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正皑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武威 733000)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语文课程中包含的优秀文化比较多,这些文化也会直接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中职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将语文学科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自主地进行语文文化知识的探究,切实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而想要做到这点,教师便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必须重视课程思政的融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立德树人是开展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教育的最根本目标也是育人,思政教学非常重视教育内容的丰富,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语文教学形式比较枯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若是能够将课程思政融入进去,便能够切实提高语文学科本身的探索性和趣味性,并且学科知识交叉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1]。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但能够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还能够让学科更具深度及宽度,学科教育也会更加重视育人,这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以往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比较重视知识点的讲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这种情况下,育人作用会被忽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程思政比较重视课堂创新和学科创新,希望能够打造出深度和广度都比较出色的课堂,这便要求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将思政内容和学科知识结合在一起,并将二者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相关的内容,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身心更加健康地发展。课程思政学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政治素养,并且这种教学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于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教师想要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便必须提高自身的育人能力和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自己的榜样作用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程思政的提出也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的时候,不但需要重视知识教学,还必须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将课程思政运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去,能够创新教学方法,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课程统筹规划的时候,其和以往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的差异也比较大,课程思政和语文课程的结合能够改善以往的语文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中职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学生技能和人文水平的提高,中职院校办学也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教师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时候,便必须从这点出发,根据学生将来的就业来进行课程的设计[2]。中职语文教学定位比较重视学科实用性和适用性的提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真正落实实事求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被弱化,中职语文教学也存在重视学科轻视育人的情况,这也导致了课程定位出现了偏差。想要将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去,必须根据实际新情况和需要细化、量化教学内容,将其实用性教育目标体现出来,做好学生阅读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将语文本身的工具性、人文性很好地体现出来。
课程思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是一种教育教学的创新,很多教师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即便如此,很多教师对思政教育也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二者的融合也存在明显的问题。还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思政仅仅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没有将思政本身的教育价值体现出来,这也导致了融合性教学上选择的方法比较固化和单一,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出色的思政学习环境,语文学科中蕴含的思政内容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这也给二者更好地融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中职语文教学中,将课程思政融入进去,需要教师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深入地进行思政素材的挖掘,并将二者融合到一起[3]。但是就当前而言,中职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宽泛,并且大纲和课程标准不够统一,规范也不够严格,不同的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也导致了教师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很难将课程思政融入进去,语文学科本身所具备的载体功能没有得到体现,其人文教育功能也无法体现。所以,教师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将教材中包含的思政内容挖掘出来,并做好知识和课程思政的融合,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体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养成出色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课程思政指的并不是较为简单的教学手段,而是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想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将课程思政融入进去,便必须加深教师认知,形成较为独特的课程思政意识,并将其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去。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思维等综合素养,并且需要进行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传递,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成长情况,利用课程思政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4]。比如进行中职语文诗词教学的时候,对于作者而言,诗词往往包含了其家国情怀和爱国思想,若是能够将其和课程思政结合在一起,能够切实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育人效果。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融入的时候,还必须做到顺势而导,不能为了开展思政教育而进行思政教育,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在确定课程思政目标之后,教师需要将课程思政元素的作用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思政教育更好地进行提供帮助。比如,在讲到《沁园春 长沙》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容,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时候,主要内容是思政元素,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思政教育尺度的把握,避免出现重视思政轻视语文的情况出现。并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取舍,对课程和思政进行合理的把握。
教师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时候,课程思政本身便是隐性思政资源,在实施的时候,需要自然地将思政教育渗透进去,确保学生能够对其有一个较为深刻的感悟。并且通过分析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将语文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在一起,能够避免出现二者衔接比较生硬和突兀的情况。所以,教师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作用发挥出来,增加中职语文教学的情感[5]。比如,教师可以做好作者经历以及作品背景的讲解,这样也能够将学生情感共鸣更好地激发出来,学生也能够和作者在思想上发生碰撞,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这种情况下,教师思政教育开展得也会更加有效,课程思政目标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
对于中职语文教师而言,不但需要课程思政观念出色,还必须提高其思政素养,从而为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中职语文教育奠定基础。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了解都不够,甚至有些教师对自身的思政素养没有信心。这也直接说明了中职语文教学中想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进去,便必须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只有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出色,能够进行正确思政教育观念的树立,才能够将课程思政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更好地进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分析现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并未很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进去,若是教师想要把课程思政教育融入进去,便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而教师也很容易心存疑虑,担心将语文教学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6]。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中职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并不是将语文转变成思政教育的工具,而是需要将二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利用语文教学开展思政教育。教师教学的时候,不但需要重视语文知识的讲解,还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想要做到这点,教师便必须重视语文育人作用的发挥,正确地处理语文和思政之间的关系,保证课程思政融入的合理性。
首先,需要运用课前环节来进行育人。中职语文教师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进来,进行教学素材的收集,比如收集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或者社会新闻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前做好分享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素材。教师也可以将朗诵的方式运用进来,帮助学生锻炼其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讲到航空航天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航天员为了登上神舟十二号而进行的努力,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航天员的爱国精神,教师也可以将飞船发射成功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这样也能够将学生民族自豪感更好地激发出来。其次,需要合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来进行多元化情境的构建,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课程思政教育观念渗透进去。信息网络本身便是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行动导向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帮助学生激发其团结合作的精神。并且,在进行问题讨论的时候,还能够将决策扮演以及模拟教学的方式运用进来,切实提高课程思政开展的实际效果。比如,在讲到《雷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写观后感,分析讨论人物关系,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人物特征,克服学习存在的难点,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自信心。最后,教师还应该将语文实践活动运用进来。随着课程思政的进行,教师还需要在课后渗透课程思政,比如,将咬文嚼字、书法比赛等活动合理地运用进来,帮助学生提高其社会观察和社会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地提高其思想道德素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思政教育是中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语文教学非常适合课程思政的融入,这便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将课程思政融入进去,在做好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但是教师也必须保证课程思政融入的合理性,重视思政内容的挖掘,将课程思政和语文教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课程思政融入才会更加有效,也能够真正达到育人目标。