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思维导向的多元混合教学及其应用研究
——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

2022-03-16 18:4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计算机

杨 宏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足,已然无法满足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计算思维的培养是计算机教育关注的重点,混合式教学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和应用优势,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环节,老师应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学做学习为切入点,加强对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开发,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创设交互式学习环境,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计算思维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把握学习主动权,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1 教学现状

1.1 课程培养目标落实力度差

计算机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开始是对技能的培养,然后递进到应用能力的培养,最后提升到思维培养的高度,这一课程培养目标的演变也推动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由此可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目标更注重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引导。而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导向之下,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调整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的落实过程,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老师所固有的、僵化的教学思维导致他们认为在计算机学习当中,加强对计算机工具的使用最为重要,进而对计算机学科的系统化认知不足。

1.2 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改革,计算机领域的知识内容更新迭代的速度快,但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当中,相关的内容并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比较老化,没有融入新的知识和新技术。另外,内容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教学内容过于独立化,没有构建计算机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素养之间的联系桥梁,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深刻的理解课程当中所蕴含的计算思维和方法,无法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整体提升。

1.3 教学资源缺乏,课堂的互动性不高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更强调数字化学习,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给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是最根本的教学任务之一。但是就当前教学的整体情况而言,课堂当中出现大量的、重复的、烦琐的学习资源,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自主性,学生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无法借助这一载体实现个性化学习。另外,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交互不足,没有充分地体现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的优势和价值。

1.4 难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

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环节。但是当前,传统的评价形式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由于这一评价主体,指标过于单一化,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仍然以成绩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难以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导向、反馈、诊断功能,从而使得以计算思维为导向和信息技术支撑的课程改革进程受到阻碍。

2 多元混合教学模型构建

在信息化背景之下,衍生出了混合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进行高度融合,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相互补充。而将这一教学模式运用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尤为关键且具有重要意义,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构建混合教学模型主要应该做到内容混合、评价混合、活动混合、环境混合、资源混合,这一模式帮助学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让学生在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多元教学模式之下,不断地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加强对自身的反思,进行针对性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计算思维导向的多元化混合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的实践运用

3.1 内容混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四个层次:普及计算机文化、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计算机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要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多维教学目标,老师应该注重对混合式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老师应该做到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通过融入行业领域最新的知识内容,实现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和重构。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之上,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其他教学板块的内容,加强对资源的整合,灵活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提升学生认知层次。再者,老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划分,分别构建计算思维、计算环境、算法思维、信息素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有效整合,形成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实现内容混合,做到从知识、操作、策略等不同的层面,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优化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认知和领悟计算机知识。

3.2 资源混合

丰富的有效的教学资源能够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集实践性、创造性、理论性于一身,在计算思维导向的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之下,老师应该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分类整合,然后构建课堂教学资源、实验实训资源、网络学习资源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网络结构,通过实验实训、网络学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吸收消化相关学习资源,实现内化迁移,转化成为自身的技能。

3.3 环境混合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多元化和教学当中的环境混合指的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之间通过有效的互动,形成立体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一环境当中相互合作、分工、交流、互动,进而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多元混合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打破时空的限制,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渠道以及丰富学生互动的方式,使得学生之间的互动具有及时性、交互性。在混合教学多元交互模型当中,主要包括教师、学生、资源等三个关键性因素,而在这三个因素当中,学生个体是作为核心要素的存在。通过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成为人际交互和人与资源交互的模式,互动的发生环境主要包括两大类,即课堂环境和在线环境。通过环境的混合,进而实现多维互动。

3.4 活动混合

活动作为教学体系的基本单元,在多元混合教学模式之下,教学活动主要包括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在线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价值,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而通过将两者进行结合,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协调。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老师进行情感教学,整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在线教学活动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自主选择互动的对象等。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主要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交流讨论、知识竞赛、辩论活动、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活动。在在线教学环节,老师主要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时探讨异步探讨、师生互动、学生互评、资源共享、社会交互、协作学习等活动。通过将课堂教学活动和在线教学活动进行紧密结合,构建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活动系统的模型。

3.5 评价混合

在评价混合当中主要是将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进行有效混合,从而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当中更多的是以老师的评价为主,而老师的评价就有一定的主观性,缺乏科学性、全面性。而在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当中,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自己、其他同学、教师等多个主体。评价内容包括在线学习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评价过程主要是强调学生学习参与度、学习表现度、学习贡献度。参与度指的是学生参与在线交流、课堂合作等方面的积极性。表现度指的是学生在线学习过程当中对相关问题讨论的深度、作业完成的整体质量、相关的成绩以及对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贡献度指的是在进行线上线下学习的过程当中,针对个体活动或者他人的学习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所做出的相关贡献。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运用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通过对教学内容、资源、环境、评价、活动等方面进行有效混合,让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当中收获成长。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计算机
混合宅
计算机操作系统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油水混合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混合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