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洁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应急物流系统构建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但是在针对突发性自然灾害时,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同时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应急物流体系运行效率不高。文章以现代化应急物流体系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相应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德尔菲法在众多因素中提取关键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应急物流体系运行效率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应急物流;模糊德尔菲法;应急物流体系
一、引言
应急物流作为物流体系的一大分支,经过欧、美、日等国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从2003年“非典”事件开始,应急物流在我国逐步得到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改革创新、依法治理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在2019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总书记也提出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我国应急物流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经过国内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在应急物流的理论概述,应急物流的物资配送和运输优化,以及应急物流系统构建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但是在针对突发性自然灾害时,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同时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应急物流体系运行效率不高。
基于此,本文以现代化应急物流体系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相应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德尔菲法在众多因素中提取关键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应急物流体系运行效率的相关策略。
二、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构建较为完善和系统的现代化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是提高现代化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应急物流体系系统性、复杂性的特点,考虑到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影响因素既要全面地反映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情况,从多角度出发,探究影响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的因素,又要深入、清晰地厘清应急物流体系的不同侧面,提升选取因素的可操作性。
由于影響现代化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的因素众多,结构复杂。因此在选取影响因素时要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基于上述情况及因素选取原则,通过对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及对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归纳出影响现代化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快速响应能力
应急物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这也是应急物流区别于一般物流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这一特征也决定了在灾难发生后,立即对受灾地区的紧急救灾做出快速响应是应急物流的关键问题。快速响应能力在宏观上多指快速决策能力,在微观上体现在如何准备和分发应急物资以尽快展开抢险工作。
(二)物资匹配性
物资匹配性是指应急物资的种类、质量等特性要与受灾地区和群众的需求相匹配。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往往会有大批的应急物资运往灾区,但由于部分物资匹配性较差,导致资源浪费和应急物流通道无效占用。应急物流的物资需求相对于一般商业物流管理,其资源和相应要求可能无法完全由供应方的决策者控制,这给快速反应的应急物流分配系统增加了更多挑战性的问题。
(三)应急物流系统的发展完善程度
突发性应急事件的发生,将产生巨大的应急物资需求,同时对应急物流的保障能力形成巨大的考验。而应急物流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应急物资的保障能力。应急物流系统建设的滞后性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组织机制不健全,应急能力严重不足,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不合理,物流公司反映迟缓等。
(四)应急后勤系统
应急后勤系统作为应急管理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应急公共事件的救援效率。所以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应急后勤系统,以确保妥善处理受灾期间所需的应急救灾物资,并安置好居民的基本生活。做好抢救,防灾防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秩序等工作。 完善的应急后勤系统可以不断补充救灾物资的消耗,恢复救灾力量,为应急救灾提供后勤支持。
(五)应急物流供应链可靠度
应急物流供应链是指为快速响应突发事件对应急物资的需求, 由政府为主导、相关企业参与, 围绕应急物资的采购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组织、存储管理及物流系统优化等活动而形成的动态战略联盟。 供应链可靠性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在相关研究中,其被定义为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物流供应链的应对能力,在指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满足应急设施分配等需求,或者满足整体系统功能的可能性。
(六)应急物流决策指挥系统
指挥决策系统是指国家或地区在应急事件发生时,为做好救援物资的筹措、运输、调度和配送,为快速对应急事件进行决策部署而建立的一个特殊的应急物流决策指挥中心。决策指挥系统的建立需要依据政府及其他组织结构和应急物流的工作流程进行设立,从而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运作。
(七)应急物流专业人才储备
应急物流专业人员应包括指挥决策人员、科研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使用人员等各级各类专业人员,他们是应急物流体系的能动力量。应急物流专业人才储备关系到应急物流体系能否正常、顺利和快速地运作。
