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宝,白瑰伟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中华古建的文创设计应基于古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通过研究人群定位、文化定位等,对文创产品进行研究设计(表1)。
表1 中华古建文创设计的定位
中华古建筑是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相融合。其人群定位多为外地游客。文创产品应以纪念品的形式为主,散布于各个销售点,供跟团的游客和散客购买。考虑到方便旅客携带,一般小巧轻便的文创产品更容易受到青睐。面对受众对创意产品的心理需求,文创产品的设计者需要认真分析用户的审美理念、行为特征、消费特征,打造差异化产品,形成竞争优势。
市场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供人取得使用或消费,并能够满足某种欲望或需要的任何东西。”情感是艺术创造的内在推动力,是艺术设计的触发点和突破口。中华古建筑的文创设计定位可以借鉴故宫、博物馆、《国家宝藏》节目的文创产品设计,使庞大的设计对象或者历史文物,不再束之高阁,以文创产品的形式走进民众生活,让民众了解其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从而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文创产品需守正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文创产品设计者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使每个产品都能讲好故事打动人心,延长文创产品的生命周期。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与哲学、艺术自成一家,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和理念对中华古建文创设计有着巨大的影响。传统文化是文创设计的“根”,它经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深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创作观[1]。
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以朴素、直观的形式反映了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体现了对人的持久关怀,“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符号和价值系统加以改造,并使这些符号与价值系统变成有利于变迁的种子,在变迁的过程中继续保持文化认同”[2]。它强调人应与自然环境互相渗透、和谐统一,以宽阔的胸襟和包容意识把传承与创新的理念融入艺术设计中,将传统文化创新的内涵与当代先进文化相链接,使民族文化与艺术设计生生不息。
中华古建筑天坛,上圆象天,下方象地。天坛最早的建筑物祈年殿,用于合祀天、地,圆殿象征天圆。嘉靖二十四年,三重殿的殿顶色彩采用青、黄、绿,寓意天、地、万物。中间有象征一年四季的4根龙井柱,有象征一年12个月的12根楠木柱,外层有象征12个时辰的12根檐柱。圜丘坛在上层中心外铺扇面形石块9圈,内圈也是9块,同时以9的倍数向外递增,象征“天”数。中国古代把一、三、五、七、九视为阳数,第一圈九块,第二圈十八块,依次直至底层。
“天人合一”所倡扬的创造精神、审美意会以及运用技巧上的高度自由,使我们的艺术设计带有浓重的内部主观世界的意向色彩和格调情趣[3]。
2.中和思想
《礼记·中庸》把“和”看作“天下之达道”。中国古典美学崇尚“中和”,注重审美对象的平和、凝重、庄严、典雅。
大理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是大理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人文景观。三座塔互相依衬,和谐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人们从任何角度去观赏,都能被那汲取自然灵气的神圣之美所折服。郭沫若的“风花雪月古城开,洱海苍山次第排”,描绘了终年积雪的苍山与碧波荡漾的洱海浑然一体,展现出自然、典雅的东方美。
佛山祖庙,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是一组建筑艺术高超且具有浓厚岭南特色的庙宇建筑群。其整体布局结构严谨,壮丽威严。其亭台廊榭的设计体现着民族文化特征和审美取向。在藏和露的巧妙辩证中,隐藏着含蓄、内敛、复杂、神秘之感,使观者对中华古建肃然起敬。
艺术设计所代表的精神意向从纯粹的自然形态思维方式转向更深的哲学层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静中有动、动中与静,体现了万物变化的规律。
中华古建筑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它和古文物、街巷、道路等一同以历史文化街区的形式存在。与城市的其他商业空间不同,这里更加生活化和场景化。消费者不仅把它当作一件有故事的纪念品,而且还有作为游客体验目的地文化的需求。游客希望把文化带回家,延长旅游体验感。
