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与理论价值

2022-03-17 13:30朱义梅董军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抗疫共同体

朱义梅,董军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的发展仍面临着战争、资源、环境、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的威胁。2020年初,全世界暴发了防控难度极大的新冠肺炎疫情,病毒突袭令全球防备不及。中国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精准领导下,仅用短短几个月时间便取得了抗疫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成功遏制住疫情的进一步恶化。这不仅给中国人民回归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和勇气,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抗疫经验。

审视时代变局,纵观世界疫情,习近平倡议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将尊重、平等、包容、合作的共同体思想运用在国际公共卫生方面。这对健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社会间政治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引领作用。

一、 习近平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在2020年3月就法国疫情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时,首次对世界宣告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并于同年5月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重申了这一倡议。2021年5月,习近平在全球健康峰会上作了题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及其重要意义。全面学习习近平相关论述可以发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论述的形成既有现实依据,又有理论和历史渊源,具备严密的生成逻辑。

(一)习近平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依据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也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1]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令人始料未及,与以往的公共卫生危机大不相同。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范围广。从2019年12月发现新冠肺炎病例至今,疫情蔓延至全球220个国家与地区,其中99个国家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0万例。其次,新冠肺炎致命率高。截至2021年7月3日,全球累计感染人数超过1.83亿例,累计死亡人数超过396万。新冠病毒还在持续变异,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世界疫情防控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最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长。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续近两年,大部分国家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尽管部分地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持续增长,疫情成了各国都要长久面临的挑战。疫情给大部分国家居民的生命健康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侵害。各国只有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公共卫生治理,才能更好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这次全球疫情防控暴露出公共卫生治理方面的诸多缺陷,进一步表明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性。公共卫生治理通常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治理起来会遇到很多困难。第一,国际社会防疫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发达国家表面答应愿意维护全球疫苗分配公平,背后却在高价大量抢购上市疫苗,用“抬价插队”的方式占据发展中国家的疫苗份额。第二,个别国家在疫情攻坚战中不愿承担应尽的责任,一味追求“疫情红利”。比如某西方大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奉行“疫苗民族主义”,除了向提供疫苗的国家索求政治回报,还任由本国疫苗大量闲置也不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严重冲击公平正义的全球秩序。第三,部分国家人民基本保障不足,对社会舆情管控不善,出现社会暴乱。某些国家疫情持续恶化,不断有底层民众感染新冠病毒去世,物价飞涨,导致民众不满,打砸政府和哄抢商场等暴力事件频发。这些现象充分表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影响深刻,也证明健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刻不容缓。因此,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帮助各个国家渡过疫情难关、优化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方案的理论指南。

新冠病毒的迅速传播和变异加剧了世界恐慌,各国亟需切实可行的对策战胜疫情。面对共同的挑战,习近平首先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合作抗疫方案。2020年5月,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就全球如何有效进行疫情防控提出6点“建议”,同时宣布中国将通过医疗物资、医院合作、资金援助等五大举措推动全球抗疫合作。2021年5月,在全球健康峰会上,习近平又针对抗疫过程中存在的缺陷,系统阐述了5条“中国主张”,再次以五大举措进一步表达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战疫”的真诚愿望。疫情暴发至今,中国坚持主动开展全球抗疫合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第一,多次召开电话会议,向180多个国家无私分享抗疫讯息和战疫经验,公布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为国际科研合作奠定基础。第二,积极加入“新冠肺炎疫苗计划”,与英、美、德等国家协同进行疫苗研发,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对80多个急需疫苗的发展中国家予以援助。第三,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提供专家和物资支持。截至2021年5月,我国已向世界各国提供2 800多亿只口罩、40多亿份检测试剂盒、约34亿件防护服。习近平从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挑战的实际出发,呼吁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以实际行动彰显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二)习近平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要论述形成的历史依据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是人们通过不断探索得到的科学认识,符合公共卫生客观规律,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回顾历史,秦汉时期中外医药交流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与朝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医术,宋元时期名医名著流入日本。可以说,人类文明史也是人类与病患的斗争史[2],战胜疾病、延续生命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探究的难题。人类史早期,战争频仍,自然灾害频发,人们缺乏科学的卫生知识,瘟疫的发生率及致死率极高。西方探险家开辟新航线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交流,也加快了病毒的传播。1527年,天花病毒被欧洲人传到了美洲,造成数百万美洲原住民丧生。19世纪的霍乱从恒河流域扩散至整个亚洲,逐渐蔓延全球。

