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以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2022-03-17 13:13戴云霞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基本功学期师范生

戴云霞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2018 年3 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明确提出:“为改善教师资源供给,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要为乡村学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合格教师;要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根据各地实际,为义务教育学校培养更多接受过高质量教师教育的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要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逐步将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可见,未来教育人才市场的需求对高职高专师范类院校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且具有良好核心竞争力的专科层次的小学教师?

一、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05 年设置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层次)以来,为海西地区城乡小学培养了一大批小学教育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通过职业面向和岗位面向的分析,结合国家教育部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确定了“综合培养、全程实践、学有专长、突出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现有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学校确定了如下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乡镇、农村小学,经济发达地区的民办小学以及社会教育咨询机构,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反思能力,扎实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具备终身学习与发展能力,学有专长,能在小学教育工作一线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

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非常明确,即:致力于培养一批满足乡镇、农村小学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民办小学需求的,且愿意留在乡村小学任教的具有良好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小学教师(专科层次)。“高素质”指的是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扎实的人文科学素养以及深厚的教学情怀;“核心竞争力”指的是具有扎实教学基本功,较强的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反思能力,以及终身学习与发展能力。

二、厚植情怀增强职业认同感

对比本科层次的师范生,专科层次的师范生更能“下得去、留得住”。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提出:“要为义务教育学校培养更多接受过高质量教师教育的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但现实的情形是:优秀的本科层次(及以上)的师范生大都选择留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任教,极少能“下得去”,真正能“留得住”的更是凤毛麟角。相较之下,激烈的竞争环境,市场招聘的学历限制,让专科层次的师范生能一开始就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定位,明白今后是要“下”到乡镇、农村小学去任教。

其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强调:“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引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大思政课程格局。”各个学科在不断摸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上,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纳入课程目标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保证师范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的初心,同时渗透情怀教育以激发师范生对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最后,学校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特点,建立了一批泉州地区城乡小学为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既有泉州市级、县区、城镇的重点小学或办学有特色的私立小学,也有较为偏远的乡村小学(如惠安城南第三实验小学、晋江东石中心小学、德华葛坑小学等)。前者的教学设施比较完善、教学水平也较高,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观摩环境,起到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缩短岗位适应期的作用。后者位于较为偏远落后地区,教学环境和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小学生也大都是留守儿童。这样的设置可以让师范生更直观地学习乡村小学老师的工作经验,感受乡村小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和身为一名乡村教师的使命,进而培养出对乡村小学的教育情怀和对乡村小学教育事业的热爱。

三、齐抓共管扎实教学基本功

所有的师范类院校都开设有“三字一话”等应用类课程,以训练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与本科层次师范生相比,专科层次师范生学科知识较为薄弱,因此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更需要在专业能力和教学基本功上下功夫。

为了扎实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八大基本功考核、师范生技能大赛、各类选修课、社团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等。通过积极创设平台,以赛促训,不断提高学生“三笔一话一画”、计算机应用等职业基本技能,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并将训练贯穿于三年教育始终,使学生基础扎实、技能过硬、学有所长。并且,学校还将基本功考核结果与毕业成绩相挂钩,毕业补考考核不合格者无法顺利取得毕业证书。同时,各类教学法课程也将“三笔一话”纳入课程考核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以此激起师范生对基本功的重视,逐步养成自觉主动训练的学习习惯。

通过毕业调查回访发现,毕业生对在校期间的各项基本功考核、比赛的作用都较为认可,但因为个体自主性差异,自主练习时放低标准或存在应付心态的大有人在。因此,教学法课程在考核评价时要尤其注重基本功的过程性评价,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和学习平台,形成“全程监督反馈,及时鼓励评价,最终认定打分”的考核方式,不让学生有懈怠的机会。当然,这种考核方式会花费教学法老师大量的时间精力,但能很好让师范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期盼,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范生在潜移默化当中领会教师的工作职责与教育情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德育目标。

四、全程实践提升教学技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为解决这一矛盾,国家颁布了多项政策,如:逐步推进取消学区房政策、“双减”政策、义务教育师资本科化政策、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政策等。这些政策的推行,为实现公平教育提供了保障。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科层次的师范生在乡村小学经常是“留不住”。那么,高职高专师范类院校就应该承担起提升乡村小学教育质量的重任,努力培养一批“留得住”且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师范人才。

为此,学校不仅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参与课程实践、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还分阶段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使专业技能训练贯穿于师范生学习的全程,真正做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交替进行,循序渐进地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

