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先(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尚雅学校)
生本智慧教育,是以激扬师生生命为宗旨,以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为目标,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活动。
生本智慧教育追求的是中西合璧,把中国教育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与西方教育的发展个性、发展特长相融合,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己任,致力于培养有民族自豪感、有责任担当、有坚定文化自信的走向世界的新时代中国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因此,我们要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打造一支有思考习惯、有课程智慧、有管理智慧、有教学智慧、有人格魅力的精英团队。
立德树人需要解决教育内容的深层次问题,促进学生通过学习知识而形成智慧。教育内容的综合化与整合性,将人作为完整的人来培养。一切教育皆课程。学校为学生提供基础类、素养类、个性化等课程,学校建设了智能总动员创客室、梦想与速度创客室、化合人生创客室、逐梦星空创客室、生命不息创客室、3D打印室……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
1.活动育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习惯养成,素养同行。习惯养成天天讲、作业课与自习课学生自主管理,每周开展主题班会、“新闻周刊1+1”、读书笔记和写字的评比,坚持每月的亲子读书沙龙,坚持每学期的学生干部竞选、英语听说能力等,坚持每年一次的国防教育、新年音乐会等,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强健体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校建设了标准化塑胶400米田径场,体育馆、50×25恒温游泳馆、攀岩等体育运动场地、设备齐全、器材充足,对学生开放使用。坚持学生身体质量指数(BMI)监测,落实检查每天大课间跑操和体活,保证在校1小时运动量,促进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
重视美育,提高审美与创造能力。结合音乐和美术,开设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美术开设陶艺、剪纸、国画、水彩等20多门课程;音乐结合舞蹈开设中国舞、儿童舞、芭蕾舞等,坚持“人手一件乐器”,结合古筝、葫芦丝、小提琴、钢琴等乐器开设30门课程,成立了铜管乐团、民乐团,坚持每天第二课堂活动,开展面向人人的常规美育活动。
劳动教育,懂得感恩。学校注重劳动教育和生活技能实践:双休日、节假日的家务和学生志愿者培训;开展校内劳动实践如每天早、午、晚进行校园卫生、食堂餐桌清洁,教室、教学楼、公区、宿舍内务整理和清洁;结合节日开展劳动实践,在植树节、地球日、环境日等开展“爱绿护绿、美化环境”活动。
2.评价育人,培育学生必备品格。根据学生性格、特长、成绩,我们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目的是培育学生自信、勇敢等品格。对学生的每堂课评价,每周总结(自主教育手册),每月新三好、学习之星、质疑之星、进步之星等的评选和表彰,为每位学生设置成长记录档案袋,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每学年评选一次校园之星,目的在于培育学生专注、尊重和责任感等品格。在寒暑假,学校与家长、社区共同评选好孩子、阅读之星、运动之星、好公民,目的在于培育学生诚实、勤劳、感恩和毅力等品格。
3.文化立人,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每天的名人名言、宣誓,每周的教室卫生、宿舍管理、个人物品整理和仪容仪表评比,班级的生日树、学科园地、小组之家、图书角、班级名片,墙壁上的学生作品、优秀学子感言、校园之星事迹,春有花、 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整洁校园,体现“方圆合一”办学思想的学校建筑,时时处处熏陶着每一名尚雅学子:“方正规矩规矩方正学会做人,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学会做事。”
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学校以“学科润化、主题强化、实践感化、信念内化、习惯固化”为思路,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格局,帮助学生普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把课堂还给学生。变“师本”为“生本”: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点拨者、整合者,课堂上必须留足学生活动的时间,将活动落实到位,活泼、活教、活学。变“师道尊严”为“民主、平等、互动”:先学后教,学生主教;先练后讲,学生主讲。注意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研学氛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减负增效的关键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途径是课堂效率的提高,着眼点是化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课堂上注重多元目标的达成,注重多元学习方式的整合,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
2.把方法教给学生。学会、会学、乐学是奠定一个人一生的基础。乐学是会学的动力,会学是乐学的基础。教师要教给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知识迁移的方法,心理调节的方法……
3.把数字课堂常态化。对教育大数据的全面收集、准确分析、合理利用,已成为教育决策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的分析及时而有效,为课前诊断、课堂监测、课后辅导提供支撑。大数据分析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在课前帮助教师进行学情诊断,确定教学起点,以学定教,如调整并设置课堂结构、课时目标、情境创设、教学起点、教学难点及问题设置。课堂上,大数据进行课堂监测,选准教学重点,以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进行操作体验、活动探究、项目学习、展示交流、支架讲授、个别辅导及评价激励等活动。此外,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可以让学生针对薄弱知识点进行课后辅导,达到双师促学,实现学习个性化。
1.数字化导学。学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支持,以升级化的数字化学教方案、成熟化的微课录制、交互性的智慧教育平台研讨,通过丰富的资源,指导学生预习,形成认知聚焦。
2.数字化互动。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设计良好的环境,利用大数据,收集学生学习信息,了解学情,及时答疑解惑。
3.数字化分层。优等生的自主学习不看微课,中等生自主选择,学困生鼓励反复扫码看微课。教师通过平板电脑(Pad)分组功能,向学生推送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学生的作业提交后,平板电脑(Pad)平台会给客观题自动评分,并分析存在问题,指出提高策略;主观题会推送分析、解答、点评,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1.数字化评价。教师通过大数据动态监测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分别对学生课前、课堂、课后给予评价。通过大数据,了解影响学习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干预。
2.多元化评价。多给学生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到每一个活动当中,然后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教育是一项用激情点燃激情,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影响人格的事业。当家长和孩子把学校当作可托付的朋友时,教育之根便扎入祖国这片沃土,教育之树必将长青,枝繁叶茂,立德树人的目标自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