(八)设施选址合理化
在应急物流体系中,设施选址合理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与应急物流体系的顺利运转密切相关,同时对于应急物流具体的工作效率和成本至关重要。因此,应急仓库、物资储备中心的设施选址是应急物流体系的关键一环。基于上述分析,作者构建出如图1所示的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
三、基于模糊德尔菲法的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影响因素辨识
结合模糊德尔菲法初步辨识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的影响因素。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通过阅读文献与搜集资料,找出与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相关的影响因素。
步骤二:向专家发放调查问卷,请专家对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并根据表1将专家的语言变量转化为模糊数z(p,q,r)。其中i=1,2,…,n,j=1,2,…,m,n 表示决策专家的数量,m 表示影响因素的数量。
步骤四:设定阈值α。如果 Sj≥α,则保留该影响因素;Sj<α,则剔除该影响因素。
本文邀请了3位长期从事应急物流领域的专家,他们掌握国家关于应急物流的最新相关政策和充分详实的客观数据,依据上述模糊德尔菲法的计算步骤对应急物流体系运行效率影响因素进行辨识。首先基于上文筛选出的8个影响应急物流体系运行效率的因素(见图1),向专家发放调查问卷,请专家对每个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专家判断结果见表2。接着,将专家的判断结果进行集成并根据表1转化位相应的模糊数,具体见表3。最后利用式(1)~(3)集成专家对影响因素的判断结果,并根据式(4)得到每个影响因素的最终去模糊化值。通过设定阈值α=0.6,根据去模糊化值和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应急物流体系运行效率关键影响因素,具体见表4。由表4可知,快速响应能力(F1)、应急物流系统的发展完善程度(F3)、应急物流供应链的可靠度(F5)和应急物流决策指挥系统(F6)是应急物流体系运行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
四、提升应急物流体系运行效率的策略
(一)完善应急物流决策指挥系统,提高快速响应能力
应急物流体系的顺利运转需要依托于强大的决策指挥系统,决策指挥系统中心应包括信息网络中心、专项物资管理中心和技术支持中心。决策指挥中心应专门用于应急指挥工作,通过判断紧急状况,整合、调度资源,指挥分工协作,完善应急物流联动机制,确保多方力量联合作战、密切配合、同心协力,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同时确保调动各方力量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地实施。
(二)构建应急物流后勤配送系统,增强供应链可靠度
在应急物流体系中,决策指挥系统是应急物流体系的大脑,而后勤配送系统则是应急物流体系的血脉,后勤配送系统的建设尤为关键。如今,我国的应急物资配送效率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建立高效、发达、具有活力的应急物流后勤配送系统,尽可能地简化中间环节,适应来源广泛、品种多、批量大的应急物资供应特点,在加快后勤配送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后勤配送网络的柔性建设,以及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加强应急物流后勤配送系统的物流信息保障能力和道路交通保障能力。
(三)提高物资储备,加大应急物流系统完善程度
物资储备的多元化、足量化对于应急物流系统的保障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而目前我国的应急物流物资储备情况依然存在部分物资品种单一,渠道单一,以及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完全依靠政府和其他组织的储备是不足以应对紧急情况的,因此要加强地方储备、市场储备和家庭储备,完善应急物流体系中的物资储备系统。同时,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提升物资储备的多元化和足量化。在物资储备能力得到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应急物流系统的完善程度,确保应急物流体系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五、结语
从2003年“非典”事件到汶川地震,以及持续一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各类突发性灾害屡次发生,对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峻的影响,也对应急物流体系的运行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影响现代化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的因素众多,结构复杂。基于此,本文以现代化应急物流体系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相应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德尔菲法在众多因素中提取出关键影响因素是快速响应能力、应急物流系统的发展完善程度、应急物流供应链可靠度、应急物流决策指挥系统,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应急物流体系运行效率的相关策略。
参考文献:
[1]高东椰,刘新华.浅论应急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22-23.
[2]Sheu J B. An emergency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pproach for quick response to urgent relief demand in disaster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s & Transportation Review,2007,43(06):687-709.
[3]Chen W K,Hua C.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Framework and Information Platform System[J]. 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2014,580-583:2679-2685.
[4]Yun C,Di-Huang H,Ning T.Construction of Command System of Emergency Logistic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IEEE,2009.
[5]張中华.应急物流供应链的构建及效果评价[J].商业时代,2012(07):35-36.
[6]Yi Ming Zhang.Reliability Analysis of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upply Chain[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2,1800.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37585019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