·国朝”第一人姜图南本传,有关记载说:

姜图南,字汇思,号真源。山阴贯,钱塘人。……有《有客堂》诸集行世,晚乃悔而焚之。(12)康熙《杭州府志》,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刻本,第34b—35a页。前述“仁和”与“钱塘”同为杭州府治。

而其后卷三十八《艺文·上》“集类”著录:

《有容堂集》二十四卷、《姜张合刻》十卷、《关陇集》《淮海集》《南昌集》共二十卷,姜图南著。[14]

这里其他毋论,书名中的“有客堂”作“有容堂”,就自相矛盾,令人无所适从。并且偶尔检索到清末姚觐元辑《清代禁毁书目四种·禁书总目》“军机处奏准全毁书目”内,著录有一种《有容堂诗稿》,而作者又误作“姜国南”[15],可知其刊误也多,同样无法作为旁证。

还好注意到孙治《孙宇台集》卷二十五有一篇《祭姜真源文》,位于本卷最末。《孙宇台集》过去通行的是《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8—149册影印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孙孝桢刻本,但其底本系南京图书馆所藏,该文偏偏只存上半篇,“以下原缺”[16]。这次从“中华古籍资源库”网站读到国家图书馆的藏本(13)http://read.nlc.cn/thematDataSearch/toGujiIndex,访问日期:2021年9月28日。,该文果然正常完整;其下半篇虽然对于考察姜图南的生卒年来说同样没有作用,但叙及:“昔日有客之堂,今日虚无之宅。”[17]这样就能够确证,姜图南的室名为“有客堂”,对应书名自然应该是《有客堂集》。至于《提要》所引脱漏一个“有”字,则在所说光绪《杭州府志》之前,至少嘉庆、道光年间吴颢辑、吴振棫重订《国朝杭郡诗辑》卷一姜图南小传,就已经误称其“有《关陇》《惟扬》《客堂》诸集”(14)吴颢、吴振棫《国朝杭郡诗辑》,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钱塘丁氏刻本,第4页a。第二种书名“惟”字亦误。。而像前及吴农祥《姜侍御图南传》,叙述末尾说他“有《关陇》《维扬》及《有客堂》诸集行于世”[13]461,这样表达正是为了避免“有客堂”的“有”字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四、许尚质(卷十四,上册,第388页)

许尚质,《提要》推测其“约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

按《提要》这个推测的依据,可能是其下文提到的集内“《朱竹垞八十》诗后有《五十初度》诗”。现在从这里出发,对许尚质的生年问题作一些具体的考察。

许尚质《酿川集》诗类凡五卷,内部作品分体编次,上述两题都在卷三的五言律诗内[2]66。两题之间,隔有如下五题——《九日,饮柯山悔庵宅,渡湖南,宿黄叶山房》二首、《湛师塔》《夜坐,怀湖上》《渡江,同友人作》《冬日展墓》三首,大致看起来都作于朱彝尊(竹垞其号)八十岁那年,即康熙四十七年戊子(1708)(15)朱彝尊生于崇祯二年己巳(1629),可见《提要》卷八,上册第204页。。这样,《五十初度》自然作于转年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逆推许尚质的生年就是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

并且,《五十初度》后面第二题,为《胡载眉下第,顾予病中》[2]67;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正是会试的年份,所以才会有“下第”之人。又其后第二题开始,为《元夕,同玉岑生怀宇闻客大梁》《示玉岑生》《庚寅初度,诸子置酒一草亭作》四首[2]67;这里“庚寅”为康熙四十九年(1710),合前正好三年连贯。如此前后并推,《五十初度》的作期应该可以确信无疑。

但是,《酿川集》文类卷二有一篇《太清庵记》,其中叙及:

