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军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伏家镇向阳学校 甘肃 陇南 742300)
随着先进教学理念的深入推进,许多教师都逐渐转变的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也逐渐进入了教师的视角,并被广大教师认可、采纳和应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突出教学内容的问题导向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奠定了有利基础。下面笔者以问题教学的实践和取得的一些经验为依托,就如何将问题教学法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几点拙见,以期能与广大数学教师交流探讨。
数学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知识抽象难懂,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再加上初中生自制力较低,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发呆、走神现象非常普遍。因此,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吸引注意力的方式,通过向学生设问,占据学生们大脑的思考空间,会促使学生自发的思考问题的答案,不知不觉间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容上,有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流程是什么?学生会以问题为基础回忆其学过的移项、合并等相关知识,而后提问能否将二元一次方程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呢?学生们会想应该是可行的,但要怎么做呢?顺着这个思路学生们也会进行积极而有益的思考,然后再引出“消元”的知识点,将之前学生们思考过的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以此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样螺旋式的提问会让学生们很快投入到学习状态,进而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传统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为课堂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学习效率较低。问题教学法可以有效转变师生之间的学习主体地位,让教师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开放性问题旨在不要将问题的理解局限在教材中,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实际学习中,要对同一数学问题探索其是否有不同解法的可能性。并且教师也应保持开放性的心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见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地思考状态,长此以往,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距离问题的计算中,可以尝试利用勾股定理知识或是轴对称的知识进行解答,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逐步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好习惯。
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爱好,直接反映出了该学科中包含的趣味性知识点和独特吸引力。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趣味性的知识点不胜枚举,具有强烈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通过问题来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所以,教师在具体的问题教学设计上要精心考虑,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变化,兴趣爱好等方面设计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眸,进而有效开展探究和学习。例如:在等腰梯形的学习中,可以将问题设置成“如何在周长为10,腰为3的等腰三角形上一刀切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有多少种切法?或是,能否利用5个相同的等腰梯形拼凑出一个等腰梯形?有多少种拼接方式?并画出示意图,计算其各边长度”。这样的教学活动和问题设计,极大地提升了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学习兴趣本身就不浓厚的学生来说,教学中折射出的趣味性问题完全可以提升基础一般的学生的注意力,对数学课堂中涉及的问题感兴趣了,那么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也随之增强了。
生活当中处处包含着数学元素和原理,也正是因为数学是在人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实践所得出的结果,才让数学多了一份生活化的亲切感。教师在课堂设置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贴近生活,让数学知识的思考与应用回归生活,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们能够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找到数学问题解决的切入点,深度分析思考,提升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另外,教师们也可以结合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探究。例如:在数据的分析问题学习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真实数据,如:2020年新生儿数量是1003.5万,而2019年的出生人口数量是1179万,2020年与2019年相比新生儿出生率下降率是多少?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让学生们在了解民生的同时,简单认知概率问题,而民生问题是每个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也会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便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探究中去。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研究,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罗列问具体的问题,几乎是每节课必然要经历的环节,大多数时候,教师出示的问题要有对应的解决策略,这就要求问题的罗列必须体现出具体的导向性,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罗列出的问题,其核心要领就是以实现学生对具体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为前提的。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8章第二节内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当中,授课开始后首先要罗列的就是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前提和基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范围限定在平行四边形当中,即认识的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范畴,只不过有几种特殊的形式,如菱形、正方形、矩形,当学生分析到这些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时,结合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概念,学生就会进一步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导向,总结出菱形、正方形、矩形等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这种问题教学法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将界定在某一类型的普遍概念和知识点进一步抽象化了,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一种很好的历练。
思辨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当融入到具体的数学问题解决时,大部分学生的辨别和分析能力都会有所减弱,究其原因在于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尚未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要以问题为基础,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探究和分析实践,从质疑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的形成学生自己判断和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逐渐上升为良好的数学解析素养,这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更能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理念。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第一节“图形的旋转”当中,对于旋转的概念理解,从形式上来说就比较抽象化,要将这种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必须要注重学生对于问题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思维上建构旋转的空间基本框架,进而形成辨析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便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初中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解答的主动意识,比起小学生来说自然更加强烈一些,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解答实践性强,只有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才能让数学问题的解答和解决更具有实践价值。针对笔者所带班里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笔者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实践参与性,在问题教学过程中,笔者更突出的是如何让学生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的教学中,笔者注重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就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将平行四边形融入到直角坐标系当中,然后让学生找出平行四边形四角所在的点在直角坐标系当中的具体位置,并将设置的问题进行了灵活的变换,将平行四边形按照坐标轴当中不同的方向,分别平移一个坐标点,然后让学生分别得出四个点A、B、C、D具体的位置,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必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得出相应的结果,学生在按照问题解答的思路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点的能力意识。
数学学科本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也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不同文字的运用,其中的细微差别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思考方向产生很大的偏离,所以在问题的措辞上一定要科学严谨,避免学生对问题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如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于三角形全等的概念记得可谓是滚瓜烂熟,但对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却无处着手,针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在具体的问题设置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假设不全等,然后倒逼式的推导,最后得出假设不成立,由此进行的问题设置最终就会推导得出反证法的方法,所以这种假设也并非是凭空想象而来的,而是经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深思熟虑之后,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针对问题而进行数学实践的过程,其问题设置的严谨性和导向性不言而喻。另外,教师严谨的态度也会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术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未来的学习生活也会产生积极作用[4]。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始终占据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在每节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探究数学实践环节恰当巧妙的融入问题教学法,才能让数学课堂问题的解决顺势而上。同时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精心思考,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提问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尽量贴合生活实际,提升问题的趣味性,让学生们积极思考,深度学习探究,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喜欢上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