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瑾
(沈阳理工大学幼儿园 辽宁·沈阳 110015)
在如今服务民生,代表群众意见的“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发展幼儿的照顾服务,分比例报销幼儿的托管费,并且将幼儿园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解决幼儿园入园难,收费贵的问题。那么,新时代的幼儿园有哪些挑战,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大趋势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而混龄游戏,则为幼儿提供了这一个桥梁。
在如今已经掀起了社会上巨大关注和质疑的“鸡娃教育模式”上面,笔者不由窥到理论如今父母望子成龙之心的全貌,鸡娃们两岁就早早开始学习钢琴,三岁背古诗古文,四岁学习奥数的“精英式教育”,暂且不说幼儿能否理解这跳动的音符,诗人在古诗里倾注的情感,他们在长大后对这些完全理解不了只能死记硬背的知识又能记住几何;让孩子过早接触到了不属于自己这个年龄段的知识,压榨了孩子的童年,将纯真的孩子限制在枯燥无味的教室里进行反科学规律的教学,真的能让他们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更有竞争力,人生之路更为顺遂否?笔者认为,这还是个未知数。
在一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那个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殖民地中痛定思痛,以笔和纸为武器,冲破了重重的阻碍,在当时那个愚昧无知的乡村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乡村幼儿园。“欲济天下者,必以教育为本”,在那个黑暗的岁月为祖国的未来奠定了新的希望。先生一生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为探求救国之路而殚精竭虑,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然被教育工作者奉为“教育工作的百科全书”。其中,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思想是: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的人,而不是循规蹈矩继承之前父母辈遗产的人。中国的教育革命的方式必然是两手并脑,而不是填鸭式教学,把本来不应该属于他们年龄段的知识灌输给他们[1]。
在幼儿园应该因地制宜地创造条件,如果都是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比较传统的,比较经典的游戏,反映了生活方方面面的实践经验,操作简单,学习方便,满足了这个时段幼儿已经开始感知外界事物,开始形成自己性格,喜欢探索外界的需要,以及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
游戏过程中是否有货真价实的“训练”,直接决定了孩子能否做到在游戏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成长。学前教育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就在于,游戏是所谓的“欺诈”游戏,也就是说,以幼儿的心智发育水平,孩子很可能不知道他们是在进行一定的训练,而不是在单纯的玩,更不可能知道在“玩”中学到了什么。然而,学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幼儿教育的研究者需要非常清楚这一点,以确保能够设计出高质量的游戏。
比如,对于4岁半到5岁的儿童来说,他们往往有这样一些特点: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极大的好奇心,思维偏具体形象化,肯定他们脑子里还有很多问题:妈妈为什么那么喜欢逛服装店?为什么爸爸比妈妈强壮?为什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比起爸爸妈妈要老?爷爷奶奶的父母都到哪里去了呢,怎么没有看见过?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草是绿色的?等等,成年人看起来好笑又好玩的问题。也许孩子在反反复复提问时家长会不耐烦,但是这是幼儿的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他们要认识这个新世界。
如果在对儿童成长规律没有理解和认识的情况下,让儿童只是一味地“玩”,而没有任何思考,那么就好像在大雾中摸索新大陆,不能保证会出一位幸运的哥伦布,最大的可能,是在大雾迷江里面迷失了本来的方向,那么如果教育者们妄想自己的孩子能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来成长,那么结果我们可想而知。一言蔽之,就是在设计游戏,执行游戏,总结游戏的时候,教育工作者要尤其注意在游戏中是否有货真价实开发大脑,有利于幼儿成长的训练因素。
