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关人
——浅谈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2022-03-17 13:10胡秋平
语文天地 2022年7期
关键词:天游峰阅读教学文章

胡秋平

在阅读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整个文章有个初步的认识,在课堂学习后能够将本篇文章某些特定的情景、人物进行详细的描述,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喜好或者感受表达阅读完文章的所思所感,如此才更有利于实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目标。文章中特定的情境一般描写的是场景或者环境,而环境又分为社会和自然两种环境。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不管哪一类描写都能够与人物关系及所传达的思想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简单地作为装饰文章的“道具”。不管是哪一类文学作品,其中的环境描写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自然环境的描写,以我们日常所见的自然环境为例,像四季、雨雪、风霜、山川、河流、森林等,都是自然界真真切切的景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其中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分析文章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对人物的作用有哪些,本文接下来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暗示人物的命运

在一篇文章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一般比较简短,有的初学者甚至认为简短的自然环境描写是可有可无的,但并不是不重要才描写得那么简短,而是里面包含了作者的描写技巧。

例如,《最后的姿势》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简短的描写“天空阴沉沉的”。有的读者会认为这是描写天气状况的常见的句子,但细心的读者便会发现这样的描写放在这个位置,预示着接下来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所以,这样一句话会让读者更加深思,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文章中的人物又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当读者继续往下阅读时才恍然大悟,接下来对于5·12大地震中的感人事件简单直接地描写,让读者肃然起敬。谭老师在地震发生之前做了哪些事情已经没有人能回答,但在他生命即将结束的那一刻他依然坚定地选择用自己的双臂支撑起学生面前最后一道保护屏障,护住自己的学生,而这也成为他生命最后的姿势!一位老师的责任和对学生的爱,他在这一刻用生命作出了最好的诠释。现在再去回想开头那句“天空阴沉沉的”便能理解了。这样的自然环境描写通常都是希望能为文章后面故事的深入描写渲染一种恰当的氛围,也在暗示文章人物最后的命运。

再如,《船长》自然环境描写与前者比较相近的,其中有这样一句描写:“薄雾笼罩着大海,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此处描写的“薄雾”“阴森森”都是用来渲染后面船与船相撞的悲剧,也是在暗示船长以后将出现不好的事情。让学生读这样的自然环境是希望学生意识到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的命运的影响。甚至在此文的最后作者还进行了这样一段描写:“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这段自然环境的描写非常巧妙,向船长的坚守和英勇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烘托出哀伤的氛围,让每位读者久久不能平复此刻的心情。

一般情况下,越是描写生机盎然的景色越是为了渲染出开心愉悦的气氛,也是在暗示本文后面的发展都是积极的一面。相反,文章描写的景色比较死气沉沉,能预见人物的命运多舛。所以自然环境的描写能表现出人物的命运发展。

二、自然环境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是学者王国维先生写入《人间词话》里的一句话,这样一句看破不说破的言语深刻地表达着作者的情感,以此作为寄意的载体。另有《钱学森》中这样一句“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展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钱学森先生归国之心的坚定和急切,在一路的波折后坚守自己报效祖国的决心。还有曾经举国悲痛的事情——邓小平离世。“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只有无比悲痛的人才能以真情实感去表达和描写。不管是什么样的心情,将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与自己的心境结合并在作品中去体现,这种巧妙地结合能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心情。

三、自然环境描写侧面衬托出人物的各种形象

马克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其实这是在暗示着作家可以运用环境描写巧妙地衬托角色的形象。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一篇中,作家通过生动地刻画天游峰的高度和危险性来侧面反映出老人天真、开朗、豁达的个性。天游峰就是当时武夷山的第一险峰,用一句形象的描写“像一根银丝”,让读者有了很直观的印象,而银丝想要在云雾间飘忽,让读者真的能感觉到其在风中非常容易被吹断,文章的描写也更加精彩。再看到扫路人的描写,当他在暮色中抬头望向天游峰,可谓顶天立地。但扫路人在笔者的描写下是嘴上说着“不累”,却坚持每扫一程都歇息歇息,虽从早到晚的重复,但老人却乐此不疲。而这些都离不开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让读者对这位扫路人表示佩服和敬意。

四、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品格相辉相映

人物与景色本该融为一体,并通过人入景,景促人,让读者的眼前拥有无限的美丽。还记得如何《三顾茅庐》中显示的特色人物吗?文章首先将山冈比作是一条卧龙,而且这条卧龙蜿蜒起伏,一直静静地等待着时机想要腾飞。在山冈前,作者短短几句对于松林、溪流、竹林的描写更是生动形象,使用了“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等非常优美的形容词。以上的形象描绘都与接下来才高八斗的诸葛亮先生遥相辉映,令读者不禁感叹作者的文采之高。

再如,《安塞腰鼓》中人景合一的描写手法,更加凸显出人与景的密不可分。将后生们比作是高粱地,其衣衫比作是高粱叶,高粱本身的寓意就是朴实。此外,种植高粱的黄土高原与人类的力量、无畏和繁荣更加融合。人物性格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中显露无遗,读者眼中的景色都格外美丽,这样的合二为一值得学生学习。

完美的统一性能够让阅读教学更加全面和系统。刘禹锡曾言:“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行万里。”这是为了告诉后人,即使是很简单的场景描述,其作用不是一个人去定义和判断的,是需要多方分析,并且每个人所分析的方式也可以更加灵活。目前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依然是希望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来源于哪里,以及写景的最终目的是需要表达什么,若学生在阅读中能够通过老师的教学把这些都理解透彻,相信在解读文本时可以找到解读人物的那把钥匙,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希望各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对于自然环境描写的解释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为学生日后提高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天游峰阅读教学文章
丹山碧水
武夷山归来
点评曹海永老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散记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