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晶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武威 733000)
从某种程度上讲,中职旅游专业主要是随着旅游业发展而逐渐产生的,中职旅游教育致力于培养一线旅游服务人员,服务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中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之一,加强思政教育,深刻把握思政教育价值意蕴,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改革,是新时代中职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民族振兴目标上进行分析,中职旅游思政教育必须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理念,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建设输出大量技能型专业人才,将思政教育有效落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其符合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1]。与此同时,中职旅游课程思政创新是时代发展背景下教育事业本质所在,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现阶段,中职院校必须要大力夯实学生的思政素养,采取有效途径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
目前,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力军,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中职旅游专业能够为旅游行业培养大量人才,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旅游行业服务要求不断提升。基于此,中职旅游教育必须要及时认清社会对旅游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有效应对市场环境改变带来的新难题,不仅要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学习,而且要重视综合素养教育,确保每个中职旅游专业学生都能够以高水平的思政素养迈入现代社会大门。
市场经济发展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在社会矛盾变化的背景下,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提升,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发展中的产业,必须要重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从而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优秀旅游服务[2]。中职旅游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致力于对旅游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为旅游文化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
中职旅游课程思政教育应该有制度上的保障,进而形成一定的外力约束,不断完善教育的中层构架,进而建立常态化机制,不仅包括管理机制,而且还包括评价机制。从某种程度上讲,中职旅游课程思政教育是需要具体落实的,需要在不断实践中获得完善,并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积极作用。中职院校应将课程思政教学激励制度纳入学校管理制度中,鼓励教师配合学校开展的相关思政教育工作,并积极听课以及评课,强化课程思政教育试点,大力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借助激励制度强化人事考核,在职称评审中也应有所体现,充分激发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中职旅游课程思政教育在制度保障下越走越远。
为了充分发挥中职旅游思政课程教育的作用,必须要明确旅游专业基本教学目标,进而在目标指导下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讲,中职院校主要致力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升,进而为社会储备技能型人才。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重视中职德育教育,促进思政教育创新,兼顾中职学生素养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制定出科学化的授课目标,为中职旅游教学指明方向。中职旅游思政课程教育期间,教师应充分显现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积极引导学生重视交流合作,树立集体意识,提升自身道德素养[3]。实际教学期间,因中职学生本身学习基础就相对薄弱,理解能力也比较有限,故教师需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不能够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应认识到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融入实践案例,在案例分析下进行引导学习,让每个中职学生都可以认识到增强思政素养的价值,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对旅游业有正确认知,在学习体验中提升综合素养,明确投身旅游业,并为旅游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这样,中职学生毕业工作后才能够始终端正服务态度,发挥自身特长,进一步推动旅游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课程思政教育期间,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是保障其实效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实际上,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一些中职院校有相关的成功经验,然而由于地域性等因素的影响,使最终的课程思政教育借鉴效果有所不同,基于此,中职旅游课程思政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不能够死板地照搬成功模式,必须要从本校学生特点出发,并结合当地发展情况,紧密对接开展的专业化旅游课程,增强思政课程的可行性。具体来说,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要重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并渗透旅游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首先,进行顶层设计,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教学标准,并针对教师、教程等层层推进,例如,导游实务教学标准制定期间,大力发掘知识目标中的思政元素,然后进一步明确素质目标,实现专业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德育三者的协调配合[4]。其次,科学制定责任清单。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备课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实现思政元素的共享,然后实施集体备课,有效整合与细分这些发掘出来的因素,最终以责任清单的方式呈现出来,充分体现“工匠精神”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导游实务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从导游人员综述章节或者是导游服务程序章节等挖掘,然后与时代发展现状进行对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开展生成性育人教学,并积极开展模拟导游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得到磨炼。值得注意的是,责任清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要求专业教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结合行业需求,对其进行及时更新[5]。最后,加强育人依托。中职旅游课程思政教育中,专业教师要学会正确的教材选择方法,在大量类型丰富的思政教材中严格筛选,选择国家统编教材,强调博采众长,并鼓励教师自主编写教材与课程讲义,为课堂教学提供资源保障。
2.4.1 教师能够胜任、善任
中职旅游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要想每个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则必须要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效果与掌握该技术的人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若掌握该技术的人拥有着非常高的水平,且教学态度也非常端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专业内容以及认识工具两者的有机融合,则专业教学将会如虎添翼。课程思政教育期间,专业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思政并不仅仅归属于政治范畴,而且也是一种思维工具,是学生打开认知大门的钥匙。此外,课程思政教师应激发主动性,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与教学能力,不断钻研教材,加深对本专业教育内容的内涵开发,构建自我激励机制,使自己可以更好地胜任旅游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这份工作。
2.4.2 课堂需创新多元载体
课堂是传播思想的重要场所。中职旅游课程思政教育应创新课堂载体,借助先进教学手段,促进知识思想的传播,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比如,中职导游实务教学中,当旅游从业人员以及游客产生认知差异,且难以调节的时候,则可以借助哲学中的“物质和精神”理论进行探讨,这样很多问题就可以从以德服人的角度出发顺利解决了[6]。此外,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新媒体资源所具有的开发性与双向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坚持平等的原则,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切忌纯文本说教,不断增强课堂感染力。
2.4.3 评价需做到过程结果并重
为了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相关负责人应重视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明确教育评价内容,确定让谁参与教育评价等。具体来说,首先,评价标准必须是全面的,并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两者的统一;其次,评价标准必须是量化的,过程性评价中应从学生学习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出发,及时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并进一步了解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于结果性评价来说,则需要结合学生接受思政教育后出现的意识变化与行为变化进行最终评价。最后,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自评、小组评价及教师评价等,还可以借助家长反馈等方式,体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与规范性。
目前,随着多媒体设备的不断更新,使传统教学中不能够实现的功能顺利实现了,借助多媒体设备,可以充分展示网络上的大量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打破传统课堂的单调乏味。比如,中职导游实务导游讲解常用教学方法中,教学趣味性是非常关键的,借助多媒体设备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讲解方法时为学生举例呈现金碧辉煌的敦煌莫高窟、神奇的喀斯特地貌与雄伟的万里长城,让学生借助图片视频等形式,充分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地理知识,并借助万里长城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渗透课程思政教育,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此外,为了讲述爱国精神,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播放关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图片视频,通过卫星发射,感受国家的强大,激发内心的爱国热情,并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在中职模拟导游实训讲解知识教学中,教师应提前了解当地的旅游情况,把握当地著名旅游资源,并明确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生态问题等,将这些内容都渗透到实际教学中。教学期间,让学生思考怎样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怎样提升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在讲解景点选题的时候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家乡在哪里,家乡中有哪些旅游资源,并让学生思考旅游资源开发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坏,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企业在旅游资源开发期间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问题:开发旅游资源是否应该牺牲环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讨论中明确保护环境,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学生从生态观、科学发展观角度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强化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总而言之,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不断渗透落实思政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形成良好的人格,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自身的社会竞争力,为以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必须要对课程思政教育进行大胆创新,通过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制度创新以及教育主体创新等,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并不断探索新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有效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并理论联系实际,从现实生活出发寻找教学案例,积极寻求旅游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手段,提升综合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