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唯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契机。掌握应用型本科学生在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行为特点和教育规律,对提升学校特殊时期的育人成效具有积极作用。
我国近75%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为“事件”)发生在学校[1],往往具有不明原因性、破坏性和连续性等特征[2],对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等领域产生直接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重要的教育情景。善于挖掘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抓住特殊时期思政教育的关键节点,掌握思想教育情景的应用方法,对提升特殊时期思政教育的育人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思政教育已有大量研究[3-4],但对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高校学生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和教育策略的研究甚少,存在方法策略笼统、针对性弱、指导性不强等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不同类型高校培养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表现。牢牢把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规律和特殊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对增强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具有积极意义。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具备应用性、技术性和高等性[5]等教育特征,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育对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成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通过对学生在事件不同发展阶段思想特点的研究,找到应用型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掌握在公共卫生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教育策略,对拉近思政教育的距离,增强工作的亲和力具有积极意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阶段性特征,可从时间和发展趋势上分为酝酿期、爆发期、扩散期、处理期、处理结果和后遗症期五个阶段[6]。在酝酿期,事件不易被察觉,学生的思想特点未产生明显起伏和波动;随着事件进入扩散期、爆发期和处理期,学生思想波动和不可控因素明显增强,思政工作的难度和挑战显著增加;事件进入处理结果和后遗症期,学生思想波动减弱并发生变化后达到新的平衡。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工作者应牢牢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并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思想特点精准施策以提高育人成效。
事件进入酝酿期,偶尔在校内外出现苗头性信号,大部分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未产生明显波动。若在事件酝酿期对学生专业应用领域产生异常影响,个别专业学生能明显察觉到异常,并提高对异常信息的关注,可能出现囤积物资、加强防护等行为,该时期个别学生容易出现传播不实信息等情况。
事件进入爆发期,以显性方式突然出现,对学生产生思想冲击波。应用型本科学生对实体经济和产业变化的关注敏锐度较高,当出现学习方式突然改变、生产经营活动突然受限和社会实践活动暂缓等信号时,学生能自主意识到事件影响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出现恐慌、观望和自救等复杂情绪,并根据初步判断产生系列行为表现。
随着事件波及范围和强度的扩大,事件进入扩散期。应用型本科高校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技术的能力。该时期学生更倾向于根据接收的相关信息,结合专业知识采取行动,以试图为消除社会影响做贡献。该时期容易出现两种极端情况,即为消除影响做积极贡献或者为控制事态发展添乱。
随着对事件认知程度的加深和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事件得到有效控制,进入处理期,表现为“整体可控、偶尔反复”。随着事件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日常学习生活、生产经营活动和实践活动逐步得到限制性恢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更愿意将时间、精力投入到专业技能提升上,对事件本身的关注程度开始降低,防范意识由紧绷向正常转变,偶尔出现松懈心理。
随着事件进入处理结果和后遗症期,表现为事件得到有效解决,可能存在潜在影响导致新一轮事件的反复。事件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产生持续性影响,如对线上灵活学习方式的态度从抗拒变为需求,对自主创业的热情降低,学历提升意愿增强和更倾向于追求稳定工作等,该时期需做大量工作引导学生做好适合社会需求的个人规划和养成正确的就业观。
为了精准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五个发展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将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划分为早期介入期(对应事件的酝酿期)、建立信任期(对应事件的爆发期)、坚定信念期(对应事件的扩散期)、巩固防范期(对应事件的处理期)和持续发力期(对应事件的处理结果和后遗症期)五个教育时期。在各时期根据学生不同的思想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开展工作。
在早期介入期,虽然事件不容易被察觉,造成明显思想波动的概率较低,但通过早期介入工作可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苗头性问题,在该时期可采取“常规教育,防治结合”的教育策略。一是重点工作、有序推进,思政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学校当期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来开展,扮演好“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角色,增强师生信任感;二是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防患于未然,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实践和技能提升活动为主线,对意识形态实行网格化管理,应从各级学生组织、班级和宿舍三个层面加大对思想动态的收集和舆情监测工作,特别是在开学、期末、毕业、重大节日、重大事实新闻等节点要重点关注;三是重视网络思政教育,特别是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工作,加大对线上聚集性组织的监管,对网络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要保持敏锐,通过早期介入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四是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对受事件酝酿期影响出现的谣言、煽动性行为等信号要及时上报和干预,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建立信任期是学生思想波动最大的时期,也是意识形态领域不稳定因素最多和最不可控的时期,该时期要采取“积极干预,凝聚人心”的教育策略。