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动县中优质发展,既需要优秀校长的理念引领、学校教师的情怀担当,也需要学校稳定的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要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地方政府的全面支持和信任关心。如此,才能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保证区域内生源的持续供给,形成良性、健康的长效发展机制。
【关键词】县中;优质发展;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63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0-0021-03
【作者简介】董裕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江苏海安,226699)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镇“空心化”问题逐渐产生,县中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包括“县中坍塌”和“振兴县中”的声音。如何促进县中优质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县中优质发展的价值定位
《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评估细则》提出了高品质示范高中评估的依据,设10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简单地说,优质学校就是“学生信赖、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学校。
办好县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县中的功能定位也由“集中力量培养人才”逐步向示范辐射、榜样引领转变,办学目标不只是注重提高升学指标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更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学校育人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化成长,以高品质的理念、队伍、课程、文化和管理,带动县域内更多学校共同进步,从而推进乡村教育发展。
在2021年3月31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指出:“县域高中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一个县的高中发展不好,这个县的基础教育很难发展好,所以必须把这个龙头建设好。”[1]教育部专门研究制订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坚持标本兼治,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从优化结构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政策保障等方面发力,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的招生秩序,强化招生管理工作重心,坚决制止违规跨区域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行为,全面提升县中的办学水平。
就教育的均衡、公平与高质量发展而言,江苏堪称全国标杆,南通又走在江苏的前列。一直以来,南通县中的教育质量呈高位走强趋势。以海安市为例,该市人口数86万,占全省的1.1%,每年初中毕业生5000多人,普通高中录取约3000人。海安市的县中以优异的办学成绩、五育融合的育人方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高校的普遍好评,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
二、县中优质发展的动力源泉
1.校长是县中优质发展的“定盘星”。
县中优质发展要求校长有思想,视野宽阔。校长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顽强的意志品质、向善的价值追求和向上的精神风貌。县中的校长应始终坚持五育融合,把“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学业优异”作为学生培养的目标。
县中优质发展要求校长有情怀,仁爱宽厚。教育是帮助人向上、向善、向心的工作。校长要有教育情怀,把教育作为毕生的事业去经营,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和使命。教育的基础是爱,核心是人。校长应始终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幸福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在关心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教职工的健康和幸福。学校可以为教师发展“搭台子、压担子、指路子、给票子”,让每个教职工都以学校为骄傲,都把学生和学校利益放在第一位。
县中优质发展要求校长有境界,心胸宽广。一方面,校长要埋下头、蹲下身、静下心,为教师做表率和示范。埋下头,可以发现教育教学更真实的状况;蹲下身,始终保持谦逊的心态,校长主动“示弱”,增添教师的自信;静下心,因为教育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滋养和滴水穿石的功夫。另一方面,校长应把教师的成长和成功视为自己的责任,不与教师争名利。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校长吕建提出“三不”,即不参评特级教师、不参评正高职称、不和教师争荣誉,主张为默默奉献、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争“名”夺“利”。这既是校长对优秀教师的充分肯定,更是为了让学校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只有学校具备正确的导向,教师才会一心扑在工作上,学校各项事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2.教师是县中优质发展的“强引擎”。
一方面,县中优质发展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专业技能方面,教师要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以过硬的专业本领,引导学生提高学业水平、提升综合素质、培育核心素养,形成教学相长、师生相互成就的理想教育生态。
另一方面,县中优质发展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就是师德师风”,“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教师应当以奉献祖国、奉献学生为最高追求,时时考虑如何成就学生。评价教师首先要看其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多少有用的人才,看其是不是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尊敬与爱戴。
三、县中优质发展的坚强保障
1.生源供给是县中优质发展的重要支撑。
县中生源的供给,要求家庭教育观念与学校办学的理念契合。以海安市为例,该市交通便捷,信息灵通,民风淳朴,经济较为发达,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亲朋好友通过读书实现个人价值的案例,这些成功案例又成为在校学生的榜样目标和进取动力。家长尊师重教的意识较高,对教育的满意度高,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优质生源基地的形成和巩固,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才外流”。
县中生源的稳定供给,依托国家招生政策进行调控。教育部2010年出台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规定“普通高中原则上不超过3000人”,这就意味着每个年级不超过1000人。经过多年的调整和规范,上万人规模的超级中学已经越来越少。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严格控制跨地市、县区招生的学校数量”“坚决制止违规跨区域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行为”。江苏省教育厅2018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強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工作的通知》很好地执行了教育部的要求,为堵塞招生漏洞提供了依据;2020年又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中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要求。南通每年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意见》都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自定普通高中的填报批次”,“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区域招生”,这里的“不跨区域”,是指所有普通高中的招生范围都限定为所在县(市、区)。南通没有明显的教育低洼地,各县区学校都只能招收本区域范围内的学生,不允许跨区域流动,各县区学校生源质量的相对均衡,反过来又促进了各学校的公平竞争,充分调动了所有学校的积极性,并形成了良性循环。
2.经费投入是县中优质发展的必要基础。
地方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江苏属于教育投入较多的省份,但江苏各地区之间仍不平衡。江苏省高中生均事业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苏南地区生均事业费为苏北地区的2.3倍,2017年为1.5倍。虽然经费投入差距的绝对值从2010年的5461元扩大至10 058元,但相对值的差距在缩小,说明地方政府对高中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高。[2]相较于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公益性和统一性,高中教育对地方政府经费投入主动性、自觉性的要求更高。
促进县中优质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进一步优化教育生态,激发县中的办学活力,提升县中的实力和声誉,从而进一步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布会图文实录[EB/OL].(2021-03-31)[2022-01-25].http://www.scio.gov. cn/xwfbh/xwbfbh/wqfbh/44687/45183/wz45185/Document/1701331/1701331.htm?flag=1.
[2]姚昊,马银琦.局部塌陷:省域内高中生均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透视——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20(8):10-18.
382950058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