癸未冬,予拜祖知事公墓,信宿墓舍。……嗟乎!忆少日上冢,屠豕刲羊,画船鼓吹……不十年而先君子弃孤逝世……盖三十年来,不复见曩时之盛,而予年亦五十矣。[2]27

持此与诗歌对读,有关内容正相当于前述《冬日展墓》三首、《五十初度》连续两题;然而这里的冬日却在“癸未”即康熙四十二年(1703),比前述康熙四十七年戊子(1708)要早五年。这就使人怀疑,这连续两题诗歌,有可能其排序并不准确。

《酿川集》诗类内部,同体裁作品排序错误的情况确实存在。即如本卷五言律诗,前述《渡江,同友人作》一题,首联云:“才过三春半,同君三渡江。”这应该是作于春季二月,却排在“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与“冬日”之间。特别是前述康熙四十九年(1710)《庚寅初度,诸子置酒一草亭作》四首该题,正如《提要》所说已经是集内确切时间最晚之作;然而其后二十余题却出现《丁丑闰三月朔日食,连月阴雨》[2]69——这个“丁丑”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该年确实三月闰,这就绝对排错了。

因此,关于许尚质的生年,目前还需要等待其他佐证材料才能够得出最后的结论。《提要》以诗歌排序为主进行推测,同时又加上“约”字,这个做法确实比较妥当。

此外,《清人别集总目》著录许尚质[1]第1册603,定其生年为顺治七年庚寅(1650),这是来自已故袁行云先生《清人诗集叙录》卷十四许尚质小传的说法:“以《庚寅初度》诗推之,为顺治七年生。”[18]考《庚寅初度,诸子置酒一草亭作》四首,第二首的首联云:“问年同甲子,纪岁正庚寅。”这里的“同甲子”,意思是“诸子”同年龄,而不是自己周一甲子(可能“同”与“周”字形相近,容易认错);“庚寅”则是借用屈原《离骚》“惟庚寅吾以降”的典故前半,在字面上单纯切合眼前的年份亦即“纪岁”,而不是说自己就降生在“庚寅”年。并且,在许尚质有关“初度”的这两题诗歌中,《五十初度》是按照年份计算,通常作于该年元旦即正月初一日;而《庚寅初度,诸子置酒一草亭作》四首,则与年份无关,通常作于具体的生日这一天(16)此种情况,程云《松壶集》极其典型,几乎每年各有一题诗歌,可参见本系列拙稿“程云”条,待刊。。所以,该题第一首的首联即云:“五年燕地客,三度此传觞。”五年中有三次在“一草亭”举办生日宴会,“庚寅”不过是其中普通的一年——当然恰巧也是有典故的一年而已。至于许尚质的生日,该题第四首的首联云:“廿四番花信,风吹到草亭。”又同卷后面《夜坐石篑山房(是日为予初度)》有句云:“岁华春去早。”[2]68可知其大致在春夏之交。袁行云先生误解了原诗的意思,因而后来像江庆柏先生《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就不再采纳他的说法(17)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1页。该处据《五十初度》定许尚质生年为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也欠合理。。

《清人诗集叙录》该处,还误称许尚质《酿川集》为“四卷”。关于《酿川集》的卷数及内部构成,《提要》表述最为准确——“此集凡赋一卷、文二卷、诗五卷、词五卷”,四个大类,卷次各为起讫,总计十三卷。《清人诗集叙录》所谓“四卷”,显然是把每个大类都当成了一卷。而其始作俑者,经查很可能是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一《经籍·十一(集部·四)》“别集·国朝”的著录[19]。并且,乾隆年间官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四集部别集类存目之十一著录《酿川集》,总卷数“十三卷”正确,而内部“诗五卷”却误作“诗二卷”(18)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下册第1665页。另外称该集“宋祖煜序”,“煜”字应作“昱”。即如其父宋长白《柳亭诗话》卷二十七“赌墅簪花”条注及“诸儿”曰“昱、晟”,也可知兄弟取名都是日字头而无火字旁,见《清诗话三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册第684页。。嘉庆年间阮元辑《两浙輶轩录》卷十一许尚质小传与所附朱文藻引据《四库全书总目》语[20],情况又是如此。而像今人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8册第一种影印《酿川集》,将其总卷数标为“十二卷”,则又是由于所据某本四库提要于其文类少算了一卷[2]116。可见这样的错误虽然细小,但要做到认真对待也并不容易。

