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君,张茗俊,熊 波,韦彩云
(桂平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西贵港 537200)
急性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如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现象,是当前临床脑血管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1]。根据现有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主要会出现视物不清、口角歪斜、言语障碍、肢体无力、意识混沌等症状,日常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若不予以充分重视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随着病情的发展恶化,很可能累及机体其他器官组织,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2]。目前,关于该病的治疗方式较多,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会产生不同的预后,基于此,本文为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抽取66例患者展开调研,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桂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病例编号的数字奇偶性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1.37±5.5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1.49±5.59)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获桂平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会研究批准和支持。患者及家属皆知情本次研究且自愿签署了研究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脑梗死[3]相关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②1周内未服用任何影响本次疗效判定药物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恶性肿瘤)者;②精神状态不佳无清晰意识的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遵医嘱服药,药物包括:阿托伐他丁(乐普制药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27,规格:10 mg)口服,10 mg/次,1次/d和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注册证号J20171021,规格:50 mg)口服,50 mg/次,1次/d;其次,进行调控血压、血糖,平衡水电解质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具体如下:①在治疗早期阶段,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在脉搏、呼吸、血压等都稳定后就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确认患者是否意识清晰,针对昏迷卧床的患者要帮助其翻身按摩,注意发生压疮;针对意识清晰有一定活动能力的患者要协助排痰,避免发生呛咳;②制定主动和被动运动的综合康复训练方案,包括在他人辅助下完成翻身、上下床、上下楼梯、步行等活动,期间还要注意上肢与手部功能的锻炼,活动腕关节、膝关节等,在康复运动过程中务必要使患者的肌肉与关节等得到放松或锻炼。此外,还要进行发音、吞咽训练等,当出现张力高、痉挛以及肩关节半脱位的情况时,可选择矫正器进行矫正治疗;③在康复锻炼的同时可辅以电针治疗,取患者的曲池、内关、合谷、委中、三阴交、足三里、血海、极泉、阳陵泉等为主要治疗穴位。治疗针型号的选择和频率如下:毫针(0.25 mm×40 mm)消毒后迅速进针,根据其穴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施针方式,例如针刺极泉穴时应使放电感传至手指,针刺合谷穴时应使针感传至手指,针刺委中、三阴交时,均应使针感传至足,曲池、阳陵泉等余穴可采取平补平泻法进行施针,1次/d,留针30 min,每持续治疗5 d间隔2 d,5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综合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肢体功能简化Fugl-Meyer(FMA)评定量表为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NIHSS评分降低90%以上,FMA评分提高90%以上);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较大程度的减轻,NIHSS评分降低46%~90%,FMA评分提高46%~90%);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稳定,NIHSS评分降低18%~45%,FMA评分提高18%~45%);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无异或病情加重,NIHSS评分降低小于18%,FMA评分提高小于18%)。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肢体功能障碍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项目主要包括: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提问、意识水平指令)、凝视、视野、面瘫、左右上肢运动、左右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共11项。NIHSS分值为0~35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0~1分: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2~4分:轻度损伤;5~15分:中度损伤;16~20分:中度接近重度损伤;21~35分:重度损伤;分值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比,即评分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4];肢体功能简化Fugl-Meyer(FMA)评定量表总分100分,<50分表示肢体存在重度障碍,50~84分表示肢体存在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表示肢体存在中度障碍,95分以上表示轻度障碍;分值与肢体障碍呈反比,即评分越低,肢体障碍程度越高[5]。
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采用改良后的RANKIN脑卒中量表MRS评分标准和日常生活能量(ADL)评定方法中的Barthel(BI)指数评分量表对其日常生活能力进行综合分值评定[6]。MRS评分主要分为0~5分,具体标准如下:0分表示完全无症状,1分表示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日常生活和工作无影响,2分为轻度残疾,3分为中度残疾,4分为中重度残疾,5分为重度残疾;分值与脑卒中严重程度成正比。BI指数评分法主要评分项目包括穿衣、洗澡、进食、修饰、控制大小便、如厕等10项,总分为100分,低于40分,生活不能自理,41~60分,中度依赖,61~99分,轻度依赖,100分,完全自理,无需依赖;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突出。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数据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计数数据做[例(%)]描述性统计分析,用独立样本χ2检验,检测标准采用双向95%有效区间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障碍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肢体运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显著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和肢体障碍情况比较(分,±s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和肢体障碍情况比较(分,±s )
注:与同组治疗前的数据相比较,*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FMA:肢体功能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FM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3 21.64±3.11 7.18±1.12* 68.93±5.28 93.06±7.42*对照组 33 22.05±2.98 10.17±1.76* 69.25±5.71 86.33±6.59*t值 0.547 8.234 0.236 3.896 P值 0.586 0.000 0.814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指数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
注:与同组治疗前的数据相比较,*P<0.05。MRS:改良后的RANKIN脑卒中量表;BI:Barthel指数。
组别 例数 MRS评分 BI指数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3 4.12±1.23 2.08±0.41* 60.17±6.36 91.26±8.38*对照组 33 4.09±1.25 2.63±0.68* 61.08±6.39 85.31±7.92*t值 0.098 3.979 0.580 2.964 P值 0.922 0.000 0.564 0.004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致病因素较多,动脉硬化、血管炎、先天性血管病、外伤、血液病及血流动力学改变都可引起急性脑梗死。从流行病学研究角度来看,该病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当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7]。相关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脑梗死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与地域、职业及种族等均有关联[8]。鉴于该病病机复杂,发病率又较高,在选择和制定治疗方案时,要结合实际病情充分考虑患者本身条件,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以药物、手术及康复治疗等为主,而具体的用药方式、手术方法和康复治疗流程则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基于对患者年龄和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大多会选择药物和康复治疗[9]。但就常规药物治疗来看,虽然能够短时间里稳定临床症状,治疗操作较简单,但长期服药可能引起严重的毒副反应,并且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或者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不甚显著。而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通过综合康复锻炼和电针治疗能够弥补常规治疗的缺陷,对关节、肌肉的放松锻炼和对穴位的刺激不仅可以快速有效改善患者上、下肢体的活动能力,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还可起到增强心肌收缩力,进而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从而促进脑部血流灌注量的增加,使脑组织代谢能力提高,提升脑细胞自我修复能力,加速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10]。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FMA和BI评分均更高,NIHSS和MRS评分均更低(均P<0.05)。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就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方面的恢复情况来看,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够发挥出显著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得到印证。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帮助其及时控制临床症状,稳定病情,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预后,改善生活质量,建议进一步增强临床推广应用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