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睿 张林
摘要:新发展格局下,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作为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推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论文从信息传播、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了数字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认为数字化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数字化意识不够深入、应用体系不够全面、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并提出加强大数据在技术研发周期的应用、构建企业绿色行为数据中心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数据中心
当下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需要为保护环境贡献自身力量,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而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
5G时代到来,数字化浪潮翻涌,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的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38.6%,增速是GDP增速的三倍多,数字经济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当下企业需要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数字化赋能绿色技术创新,更好更快实现自身企业的绿色发展。
一、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一)优化信息传播
学习外界知识与经验的能力是创新主体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技术降低了信息复制和传播的成本,打破“时空”的物理限制,无形拓展了企业信息网络规模。随着企业信息网络规模的扩大,企业能够识别和获取的数据信息资源更加丰富。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中的异质性、前沿性的数据信息一旦被企业识别、把握和吸收,直接为绿色技术创新做知识积累,激发企业创新潜能,突破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阈值限制。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自主开展绿色技术创新,还可以形成问题导向的、多方参与的、互动式的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组织,创新由简单的原子式过程转变为一个协同合作的过程。
同时,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还在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信息传播,缓解企业与其他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区块链+生产”数字化追溯机制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生产过程,区分绿色产品和非绿色产品,进而刺激消费者进行自发的绿色消费。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创新网络中的主体能够通过创新活动增加自身的创新优势,进而提高吸引合作伙伴的能力。数字化信息传播加速企业间绿色创新网络的建构和形成,促进强势的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推动绿色生产协同和产业预警,使主动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企业获得持久的绿色竞争优势。
(二)合理配置资源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包含形成创意、研发设计、中试、量产等环节,绿色设计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先行理念。绿色设计阶段坚定“环境第一、技术经济第二、智能数字化”理念,以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为导向进行数字智能化设计,调动企业可获得的生产销售数据,从原料、工艺、技术参数、生产流程设计、产品使用、回收处理等全过程都进行具体数字化可控的绿色设计。
对于绿色技术创新全过程来说,企业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的数据网络,结合外部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数据,融合其他生产要素,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范式改革,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无谓耗损的目的。必须指出的是,在资源充足的条件下,企业才会选择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技术创新。在绿色技术创新的中试和批量生产制造阶段,利用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采用新的数字化技术手段,降低“三废”排放,进行绿色生产。以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增材制造也在改变着企业提供产品的形态和模式,企业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变革生产范式,推动小批量、顾客需求为导向高级定制的柔性生产;在运输销售以及终端服务授权的阶段,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绿色技术创新后的废弃零部件模块化回收、经过新技术升级改进后再次利用,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
必须指出的是,数字化和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之间不是一味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仍然需要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努力利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的今天,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加速绿色创新要素的汇聚与流动,从而突破绿色创新的原始阈值,实现研发能力的飞跃,顺利完成转型升级目标,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重要议题。
二、数字化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问题
(一)数字化意识不够深入
当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数字化意识还在萌芽阶段。根据Ackoff提出“数据—信息—知识—理解力—智慧”的五层级框架理论来讲,数字化意识不够深入即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数据”功能和知识获取层面,数字化手段仅仅为企业的綠色技术创新提供一些用户基本信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描述性分析。
以小微电商企业为例,管理者早有意识到企业数字化的重要性,才会选择投身电子商务这个新业态,但对于具体如何基于电子商务这个数字信息平台进行分析,实现包括绿色技术创新等的辅助决策,仍不是主动探索的状态。
(二)应用体系不够全面
绿色技术创新的数字应用体系不够全面,主要体现在应用场景的单一化和扁平化上。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数字化应用融合企业绿色技术研发的场景广度有限,造成了单一化的问题。数字化应用主要集中在销售和用户数据分析中,在技术研发中缺乏明确应用。数字化应用深度也有限,部分企业数据分析工作由其他部门非专业人员兼任,对专业数据处理不够专业,对数据指标理解不深刻,数据难以有效利用,导致无法实现更深入的分析,阻碍企业利用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进行促进。
同时企业数据积累程度不高、分散度高也是应用体系不够全面的一个表现。首先,原始研发数据大都未实现自动化采集,特别是生产数据、库存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丢失等问题客观存在,数据积累程度有限;其次,人工采集的数据会带有采集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企业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采集数据也会导致数据散落。
(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数字基础作为数字化发展的根本支撑,本质上反映了不同主体间信息网络的连通性。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企业对绿色技术创新进行数字化赋能的先决条件。发达的数字基础设施有利于实现创新人员间高效、实时、安全的数字化通信实现知识共享。
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追求高速的数据传输和大量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兼顾安全性和稳定性。当下企业隐私泄露、信息垄断和滥用等问题层出不穷,企业单纯借助外部通信网络很难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而建立完善的内部通信网络需要花费额外的资金、技术、人力的投入,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需要有效的治理,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将加大公司管理的难度,也造成了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三、企业利用数字化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建议
(一)加强大数据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应用
数字化给企业的绿色技术发展提供技术突破点。按照DIKW框架,原始数据经过提炼萃取成关键信息,关键信息升级有用知识,有用知识汇聚企业智慧,变革以生产者为核心的创新模式,实现绿色环保和价值共创的开放式生态网络效应。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上升到“智慧”功能层面,数据分析能力进一步强化,兼具预测能力等,能够提供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周期的理论最优化的方案。
(二)构建企业绿色行为数据中心
数字时代,企业具体的绿色技术创新行为转化为数据进行存储和汇总,形成相应的绿色行为数据中心,以互联网为平台及时向公众发布。因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就能及时了解企业的动态绿色技术创新行为,有效地分类监管。除此之外,构建企业绿色行为数据中心,逐步实现绿色技术创新过程可视、可溯,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利率更低的绿色信贷等金融服务,减少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融资约束,降低研发成本;同时绿色行为数据中心需要面向受众市场,向消费者开放查询等基本权限,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更绿色环保的产品和服务。
(三)助推绿色专利研发和应用
绿色专利研发数量和应用质量是衡量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重要指标。由于绿色技术创新研发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企业往往会选择和高校、科研机构等其他主体合作开发。企业和其他主体可以构建交互性数字信息沟通中心,企业关于消费者绿色消费的一手数据被研发机构利用,为绿色专利研发提供一定的市场导向;研发机构提供专业的绿色创新人才和基础设施,降低企业单独绿色技术创新的风险,同时新的绿色专利能够更快被企业感知和利用,为绿色专利提供应用市场。
参考文献:
[1]金芳,齐志豪,梁益琳.大数据、金融集聚与绿色技术创新[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1,37(04):97-112.
[2]Akcigit U,Caicedo S,Miguelez E,et al.Dancing with the Stars:Innovation thr-ough Interactions[R].CEPR Discussion Papers,2018.
[3]Kogut B.The network as knowledge: Generative rules and the emergence of structur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405-425.
[4]陳剑,黄朔,刘运辉.从赋能到使能——数字化环境下的企业运营管理[J].管理世界,2020,36(02):117-128+222.
[5]臧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21.
【作者单位:姜睿,南通大学;张林,中电科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347250190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