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课程资源园本化开发和实施路径探寻
——以“竹”文化为载体

2022-03-17 08:35谢梅仙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艺术美竹子乡土

谢梅仙

(明溪县实验幼儿园,福建 明溪 365200)

运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让儿童感受和欣赏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是《3-6 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日常美育教学中落实这一精神的关键在于选择与构建能够体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且极具教育价值与意义的课程载体。对此,在幼儿艺术教育领域引进乡土教育资源——竹文化资源作为幼儿美育园本课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文章将重点探讨以“竹”为美育载体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及其园本化实施的具体路径,为发挥“竹文化”这一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做些思考。

一、以“竹”为载体的乡土课程资源园本化开发的价值认识

乡土资源是“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大众文化心理、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1];而课程资源则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2]因此,乡土资源只有经过课程化改造,也就是改造成“以幼儿园为基地,体现本地、本园、本班的资源现状、优势及文化特色,尊重幼儿园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并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程”[3],才能够为幼儿教育所使用。

对乡土课程资源进行园本化开发和实施,是课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实践。如何将乡土资源与园本课程有机结合,需要一个有形的实施载体。就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而言,竹,是理想的选择对象之一。

首先,在物的层面,竹,它走进了我们的日常,走进了千家万户。竹鞋、竹斗笠、竹筷、竹杯、竹篮、竹筐、竹床、竹席,竹椅等从身上穿的,到吃饭、睡觉和住、行、用的,几乎离不开竹。对此幼儿是熟悉的、与其的生活是密切关联的。其次,在精神层面,竹,特别是竹文化早就是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之一。作为“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的“竹”,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上有着特别的气韵。“竹”的绘画、文学作品,古诗古词,歌曲咏颂等,都代表了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人对“竹”的理解和解读,甚至作为一种崇拜物,某一种象征。[4]其三,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融合层面,竹,它是天然的承载者。一方面,竹的线条笔直、苍劲挺拔,竹的形状或园,或方,或扁,竹的色彩或青黛,或翠绿,都是自然之美;而竹的功用、竹的生态作用、竹的持续与再生意义又是生活之美。竹的这种自然美与生活美的统一,给幼儿美育课程注入了蓬勃生机。另一方面,竹,又是人文美与艺术美的统一体。白居易的“竹众于草木,犹贤于众庶”及他概括的竹的“本固”“性直”“心虚”和“节贞”四性用于比德贤人,是对竹的人文之美给予高度赞誉的经典之一。从古至今,中国人常用“气节”“贞节”“高风亮节”等一类词汇去褒扬赞赏品行高尚的人格,就是竹的人文之美的最好体现。而且,竹的自然特性与生态规律,本身蕴含着艺术美,无论是它的形态,还是它的线条与色彩,都有着极为个性的艺术气韵与审美的艺术气质。也正因为竹的艺术之美与历史上某些审美情趣、道德伦理相契合,历来被中国文人视为清雅之物,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清高与坚贞。这是竹的艺术之美的魅力所在,也是演化出那么多的竹的经典绘画和文学作品的逻辑所在。从这样的品质看,竹的这种人文与艺术的和谐与统一,也是我们进行幼儿美育教育的积极的资源。

二、“竹”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项目及其园本化实施路径

(一)“寻美”课程开发与园本化实施

就乡土资源的挖掘与提炼而言,“寻美”的本质就是寻美主体的认知与寻美主题深化的过程。其一,明确“寻美”活动主体,强调“寻美”过程的自主性与协作性。寻美活动主体由三方面组成与分工:教师负责活动组织和材料整理,并做出评价;家长负责引导和协助孩子自主开展活动,并协助孩子做些必要的记录与拍照;幼儿要亲自动脑、动手参与活动,并围绕每一次“寻美”的具体内容展开。寻美活动可以按家庭编成若干小组,以加强活动的合作意义。其二,细化“寻美”主题,强调“寻美”内容的本土味与生活味。如,将主题细化为“你认识哪些竹艺品或生活用具,请你列举”“你见过篾匠师傅编东西吗,请你说说他在编什么”“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竹子,它们有哪些故事,请你说一说”等。每一次“寻美”主题活动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展示,之后再依据展示内容,将每一主题活动编成竹的寻美课程。

(二)“赏美”课程开发与园本化实施

“赏美”课程开发与园本化实施的核心问题,在于对赏美内容与审美形式的统一。首先,组织幼儿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以竹为主题的摄影比赛。每一次比赛都设置具体的摄影主题以突出身边美与自然美。如“人与竹”“竹与生活”“我的竹世界”摄影主题等。赛后都组织展示与评价活动,既让摄影专家对作品进行主题评价,更让幼儿说一说他们心目中的好作品。而幼儿园则要对每一主题的摄影比赛的教育目标的达成度、过程的实效性和内容的科学性做出评价并为下一次的同类活动提供课程模型。其次,在幼儿园的环境设计中,加入竹元素。如,种植墙边竹、摆放竹盆景;投放竹工艺、悬挂竹名画,张贴竹诗词等。并对竹的每一元素的设计意图和教育目标做出说明。再次,组织幼儿开展以竹为主题的游园活动。如“竹之旅——走近竹子”“竹之味——寻找竹之美食风味”“竹之趣——参与竹游戏、运动”等。同样的,在游园活动之前,幼儿园要将游园活动的每一项目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与活动过程上升到课程的实施层面做出明确的计划和安排。

(三)“绘美”课程开发与园本化实施

“绘美”课程开发与园本化实施的关键,在于激发与调动幼儿表现竹艺术美的激情,要把“绘美”的全部注意力凝聚到幼儿对竹的表达与创造上,而不是“像不像”的临摹上。一是组织具有当地竹写生经验或熟悉当地竹文化的艺术专业人员,结合自身的竹艺术创作历程,给师生讲述竹作品的创作过程与体会,并当场创作竹子国画作品,以此激发幼儿对竹艺术的“创作”激情。二是搜集与整理适合幼儿“感受与欣赏”特点的郑板桥竹子国画写意作品,让儿童近距离地走进竹画经典。同时,选择适合的作品,让幼儿直观感受艺术画中竹子的形态、线条、色彩以及竹子的叶子、身躯特点,为幼儿开展以竹为主题的“绘美”活动做铺垫。三是围绕相关主题,开展幼儿绘竹活动。如,开展以“我心中的竹叶”“我和竹子”“竹子的身子与样子”“我给竹子穿衣裳”等为绘画主题的“会美”活动。同时组织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你为什么要这样画竹子”活动,以此来唤醒幼儿对身边竹的表象,实现竹的意象建构。

针对幼儿美育载体选择这一幼儿艺术教育的难点,引入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等竹主题的乡土资源,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关键。

猜你喜欢
艺术美竹子乡土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乡土中国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和竹子在一起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