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视化策略的班级德育实践及思考

2022-03-16 16:10黄少佳
读写算(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可视化育人德育

黄少佳

基于可视化策略的班级德育实践及思考

黄少佳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礼和小学,广东珠海519000)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这一任务,可通过可视化德育增强实效性。以图片、视频、图表等表达形式为工具的可视化德育,能够直观呈现德育目标,以德育活动促进道德品质发展,并及时反馈德育评价;可视化德育也更有利于家庭与学校的德育方向保持一致,调动家长参与德育的积极性。

可视化;德育;德育实践

“立德”的依托在德育,学校、班级作为德育的主要发生场所与基本教育单位,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看不见、摸不着的德育渗透发挥实效,值得深入思考。

一、可视化德育的内涵

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再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事实上,将任何抽象的事物、过程变成图形、图像等形象化的表示都可以称为可视化。被拓展了的可视化内涵更丰富。笔者界定的可视化德育,是指运用图片、视频、图表等可视化表达形式记录学生的品德现状及成长过程,并反向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基于可视化策略,学生德育目标以直观方式呈现,针对性更强;德育过程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影响时间更长;教师还能结合校外的德育力量,使影响范围更广,德育渗透得以更有效、高效地推进与落实。

德行与品质是各阶段各学科教育的基础,也是五育之首,参与德育教育的主体非常丰富,包括社会、社区、学校以及家庭。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能够促进其健康成长,引导其正确看待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树立远大的理想,找到为之努力与奋斗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德育文化环境的建设,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德育教育为教学基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日常能够接收到多种信息,这些信息中包含多种价值观,教师应该正视这些问题,主动为学生思想发展引路,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可视化策略下的班级德育教学能够提高德育教育的形象性,将抽象的德育教育理论落实到真实的案例图片、视频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感知氛围,深化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

二、当下班级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很多学校都开始重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但大多数班级教师仍旧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固化等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且无法突出德育教育的重点与难点,难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传统德育教育模式采取讲解形式,教师对学生的真实感受了解不足,进而忽略了学生在德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被动,不愿意主动思考,严重影响班级德育教学效率。尽管在近几年中,学校与教师对德育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与调整,增添了很多具有生活化的教育内容。但是面对具有较大差异性的学生,这样统一的教材无法体现出教学的针对性,且大多数德育教学的内容偏理论性,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的教学内容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感。除此之外,很多教材只注重学生道德信念的培养,却忽略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具备实践的价值。受到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大多数是被动地接受德育教学知识,这样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抵触的心理,很难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道德冲突问题。

三、从班级角度出发的可视化德育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借助信息技术,可视化德育诉诸感官,加强德育渗透的效果。

(一)可视化课程育人

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德育最经常、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课程属性的要求。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笔者借助XMind等软件,制作思维导图、结构图等可视化思维工具,同时链接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行德育渗透。可视化课程育人,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当教师在进行《孔融让梨》文章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文章的画面与内容,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同时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德育教育内容,提问学生“孔融为什么要让梨?”让小学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自己的感悟。目前我国独生子女人数较多,在家庭生活中往往受到家长的重视与呵护,这样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开始集体生活之后还保留着以往的生活习惯,将自己作为中心,不会考虑他人的想法,也缺乏分享的意识。通过对该文章的阅读学习,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分享事物,并学会尊重他人,体现出良好的道德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社会发展与个人奉献之间的关系,提问学生”如果人人都愿意分享并且相互尊重,那么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之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作文,在作文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与认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并将自己的思想认知融入日常行为中,学会分享与尊重他人。

(二)可视化文化育人

教室不可能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而一定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空间。丰富的教室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而教室文化需要被赋予了德育价值的物化载体加以表现。

笔者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利用教室展板,张贴手抄报、绘画作品等;利用班级书柜展示学生的手工艺作品……所有学生作品中都蕴含着认真、细致等优良品质,这些体现德育价值的物化成果,既能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又丰富了教室文化的物质存在。学生、作品、教室文化三者环环相扣,为文化育人提供了良性循环的空间。

图片是可视化德育中的重要路径。通过定格学生具有引领作用的瞬间,打造班级照片墙,借由照片强烈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向美向善的愿望,变教师单方面价值输出为同伴引领,学生能更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同时,辐射范围更广,影响时间更长。对于物质环境,班主任可以与学生讨论,并利用班费购置名人名言的装饰画,将这些装饰画贴在教室墙面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进行装饰画挑选的时候应尽量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比如团结主题、谦虚主题、勤奋主题等,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能够产生指导性作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将会经常关注这些名人名言,逐渐将这些名句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标准,形成高尚的品德与强烈的自律意识。对于精神环境,教师则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挑选一些正能量的流行音乐在课间播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同时还能够对学生产生思想方面的影响。

