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命教育;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6-0057-04
【作者简介】殷小燕,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江苏如皋,226500)教师,高级教师。
【设计理念】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自尊自信,能够善待他人。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能否正确地了解自己来自哪里,能否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力量,直接影响着他们健康个性和心理的形成。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奇妙。
【教学过程】
一、 热身游戏:幸运抓抓抓
教师:小时候,我家屋檐下有个燕子窝,妈妈说我是燕子妈妈孵出来的,给我取名“小燕子”。同学们,你们的父母有没有用开玩笑的方式说过你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1:我妈妈说我是充话费送的。
学生2:我爸爸说我是在他看书的时候从书里冒出来的。
教师:渐渐长大的你们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开启探索生命的奇妙之旅吧。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幸运抓抓抓。现在,每组桌上有一颗“幸运星”,这是通往“生命之门”的门票。我说“3、2、1,抓”,抓到“幸运星”的同学就是小组冠军。
学生通过小组赛、全班赛,选出班级冠军。
教师:你当冠军了,现在是什么心情?
学生:自豪!
设计意图:通过热身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引出“生命真奇妙”这一主题。
二、了解生命形成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找一找哪些内容让你感到生命的形成是了不起的?
教师播放视频《新生命的诞生》。
学生:精子在冲向卵子的过程中经历了艰难险阻,但是勇往直前,真是了不起!
教师:这样的生命让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我觉得自己是最勇敢、最优秀、最幸运的。
教师:这是一段让我们自豪的奇妙生命旅程。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形成过程,初步感受生命真奇妙。
三、感受生命孕育
PPT展示图片:芝麻、芸豆、香蕉、卷心菜、西瓜。
教师同时展示相关实物,并引导学生体验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变化。
教师:当看到自己在妈妈的肚子里从芝麻那么大长到西瓜那么大时,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我觉得自己的变化太大、太神奇了!
教師:同学们,你了解妈妈在孕育你时经历了什么吗?
学生1:我妈妈刚怀孕的时候,吃什么吐什么,但是为了让我有充足的营养,她吐了之后还是坚持吃饭。
学生2:我妈妈怀孕时行动不便,走路时非常小心。在快生我的时候,她睡觉时翻身困难。
教师:大家猜猜在承受这些的过程中妈妈带着怎样的心情?
学生:我猜妈妈一定很期待,因为有一个小生命要降生了。
教师播放音频。音频内容:妈妈讲述孕期感受。
教师:在妈妈的心中,我们是给她带来什么感受的生命啊?
学生:我们是给妈妈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生命。
教师:为了迎接你的到来,你的家人们都做了哪些准备?
学生:他们买了很多婴儿用品,还学习如何照顾婴儿。
教师:妈妈在怀孕时那么辛苦,却又充满期待。你就是能给全家人带来希望的小生命啊!生命真奇妙!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体验、分享交流,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生命的孕育过程。
四、 体验生命成长
1.趣玩成长游戏。
教师: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老师想请同学们感受生命成长的各种“味道”。
PPT展示活动要求:请参加游戏的同学围成圈蹲下,此时大家都是“鸡蛋”。首先,“鸡蛋”找“鸡蛋”。通过石头、剪刀、布,赢的人半蹲,双手挥舞,成为“小鸡”,输的人继续蹲下,仍然是“鸡蛋”。其次,“小鸡”找“小鸡”。通过石头、剪刀、布,最终赢的人成为“大鸡”,高高举起双手,走出圈子。最后,剩下的人继续找相同状态的人通过石头、剪刀、布,争取成长的机会。
学生活动。
教师:当你还是一颗“鸡蛋”时,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我特别渴望长大。
教师:当你长成“大鸡”,高高举起双手走出圈时,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我是第一个成功的,特别开心自豪。
教师:你的成长之路一帆风顺,确实让人快乐!哪位同学的成长之路特别坎坷,请把你的故事说给我们听听吧。
学生:我经过几轮才从“鸡蛋”成了“小鸡”。在和别的“小鸡”PK的时候我总是输,因此非常紧张。后来,我继续找“小鸡”PK,最后终于成了“大鸡”。
教师:你的成长之路充满坎坷。但是,机会在你不放弃的时候降临了。你抓住了机会,也体会到了胜利的喜悦。
教师:同学们,与真正的生命成长过程相比,这个游戏难吗?为什么?
