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荣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26)
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是现代化、工业化的重要支柱。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职业教育的实质和内涵,关注高职生的心理健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提出,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就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实施方案。
实践显示高职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化的同时,政治形势、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等都在客观上对其人生态度、性格理想、道德素质、自主意识以及心理状态产生着影响。高科技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缺乏足够的时间交流,越来越自我和独立,形成了不和谐的因素;激烈的竞争与压力,促使人们自我要求更高,凡事都要努力去争取并力求最佳成绩,加大了生存压力感和紧迫感;畸形的快餐文化,千奇百态的畅销读物、理财投资、心灵鸡汤等,用吸眼球的标题和夸张的形式冲击着人们的理念和关于事物的正确认知。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困扰,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即为浮躁心理。
浮即轻浮,躁即性急、不冷静。浮躁就是轻浮急躁。心理学上的浮躁,多指由内在冲突所引起的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或人格特质。其在高职学生群体中表现突出,既是思想作风问题,又是心理素质问题。学生一旦沾染上浮躁之气,就会上课不专心,思考不深入,作业敷衍了事,只图快、不图好,遇事不冷静等。如何心沉气定,远离浮躁,就成为高职学生修身修为的一大课题。
1.学业上心神不宁,浅尝辄止
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部分学生不知所为,既想学业有成,又心中无底,恐慌得很,对前途毫无信心。因而丧失了奋斗的进取心,上课静不下心来,总感觉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懂,没有真会;在学习上不刻苦、不钻研,但又虚荣心极强,考试不甘落后,在考场上玩弄手段。这种不良之风既影响了校园的学习氛围,也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2.社交、恋爱时焦躁不安,患得患失
有浮躁心理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有明显的功利性,总是渴望和力求结识比自己优越的人,希望从对方那里获得好处,对不如自己的人则爱搭不理;在恋爱时,也只是看重对方的家庭背景、经济实力、外貌长相,对人品修养忽略不计,且没有诚意;做事情时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静不下心来,耐不住寂寞,稍不如意就轻言放弃,从来不肯为一件事倾尽全力;在情绪上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轻浮急躁的心态。
3.求职、择业盲目行动,骤然冒险
由于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有浮躁心态的学生社会实践不多,经历事情少,相对单纯。在求职时总想往收入丰、地位高的单位挤,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然是处处碰壁,无功而返,还一味地埋怨社会的不公,怨天尤人,愤世嫉俗。另外,也有一些学生眼高手低,想走捷径快速赚钱,这样就会陷入校园贷、网络贷、套路贷、网络游戏(有偿游戏)之中,一发不可收拾。如:有学生上课基本是手机不离手,想通过玩游戏挣大钱;有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是某公司的员工,通过网络兜售商品,有时业绩斐然,被一时的利益所诱惑。殊不知社会是快速发展的、复杂多变的。这些都给以后的学习、生活埋下了定时炸弹。
1.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多数学生认为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又不会付诸于实践,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挣钱多、当大官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把奢侈、享乐作为幸福的高度,故而许多人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而是热衷创业、兼职等。有一些学生放弃了对专业课的学习,去学习所谓的热门专业。这些虽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但不可本末倒置。学习更应该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和思维方式,而不能停留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狭隘观念里,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2.重才轻德,贪图享受
有些学生认为,个人的价值实现,取决于知识、技能、机遇和人际关系,有无品德并不重要,只把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道德品质的修养,思想上不求上进,不讲文明礼貌,行为粗野,谈吐庸俗。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发展,很多人以物质化、金钱化为荣,造成整个社会心态的浮躁,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到冲击,使部分学生耐不下性子、挡不住诱惑。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浮躁的心理。
3.意志力薄弱,不会制订明确计划
许多高职学生特别容易受外界影响,一旦受到质疑,就信心不足,瞻前顾后,甚至迫不及待地退出,习惯于推卸责任,而不是正视问题。马云在励志演讲中说过,“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的界限,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我们一定要心中有杆秤、眼中有盏灯,切不可受别人所思、所行或所言的影响,否则将会出现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最终却什么也做不好的尴尬局面。
1.班风、学风不良
没有一个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生思想就不稳定,学习动力就不明确,就会出现课堂上纪律松懈、行动上懒散自由、迟到、旷课等严重现象,学生厌学,身心受挫,心浮气躁。
2.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技能
部分教师观念陈旧,仍坚持过去所提倡的以教师为中心,照本宣科,堆砌材料的老观念。致使学生概念不清,难点、重点不分,再加上缺乏教学艺术,学生难免产生浮躁之气。南宋朱熹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教师只有点拨思路,授之以法,才能保证学生终身受益。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互联网商业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坐车嫌车慢、开车嫌车多,加上一些大型商场、超市、游戏厅以及网吧等多种渠道的信息来源,不加过滤地被接受、吸纳,学校的围墙再高再厚也无法挡住外界的诱惑,继而不可避免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另外,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大学开始大规模扩招,大学生洪流般涌入市场,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许多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大学生们不管做什么,都急得如坐针毡、躁动难耐。浮躁作为一种流行性情绪、心态,在学生中滋生、蔓延。
此外,造成学生浮躁的心理原因还很多,比如家庭教育、朋友影响、成长环境等等,关键是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切身实际,寻找科学的对策消除他们的浮躁心理,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增强民族自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自强自立的主体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教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和方法,学生们学会冷静地思考问题,懂得了三思而后行的道理;待人接物方面,也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不要总是抱着功利的心理上大学。资格证书的取得、兼职锻炼能提高一个人的素养,但一定要知道,大学生当前的任务依然是以学业为重,切不可本末倒置!
2.学习先进典型,以榜样促进人生理想
中国历史上体现时代风貌的各类先进人物层出不穷,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祖国繁荣富强而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值得传颂。同时要注重宣传高职生身边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活是人生的新起点,刚进入学校可能会迷茫、彷徨,理想也会渐行渐远,可我们的责任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四五年之后是他们的依靠,十年后可能就成了孩子的父母;我们更是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希望与力量,我们需要重新找寻理想,重塑人生奋斗的目标。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我们坚信“成由节俭败由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祖训。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青年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许多优秀企业的成功告诉我们:真正的胜利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前面的路会铺满荆棘,必须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它需要付出比别人百倍、千倍的努力。做好吃苦的准备,不放弃、不抱怨,一步步走下去,你就必然能获得成功。
作为学校,应优化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课堂秩序的规范,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习惯。一旦出现浮躁心理应该及时提醒和制止。其次,教师更要做到自己不浮躁,要沉着稳重、宁静致远,及时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尽快进行心理疏导。再者,教师要想办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能动性,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优质教学。
作为社会,想要学生沉下心来,平复浮躁,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和良好的社会舆论风尚。各大机构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合理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政策,以缓解他们做事急功近利、追求小利益所造成的浮躁心理。同时,社会要加大对教育的改革,现今的高等教育并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真实需求,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总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祖国建设者的摇篮,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还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浮躁心理的产生原因、防治策略和调试方法,将会对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乃至人才的全面培养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