(三)可视化活动育人

道德品质的养成,需要在活动中不断加强。丰富多样的活动能让学生在互相交往中动态养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发展。

活动包括学校和班级活动。以班级读书月活动为例,学生自主选择片段朗读、阅读30分钟、表演文章内容等形式,在班级钉钉群“班级圈”上传视频或照片,每种方式对应相应积分,由家委会进行登记。以积分形式开展活动,将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家长;以表格形式登记积分,清晰明了,有效调动学生及家长的参与热情;家长上传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精选后进行展示,并制作活动视频,继续推动学生坚持阅读。再比如,学校可以以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理论内容编写诵读教材,让每个班级抽取早读时间进行学习与诵读,这样就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并将自己的行为带入二十四字方针内容中,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约束意识。针对班级中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说出我的心事”主题班会,鼓励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并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建议与帮助,消除学生烦恼,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态。

(四)可视化实践育人

劳动是学校德育中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育人价值。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班级每名学生都承担着劳动义务,如值日、整理个人物品等。笔者以表格形式呈现值日安排,并通过展示学生劳动实践的照片、计入个人积分、奖励小红花等形式,使学生的劳动实践得到可视的反馈。比如,班主任可以在“五一”劳动节时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小标兵”的实践拓展活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布置给小组不同的清扫任务,完成任务之后再对各组的劳动成果进行对比与检验,对于那些完成度较高的小组则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并强化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五)可视化管理育人

班级常规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有重要影响,班级精细化管理也需要学生参与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用,“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各管一项,负责到底。”笔者使用表格形式呈现每一任务的具体负责人及事项。同时,制定《班级常规登记表》,由值日班长进行登记,最终成绩纳入每周积分表,积分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进行相应的奖品兑换。以上表格均展示在班务栏,便于学生及时自查自省。

(六)可视化协同育人

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只有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才能保证德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笔者将可视化协同育人重点体现在家庭这一层面。

三、从家庭角度出发的可视化德育

家庭德育是指家长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和个人习惯,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活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补充,教育方式多样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这是学校教育无法实现的。

(一)更新德育观念,保持方向一致

家长对于家庭德育的认识,决定了家庭德育的有效性。只有从思想上澄清德育价值,让家长认识到家庭德育的首要任务是配合学校的德育计划和目标,家庭德育才能发挥最优效果。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力量,也是引导家长更新德育观念的重要力量。笔者针对班级学生品德现状,自行编写教育建议或精选相关优质资源,发送在家长交流群。或者借由家委会转达,变班主任的指导为家长间的沟通交流,让家长更容易接受、践行。

比如,教师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征询家长对于德育教育的意见,经过探讨之后总结学校与家庭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意义,提出家校共育的理念,强化家长的德育教育意识。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相关的培训讲座,提升家长德育教育的专业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亲子活动,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进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德育知识,展示出最真实的想法与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等途径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同时深化对学生学习生活状态的认知,落实全面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坚持可视化策略,确保直观高效

在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应坚持可视化策略,以尽可能简洁、直观性强的方式传递信息。这既能指导家长,又能避免文字表述可能带来的误解和生硬感。

利用图片、视频等可视化工具,能使家校沟通更直观高效。笔者在班级QQ群设立群相册,上传学生值得表扬的瞬间;班级常规要求如学生仪容仪表、学习用品准备等,挑选符合要求的学生作为示范,拍摄照片发送在家长群,必要时利用图片编辑软件如“美图秀秀”等进行处理,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指导性强,又能避免冗长的文字表述。

在空中课堂学习期间,学校层面的要求需要借由家长传达。为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笔者建议家长每日在班级群上传学生居家学习的图片或视频,收集素材后,笔者借助“小影、剪映、VUE”等剪辑应用,将其加工为班级成长视频。除了视频外,笔者还通过制作美篇、线上颁发奖状、为作业附上可爱配图等可视化方式,调动学生在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四、小结

基于可视化策略的班级德育实践,让抽象的德育说教落实到学生具体的日常行为中,同时发挥感官作用,化虚为实,让德育看得见摸得着。可视化德育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开拓可视化工具,创造新的可视化成果,让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被看见、被记录。

[1] 陈登连.养成教育可视化,校园德育新航向——养成教育中“可视化”技术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9(41):16-17.

[2] 马福兴,高艳.可视化德育的校本探索和实践[J].中小学德育,2019(11):31-33.

[3] 车广吉,丁艳辉,徐明.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55-160.

G40-012.9

A

1002-7661(2022)04-0034-03

猜你喜欢
可视化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维可视化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