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增加了公共卫生领域的风险,简单的流感有可能经由过境人员流动和货品传送,快速发展成国际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威胁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公共卫生危机发生时,仅凭一国之力难以控制事态发展,最好的办法是国际社会充分交流,通力合作。20世纪50年代,传染病天花在苏联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天花病毒仍然存在。苏联向能力匮乏的国家支援了大量疫苗,同时向WHO提议在全球范围内发起消灭天花运动。WHO接受了建议,并于1967年成立特别基金用于消灭天花。通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人类终于在1977年消灭了天花病毒。这是人类通力合作战胜疫情的成功典范。2014年,西非暴发了埃博拉病毒疫情,中、日、美等国向西非国家提供援助。随即,联合国商讨通过了相关决议,制定了一系列应对举措,号召世界各国迅速参与到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斗争中。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地区停止了传播。抗击疫情的历史表明,成功缘于各国间的合作。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引导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最终实现全球健康秩序的公平正义,这是全球公共卫生建设必须遵循的规律。

(三)习近平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是形成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中,马克思用3种形态的共同体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演进。第一阶段是“自然的共同体”,马克思认为在生产力落后的原始状态中,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集体;第二阶段是“虚假的共同体”,马克思认为人们会加深对物的依赖;第三阶段才是“真实的共同体”,只有在基于基本需求和共同利益建立的共同体中,人类才能实现全面发展[3]。自由、全面地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基本的需求,健康则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习近平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世界各国应同心协力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以更好地应对当下公共健康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状况、新变化,切实保障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理念的继承与应用。《国语·郑语》讲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礼记·乐记》提到“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和而不同的思想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中华儿女在这一思想的熏陶下形成了百折不挠的强大力量,克服了众多艰难险阻,抗击新冠疫肺炎疫情就是最生动的体现。世界的发展不断多元化,习近平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体现了儒家“尚公重义”“天下为公”价值观,呼吁各国人民放下种族、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偏见,团结合作,共同面对全球的健康问题。在此次抗疫斗争中,中国始终秉承公平正义理念,摒弃疫苗民族主义,力求实现疫苗等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推动建立公正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所以说,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顺应潮流,创新发展。

风险社会理论和全球正义理论超越了阶层、种族和国别,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形成的外部理论依据。“新冠疫情的侵袭,能够视为人类社会进入风险社会时代的一次集体大考。”[4]在全球性风险面前,每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们必须一致保持合作意识、共同体意识和全球治理理念,在平衡好国与国、国与民、民与民之间利益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政治格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在深刻把握风险社会特征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全球正义理论,强调“人民至上”“各尽其责”,始终将佑护人类健康放在首位,倡导加大基础卫生设施投入,保障疫苗分配公平。同时,中国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实践中,积极协调资源,提出防控策略,提供社会服务,履行大国责任,体现了中国担当。

二、 习近平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公共卫生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团结合作是最有利的武器。”[5]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成为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关切,习近平从守护人类生命安全的高度出发,提出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论述。该论述以维护人类健康福祉为核心,对抗击世界性疫情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保障全球人民生命健康

对于个人而言,良好的体魄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拥有健康的身体是评判一个人幸福的首要前提;对于国家而言,国民健康也是判定国家昌盛富强的重要衡量准则。因此,习近平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不惜一切代价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6]。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和宝贵的,但它也是脆弱的,“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也不分种族”[7]。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提出应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个国家与每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位感染者,将保护全球人民生命价值与尊严作为唯一宗旨和首要目标,呼吁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并参与,共同为维护世界人民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二)呼吁承担大国责任

