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莹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1)
“青马工程”是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旨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项工程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
院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等大学生骨干,以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院内开设三个类别的“青马班”,培养周期均为一学期。初级班重点培养新生班级两委会成员以及每学年秋学期、上一学年春学期新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拟在每年10月至12月举办;中级班重点培养学年度推优的积极分子,拟在每年4月至6月举办;高级班重点培养新换届的学生组织主席团、部长团和当年度党员发展对象,拟在每年6月至8月举办。
以A学院今年4月至6月举办的中级班为例,主要课程内容如下:
2.2.1 集中学习内容
本次培训班集中培训内容包括: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要求,围绕端正入党动机、党史知识、团务知识等内容,不断强化我院党员干部梯队建设,提升推优入党学生整体政治素养。
2.2.2 个人自学内容
本次培训班自学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简史》《新中国极简史》《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
笔者以今年举办的学院“青马工程”中级班为例,开展育人实效评估分析。2021年上半年开展“青马工程”中级班,主要培训对象为2020年上半年推优及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共75名,培训周期为一学期。高校“青马工程”育人的成果绩效能力由“政治素质”“综合素质”“社会效益”3个分指标体现。
政治素质由“学员发展入党比例(%)”“社区志愿服务报到数(人)”“担任兼职团干部数”3个子指标体现。政治素质是“青马工程”育人目标中的首要关键素质,上述子指标以量化的方式精准衡量“青马工程”对学员政治素养培育的成效。[2]
经过数据统计,本次中级班在2021年下半年的党员发展中有超过20人进入了发展名单,社区志愿服务报到数达到56人,担任兼职团干部人数达到35人。特别是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经过青马班培训的学院有近75%的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主动联系社区,不怕苦不怕难,积极投身工作。
综合素质由“奖学金获得数(人)”“优秀学生干部数(人)”“三好学生数(人)”3个子指标体现。其中,“奖学金获得数(人)”“优秀学生干部数(人)”对参加培训学员的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进行了量化展现;“三好学生数(人)”对参与培训的学员道德品质进行量化体现。
经过数据统计,本次中级班参加培训学员,有68人获得校长二等以上奖学金及其他企业捐助基金奖学金,获奖率超过90%。有超20人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青马培训班结课思想汇报提交率达100%,这是学生认真对待课业和充分锻炼自身综合能力的体现,也充分展示了培训的综合素质提升效果。
社会效益由“学员满意度(评价‘满意’以上个数)”与“志愿服务优秀证书(个)”2个子指标体现。其中,“学员满意度(评价‘满意’以上个数)”衡量“青马工程”的课程设置是否吸引青年学生,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志愿服务优秀证书(个)”衡量“青马工程”的社会服务度以及学员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本次的中级班的培训课程设置中,有4次理论讲座,邀请的主讲人从校关工委的老红军爷爷到学工部门的专家学者,除有教学课程请假之外,出勤率达到100%。本次培训中安排了一次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纪念馆位于高邮,除特殊情况请假外,这次“移动课堂”出勤率达100%。因此,据统计,本次培训班学员满意度达100%,之后暑期获得志愿服务证书的人数也超60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回报效益。
多年来的实践也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发扬共青团“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才能把握共青团工作的前进方向和根本要求。[3]因此,开展“青马工程”培训,二级学院党委掌握着领导权和主动权,仅仅靠团组织来推动完成,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必须通过二级学院党委将党务办、团委(学工办)以及下辖各级党组织、团组织,凝聚起来合力推动。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二级学院团委(学工办)作为主要参与者,应当制定全年的“青马工程”培养方案,并通过列席参加的党政会议,积极汇报和宣传,通过多频次宣传,让二级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和各级教工、学生党组织了解“青马工程”,而不是时有混淆,将“青马工程”与党校培训混为一谈。通过定期及时的汇报,让培训的课程设置、内容等得到多方指导,从培养党的接班人的角度不断优化和调整培训方案。真正让各相关部门参与进来,形成一个权责分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实效。
开展“青马工程”是为了保证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接班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严格选拔学员,始终保持纯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拔培训班学员时,既要尽可能广泛地覆盖到优秀的团员青年,又要保证参与培训的同学一定的优秀度。
笔者认为,高校二级学院在确定培训范围时,可以参考上文A学院的培训方式。同时,将选拔关口前移至大学生推优环节。推优工作是团员青年进入高校后的,第一次重要的组织发展激励,因此,推优工作作为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的基石,一定要做好规范,确保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同学,为后续的校级“青马工程”以及党组织人才培养输送人才。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应当严格考勤要求和淘汰制度。对于不符合条件要求的学员实行淘汰、清退、取消培养资格,形成动态管理机制,以保证“青马工程”的人才培养质量。[1]
开展“青马工程”培训重在培养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理论学习能力和素质,因此开展理论专家讲座作为“青马工程”培训形式中最常见的、最传统方式,一直以来在培训日程中居于主导地位。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讲座,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时事热点,了解大学生活中重要的组织发展程序和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等内容。因此,要充分利用讲座的形式,丰富和更新讲座的主题,结合大数据时代的优势,整合线上和线下的优质资源,提高讲座内容的时效性、全面性。同时,笔者认为,为了更好调动当代青年人的学习兴趣,培训安排要创新,要走出课堂,根据实际条件安排室外的课程。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烈士陵园等地方走一走,给学生一场“沉浸式”的教育经历。数据统计也显示,在A学院学员提交的培训汇报中,超过90%的同学,都提到了高邮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带来的震撼与思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油然而生。
首先,要转变观念,“青马工程”培训不仅仅是做好培训中的课程教育管理,对于培训前、培训后的评价管理也同样重要。在开展培训前,应当对本次培训预计达到的培训效果进行充分研讨。对预计覆盖到的范围内学员进行前期调研,了解学生潜在的知识盲区和感兴趣的培训方式。同时,在培训考核结束后,并不仅仅依据本次课堂的出勤率、小组讨论汇报等情况进行单一评价,而是运用综合评价机制。学生的成长发展不是一时之功,他的整体成长发展在学院有目共睹,应当充分征求班主任、班级同学等意见反馈,再进行优秀、良好等次评定。同时,对于被淘汰的每期学员,应当定为培训不合格等次,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培训后,要将“青马工程”的培训考核情况落到实处,在党组织发展学生党员、校级青马班进行选拔、包括就业推荐等多个重要节点进行对接,提供各期培训班考核意见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