坚持“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危机干预、稳定人心,通过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学生思想动态,安抚恐慌情绪,必要时要采取心理危机干预有效措施,稳定学生情绪;二是精准传达、措施有力,特殊时期要及时传达上级部门发布的官方信息,做到信息透明和精准,确保各项举措落实落地,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三是专业科普、科学防疫,通过线上线下第二课堂活动及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防疫知识,搞明白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和积极配合国家行动,这对迅速控制事件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四是关注舆情、积极引导,思政工作者要当好特殊时期的“家长”角色,特别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期,不实信息和煽动性行为高频发生,要加强对线上线下学生组织的舆情监控,同时对校内外不实信息和煽动性行为要及时进行予以制止和引导,进一步建立信任。
随着事件波及范围和强度的扩大,国家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措施取得初步成效,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情景,提供了大量的教育素材,该时期要采取“挖掘典型,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一是抓住时机、正面宣导,牢牢把握住事件扩散期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波,将“心理冲击”化为“坚定信仰”,思政工作者要对党和国家采取的具体举措和阶段性成效进行宣讲,讲事实,讲依据,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信心;二是选树典型、朋辈引领,要对公共卫生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进行正面宣导,特别注重挖掘身边党员、身边故事,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让思政教育活起来,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同频共振。三是结合专业、正向引导,要善于把握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律,挖掘所学专业在助力疫情防控、经济复苏、产业升级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在符合国家防疫政策的前提下,通过与社区、用人单位、科研平台等合作的方式,打造学生实现特殊时期专业价值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服务,明白学好专业知识、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的道理。
随着事件进入处理期,疫情的表现形式为“整体可控,偶尔反复”,该时期要采取“精准施策,巩固防范”的教育策略。一是旗帜鲜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对事件取得的稳固成果和明显成效进行宣导,通过对比国内外疫情防控体系和成效,讲清楚为什么我国“能”和“行”,“能”和“行”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将事件营造的危机情景转化为深刻的思政课程,让学生真切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二是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事件中涌现出的爱国主义事迹进行宣导,让学生置身于爱国主义教育情景中,使枯燥乏味的说教变得有温度、有力量;三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事件中普通公民的表现开展学习讨论活动,从平凡人、平凡事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潜移默化地筑牢学生的价值观;四是时刻敲打防患于未然,该时期事件得到基本控制,学生容易产生松懈心理,可能埋下事件反复的隐患,因此要坚持防控管理常态化,时刻敲打和提醒,筑牢防控这根弦,防患于未然。
当事件得到有效解决,思政工作应更加关注学生受事件影响导致的思想波动和情绪变化,该时期要采取“一生一策,精准帮扶”的教育策略。一是全面摸排、解决困难,受事件影响,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身体情况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要走进学生,关心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和诉求,对受事件影响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在资助政策、勤工助学等方面适当倾斜,体现关爱,资助育人;二是修复创伤、育心育人,特别关注事件后导致的心理问题,开展全面的心理筛查工作,组织开展心理团辅等活动,防止事件后遗症导致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抗压受挫能力和心理修复能力;三是领航引路、规划未来,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要特别注重事件后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防止受事件影响导致的盲目考研、考公“求稳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环境变化和学历技能提升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就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实现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工作,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实现个人价值。
文章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五个普遍发展时期入手,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在公共卫生事件不同时期的思想特点和思政教育的五个阶段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受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不同时期的思想特点不同。事件不同时期的思政教育工作可对应划分为早日介入期、建立信任期、坚定信念期、巩固防范期和持续发力期五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教育策略各有不同。结果表明分类、分层、分阶段地开展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教育引导工作,对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育人成效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