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佳,张乐平
(江西理工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传统课堂中,教师处于课堂的主要环节,整个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的“学”处于次要环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自身对于课堂知识无法形成适合自己的知识链。因此,课堂进行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学生仅仅拿书,而没有带笔;学生无法聚精会神,对应课本知识所在页面困难等情况,部分学生甚至抱着侥幸心理,在考试的前几周“发奋图强”,争取“圆满”。而“问题探究型、融洽型课堂”在延续传统教学方式优点的基础上,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课堂中的时间比,逐渐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融洽型”减少学生对于上课过程中的负重感,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丰富课堂内容,使得课堂内容有趣,增加上课积极性。并有助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变,培养学生成为自己课堂的主角。形成课程的多元化,使得“灌输型”课堂向“融洽型、探索型”转变,开阔学生视野,增加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丰富课堂内容。
高校“探索型”课堂的构建,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要重视的关键问题。因为在高校教育阶段,很容易出现学生“学而不思”的普遍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形成机械式学习。因此高校的教学课堂上有必要构建起“探索型、融洽型”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真正发挥出学习主体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效率[1]。
在国外,Boyer Commission 发表了一份关于探究式学习的报告[2]。此次报告是关于高校开展本科教育改革的经验总结,结合高校课堂模式,同时也提到了关于本科生采用“探究式”学习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美国哈佛大学率先在高校开设了研讨课,让学生体验“探究式”课堂所带来的独特乐趣。[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为高校低年级的学生在每学期开设了多门相关的“探究式”课堂[4],开设科目涉及广泛。杜克大学[5]为低年级学生开设了探究式课堂的科目,并为学生聘请有经验的老师,使学生体会到不同于传统课堂的乐趣。
在国内理论领域,刘伟[6]提出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观念。而宋诚英[7]根据“探究式”课堂模式提出了对于加强教师信息素养涉及的相关方面及评价标准,对教师实施“探究式”课堂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宋艳玲[8]在多项教学基础上,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赵兴国,段如婷[9]等提出“SPR 教学模式”,并将模式实施方案应用于课堂,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实践领域,我国高校例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特色研究型课堂模式。其以项目为基础,开展了不同形式、具有特色的创新活动,制定了具体的规则,得到了不错的成效,真正使此教学模式引入高效课堂。[10-12]
本研究“探索型、融洽型”课堂从备课内容与课程传授两方面进行着重研究。备课内容区别于传统备课过程,在于教师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而是将课本内容与其发展史、相对应的人物事迹、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等相关材料结合,增加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兴趣,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课程传授主要从五点进行分析:时间规划、知识传授、学生讨论、课程总结、校企合作等。将课堂的90 分钟进行有效利用,减少学生的困倦感与迷茫感,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为使“探索型、融洽型”课堂传授顺利,备课作为关键一步。备课过程中的教案填写,需将课堂知识与专业发展历史相结合,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仅了解到目前的发展状况,同时也了解了其过去的发展,并体会到专业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专业知识相关器件的发现、发展与完善有一个起点,但并没有终点,时代与技术在进步,人们正在不断完善各个器件所出现的短板。因此备课不仅仅需要将课堂主讲内容进行罗列,同时也需要对课堂知识所牵涉的历史以及现代化内容相结合,更能增加课堂内容的丰富性,本文对于备课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发展史的题材累计。例如晶闸管器件的发展史也会被分为黎明期、发展期等,各个时期的发展都会存在值得师生学习的科研精神,可将此题材进行收集与整理,存入电子教案,加深学生对于科研的热爱,使学生体会到:科研是无处不在,科研同时也是需要探索与坚持的,提升学生对于探索的兴趣,增强学生科研的自信心。同时教师需要针对课程专业知识的相关历史初步进行积累与记录,以备后期进行完善。
(2)专业知识的罗列。专业知识的讲授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繁到简。教师可根据知识的专业程度、难易程度以及知识面的广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进行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梳理、综合、掌握与理解的能力。设置有意义的题型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可加强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有效的课堂知识预安排,可以保证课堂内容传授知识的有效进行。
(3)传统课堂教师仪态严肃,与学生无形之间产生距离,若课堂知识枯燥难理解,便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对于课堂学习敷衍了事,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增加学生对于课程的厌烦感。因此,首先教师的仪态在课堂上要松弛有度,不可过于营造紧张的气氛。过于紧张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课堂过于枯燥,增加学生心里的焦躁感,更不利于课堂的学习。从近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学生在课堂的45 分钟内很难做到每时每刻聚精会神地进行学习,为保证学生有一个较为放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可准备一些关于课堂知识的幽默话题,提升课堂气氛,聚集学生注意力,用柔性课堂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良好的时间规划可以保证“探索型、融洽型”课堂的有效进行。课程时间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的时间调整。当课堂的铃声响起,学生并不一定会积极进入上课状态。根据以往上课经验来讲,课程的前10 分钟会出现以下几个现象:学生交头接耳、迟到、吃早餐(上午的课堂)等,这些都不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因此加强课堂纪律是课堂有序进行的重要部分。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讲课堂纪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采用赏罚分明的制度进行规范课堂。例如,无故迟到、请假酌情进行扣分等等,若学生表现良好,主动进行课前手机入袋,并督促班级其他学生手机入袋的行为,可以进行适当的加分等,保证课堂的整体步调,增加课堂的严肃性。
(2)专业知识讲授时间。此阶段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根据自身的讲授计划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为增加课堂内容丰富性,课堂内容可穿插与当今时事相关的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可将相关的知识竞赛与相关的工厂运用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课堂上主讲专业知识一方面会比较枯燥,另一方面,可能会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只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会增加课堂知识的实用性,进而提高学生兴趣。
(3)学生课堂讨论。对于讲授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也可以教师提问,必要情况下进行二次及三次讲解,并让学生动手实践,达到理解的目的;引导学生观察与探索,捕捉专业信息,激发提问意识。教师也可根据情况,参与学生讨论,解答相应的问题,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课,会过于局限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因缺乏理解与吸收知识的空间,教师所讲知识便如瀑布,在学生的脑海中一忽儿过,不沾痕迹。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问与思考或对课堂知识总结、小组讨论等等。课堂讨论的方式虽然可以提升课堂的学习气氛,但是规矩同样是不可少的,教师也需要强调课堂纪律,设定小组组长维持所在组的课堂纪律,保证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
(4)课堂总结与视野扩展。根据课堂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来决定是否由教师或者学生进行总结。对于毛遂自荐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鼓励。总结完成之后,教师可根据课堂知识向学生讲述关于本门专业课所涉及的实际应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将搜寻的相关竞赛题进行阐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最后逐步提出可实施的解决方案,并与学生谈论收获成果。
(5)校企合作。进行校企合作的学院可邀请相关工程师及技术人员对本课程的实践应用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视野以及增加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探究型、融洽型”课堂模式也可与“课前提交手机”这一措施两者相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采用“回答问题、平时成绩加分”等鼓励政策,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思考,有助于课堂结束之后,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另外,可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加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可避免学生上课仅仅只携带了书,并没有带笔的问题,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有助于学生的课堂记忆,加强知识的严谨性质。进一步可减少学生错别字的发生,加强知识的理解。
“探究型、融洽型”课堂模式从教师备课内容、课堂传授两个方面着手,并从知识讲授、小组合作、课堂互动等层面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授与现在的教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丰富了课堂内容,减少了传统课堂的枯燥,有利于新课堂模式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