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姿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借助整合型高阶思维审读文学作品,探索和研读文学现象与语言特色,形成自我对文学和语言的思考与认知,这是所有语文教师一直在用心竭力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思想认知。2017 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语文的教学需要承担起培育高阶思维人才的时代使命,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建设性依据。整合型高阶思维作为一种以高层次思维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认知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高级形态。新课改后,高中语文教师需明确阅读课程开展的重要性,为学生构建深度学习场域,并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更高阶的学习思维。在新课改背景下,本课尝试在高中语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为高中学生开发高阶思维,促进高中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提供实践尝试。
高阶思维,是群文研读进阶的条件和基础;群文研读也是培养整合型高阶思维的有效手段。群文研读教学是新课改后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突破了传统的单篇教学,冲破了单元学习的框架。通过多篇文章的相似式或比较式的整合,选取任意一个阅读角度进行比较与整合,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效能性,以及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通过多样式阅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由浅入深,实现思维高阶训练。
新课改落实到语文学科,教师应在新时期下借由优化后的教学方式,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加深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分析能力,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高阶思维能力。
随着学习进程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知识变得更加复杂,此时教师需转变语文教学模式,将教学重心由知识灌输变为培养学生自主求学能力,即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深度学习,借此形成高阶思维,从根源上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学科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立足于通过群文研读带领学生探索发现小说文本中的典型人物以及塑造典型人物的手法,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思维不再“肤浅化”,而是跳出固有思维定式,站在更大的空间,从历史长河的角度充分感受三篇文章中的水生嫂,小二黑与小芹,以及黄新的艺术形象,也对那个时代这一类人的共同命运有所思考。
2.提高素养,发挥阅读教学机智
叶圣陶说:“评价一堂课,不能仅仅看教师有怎样的个人水平,最要紧的是看学生。”组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是对教师学养和学识的一种智慧砥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阅读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师对文本的解构与分析不再是一名普通的读者,而是一个引领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文本内涵,鉴赏人物形象,赏析语言,提升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在教学决策,课堂问题等方面,引导学生思维的提升,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学行为也应充满智慧。
3.在阅读中“构建”,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千”。万物皆有多面性与复杂性,思维也应多角度发散,才会与之相配。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方式,抑或是引领思想,乃至每一个重要的教学细节。都应当关注培养学生思维的整合性与开放性,从而引导学生探索更为博远、新丽的天地,获取思维的创造力。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晋代的张载曾云:“读书要先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重点在于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因此笔者的侧重点为培养学生整合与深化认识,探究小说题材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认识到凡是典型人物都有典型性格,而每一种典型性格都是一种文化符号,都是时代特征的映射,都是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显现。这是本节课的亮点,也是笔者组织群文阅读的着力点。
教育家杜威说:“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情境是能够让学生融入课堂的引路人,是开启学生思维天地的秘钥。适宜的情境使文本内容亲密感触学生的意志和情绪领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进而将其升华为必要的精神需求。
轻松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我首先总结性概括了人物要素在小说文本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说作品是一个作家的生命,那么人物就是小说的灵魂,充满魅力的特色人物,才能打动我们的心。”关注本课重点—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其后以旧知带动新知,引导学生联想学过的小说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如《祝福》的(祥林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通过与教师互动,补充文本中典型人物,激发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迅速进入群文阅读的情境之中。
每一篇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阅读文本都是披沙拣金后的经典作品,若能深入体味其深意并慎思明辨,巧妙地进行群文阅读式教学,实现多篇总结提升,定能让学生的思维由低阶逐步转向关联、辨识、提取、创造等高级阶段。
1.广纳手法,品评形象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初感”,对照文本的人物特色与描写细节,开启自己的发现之旅。因此笔者鼓励学生选择一个认为理解的最充分、鉴赏的最满意的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全面鉴赏成果。引导学生规范分析思路,反复细读文本,关注《荷花淀》中的环境烘托手法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党费》黄新被俘的高潮情节,通过学生合作配乐朗诵,带领学生缘景明情,感受文本魅力,同时将阅读文章中存在的人物关系、情节递进关系加以深度的学习,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整合型高阶思维能力。
通过比较式整合,学生能发现三篇文章中人物描写手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接着进行评价分析和抽象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不再满足于对人物“标签化”解读,也不再表现为单纯寻找阅读理解的答案,他们更重视阅读过程的感受与体验,阅读思维有效突破“概念化”模式,使思维在整合后更具独到性,让语文学习走向广度与深度。
