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风学风协同建设的育人机制研究
——以山东农业大学食科学院为例

2022-03-17 02:54郭海涵于小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风学风协同

郭海涵 于小艳 李 昂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泰安 271018)

1 研究背景

大学生成绩受教风和学风影响,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但是目前高校管理中教风归教务部门负责,学风归学工部门负责,两者之间关联性不强,工作内容的交叉也甚少,因此加强教风学风协同建设的育人机制有利于更好发挥两者在办学治校、教书育人方面的作用,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本次调查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食科学院为对象,组建课题团队,对教风学风协同建设的育人机制进行研究。

2 任务目标

本研究通过教风学风协同建设发挥双方相互正向促进的作用,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生营造学术氛围浓厚,治学严谨、学风优良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2.1 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

教风建设首先应从源头抓起,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本职,教书是育人的前提,课堂效果是教书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发挥教学的主动性,提高课程质量,增加同学们对课堂的喜爱,引导学生跟着老师学、带着兴趣学。

2.2 解决学生学习目标缺失的问题

在调研中17%的学生表示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停留在完成数量,对于课堂出勤只是为了避免旷课影响平时成绩和综合测评等。教风学风协同建设目的是回归高校教书育人的根本,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研产出。教育学生回归学习为第一要务的本分,把学习作为大学生活的目标,明确大学不同阶段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2.3 解决学生自制力差的问题

教风学风建设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手段,最终目的是学生要将学习内化于心,落实在主动行动中。教风建设是让学生提高课堂出勤和专业兴趣的有效途径,学风建设是通过学生工作和各类相关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两者协同建设发挥内外联动作用,让学生在浓厚学习氛围促进下走进课堂,在教师教书育人的影响下主动学习,做到专业知识入心入脑,学习能力稳步提高。

3 研究内容及主要举措

3.1 研究内容

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置。

(1)理论层面重在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的教风学风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较差,存在“人在心不在”的现象,课下时间用于学习实践较少等,部分教师授课过程中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与学生互动不足等情况。

(2)实践层面重在规范制度建设、落实育人机制、举办学生活动。通过以上举措使得协同建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学习的目的与动机,促进学院优良学风养成。

3.2 存在问题

(1)师生缺乏有效沟通,信息不对称,教师的教学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从教师层面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授课水平需进一步提升,二是教师自身对上课提不起兴趣。

(2)学生学习目标缺失,沉迷电子产品无法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分析原因,一是学生自身学习主动性不强,二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分离。

(3)学生阶段普遍存在自制力较差问题。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缺乏学习自觉性,做不到长期学习坚持,更多的是考试前突击复习。作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学生”对网络依赖严重,学习中习惯通过网络寻找辅导,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玩手机现象,严重者甚至出现手机焦虑问题,是典型的“低头族”,长此以往不利于大学生自觉学习、自律习惯的养成。

(4)教学考评制度不完善。目前高校对于教师的考评主要是学术研究和工作量的考核,对于教育水平的考评制度不够科学和客观,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学活动本身需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行为,很难做到完全的指标量化,考评办法的科学性、合理性难以把握;二是作为教学质量重要考评标准之一的学生成绩是教师和学生更容易获得、更多的关注点,因此高校中仍然普遍存在“考前划重点”现象,依此为标准评判的教学质量考评结果,其合理性存在偏差。

3.3 主要举措

3.3.1 构建了“一二三四六”的教风学风协同育人机制

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两项原则,教育的方向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发挥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骨干三个主力,搭载课堂教学、实验室实践、主题班会、网络教育四个载体。实施学困生一对一帮扶、课堂考勤一天一上报、班情一周一摸排,师生一月一交流、拓展一人一项目、成绩一学期一表彰六项工程。将教风学风协同建设的落脚在每一个学生、每一堂课、每一次交流、每一项科创项目、每学期的成绩上,使得学生能更具象的感受到各项措施的实施,又能量化实施效果。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通过油气调控中心集中实施全国或区域天然气管网统筹调控(“管道+调控中心”模式),以国家油气调控中心为纽带,连接天然气购买方(天然气下游用户)、销售方(天然气供应商)、承运方(管道公司),通过运输服务完成天然气的实物转移,促成天然气交易功能(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实现(见图6)。“管道+调控中心”模式与主流思路的差异主要是管道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仅涉及使用权的调整,所有权仍归原管道企业,最大程度保证油气供销单位的管道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3.3.2 打通师生交流通道

顺畅的沟通渠道,有利于师生间信息对称,因此要充分发挥辅导员中间桥梁的作用,学院要求辅导员老师在学期初两周内完成与任课老师的沟通,随堂跟课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课堂表现;在学期中期深入交流了解学生阶段性学生状态和效果,利用班情周报及时掌握学生动态,随时与任课教师沟通,有利于加强学风教风建设。通过辅导员进课堂、进宿舍、召开座谈会、主动联系任课教师等方式,互通有无,确保信息通畅。

3.3.3 完善了教风学风协同育人机制运行保障制度

为确保教风学风协同育人机制的顺利进行,学院制定完善了《食科学院班情摸排上报制》《食科学院课堂考勤日上报制度》《食科学院学困生帮扶制度》《食科学院班主任考核办法》《食科学院优良学风评比办法》《食科学院学生管理细则》等相关制度,为教风学风协同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3.4 启动“零手机”课堂制度

2021-2022学年初,学校教务部门牵头,全面启动“零手机”课堂,执行之前调研结果显示19%学生支持,44%学生中立,37%学生不支持,执行三周后34%学生对“零手机”课堂表示支持。通过前后调研结果的对比可得,该制度作为教风改革的内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玩手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而能够帮助同学们逐渐对摆脱手机的依赖,同学们通过学习效果的提升,学习质量的提高对“零手机”课堂制度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对该制度的目的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自觉养成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提高学习建设效果。

4 主要成效与下步打算

4.1 主要成效

(1)优良学风初步养成。2019年底的一次雨课堂考勤通报我院到课率名列第一;教务处通报的学业预警率我院最低,被点名表扬;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同期比较,挂科率三年来最低,优秀率最高,首次突破70%。2020级省内学生30%未学过化学,在任课老师、辅导员和同学们的努力下,课程不及格率远低于预期。

(3)量化考核成绩突出。在优良的学风基础上,学院在全校学风建设量化考核中名列前茅,获评五四红旗团委。疫情期间学风建设不停步,创新工作方法,学生学习成绩保持良好,成绩分析得出成绩与其他年级同期变化趋势相同,成绩整体水平稳中提升。

4.2 下一步打算

(1)将任课教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制度,把交流内容、形式等列入教风和学风建设考核,在制度的规范下提高交流的频率,简化交流过程,做到交流工作常态化,为改进建设及时提供有效建议。

(2)教风学风建设是动态的、持久的,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现培养目标为评判标准,通过调研查摆存在的问题、收集师生反馈意见等,紧跟学校发展建设主方向,及时调整教风学风协同建设方案,持续改进实施措施,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教风学风协同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高校教师教风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分析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协同进化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