现代幼儿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主要生活在“一家三口”式的现代家庭,在放学后身边缺少同龄的玩伴,容易导致幼儿交往技能上的两极分化——或交往缺陷,或交往过度。在幼儿园全面推开混龄游戏,可以矫正幼儿的交往技能。[3]
一部分幼儿在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宠爱下性格过于自私,虚荣和暴躁,这种情况以独生子女家庭为最甚。具体体现在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时就哭闹要父母给自己买一个更好的玩具,游戏起了纠纷时就要打人等。另一部分幼儿的性格过于软弱,在笔者的教学生涯里就经常看到,某些幼儿被其他孩子抢了玩具也不敢报告老师,只能默默在角落里哭泣;在其他小朋友正在玩游戏的时候笔者鼓励他也参加进去,但是孩子却怯生生地拒绝了。笔者看来,性格虽有先天的因素,但是后天家庭和师长的养成也在性格最后的形成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些幼儿大都来自离异家庭,或者父母对待孩子控制欲极高的家庭,教师往往要特别关注这类幼儿的心理健康。这两种交往缺陷症往往都会给孩子的未来造成不利的影响——前者过于自私,会导致人际关系出现裂痕,无人愿意与之交往;后者过于软弱,在面对人生的重大决策时往往会难以作出决断,习惯听从于父母师长的要求;这两种性格都是缺陷型性格,均不可取。
在幼儿阶段,是矫正交往缺陷的最佳时期,否则到了青少年甚至成年阶段性格积重难返,想要矫正就难上加难。在混龄游戏里,某些年长者发现年幼者在游戏中的表现不如自己,需要自己的陪伴和照顾,他们的角色功能得到了拓展,就会产生一种领路人与领导者的自豪感与成就感,这正是培养幼儿责任感,领导力的绝佳机会。
无论是职场还是学校,均要与师长辈以及领导打交道。在混龄游戏的培养下,幼儿也能在面对领路自己的年长者时,做到谦虚,谨慎但是又无所畏惧。
在混龄游戏里,幼儿既有可能扮演兄长或长姐,也有可能扮演弟妹,这就最大程度给予幼儿体验情感的机会,帮助他们完善人格。他们在面对自己的弟妹时,是命令,还是爱护?在面对自己的兄长或长姐时,是回避,唯唯诺诺还是努力参与,争取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对幼儿来说,作出这种选择是成长的一大步。
在独生子女家庭,幼儿无法体验到这种情感体验;在非独生子女家庭,幼儿体验到了情感体验也是过于单一,难以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情感体验。但是,教师要尤为注意,某些幼儿在面对年幼者时表现出的命令与欺负要及时制止,在面对年长者出现胆怯,回避时要及时鼓励,万万不可让混龄游戏里出现小团体甚至霸凌现象。
在幼儿眼里,朋友的意义是在放学时能一起回家,有好吃的糖果,好玩的玩具能一同分享的人,随着他们一天天成长,他们会逐渐明白,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是人生一段佳话,是人生里金钱买不来的财富。也许父母会因为代沟而无法理解自己,但是朋友一定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虽说是混龄游戏,但是绝大多数也可以称得上是同龄人。在通过与其他年龄的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里,幼儿也可以交到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朋友,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在面对内向,不爱与他人交流的幼儿时,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主动伸出手来与其他人交朋友。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经试过找一些硬币,当然,它们的数量以最小的孩子能数过来为准。首先,让最小的孩子数一遍硬币;然后,将硬币的排列变化一下,如从一列变为圆圈,并请其他的孩子再数一遍。如果他们因为得到了相同的数字而感到惊讶,那么就再改变一次硬币的排列,并让第三个孩子继续数数,直到孩子自动应答而不再计数为止。这时候,孩子们已经明白了数无论是经过如何的排列组合依然的不变性。
守护着一个生命从落地后的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再到背着小书包走向幼儿园,成为一个古灵精怪的幼儿园学生,生命的神奇赋予了家长太多的幸福。相信我们的幼儿园的游戏能够发挥蕴教于乐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幼儿的精神气质,他们将来或从医,从教,从军,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这也是家长们的心愿,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混龄游戏在幼儿的成长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以及矫正他们的交往缺陷时有着显著的效果。希望家长和教师适当地多为学生创造些进行混龄游戏的机会,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