狭义的文化是指被某群体广泛认知,并形成群体思想与行为系统的精神与物质内容,文创强调“文化价值”的考量,通过创新的方式对相关文化主题进行再解读与创造。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文化传播桥梁的文创产品已经不是一件单纯感官上的审美艺术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创设计的源头和灵感,在传统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越接近文化内核的设计越是成功的文创设计作品。基于本民族文化美学进行创新,汲取传统文化元素,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以及民族个性,掌握自身的话语权,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建筑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科技水平和审美态度。中国古代建筑包括皇家建筑、宗教建筑、民居建筑等。故宫、天坛、颐和园等皇家建筑雄伟庄严,是古代建筑的杰作。水墨徽州皖南民居、小桥流水的江南民居又是极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
文化内涵是隐性的,“探析文化内涵”是文创设计思路的第一步,文创设计首先要了解设计对象的历史文化。如中华古建黄鹤楼,“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黄鹤楼自古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享有“千古名楼”“天下绝景”之誉,历代名士也为黄鹤楼吟诗作赋。黄鹤楼远观形如黄鹤,展翅欲飞。外观五层,实则九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中国古代将单数视为阳数,九同“久”。黄鹤楼四边套八边形,表明了中国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
文创产品兼具文化性和商业性,散发着文化和历史的魅力,设计者应突破文字、视觉、地域的局限性,将文化精神内涵注入其中,用现代艺术表现手法打造设计对象的特色名片。而提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精髓的文创,更容易被理解、被认同、被传播。
传统元素是显性的,“解码传统元素”是文创设计思路的第二步。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围合式院落、庭院、镂空雕花窗、古徽州“三雕”、传统坡屋顶、上翘的飞檐、粉墙黛瓦等,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可筛选出传统元素,将其分为“形”和“意”两类。“形”指外观形态,“意”指文化内涵意蕴及象征意义(表2)。
表2 解码传统古代建筑元素
对建筑元素进行提取与重构,在原有元素的造型与形式上进行继承[4]。将解码的设计元素,以造型为媒介实现的语意编码转化为设计语言。编码形式可分为具象和抽象两种方式。具象编码基本再现了建筑的原型、结构、图案、材质、装饰、配色等,还原度较高,容易使受众接纳传统建筑文创产品。我们在设计蛟洋文昌阁、大理三塔、佛山祖庙、祈年殿、大雁塔等建筑文创时,采用了建筑元素的具象形态,注重对建筑形态的典型特征进行简化处理,力求模仿真实的对象。对建筑原型进行线稿提取,对建筑元素进行概括,使建筑特征更加明确、简练,让人更明确地感受到不同古建筑的造型结构差异(表3)。
抽象编码不直接使用表形的元素,而是捕捉受众感性思维中最富有感染力的部分,调动受众的多重感官体验。这是一个综合、概括、取舍的加工的过程。古代建筑装饰上有动物纹瓦当、旋曲纹瓦当、文字瓦当;有各种题材的画像砖纹饰和画像石纹饰,可从建筑装饰元素中提取符合文创产品造型所需要的样式。当然抽象编码不仅对造型可取“意”,对颜色也可取其“意”。如故宫博物馆的五色手账,使用了月白、石青、朱红、明黄、玄色5种颜色,综合运用多种编码语言使用户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
中华古建文创衍生品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其结构之美、意蕴之美。
1.对比与调和
万物都有美的秩序法则,设计应遵循事物内在的秩序性。通过空间对比、聚散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曲直对比、明暗对比、虚实对比等,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如传统纹饰色彩较多使用黑、红两种颜色。黑色是厚重的代表,红色是吉祥的象征,在两色对比的基调上,可使用白、蓝、褐、金等进行调和。
2.对称与均衡
对称和均衡是相对而言的一对矛盾,是一种心理平衡。对称具有庄重大方的视觉美感,均衡则打破了对称的静止状态,从心理力学分析,均衡有平杆式均衡、斜杆式均衡、直线状均衡、非直线状均衡,设计师用心理力学原理进行调整可使画面达到均衡,使人在视觉上富于变化,获得轻松愉悦感。点、线、体、空间的对称与均衡,在艺术设计中可进行无穷的组合,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提炼出来进行融汇和契合,使画面在线条、影调、色彩上达到协调,设计对象则不仅生动有趣,还兼顾了内容与形式,科学性与艺术性。