在人才培养过程,学校一直强调“全程实践”以保证师范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技能。事实上,承担着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学法课程在教学改革的路上不断摸索,并最终形成了一条较为明确的实践教学思路。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分阶段分模块逐项培养教学技能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教学途径。以《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为例,该课程大二上学期开课至大三上学期结课,历时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开展不同的实训项目。

1.第一学期:宏观入手,确立大局观掌握说课技能

实践之前,理论先行。第一学期的理论重点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在解读课程标准时,教师会结合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发展历史,分析课程标准的演变过程,让师范生们真切感受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方向的指导意义,感受教学改革从未停止,明确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有了这层理论的铺垫,师范生们在学习说课时,能更容易从理论的角度解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建立大局观的初步印象,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寻找理论依据”的习惯。

其次,一篇好的说课稿是说好课的基本保障。对于师范生而言,撰写说课稿容易出现三维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过程主次不分等问题。因此,在说课的实训教学中,教师会结合小学数学教材,指导师范生理解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依据,学会使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分析学情、解读教材来制定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掌握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表述方式,学会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的教学过程。事实上,准确制定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因此,课程在第一学期设置了这一实训内容,并结合不同的实训项目贯穿三个学期始终,以扎实师范生解读教材的能力,缩短岗位适应期。

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部分师范生容易将说课与片段教学的演绎方式混淆。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指出“说课”“片段教学”“教学片段”与“实际教学”的异同点,再明确说课的演绎技巧。同时,及时展示优秀的说课视频,让师范生观摩学习。最后,在说课考核时及时评价,指出每个师范生的优缺点,让他们有的放矢提升自身的说课技能。

第四,在这学期的教育见习之前,训练学生的听课与评课技巧,阐明本阶段听评课时侧重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即:在听课之前先熟悉教材,清楚“教什么”再带着“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边听边思考,听课之后及时与见习指导老师交流,对比执教者的设计思路、设计意图与自己思考的结论有何异同。从而实现理论知识实践化的技能目标。

2.第二学期:以赛促训,夯实片段教学技能

通过毕业回访调查了解到,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现今的“课堂教学+线上训练+生生互评+线下考核”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师范生片段教学技能方面取得较为不错的成绩。尤其是个人展示与及时评价环节上,保证了每个同学都有上台展示并获得针对性评价的机会。学生对片段教学的理解准确,试讲技巧也掌握得不错。不足之处是,师范生们设计的教学活动往往较为单一,教学方案在设计“怎么教”方面总是一带而过,不理解要如何有效引导小学生思考,以实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陷入讲授法的死循环当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的应对之策是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走“课前准备→课中展示→互评讨论→观摩对比总结→课后修改方案→课中再次展示→师生评价总结”的思路,借“同课异构”和“不断磨课”之力,不断磨练师范生们的备课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每次小组竞赛之时,教师会及时引导师范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使他们逐步明确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教师还会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并及时鼓励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另外,本学期的教育见习是要求师范生们侧重聆听执教者设计了哪些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提出了哪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等等,体会教学活动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通过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训相互配合的方式,夯实师范生的片段教学技能。

3.第三学期:分项击破,切实提升教学技能

最后一学期的课内实训内容为双模拟教学,即一位同学扮演教师,其余同学扮演小学生和听课者,模拟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情景展开教学。因为要营造真实自然的课堂,扮演小学生的同学可能会不时制造出一些问题,这样的模拟教学要比片段教学的难度更大,但可以达到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目标,为接下来的六周教育集中实习做准备。为了让师范生们能在集中实习期间尽快“上岗”,这学期的实训采用“分项训练、各个击破”的策略,进行针对性训练着重提升提问技能、课堂评价技能与听课评课技能。训练方式是走“指定课题→提出具体要求→分组合作→小组竞赛→生生互评→师总结→课后修改→再次展示→师生总结”的思路,通过反复的磨课与评课,逐个突破瓶颈点。

另外,教学法老师要在集中实习期间全程跟进学生的实习动态,及时与实习基地沟通,全面收集汇总实习生们的问题,再根据这些反馈适时调整课程教学。

事实证明,这种分阶段分模块的全程实践培养模式在发展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寻求一条长远的发展道路,高职高专师范类院校应该充分发挥师资力量,努力打造一批教学基本功扎实、教育教学能力突出、具有教育情怀的师范生。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早日“上岸”,才能保证乡村小学的教育质量不被边缘化,才能为早日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基本功学期师范生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