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携乐,李均堂,吴秋云,任永祥
(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江门 529100)
急性阑尾炎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多数患者发病是由于肠壁内淋巴组织、肠道内结石导致的阑尾管腔阻塞,从而引起感染、细菌繁殖,进而造成阑尾发炎、肿胀[1]。该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部分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误诊率比较高,极易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2]。因此,寻求一种在早期能够及时、有效诊断出该疾病的方法十分关键。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64排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建(MPR联合CPR)不断的被临床应用和推广,多平面重建为识别阑尾的最佳方法,但阑尾多数较弯曲、形态各异、走形方向变化大,单纯的冠状位、矢状位检查效果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进行曲面重建可显示阑尾的全貌,准确地识别阑尾,诊断准确率较高[3]。但目前,临床关于64排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探讨并不深入。鉴于此,本文选择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MPR联合CPR检查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29~52岁,平均年龄(40.00±5.00)岁,体质量指数18~23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0.50±1.12)kg/m2。本研究经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4]并具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②均可耐受术后病理检查。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腹部疾病者;②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具有CT检查禁忌证者;④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⑤合并严重恶性肿瘤疾病者;⑥有精神类疾病或病史者。
1.2 检验方法 常规CT检查:应用64排螺旋CT机[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型号:Revolution 64],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管电流240 mAs,旋转时间为0.5 s,探测器型号为128×0.625 mm,FOV 350 mm,层厚与层距均为0.625 mm;叮嘱患者取仰卧位,由头开始扫描,扫描范围由膈顶至耻骨下缘,扫描完毕后将数据传输至影像归档与通信(PACS)系统,以进行下一步诊断。MPR联合CPR检查:应用64排螺旋CT[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型号:Revolution 64]机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120 kV,300~350 mA,螺距设置为1.173,重建层厚为0.9 mm,重建间隔为0.45 mm,扫描时间为0.5~1.0 s,对患者下腹部及盆腔位置行容积扫描;之后进行5 mm、1.25 mm标准重建,将容积数据传至GE Advantage windows 4.3工作站,应用血管分析软件对阑尾进行多平面及曲面重建。于MPR图像中初步识别阑尾,主要为冠状位、冠状斜位,部分阑尾于矢状面显示良好,之后将图像放大至盲肠下段,经阑尾根部、向尖端沿中心逐层选点,至尖端外侧脂肪;选取中心点修正程序,于阑尾各幅长轴,参照图中逐渐修正阑尾正中轴线,获取CPR图像,将图拉直至最佳长轴图、横轴图等,对图像进行详细审视;若不是阑尾,则重复上述程序;若可确认为阑尾,对阑尾曲线长度、最宽处外壁间距、阑尾体积进行测量,采用颈部血管分析程序进行自动分析。由两名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影像科医师对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判定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②不同诊断方式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敏感度=[真阳性/(假阴性+真阳性)]×100%;特异度=[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③不同诊断方式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CT征象显示率。CT征象包括阑尾全程显示、管壁增厚、管径增粗、回盲部肠壁增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数据,以[例(%)]表示计数资料,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80例疑似患者中,阳性72例、阴性8例;常规CT检查:真阳性60例、假阳性2例、真阴性6例、假阴性12例;MPR联合CPR检查:真阳性70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7例、假阴性2例,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例)
2.2 不同诊断方式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 MPR联合CPR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敏感度(96.25%、97.22%)均显著高于常规CT检查(82.50%、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诊断方式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
2.3 不同诊断方式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CT征象显示率 与常规CT检查比较,MPR联合CPR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的CT征象显示率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不同诊断方式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CT征象显示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急性阑尾炎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该疾病发病后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危及患者身体健康[5]。该疾病的主要表现为阑尾变粗,内部出现积液,出现阑尾结石或穿孔等症状[6]。阑尾为退化的大肠,形态有钩型、S型、直线型等多种类型,其根部主要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上,一般位于右下腹,基底部一般固定于三条结肠带汇合处,阑尾尖端可指向各个方向[7]。由于阑尾复杂的解剖特点,急性阑尾炎术前定位尤为重要,与术前手术计划、术中寻找位置、切除阑尾的效果具有直接关系[8]。因此,及时寻求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必要性。
患者发病后肠壁变厚,若蔓延至肠系膜,则肠周边会出现脓肿甚至瘘管的情况,若症状较为可疑的患者产生炎症,出现肿胀,且有粪石。采用常规CT检查虽可在一定程度上诊断出急性阑尾炎疾病患者,但还有许多被误诊,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9]。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型诊断技术被临床应用及推广。多层螺旋CT具有空间分辨率高、薄层重建、后处理功能强大等优势,除可对阑尾病变进行观察外,还可详细观察到其他系统是否发生病变,对于早期诊断急性阑尾炎具有明显的优势[10-11]。但报道显示,单纯对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效果不明显。主要是由于阑尾比较弯曲,一般情况下不会位于某一平面中,仅进行64排螺旋CT多平面检查易导致漏诊情况的发生[12]。臧文远等[13]学者认为,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阑尾位置及病变情况,可为此病的诊断提供准确的影像依据,价值显著。本文研究发现,64排螺旋CT MPR联合CPR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敏感度(96.25%、97.22%)显著高于常规CT检查(82.50%、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提示,与常规CT检查方式比较,64排螺旋CT MPR联合CPR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疾病诊断的更为准确、灵敏。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4排螺旋CT MPR联合CPR检查可以有效地观察患者病灶解剖部位、周边组织情况及非同一平面的阑尾情况,从而可提高对此病诊断的准确率。本文研究结果还发现,与常规CT检查方式比较,64排螺旋CT MPR联合CPR检查对急性阑尾炎CT征象显示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提示,与常规CT检查方式比较,64排螺旋CT MPR联合CPR检查可提高对CT征象的显示率,价值较高。除此之外,64排螺旋CT MPR联合CPR检查可多方位、连续、直观地显示阑尾及周围组织改变及合并症,从而可提高对各类型阑尾炎疾病的检出率。曲面重建则可显示大多数阑尾的全貌,从而可较为准确的对阑尾进行识别,准确且及时的诊断急性阑尾炎,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两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可互相弥补不足之处,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依据,提高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阑尾炎疾病,采用64排螺旋CT MPR联合CPR检查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且可提高对急性阑尾炎CT征象显示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