习近平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既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全面展示我国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体现。”[8]大国责任与大国担当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核心,大国不仅要帮助本国人民抵抗病毒,还要为全世界人民战斗。疫情危机中,各国命运紧密相连,每个国家都有遭遇风险的可能,不能仅仅关注本国的国民健康,无视他国合作请求,更不能“追责”他国,获取赔偿。各国都应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疫情信息互通、医疗专家与设备互用、抗疫经验互享、疫苗研发与分配互助。每个国家都应当自觉维护人类健康,关注他国疫情,通过合作共同渡过危机,实现健康共赢的美好愿望。

(三)强调合作精神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9]病毒传播波及整个人类社会,这表明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意识不强,国家防御重大疫情能力不足,国际社会亟待建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中,世界是由一个个国家组成的有机整体,每个国家都是这个整体中相互联系与影响的部分与要素,没有哪个国家在灾难面前能够明哲保身。抗击疫情必须齐心协力,不应该出现漠视他国、实行单边主义甚至“抹黑”他国等政治斗争。“团结合作”是习近平在3次国际抗疫会议发言中提出的观点。在相互尊重与平等的基础上,打破制度、语言、思想意识、文化差异等合作壁垒,凝聚全球战“疫”合力,实现国际社会间多方面的联合与协作。一方面要加快医疗资源及疫情讯息的整合与共享,另一方面,各国要就疫情后社会管理等国家事务进行沟通与配合。只有互帮互助,才能够打赢这场突发公共卫生健康战役。

(四)丰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的倡议。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迫切需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漏洞,习近平结合疫情防控现状,提出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一方面,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拓展。在新冠病毒波及全球的危急时刻,习近平将庇护全球人民健康福祉作为着眼点,将全球人民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凝聚携手抗疫共识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倡议,这是新时代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又一次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在国际公共卫生领域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延伸。从“健康丝绸之路”到抗疫中的信息分享、科研合作与资源互助,世界人民对卫生健康治理逐渐重视。

三、习近平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

在世界陷入疫情“漩涡”的紧张局势下,习近平提出一系列关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不仅为遏制疫情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也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为全球共同抗疫贡献中国智慧

面对不断变异且破坏力越来越大的新冠病毒,习近平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为全球防疫与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中国理论指导。国际舆论认为中国在此次疫情中展现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与贯彻执行能力为各国抵抗疫情树立了典范,为国际社会应对传染危机和完善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鉴[10]。习近平在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后,无私地向其他抗疫国家分享中国的防控策略,资源配置、社会管理等防疫经验,主张各国互联互通、合作共赢,齐心协力抗击疫情。

(二)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迅猛攻势中,全球卫生公共治理体系暴露出疾病监测周期过长、预防机制不灵敏、医疗设备与资源匮乏、倾斜性补给制度不健全、国民心理安抚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倡导世界卫生组织在调度防疫物资中发挥组织领导作用,通过追踪疫情源头与药物研发不断健全科研保障体系,完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监测预警机制。中国无私分享抗疫经验,提供医疗救助和援助物资,积极投入疫苗研发,为各国抗疫提供指导,为促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中国智慧。

(三)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类的稳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多变的病毒变异株、多样的传播途径让新冠病毒成为了人类的“常态化病毒”。疫情防控局势起伏不定,人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全球治理的必要之举。一方面,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始终要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1]。为了实现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各国应该放下意识形态分歧,从疫情知识普及、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多方面联手,协同治理公共卫生。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助长了“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全球贸易与投资需求萎缩,世界多国社会秩序失衡,失业率骤升。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倡导各国政治互信、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各国应摒弃博弈思维,通过合作与交流打破交往壁垒,帮助各国经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走向复苏,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社会新秩序。

四、 结语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侵袭,不仅考验着人类的身体素质,也考验着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团结协作精神。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符合人类诉求和国际需要的优秀方案。它的提出,既体现了“以义当先”的中国情谊,也满足了兄弟国家摆脱困境的需求。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包容与担当,为全世界摆脱疫情困扰提供了方法和希望,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智慧与中国责任。因此,只有“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才能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12]。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抗疫共同体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画”说抗疫
爱的共同体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