2.关注细节,绽放光彩
著名作家穆青评价细节描写:“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深刻得多,也有力得多。”细小之处起波澜,细微之处动人心。人物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形象特点,作者往往是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来的,细节描写是最传神的,也最能彰显人物的神韵。引导学生关注三篇文章中精彩又传神的细节,抓住文本中具体而又细腻的典型情节,如:动作细节、神态细节、语言细节,探寻人物更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对奇怪的事物都有一种好奇心,都希望能够搞清楚其中的缘由,而自己去探索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与方法”。①探索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必要途径,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成长为探索型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对话人物,以作者视角审读文本
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是学生的积极探索和教师的深入钻研,本节课,笔者以“革命文化生活”为主题的戏剧周为主情境,鼓励学生个性化创作戏剧脚本,通过小说与戏剧脚本的跨界式整合,提供了不同领域之间对话的机会,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运用语言,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会积极有效地参与交流品评,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互动分享鉴赏各自创作戏剧脚本,阐述选取典型环境,设置个性语言动作等的意图。引导学生以作者的视角审视文本,还原作者创作历程,体会作者创作内容的取舍,典型环境与典型语言动作的运用。
2.对话作者,借典型人物深读文本
对话作者,就需要借助“情境还原”,感受作者写作的特定情境,引领学生探究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感知其情感的脉搏和思想的跃动。本课三篇文章塑造的各色人物,身上无一例外地都带有各自的阶级共性与时代性和个性特征,这就是小说人物的典型特征,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梳理,表现出严重的碎片化阅读倾向,割裂看待小说要素,部分学生在人物形象分析方面,忽略环境背景,人物身份,以及作者对人物的褒贬色彩,分析也常常背离文本。因此,探究小说人物的典型性就显得更为关键。鼓励学生拨开文章的层层迷雾,发现并探究隐藏在文章中的知识本质,找出蕴含在文章骨子里想要表达出的想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体现的时代倾向。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从关注人物的总体形象到关注人物的典型性特征,并总结归纳文本中塑造典型人物的手法,包括:典型环境设置、个性语言动作、典型细节刻画、激烈矛盾冲突。通过由点到面的思维过程,突破重难点,由小说人物的多面性、丰富性上升到人物的典型性、个性化,实现思维的发散与创造,思考的进阶与提升。
3.对话文本,由多角思维拓读文本
群文研读给予读者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多篇文本相互倚仗、互为促进,“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①,让学生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发挥自己的思维创造性,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从而形成不同见解,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灵动起舞。在培养语文学科中的整合型高阶思维过程中,应伴随着提问和解答,对于文本中值得探讨的观点、思想,教师可放手让同学们去谈论、思辨,培养学生的多角思维。据此,我设计了两个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采用多个问题递进思考的方式,加深学生思维的探索。
第一个是“回顾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中外小说作品,作者塑造典型人物时所用到的手法有哪些,与这三篇小说又有哪些不同的手法的运用呢?”通过比较探讨,补充其它塑造典型人物手法。如:突出外貌描写。通过寻找阅读联系的教学方法,将看似不同文体、不同叙事手法的文章加以整合分析,让学生由主观思维进行语文知识的整理和联想,进而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便于知识模块化掌握,更广泛的探究小说人物的典型性,最终实现由点到面的辐射性整合型思维的提升。
第二个是“阅读《赵一曼女士》,总结赵一曼与黄新人物形象的相似点。”并归纳总结水生嫂、小二黑与小芹、黄新代表哪类典型人物。加深对小说中的典型人物与典型性格认识,明确典型人物的时代特征,创作价值与文化符号意义。整合思维脉络,明确典型人物代表特征,他们都是作家笔下的经典形象,作者要讲述的不是关于这一个人物的故事,而是千万个与他们有相似遭际的人物的心声,这些标签是社会上人物的集合体,他们都是当时社会的典型。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深化,认识得到提升。
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点明了具体思维方向,还起到了引领思维的作用,使学生更集中地对某个目标展开多元分析和评价。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输入性思维,那么表达就是一种输出性思维,所以表达是比阅读更高一级的思维层次。挖掘文本内容中的“读写点”,培养学生的整合型高阶思维,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调动思考,更要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
1.关照自身,聆听穿越时空的声音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阅读写作经历,置身情境,缘景明情,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综合展示评价“作为参演的新时代青年代表作总结发言的发言稿。”深入体会苦难与新生中,革命文化精神需要新时代的青年继承和发扬;同时通过练笔落实课堂内容,注重了具体环境下的语言实践,在发言稿中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展现学生的沉思与颖悟,这既是文笔的锤炼,也是思想的升华。
2.放飞思想,遨游更广阔的天地
利用三篇文章中辩证统一的“比较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对文本中内容进行多角度的比较与挖掘。落实单元目标:欣赏作家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补充“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相关篇目,在不同风格的比较中,学生不再将思维停留在简单的理解文本内容与情节的低阶思维层次,而是进行创造性的发现,提出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在比较与辨析中,真正实现学生思维的飞跃式进阶。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也更全面的要求。高阶思维训练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品质亦是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笔者课前通过预习学案,课上通过升格思维训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并通过交流展示以及讨论环节充分训练理性思维。教师在课堂上真正达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充分参加到课堂的思考与讨论环节之中,领悟教师的思维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通过教学互动,渐悟教学重点,产生学习顿悟,实现整合型思维的发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