表3 中华古建文创设计思路
3.变化与统一
设计对象中各个部分相互呼应,寓变化于统一之中。从传统文化色彩中提取多种颜色,如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的五方正色,统一于设计作品中。经典搭配的颜色有青花瓷的青与白,故宫建筑的赤与黄,漆器的黑与赤。还可从传统的鸟纹、龙纹、云雷纹、云气纹、卷云纹等中提取元素对其进行概括、提炼、取舍。
1.文化性
我国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建筑,各地区的文化特征和历史背景有较大的差异。文创产品可以进一步提取和归纳建筑元素造型,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包括地域性文化的物质特征、精神特征、情感语境等等,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文创的核心是文化,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筛选、提取、创新,是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创产品需要准确地传达出建筑元素的显性与隐性文化内涵,对中华建筑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决定了文创设计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2.艺术性
传统文化元素本身寓意深刻,并富有多样的艺术形式。中华建筑文创设计包括造型、结构、色彩、装饰、功能等,选择易解码与辨识度高的建筑元素,能够准确理解建筑元素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并进行有效传达。如故宫建筑中的脊兽,造型小巧玲珑,寓意吉祥神圣,是民族文化认同和紫禁城身份的象征,脊兽尺的设计传达着故宫的自然之美和紫禁城的历史内涵。
新生态和新技术应时应景助力新文创,通过创意输出,能让文化更贴近消费群体,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使文化更富有生命力。如旅游文化带动了景区文创衍生品设计,文创衍生品有文具用品类、生活用品类、电子周边类等;在传统文化IP开发基础上探索新模式,如故宫新国潮原创品牌、敦煌动画剧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层出不穷,动漫音像、广播影视、视听传媒、工艺设计等可进行更深度联动。
中国古建筑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记录并书写了时代的文化与变迁历史,而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很多都成为了当地的标志和历史见证。保护好中华古建筑,了解中华古建的建筑技法,赏析中华古建艺术之美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当代的视觉审美进行创意设计,可使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认识、了解中华古建筑,感受中华古建筑的独特艺术魅力,激发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工艺和民族文化。
中华古建的文创设计,难点有三:(1)如何在有限数量的作品中将中华古建筑的多样性体现出来。(2)设计中如何处理,使中华古建筑与邮票、书签、胸章、服装等具体事物巧妙结合,加以应用,使其兼具传统与现代的时尚审美特性。(3)众多事物的设计风格如何统一。我们首先筛选了具有典型特征且民众较为熟悉的建筑进行表现,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图1—3),使设计对象涵盖所有类型,包括亭、台、楼、阁、塔等,以反映中华古建筑的多样性和传承特点。其次邮票和书签、胸章等因为设计的幅面较小,设计图案不能太过繁复。为此在设计建筑线稿时,我们在抓住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高度概括、简化,去除多余的结构,保留主体和典型结构,并对整体造型结构进行美化处理,使人们易于识别和辨认。最后定下风格基调,包括设计表现的方法、颜色搭配、元素的版式编排等。
图1 中华古建文创产品:书签
图2 中华古建文创产品:邮票
图3 中华古建文创产品:服装
将文化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挖掘传统文化价值,提炼传统元素,可以满足受众对文创产品的文化需求,使文创产品不仅仅停留在艺术品阶段,而是真正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一座建筑都铭刻着一段历史印记,经典、优秀的中华建筑转化成具象、有形的文创产品,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艺术作品审美的范畴,其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值得重视,文创产品也可让中华古建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展现给大众,传播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