《酿川集》之外,曾见蒋国祚《梅中诗存》一卷,内有《题酿川生小照(附自记)》四首,小序说:

生,越人也,未尝一日居酿川;以“酿川”自名者,志酿川也。酿川出郭门不二十里,生尝泛舟其上,思结宇焉而未逮也。生九岁作文,三十一籍诸生,今年且四十。中间游闽六七年,尝一登鼓山,一眺华顶,信宿彭蠡,两渡黄河;倦游里居,屈首经师又七八年,而竟无一遇。昔人云:“四十不仕宦,不当仕宦。”生年至此,宁复可裹饭携饼,待晓院门,逐队就舍,作俯首咿唔态乎?生尝有志性命之学,徒以八口之累,遂乖此愿。倘天假生年,向平事毕,丹崖翠壁,不渝此盟。此生自记也。图左列书册,右置唾壶,中貌生踞石而坐,若有思者。漫题四绝云。[21]

这里“此生自记也”的上文,就是许尚质的“小照”“自记”,可以看作一篇佚文(19)另外《梅中诗存》卷首有一篇许尚质所撰《梅中诗存序》,见《蒋攸铦文学家族诗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195—196页;该序已经收在《酿川集》文类卷一,题作《蒋氏诗存序》,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8册,第8页。。此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各种时间节点很多,有助于了解许尚质的生平事迹。例如其中提到游历天台华顶,大致时间在不到四十岁又“倦游里居……七八年”之前,也就是三十岁左右或者更早。而拙稿前面“蒋平阶”条所述《酿川集》诗类卷一《哭四先生诗》一题,恰巧排在同体裁的《将之天台,夜宿剡溪作》[2]40与《下华顶,复至断桥观瀑》[2]41两题之间,正常情况下即可知其作于游历天台华顶的前夕;这与我们该处推论的写作时间,基本上也是相吻合的。后来则如丁鹤《兰皋诗话》卷二,称许尚质“九岁作文,年三十一成诸生”,显然正是依据这篇“自记”;并且进一步补充说:“后客游,卒于都门。”[22]这样许尚质的一生就完整了。可惜这些时间节点,大抵只着眼于年龄角度而没有对应的年份,只能以后再继续留意。

另外陶及申《纪元本末》一书,卷首也有一篇许尚质所撰《纪元本末叙》[23]1a-3b,而《酿川集》文类未载。其他如《提要》卷七著录蒋嶟《斯友堂集》[8]155,曾说其开头两卷《文集》有许尚质所撰总序(20)见《斯友堂集》卷一“文集原序”,《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第87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版,第511—513页。另外《提要》该条所说的诗集小序,则《斯友堂集》卷六《秋吟集》有一篇系许尚质所撰,见《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第88册,第238—241页。;又《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七子部道家类存目著录姜中贞《得一参五》,则提到“卷末有许尚质所作中贞小传”[24],而《酿川集》内同样未见,可知许尚质作品散佚确实不在少数。

附带关于陶及申,与许尚质以及俞公穀、宋长白并称“耐园四友”,但并不都在一个辈分上。《提要》卷十已定陶及申生年为崇祯九年丙子(1636),并推测其卒年到“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八十六岁”以后[8]259;而《纪元本末》卷首自序,署款说:

大清雍正元年,岁在癸卯[1723],会稽陶及申式南氏自序于三锡堂之筠庵,时年八十有八。[23]2b

这样,其卒年至少又可以后推两年。

猜你喜欢
清人总目康熙
总目次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第36 卷总目次
论清人对红楼十二钗的认知差异及其成因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天花与清人日常生活
《清人咏大石山诗》书法
2014年第1—6期总目次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