学生:不难。真正的生命成长更艰辛。
教师:我们在成长中会遇到些什么?哪位同学来说说。
学生: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会生病,甚至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灾难。
教师:看来,长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2.寻找成长收获。
教师:老师注意到有几个同学没能顺利完成游戏。请问现在的心情如何?
学生:难过、失落。
教师:来,跟着老师说——这只是一个游戏。
学生:这只是一个游戏。
教师:你能具体讲讲游戏经历吗?
学生:我一直在寻找机会,可是几轮PK都失败了。场上的“鸡蛋”越来越少,我很着急,跟最后一颗“鸡蛋”PK后,我还是输了。
教师:失败了这么多次,确实让人难过,你想过放弃吗?
学生:没有想过。不放弃也许还有机会成功,放弃就彻底失败了。
教师:你难过是因为渴望成长,是吗?
学生:是的。
教师:如果游戏时间再长一点,玩的人再多一点,你觉得自己会成功吗?
学生:会。
教师:你在游戏中收获了什么?
学生: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努力坚持。
教师:你现在的心情如何?
学生:心情好多了。在这个游戏中,我收获不少。
教师:从遭遇失败感到沮丧,到现在心情变好,是因为你看到了努力坚持的自己,这就是成长。其他同学收获了什么呢,请谈一谈。
学生1:我收获了快乐。
学生2:我懂得了遇到失败的事情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到底就会有成功的机会。
3.分享生命礼物。
教师: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成长的“味道”——自豪、快乐、不易、坚持等,这些都是生命送给我们的礼物。不同的成长经历会送给我们不一样的礼物。下面,我们从人际关系中寻找“生命礼物”吧。哪位同学来说说令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人和事。
PPT展示人物关系图(见图1)。
学生:我生病时,妈妈会精心照顾我;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是鼓励我。妈妈常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陪我长大。
教师:你想对送礼物给你的人或一段经历说些什么?
学生:谢谢。
教师:其实,我们不仅收到了“生命礼物”,我们也送出了很多“生命礼物”呢。你给谁送过“生命礼物”呢?
学生:有一次放学,元元妈妈来晚了,我怕元元孤单,就陪她一起等妈妈。
教师:你收到了“生命礼物”,你也给别人送去了“生命礼物”,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我觉得“生命礼物”就像爱一样是可以流动的。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在爱中成长,每个人也都会影响其他人,传递着温暖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感受成长过程有坎坷艰辛,也有很多收获;通过寻找“生命礼物”,感悟到生命成长是传递爱意的过程。
五、 拥抱奇妙生命
教师:回顾这节课走过的“生命旅程”,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1:生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生命。
学生2:我发现有许多人爱我们,我也能为别人付出爱。生命真是太奇妙了!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拥抱生命吧。请将右手放在左胸上方,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着,慢慢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心脏跳动。你感受到心跳了吗?如果感受到了,就请你点点头。心跳是生命的律动,是生命活力的象征。我们是那样快乐、幸福、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现在,让我们打开双臂,拥抱自己,抱一抱这个温暖、柔软、跳动的生命,感受这奇妙生命拥有的满满能量。请大家慢慢地睁开眼睛。现在,你的身体有什么感觉?
学生:我觉得身体很温暖。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满满的“生命能量”回到学习和生活中吧。祝福大家!
设计意图:通过冥想,引导学生感受生命里的能量。
【教学反思】
“生命的诞生和成长”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不够成熟,对于生命的认识比较片面。本课通过有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他们从对自己的表面认识转向对生命来源的思考,从而感受生命真奇妙。通过观看视频《新生命的诞生》,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学生了解生命的变化发展,感受自己是被爱和被期待的生命;通过趣味成长游戏,感受生命虽不易,但有许多收获;通过寻找“生命礼物”、拥抱生命等活动感受爱和被爱。笔者在学生心中“种下”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轻言放弃的种子,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珍愛生命。
【点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因此,“活动”和“体验”是心理辅导课的核心要素。本课的设计思路非常巧妙,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教学活动以“奇妙”为主题贯穿课堂始终:了解生命形成—感受生命孕育—体验生命成长—拥抱奇妙生命,四个环节首尾呼应。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贯穿整堂课,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思考。总的来说,课堂生成效果明显。
另外,本课体现了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养。课上,授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用温暖、抱持的态度尊重多元化的生命表达,熟练又恰当地运用相关心理技术。总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和积极的师生互动中达到了教学目标。
(点评嘉宾:董一红,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研员)
378250190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