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汉录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平头川镇平头小学 甘肃 会宁 730728)
人们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程度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而逐步提高,而且已经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列入到数学教学内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念与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发散学习思路与学习思维,从而有利于前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由此可知,无论在优化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方面,还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采取必要措施积极为学生构建一个适用于自主学习的课堂,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具有综合素养的优质人才[1]。
因新课改逐步推进与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正在由应试教学方式逐步发展为新型的教育方式,当前正处于过渡阶段,部分教育机构以及教师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持错误的理念,课堂中教师仍未由主导地位转变为引导地位,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所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还存在学生主体性不强与教师占据主导位置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会无形中降低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不能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被赋予多重身份,其中包括参与者、创建者与引导者,教师需逐步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与进步。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步环节,此阶段的学习好坏将直接影响未来学习状态,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教师应采取必要措施全面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然而,在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未发挥正确的引导与辅助作用,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从事学习,未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还存在学生自觉能力偏低的问题,众所周知,活泼与贪玩是小学生们的共性特征,他们很难对一件事物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自觉性与自觉能力比较低,如果教师不去正确引导学生,将无法保障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无形中加重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难度,不利于建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还对数学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为搭建一个优质的自主学习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要强化师生与生生间的良性互动,而课堂中师生间的良性互动需要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在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应改变以往主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引导者和辅助者的作用,指引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心得与解题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在众多的解题方法中探求出最佳答案,另外,在共享学习信息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其他同学的评价,可以及时发掘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逐步提升与完善自我,还可以在分享与交流环节中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以《角的初步认识》课程为例,许多同学都会出现同样的错误,大部分学生认为角度的大小与边长有关系,他们认为角度伴随着边长的增长而变大。针对此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角度演示器为学生展示角的变化,展示可能存在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边长越长角度就会越大,边长越短角度就越小;第二种情况,边长长的角度与边长短的相同;最后一种情况,边长越长角度越小,边长越短角度就越大。展示之后,教师让学生们就这三种情况展开探讨,并引导学生总结与归纳探讨结果,鼓励学生互相分享探究结果,教师在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适度的更改或者补充,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并学会此节课程的数学知识,无论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念与能力方面,还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点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不仅影响日后数学学习效果,而且因数学与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小学数学的学习状况将直接影响日后的生活。教师可以以良好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将生活有机融合数学教学,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事实证明,丰富多样、多姿多彩、充满趣味性或者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3]。
例如,在开展《长度单位》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意愿或者学生学习情况将其划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以此来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且舒适的学习氛围,然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发尺子,引导学生用尺子来度量身边的事物,比如桌子、椅子、书本与文具盒等事物,将课本数学知识变得生活化,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进行测量,测量之后将数据记录到专用的本子中。测量结束后,教师对各组测量结果进行归纳与汇总,对各小组测量结果进行评测,挑选出度量最为准确度小组,为学生构建这种生活化且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认真地运用度量单位来测量事物。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数学知识,避免在自主学习环节中学生错误认识数学知识,从而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为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良好的小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理念,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有利逐步提升与完善自我。那么,应该怎样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来最大化发挥其辅助教学作用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经过研究得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小组合作模式:其一,小学数学教师应保障小组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秉持合理与科学性的原则来为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组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教师在分小组前,需充分掌握学生的现实情况,尽量平衡各组中学优生、中等和学困生的配比,这样可以发挥学优生的带动与帮助作用,此外,在划分小组的时候还应秉持民主性的原则,可以适度引导学生自由分配小组,从而增强小组各组员的凝聚力;第二,教师应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小组活动内容[4]。
以《三角形的认识》课程为例,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三角形的第三边比两边总和小的原因,教师可以为各小组提供四根不同长度的小棒,以厘米为单位,尺寸分别为:4、5、6、10,学生们根据自己意愿选取3根小胖,然后各小组利用三个小棒来组合三角形,此种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在操作环节中学生将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与定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解与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点。
为搭建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师需将有趣的游戏结合数学教学,以小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边玩游戏边学习数学知识,在游戏互动环节中,学生将体验到分享知识的喜悦与价值。例如,在开展《立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课程教学时,如果只是借助课本上的图形来开展教学,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此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搭建一个针对性的情境来学习此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此节课程的有关概念。在课前教师可以预备一个黑色袋子,里面装满长方体与立方体的物品,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来触摸袋子里的物品,让学生通过触摸来猜出物品的形状,以此来形象的呈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本构造,便于学生掌握此课程知识点。另外,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参与度,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此特征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妙布置疑问,为学生留下悬念,有效缓解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现象,为帮助学生化好奇心为求知探索欲,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并提高自主学习水平。以《2、5倍数的特征》为例,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为学生设置这样的疑问:“学生们说的任意一个数字,教师都可以理科判断出这些数字是否是2、5的倍数”,因好奇心的驱动,学生将积极的报出任意数字,但是,教师都可以立刻判断是否是2、5的倍数,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此问题的好奇心理。此时,教师不应为学生讲解其中的缘由,应保留问题的悬念性,然后可以在黑板上呈现一些数字,引导学生寻找这些数字的规律特征,学生们经过探讨与研究可以迅速得到答案,而这个答案是学生们自己研究出来的结果,并非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将提高学习自信心与自我成就感,在日后的学习当中学生将以更积极与更饱满的状况来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可以为搭建自主学习课堂夯实基础[5]。
由上可知,小学数学教师不光被赋予传授知识与解答疑惑的责任,还应肩负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义务,为满足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必须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给予高度的关注与重视,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念与能力,急迫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适于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经过此次探究发现,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构建的方法为:强化师生与生生间的良性互动、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优化小组合作模式、重视学生体验、巧妙布置疑问,有效调动学习探索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