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农村高中劳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2-03-17 08:34王洪利
辽宁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劳动课基地劳动

王洪利

(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劳动课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新型多媒体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图片以及悦耳动听的音效,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方便快捷地传递知识技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其知识量。我校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将书本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那么在农村高中劳动课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设计、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增强教学效果呢?

一、精心“备课”,有效利用劳动教育资源

(一)收集劳动榜样素材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农村学生经历不够丰富,容易受到“跳出农门”的片面思想影响,产生厌农的想法。笔者在劳动课教学中,注重劳动观念教育,从网上收集“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等先进事迹,将劳模、工匠的照片制成PPT课件,在课上展示,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劳动习惯。

(二)编写劳动课校本教材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贯彻“在统一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的方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在信息库中汲取有价值的素材。笔者利用网络信息和电视农业节目资源、农业科技信息资料,结合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具体生产、试验内容,编写劳动课校本教材。几年来,笔者共编写了《日光温室蔬菜高效节能栽培技术》《北方西、特、野菜、中药材栽培技术》《农作物栽培》《蔬菜栽培》《劳动课实习实践指导》等5册校本教材,除了编入最新的实用技术文本外,还插入了大量图片,通过专业图片处理软件编辑合成新的组图,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让学生“学有所见,学有所用”。

(三)开发劳动课教学课件

现在农村学校大多也配备了多媒体专用教室,开展了多媒体电化教学,但网上有关农村劳动课教学的内容有限,有教育价值的资料更是凤毛麟角,这就要求劳动课教师平时要多积累素材,便于制作教学课件。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笔者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劳动课教学中,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学习情境,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笔者利用网络资源和在基地实践中积累的素材,先后制作了“农业基础知识(包括土壤、肥料、水利、农业气象、植物保护和农药的基本知识)”“现代农业科技教育”“钵盘旱育苗技术”“蔬菜的作用”“蔬菜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技术”等课件。实践表明,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有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加强专用教室和实践基地的信息化建设

我校现有劳动教育校内实践基地30亩(含10栋日光温室),校园绿化区域约5亩,建有汽车模拟驾驶教室、手工教室、美厨工坊、木艺工坊、劳动工具展馆等劳动教育专用教室。学校还在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

我校信息化建设相对完善,教育专网宽带入校,校园网实现校内全覆盖;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设施完善,有相应劳动教育教学辅助软件;校内实践基地采用微电脑控制智能喷灌、滴灌设备,日光温室配备温湿度感应控制系统和网络监控系统;校外实践基地都是学校所在地的龙头企业、科研单位,信息技术应用在当地也处于领先水平。这些专用教室和实践基地的信息化建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创新“上课”,优化劳动教育结构

(一)运用影像资料整合课堂教学

农村高中劳动课的教学有其独特性,仅仅依靠课堂知识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应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电化教学的媒体设备,采集实习基地和农业生产中的图片、视频,进行剪辑编辑,用于课堂教学。

农村高中劳动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有限,影响了学生的认知;而高中教学时间紧、活动空间有限,有些知识学生不能通过到实习基地观看及社会实践来掌握。如“水稻旱育苗技术”一课,由于大多数学生没见过水稻是如何育秧和移栽的,若照本宣科,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如果把学生带到田间进行观察,每次也只能看到水稻某一个生长环节,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整体知识链。为解决这个教学难点,笔者找来了水稻旱育秧移栽培技术的光盘,把水稻旱育秧、整地、移栽的全过程播放给学生看,短短十几分钟,学生就把水稻旱育秧、插秧等多个环节了解得清清楚楚。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插秧、旱育抛栽等环节,笔者采用重放和播放慢镜头的方法,使学生记忆深刻。视频媒介的使用,使水稻育秧、移栽的全过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部再现于课堂,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既可使学生观察秧苗的生长变化规律,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视频连线与校外基地联合教学

目前,我校已经与4家企业签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共建协议书,同时聘请了9名校外劳动教育指导教师。为充分挖掘校外劳动教育教学资源,使学校和基地优势互补,笔者采用了视频连线教学模式,即在劳动课堂上适时地与校外基地的技术人员或劳动教育指导教师视频连线,通过授课软件把微信里的视频传输到大屏幕上,为学生现场展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互动。线上与线下联合教学,解决了校内教学时间、场地局限的问题,同时也可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实现精准化、智慧化,体验式、互动式教学,给学生不一样的上课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网络平台拓展劳动教育形式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智能软件、网站、公众号等辅助教学,收集整理劳动教育相关的图片、视频及课程资源,集“教、学、做、评、展”一体化。课堂上,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针对某些植物的结构或动态变化,教师和学生一起上网查找,不仅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问,顺利地进行教学,而且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能够引起教师重视时,也会增加学习热情,使其养成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劳动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不熟悉的动植物,利用手机相机的“识物”功能来查询,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可以做到随时随地查询,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使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教师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使用手机拍照、拍摄短视频,利用剪辑软件进行编辑,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给学生,画面真实可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策划、讨论,共同制作学生感兴趣的劳动内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三、拓展“课后”,实施劳动教育评价

(一)成立科技活动小组,开展科学探究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其创造力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搭建展示的舞台。笔者积极组织每个班级的技术小能手,利用课余和社团活动时间开展课外科技小组活动。在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和实习实践基地的支撑下,创造性地开展农业科技小试验。在全面培养学生劳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实现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拓展。

劳动课有利于高中阶段学生劳动技能的储备和提升,也是我校课改实验的主要课程,笔者在教学中融入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由于高中生已经掌握部分科学常识,而且拥有极强的好奇心,正是根植科学意识和科学思想的关键期。所以,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技术的生成过程进行研究,让学生自己体会“改进”和“创造”的价值;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在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进行主题式探究学习,让学生借助数字化的课程资源和农村的实际资源进行探究和实践。

(二)建立信息平台,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近年来,我校已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按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要求,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记录,将其劳动经历及主要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劳动课的过程性评价、成果展示评价是学校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劳动课作为一门国家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笔者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将学生在劳动课的出勤情况、劳动表现、学习效果等制成电子表格记录下来,作为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引导学生及时保存相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劳动成果。及时评价、总结、反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综上,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学校的劳动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变化。一方面,许多教学内容依托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和互联网整合应用到劳动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构成了以学生、教师、教材、信息技术等为基本要素的新型农村普通高中劳动课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教学效果更明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取更加广泛的知识,拥有较多的涉农经历,其生存能力、劳动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对普通农村高中劳动课教学而言,传统的劳动课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突破性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较大提高,实现了劳动课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劳动课基地劳动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重庆小学生劳动课上捉泥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的基地我的连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太闲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